1.關(guān)于方程的知識點
代數(shù)式:用運算符號(加減乘除)連接起來的字母或者數(shù)字. 方程:含有未知數(shù)的等式叫方程. 列方程:把兩個或幾個相等的代數(shù)式用等號連起來. 列方程關(guān)鍵問題:用兩個以上的不同代數(shù)式表示同一個數(shù). 等式性質(zhì):等式兩邊同時加上或減去一個數(shù),等式不變;等式兩邊同時乘以或除以一個數(shù)(除0),等式不變. 移項:把數(shù)或式子改變符號后從方程等號的一邊移到另一邊; 移項規(guī)則:先移加減,后變乘除;先去大括號,再去中括號,最后去小括號. 加去括號規(guī)則:在只有加減運算的算式里,如果括號前面是“+”號,則添、去括號,括號里面的運算符號都不變;如果括號前面是“-”號,添、去括號,括號里面的運算符號都要改變;括號里面的數(shù)前沒有“+”或“-”的,都按有“+”處理. 移項關(guān)鍵問題:運用等式的性質(zhì),移項規(guī)則,加、去括號規(guī)則. 乘法分配率:a(b+c)=ab+ac 解方程步驟:①去分母;②去括號;③移項;④合并同類項;⑤求解; 方程組:幾個二元一次方程組成的一組方程. 解方程組的步驟:①消元;②按一元一次方程步驟. 消元的方法:①加減消元;②代入消元.。
2.方程小知識急需有賞分
是最簡單的代數(shù)方程,掌握方程根的定義,熟練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是學習方程和方程組的的基礎(chǔ).方程根的定義:能使方程兩邊值相等的未知數(shù)的值叫做方程的解,一元方程的解也叫做方程的根,利用根的定義能轉(zhuǎn)化條件,求出相應(yīng)的值.一元二次方程只含有一個未知數(shù),并且未知數(shù)的最高次數(shù)是2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其中ax2叫做二次項,a叫做二次項的系數(shù);bx叫做一次項,b叫做一次項的系數(shù);c叫做常數(shù)項.那個2 是平方你應(yīng)該看得懂的.還有不明白的給我留言吧每個方程都含有 兩個未知數(shù),并且未知數(shù)的指數(shù)都是1,像這樣的方程就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把具有相同未知數(shù)的兩個二元一次方程合在一起,就組成了二元一次方程組 使二元一次方程兩邊的值相等的兩個未知數(shù)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二元一次方程有無數(shù)個解(除二元一次方程組) 二元一次方程組的兩個方程的公共解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 二元一次方程怎樣代入法和加減法 代入法 將一個未知數(shù)用含另一未知數(shù)的式子表示出來,再代入另一方程,進而求的這個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 加減法 兩個二元一次方程中同一未知數(shù)的系數(shù)相反或相等時,將兩個方程的兩邊分別相加或相減,就能消去這個未知數(shù),得到一個一元一次方程.。
3.和關(guān)于方程的相關(guān)知識、
1 每份數(shù)*份數(shù)=總數(shù) 總數(shù)÷每份數(shù)=份數(shù) 總數(shù)÷份數(shù)=每份數(shù) 2 1倍數(shù)*倍數(shù)=幾倍數(shù) 幾倍數(shù)÷1倍數(shù)=倍數(shù) 幾倍數(shù)÷倍數(shù)=1倍數(shù) 3 速度*時間=路程 路程÷速度=時間 路程÷時間=速度 4 單價*數(shù)量=總價 總價÷單價=數(shù)量 總價÷數(shù)量=單價 5 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工作總量 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 工作總量÷工作時間=工作效率 6 加數(shù)+加數(shù)=和 和-一個加數(shù)=另一個加數(shù) 7 被減數(shù)-減數(shù)=差 被減數(shù)-差=減數(shù) 差+減數(shù)=被減數(shù) 8 因數(shù)*因數(shù)=積 積÷一個因數(shù)=另一個因數(shù) 9 被除數(shù)÷除數(shù)=商 被除數(shù)÷商=除數(shù) 商*除數(shù)=被除數(shù) 小學數(shù)學圖形計算公式 1 正方形 C周長 S面積 a邊長 周長=邊長*4 C=4a 面積=邊長*邊長 S=a*a 2 正方體 V:體積 a:棱長 表面積=棱長*棱長*6 S表=a*a*6 體積=棱長*棱長*棱長 V=a*a*a 3 長方形 C周長 S面積 a邊長 周長=(長+寬)*2 C=2(a+b) 面積=長*寬 S=ab 4 長方體 V:體積 s:面積 a:長 b:寬 h:高 (1)表面積(長*寬+長*高+寬*高)*2 S=2(ab+ah+bh) (2)體積=長*寬*高 V=abh 5 三角形 s面積 a底 h高 面積=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積 *2÷底 三角形底=面積 *2÷高 6 平行四邊形 s面積 a底 h高 面積=底*高 s=ah 7 梯形 s面積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積=(上底+下底)*高÷2 s=(a+b)* h÷2 8 圓形 S面積 C周長 ∏ d=直徑 r=半徑 (1)周長=直徑*∏=2*∏*半徑 C=∏d=2∏r (2)面積=半徑*半徑*∏ 9 圓柱體 v:體積 h:高 s;底面積 r:底面半徑 c:底面周長 (1)側(cè)面積=底面周長*高 (2)表面積=側(cè)面積+底面積*2 (3)體積=底面積*高 (4)體積=側(cè)面積÷2*半徑 10 圓錐體 v:體積 h:高 s;底面積 r:底面半徑 體積=底面積*高÷3 總數(shù)÷總份數(shù)=平均數(shù) 和差問題的公式 (和+差)÷2=大數(shù) (和-差)÷2=小數(shù) 和倍問題 和÷(倍數(shù)-1)=小數(shù) 小數(shù)*倍數(shù)=大數(shù) (或者 和-小數(shù)=大數(shù)) 差倍問題 差÷(倍數(shù)-1)=小數(shù) 小數(shù)*倍數(shù)=大數(shù) (或 小數(shù)+差=大數(shù)) 植樹問題 1 非封閉線路上的植樹問題主要可分為以下三種情形:⑴如果在非封閉線路的兩端都要植樹,那么:株數(shù)=段數(shù)+1=全長÷株距-1 全長=株距*(株數(shù)-1) 株距=全長÷(株數(shù)-1) ⑵如果在非封閉線路的一端要植樹,另一端不要植樹,那么:株數(shù)=段數(shù)=全長÷株距 全長=株距*株數(shù) 株距=全長÷株數(shù) ⑶如果在非封閉線路的兩端都不要植樹,那么:株數(shù)=段數(shù)-1=全長÷株距-1 全長=株距*(株數(shù)+1) 株距=全長÷(株數(shù)+1) 2 封閉線路上的植樹問題的數(shù)量關(guān)系如下 株數(shù)=段數(shù)=全長÷株距 全長=株距*株數(shù) 株距=全長÷株數(shù) 盈虧問題 (盈+虧)÷兩次分配量之差=參加分配的份數(shù) (大盈-小盈)÷兩次分配量之差=參加分配的份數(shù) (大虧-小虧)÷兩次分配量之差=參加分配的份數(shù) 相遇問題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時間 相遇時間=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時間 追及問題 追及距離=速度差*追及時間 追及時間=追及距離÷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距離÷追及時間 流水問題 順流速度=靜水速度+水流速度 逆流速度=靜水速度-水流速度 靜水速度=(順流速度+逆流速度)÷2 水流速度=(順流速度-逆流速度)÷2 濃度問題 溶質(zhì)的重量+溶劑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溶質(zhì)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濃度 溶液的重量*濃度=溶質(zhì)的重量 溶質(zhì)的重量÷濃度=溶液的重量 利潤與折扣問題 利潤=售出價-成本 利潤率=利潤÷成本*100%=(售出價÷成本-1)*100% 漲跌金額=本金*漲跌百分比 折扣=實際售價÷原售價*100%(折扣。
4.小學簡單的方程知識
簡單方程 代數(shù)式:用運算符號(加減乘除)連接起來的字母或者數(shù)字。
方程:含有未知數(shù)的等式叫方程。 列方程:把兩個或幾個相等的代數(shù)式用等號連起來。
列方程關(guān)鍵問題:用兩個以上的不同代數(shù)式表示同一個數(shù)。 等式性質(zhì):等式兩邊同時加上或減去一個數(shù),等式不變;等式兩邊同時乘以或除以一個數(shù)(除0),等式不變。
移項:把數(shù)或式子改變符號后從方程等號的一邊移到另一邊; 移項規(guī)則:先移加減,后變乘除;先去大括號,再去中括號,最后去小括號。 加去括號規(guī)則:在只有加減運算的算式里,如果括號前面是“+”號,則添、去括號,括號里面的運算符號都不變;如果括號前面是“-”號,添、去括號,括號里面的運算符號都要改變;括號里面的數(shù)前沒有“+”或“-”的,都按有“+”處理。
移項關(guān)鍵問題:運用等式的性質(zhì),移項規(guī)則,加、去括號規(guī)則。 乘法分配率:a(b+c)=ab+ac 解方程步驟:①去分母;②去括號;③移項;④合并同類項;⑤求解; 方程組:幾個二元一次方程組成的一組方程。
解方程組的步驟:①消元;②按一元一次方程步驟。 消元的方法:①加減消元;②代入消元。
5.關(guān)于方程的資料如:方程是誰發(fā)明的,是什么時間發(fā)明的
含有未知數(shù)的等式叫方程.等式的基本性質(zhì)1:等式兩邊同時加[或減]同一個數(shù)或同一個代數(shù)式,所得的結(jié)果仍是等式.用字母表示為:若a=b,c為一個數(shù)或一個代數(shù)式.則:〔1〕a+c=b+c〔2〕a-c=b-c等式的基本性質(zhì)2:等式的兩邊同時乘或除以同一個不為0的的數(shù)所得的結(jié)果仍是等式.3若a=b,則b=a(等式的對稱性).4若a=b,b=c則a=c(等式的傳遞性).【方程的一些概念】方程的使方程左右兩邊相等的未知數(shù)的值叫做方程的解.解方程:求方程的解的過程叫做解方程.移項:把方程中的某些項改變符號后,從方程的一邊移到另一邊,這種變形叫做移項,根據(jù)是等式的基本性質(zhì)1.方程有整式方程和分式方程. 整式方程:方程的兩邊都是關(guān)于未知數(shù)的整式的方程叫做整式方程.分式方程:分母中含有未知數(shù)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個未知數(shù),且未知數(shù)次數(shù)是一的整式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通常形式是ax+b=0(a,b為常數(shù),a不等于零).1去分母 方程兩邊同時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數(shù).2去括號 一般先去小括號,在去中括號,最后去大括號,可根據(jù)乘法分配率.3移項 把方程中含有未知數(shù)的項移到方程的另一邊,其余各項移到方程的另一邊移項時別忘記了要變號.4合并同類項 將原方程化為AX=B[A不等于0]的形式.5系數(shù)化為1 方程兩邊同時除以未知數(shù)的系數(shù),得出方程的解.同解方程:如果兩個方程的解相同,那么這兩個方程叫做同解方程.方程的同解原理:1方程的兩邊都加或減同一個數(shù)或同一個等式所得的方程與原方程是同解方程.2方程的兩邊同乘或同除同一個不為0的數(shù)所得的方程與原方程是同解方程.列一元一次方程解應(yīng)用題的一般步驟:1認真審題 2分析已知和未知的量3找一個等量關(guān)系4解方程5檢驗6寫出答,解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如果一個方程含有兩個未知數(shù),并且未知數(shù)的指數(shù)是1那么這個整式方程就叫做二元一次方程,有無窮個解.二元一次方程組:把兩個共含有兩個未知數(shù)的一次方程合在一起就組成一個二元一次方程組.二元一次方程的使二元一次方程兩邊的值相等的兩個未知數(shù)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的二元一次方程組的兩個公共解,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消元:將方程組中的未知數(shù)個數(shù)由多化少,逐一解決的想法,叫做消元思想.消元的方法有兩種:代入消元法加減消元法三元一次方程三元一次方程:含有三個未知數(shù)的一次方程.三元一次方程組:由幾個一元一次方程組成并含有三個未知數(shù)的方程組叫做三元一次方程組.三元一次方程組的利用消元思想使三元變二元,再變一元.方程是初等代數(shù)中的重要內(nèi)容,方程的知識在生產(chǎn)實踐中有廣泛應(yīng)用.中國古代對方程就有研究.在《九章算術(shù)》中載有“ 方程 ”一章 ,距今已近2000年 ,書中方程是指多元聯(lián)立一 次方程組 .13 世紀秦九韶首創(chuàng)正負開方術(shù) ,即一元高次方程的數(shù)值解法 .在西方,英國 W.G.霍納于 1819 年才發(fā)現(xiàn)類似的近似方法.14世紀朱世杰對含有四個未知數(shù)的高次聯(lián)立方程組的研究已達到了很高的水平. 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含有一個未知數(shù),并且未知數(shù)的最高次數(shù)是2,這樣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形式:ax2+bx+C=0(a=/0)解法:1.公式法(直接開平方法)2.配方法3.因式分解法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含有兩個未知數(shù)且未知數(shù)的最高次數(shù)為1的整式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任何關(guān)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都表示一條直線.二元二次方程:含有兩個未知數(shù)且未知數(shù)的最高次數(shù)為2的整式方程.。
6.小學所有數(shù)學公式,和關(guān)于方程的相關(guān)知識、
1 每份數(shù)*份數(shù)=總數(shù) 總數(shù)÷每份數(shù)=份數(shù) 總數(shù)÷份數(shù)=每份數(shù) 2 1倍數(shù)*倍數(shù)=幾倍數(shù) 幾倍數(shù)÷1倍數(shù)=倍數(shù) 幾倍數(shù)÷倍數(shù)=1倍數(shù) 3 速度*時間=路程 路程÷速度=時間 路程÷時間=速度 4 單價*數(shù)量=總價 總價÷單價=數(shù)量 總價÷數(shù)量=單價 5 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工作總量 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 工作總量÷工作時間=工作效率 6 加數(shù)+加數(shù)=和 和-一個加數(shù)=另一個加數(shù) 7 被減數(shù)-減數(shù)=差 被減數(shù)-差=減數(shù) 差+減數(shù)=被減數(shù) 8 因數(shù)*因數(shù)=積 積÷一個因數(shù)=另一個因數(shù) 9 被除數(shù)÷除數(shù)=商 被除數(shù)÷商=除數(shù) 商*除數(shù)=被除數(shù) 小學數(shù)學圖形計算公式 1 正方形 C周長 S面積 a邊長 周長=邊長*4 C=4a 面積=邊長*邊長 S=a*a 2 正方體 V:體積 a:棱長 表面積=棱長*棱長*6 S表=a*a*6 體積=棱長*棱長*棱長 V=a*a*a 3 長方形 C周長 S面積 a邊長 周長=(長+寬)*2 C=2(a+b) 面積=長*寬 S=ab 4 長方體 V:體積 s:面積 a:長 b: 寬 h:高 (1)表面積(長*寬+長*高+寬*高)*2 S=2(ab+ah+bh) (2)體積=長*寬*高 V=abh 5 三角形 s面積 a底 h高 面積=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積 *2÷底 三角形底=面積 *2÷高 6 平行四邊形 s面積 a底 h高 面積=底*高 s=ah 7 梯形 s面積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積=(上底+下底)*高÷2 s=(a+b)* h÷2 8 圓形 S面積 C周長 ∏ d=直徑 r=半徑 (1)周長=直徑*∏=2*∏*半徑 C=∏d=2∏r (2)面積=半徑*半徑*∏ 9 圓柱體 v:體積 h:高 s;底面積 r:底面半徑 c:底面周長 (1)側(cè)面積=底面周長*高 (2)表面積=側(cè)面積+底面積*2 (3)體積=底面積*高 (4)體積=側(cè)面積÷2*半徑 10 圓錐體 v:體積 h:高 s;底面積 r:底面半徑 體積=底面積*高÷3 總數(shù)÷總份數(shù)=平均數(shù) 和差問題的公式 (和+差)÷2=大數(shù) (和-差)÷2=小數(shù) 和倍問題 和÷(倍數(shù)-1)=小數(shù) 小數(shù)*倍數(shù)=大數(shù) (或者 和-小數(shù)=大數(shù)) 差倍問題 差÷(倍數(shù)-1)=小數(shù) 小數(shù)*倍數(shù)=大數(shù) (或 小數(shù)+差=大數(shù)) 植樹問題 1 非封閉線路上的植樹問題主要可分為以下三種情形: ⑴如果在非封閉線路的兩端都要植樹,那么: 株數(shù)=段數(shù)+1=全長÷株距-1 全長=株距*(株數(shù)-1) 株距=全長÷(株數(shù)-1) ⑵如果在非封閉線路的一端要植樹,另一端不要植樹,那么: 株數(shù)=段數(shù)=全長÷株距 全長=株距*株數(shù) 株距=全長÷株數(shù) ⑶如果在非封閉線路的兩端都不要植樹,那么: 株數(shù)=段數(shù)-1=全長÷株距-1 全長=株距*(株數(shù)+1) 株距=全長÷(株數(shù)+1) 2 封閉線路上的植樹問題的數(shù)量關(guān)系如下 株數(shù)=段數(shù)=全長÷株距 全長=株距*株數(shù) 株距=全長÷株數(shù) 盈虧問題 (盈+虧)÷兩次分配量之差=參加分配的份數(shù) (大盈-小盈)÷兩次分配量之差=參加分配的份數(shù) (大虧-小虧)÷兩次分配量之差=參加分配的份數(shù) 相遇問題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時間 相遇時間=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時間 追及問題 追及距離=速度差*追及時間 追及時間=追及距離÷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距離÷追及時間 流水問題 順流速度=靜水速度+水流速度 逆流速度=靜水速度-水流速度 靜水速度=(順流速度+逆流速度)÷2 水流速度=(順流速度-逆流速度)÷2 濃度問題 溶質(zhì)的重量+溶劑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溶質(zhì)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濃度 溶液的重量*濃度=溶質(zhì)的重量 溶質(zhì)的重量÷濃度=溶液的重量 利潤與折扣問題 利潤=售出價-成本 利潤率=利潤÷成本*100%=(售出價÷成本-1)*100% 漲跌金額=本金*漲跌百分比 折扣=實際售價÷原售價*100%(折扣利息=本金*利率*時間 稅后利息=本金*利率*時間*(1-20%)。
7.有什么一元一次方程應(yīng)用題的技巧呢
原發(fā)布者:baby釋然921
如何解一元一次方程應(yīng)用題 一、如何根據(jù)實際問題列方程 1、實際問題與數(shù)學知識的相互轉(zhuǎn)換 數(shù)學來源于實踐,在實際問題中,我們應(yīng)學會用數(shù)學的觀點考察與分析問題,我們經(jīng)常是這樣。 列一元一次方程解題,就是根據(jù)已知條件,列出一個一元一次方程,通過求方程的解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列方程的關(guān)鍵是抓住問題中有關(guān)數(shù)量的相等關(guān)系,即找到一個包含題目含義的數(shù)量關(guān)系,所以在列方程時,要把握三個重要環(huán)節(jié): ①整體地、系統(tǒng)地審題,弄清題意和其中的數(shù)量關(guān)系,用字母表示適當?shù)奈粗獢?shù)。 ②找出能表示問題含義的一個主要的“等量關(guān)系”。 ③根據(jù)等量關(guān)系中涉及的量,列出表達式及方程,正確求解。 2、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常見題型: 三、設(shè)未知數(shù)的方法: 根據(jù)具體問題作具體分析,設(shè)未知數(shù)通常有兩種方法: ①直接設(shè)未知數(shù)法: 即題目里問什么,就設(shè)什么作為未知數(shù),這樣設(shè)之后,只要能求出所列方程的解,就可以直接求得題目的所問。在多數(shù)情況下,應(yīng)用題都可以直接設(shè)未知數(shù)求解。 ②間接設(shè)未知數(shù)法: 有些問題,若采用直接設(shè)未知數(shù)法,則不易列出方程,這時可以考慮采取間接設(shè)未知數(shù)法,即通過間接的橋梁作用。來達到求解的目的。按比例分配問題,和、差、倍、分問題,整數(shù)的組成問題等均可用間接設(shè)未知數(shù)法。 二、典型例題 例1.某面粉倉庫存放的面粉運出1
8.一元一次方程有幾種解法
一元一次方程 知識要點: 1.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只含有一個未知數(shù),并且未知數(shù)的次數(shù)是1,系數(shù)不為0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的標準形式是:ax+b=0 (其中x是未知數(shù),a,b是已知數(shù),且a≠0),它的解是x=- . 我們判斷一個方程是不是一元一次方程要看它化簡后的最簡形式是不是標準形式ax+b=0 (a≠0).例如方程3x2+5=8x+3x2,化簡成8x-5=0是一元一次方程;而方程4x-7=3x-7+x表面上看有一個未知數(shù)x,且x的次數(shù)是一次,但化簡后為0x=0,不是一元一次方程. 2.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驟: (1)方程含有分母時要先去分母,使過程簡便,具體做法為:在方程的兩邊都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數(shù).要注意不要漏掉不含分母的項,如方程 x+ =3,去分母得10x+3=3就錯了,因為方程右邊忘記乘以6,造成錯誤. (2)去括號:按照去括號法則先去小括號,再去中括號,最后去大括號.特別注意括號前是負號時,去掉負號和括號,括號里的各項都要變號.括號前有數(shù)字因數(shù)時要注意使用分配律. (3)移項:把含有未知數(shù)的項都移到方程的一邊,其他項都移到方程的另一邊.注意移項要變號. (4)合并項:把方程化成最簡形式ax=b (a≠0). (5)把未知數(shù)的系數(shù)化成1:在方程兩邊都除以未知數(shù)的系數(shù)a,得到方程的解x= . 解方程時上述步驟有些可能用不到,并且也不一定按照上述順序,要根據(jù)方程的具體形式靈活安排求解步驟. (二)例題: 例1.解方程 (x-5)=3- (x-5) 分析:按常規(guī)此方程應(yīng)先去分母,去括號,但發(fā)現(xiàn)方程左右兩邊都含有x-5項,所以可以把它們看作一個整體,移項,合并,使運算簡便. 移項得: (x-5)+ (x-5)=3 合并得:x-5=3 ∴ x=8. 例2.解方程2x- = - 因為方程含有分母,應(yīng)先去分母. 去分母:12x-3(x+1)=8-2(x+2) (注意每一項都要乘以6) 去括號:12x-3x-3=8-2x-4 (注意分配律及去括號法則) 移項:12x-3x+2x=8-4+3 合并:11x=7 系數(shù)化成1:x= . 例3. { [ ( +4)+6]+8}=1 解法1:從外向里逐漸去括號,展開求 去大括號得: [ ( +4)+6]+8=9 去中括號得: ( +4)+6+56=63 整理得: ( +4)=1 去小括號得: +4=5 去分母得:x+2+12=15 移項,合并得:x=1. 解法2:從內(nèi)向外逐漸去括號,展開求 去小括號得: { [ ( + +6]+8}=1 去中括號得: { + + +8}=1 去大括號得: + + + =1 去分母得:x+2+3*4+2*45+8*105=945 即:x+2+12+90+840=945 移項合并得:∴x=1. 注意:從上面的兩種解法可以看到,解一元一次方程并不一定要嚴格按照前面說的步驟一步一步來,可以按照具體的題目靈活運用方法. 例4.解方程 [ ( -1)-2]-2x=3 分析:此方程含括號,因為 * =1,所以先去中括號簡便. 去中括號:( -1)- -2x=3 去小括號: -1- -2x=3 去分母:5x-20-24-40x=60 移項:5x-40x=60+44 合并項:-35x=104 系數(shù)化成1得:x=- . 例5.解方程 - - =0 分析:本方程分子、分母中都含有小數(shù),如果直接去分母,會使運算繁瑣.但如果利用分數(shù)的性質(zhì),即分子分母同乘以不等于零的數(shù)分數(shù)的值不變的性質(zhì),使方程左邊前兩項分子、分母中的小數(shù)都化成整數(shù),就能使運算簡便. 利用分數(shù)的性質(zhì)(即左邊第一項分子、分母同乘以10,第二項分子、分母同乘以100),原方程可化為: - - =0 去分母:6(4x+9)-10(3-2x)-15(x-5)=0 去括號:24x+54-30+20x-15x+75=0 移項得:24x+20x-15x=-54+30-75 合并得:29x=-99 系數(shù)化成1:x=- . 例6.在公式S= (a+b)h中,已知:a=5, S=44, h=8,求b的值. 分析:這是梯形面積公式,四個量S,a, b, h中知道任意3個量的值,都可以求出第四個量的值. 解法1:把a=5, S=44, h=8代入公式得 44= (5+b)*8 這是關(guān)于b的一元一次方程 化簡得:b+5=11 移項,合并得:b=6. 解法2:先把b看作未知數(shù),把其它量都看作已知數(shù),將公式變形,用其它三個量來表示b,然后再代入已知數(shù)的值求出b. S= (a+b)h 去分母:2S=(a+b)h 去括號:2S=ah+bh 移項:2S-ah=bh 即bh=2S-ah 系數(shù)化成1:∵ h≠0,∴ b= -a (一定不要忘記條件h≠0) 當a=5, S=44,h=8時, b= -5=11-5=6 ∴ b=6. 例7.當x=2時,式子x2+bx+4的值為0,求當x=3時,x2+bx+4的值. 分析:這仍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應(yīng)用的例子,要求x2+bx+4的值,先求出b的值,最后求當x=3時,x2+bx+4的值. ∵ 當x=2時,x2+bx+4的值為0, ∴ 4+2b+4=0 (得到關(guān)于b的一元一次方程) 解這個方程得2b=-8,∴ b=-4, ∴ x2+bx+4為x2-4x+4, 當x=3時,x2-4x+4=32-4*3+4=9-12+4=1, ∴ 當x=3時,這個式子值為1. 例8.解絕對值方程: (1) |2x-1|=8 (2) =4 (3) =4 (4) |3x-1|+9=5 (5) |1-|x||=2 說明:解絕對值方程也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應(yīng)用,它的解法主要是:①先把|ax+b|看作一個整體,把絕對值方程看作是以|ax+b|為未知數(shù)的一元一次方程,變形成|ax+b|=c的形式;②對|ax+b|=c進行討論,當c>0時,正確去掉絕對值,得到ax+b=c或ax+b=-c兩個一元一次方程,從而求出x的值;當c=0時,得到ax+b=0一個一元一次方程,從而求出x;當c。
9.方程式公式
解方程的公式
等式兩邊同時加一個數(shù)或減同一個數(shù),等式仍然成立。
一般解法: 1.去分母:在方程兩邊都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數(shù); 2.去括號:先去小括號,再去中括號,最后去大括號;(記住如括號外有減號的話一定要變號) 3.移項:把含有未知數(shù)的項都移到方程的一邊,其他項都移到方程的另一邊;移項要變號 4.合并同類項:把方程化成ax=b(a≠0)的形式; 5.系數(shù)化成1:在方程兩邊都除以未知數(shù)的系數(shù)a,得到方程的解x=b/a. 同解方程 如果兩個方程的解相同,那么這兩個方程叫做同解方程。 方程的同解原理: ⒈方程的兩邊都加或減同一個數(shù)或同一個等式所得的方程與原方程是同解方程。 ⒉方程的兩邊同乘或同除同一個不為0的數(shù)所得的方程與原方程是同解方程。 做一元一次方程應(yīng)用題的重要方法: ⒈認真審題 ⒉分析已知和未知的量 ⒊找一個合適的等量關(guān)系 ⒋設(shè)一個恰當?shù)奈粗獢?shù) ⒌列出合理的方程 ⒍解出方程 ⒎檢驗 ⒏寫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