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不卡福利网站|中文字幕在笑第一页|午夜福利中文字幕首页|久久精彩视频免费观看

  • <abbr id="lczsv"></abbr>
    <blockquote id="lczsv"></blockquote>

    <track id="lczsv"><table id="lczsv"><nobr id="lczsv"></nobr></table></track>
    • 五音橋的小知識

      2022-12-14 綜合 86閱讀 投稿:夢若羽

      1.五音橋的故事,誰知道

      關(guān)于五音橋的構(gòu)筑還有一段美麗的傳說。

      當(dāng)順治皇帝福臨病入膏肓之時,皇室動議為他建造陵墓。有善于奉承諂媚者奏道:“皇上篤信佛教,愛聽清音,何不在陵區(qū)建造一座能夠發(fā)出不同音響的大型石橋,一則可慰皇靈于地下,再則可造風(fēng)景于人間,臣下孝心切望采納?!?/p>

      孝莊皇后感其忠孝便準(zhǔn)從所請。此項任務(wù)無可爭辯地落到有神工巧匠之譽的老石匠奚何的肩上。

      建一座七孔長橋已非易事,再使石橋會彈奏音樂更不簡單。奚師傅苦思冥想,坐立不安,茶飯不進,夜不能眠。

      一日在工棚打盹,似覺有個童子喊道:“奚師傅還不前來拜見魯班祖師!”他猛一抬頭,面前是一位身著古裝、足穿麻鞋、手握竹尺的長者,連忙躬身作揖道:“弟子拜見祖師爺,請仙人指點迷津?!遍L者笑道:“你的心思我早已知道,請先隨我來看熱鬧?!?/p>

      說著便引他來到一個廣場。只見七八個叫花子在擊碗逗樂。

      別看他們七上八下,似乎雜亂無章,發(fā)出來的音響卻有板有眼,宛轉(zhuǎn)悠揚。他正在如癡如醉之時,長者又叫他仔細端詳所敲擊之碗。

      他定睛一看,原來那些碗有大有小,有粗有細,有厚有薄,有重有輕,有殘有整??吹竭@里,他一拍腦門,大聲叫道:“明白了!明白了!”睜開眼來,哪里有什么祖師爺、叫花子,原來是南柯一夢。

      他玩味著所夢之事,覺得是魯班師傅的托夢點化,當(dāng)即找來許多石片,反復(fù)敲擊,都能發(fā)出聲音,其中有一種名叫方解石的,所發(fā)之音更為清脆,于是他舍棄其他諸石,專以輕重不同的方解石片試擊之,發(fā)現(xiàn)所發(fā)音響又有差異,有的如鐘如馨,有的如瑟如琴。他便精心挑選了輕重不同而體積相同的方解石,打磨成一塊塊橋欄,裝置在橋上。

      游人手擊石欄便發(fā)出宮商角微羽五音韻律,故稱“五音橋”。

      2.五音橋為什么是十大名橋之一

      建造者不詳!

      盧溝橋,建造者不詳。

      廣濟橋,俗稱湘子橋,宋乾道七年(1171年)太守曾江創(chuàng)建,初為浮橋,由八十六只巨船連結(jié)而成始名“康濟橋”。

      五亭橋,建于蓮花堤上,是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巡鹽御史高恒所建,是因為建于蓮花堤上,還是因為形狀象一朵盛開的蓮花,所以它又叫蓮花橋。

      安平橋,建造者趙令衿。

      趙州橋,建造者李春。

      十字橋,傳說中是魯班建的。

      風(fēng)雨橋,建造者不詳。

      鐵索橋,即瀘定橋,建造者不詳。

      玉帶橋,位于頤和園內(nèi),建造者不詳。

      3.關(guān)于橋的知識

      橋是一種用來跨越障礙的大型構(gòu)造物。

      確切的說是用來將交通路線 (如道路、鐵路、水道等)或者其他設(shè)施 (如管道、電纜等)跨越天然障礙 (如河流、海峽、峽谷等)或人工障礙 (高速公路、鐵路線)的構(gòu)造物。橋的目的是允許人、車輛、火車或船舶穿過障礙。

      橋可以打橫搭著谷河或者海峽兩邊,又或者起在地上升高,檻過下面的河或者路,讓下面交通暢通無阻。 “橋”原本是一種高大的樹(參見喬木),因為夠高大,砍下來就夠長放在河面,可以連著兩邊岸,即獨木橋。

      啟閉式橋梁給大船通過的空間。另有文學(xué)作品,電影,體操術(shù)語和滑板術(shù)語等以此為名。

      中國山川眾多、江河縱橫,是個橋梁大國,在古代無論是建橋技術(shù),還是橋梁數(shù)量都處于世界領(lǐng)先地位。千百年來,橋梁早已成為人們社會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但由于我國幅員遼闊,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在地理氣候、文化習(xí)俗以及社會生產(chǎn)力發(fā)展水平上,都存在較大的差異。因此,各自立足于自己的實際條件和根據(jù)自己的需要,經(jīng)過長期的時間,遂創(chuàng)造出多種多樣的橋梁形式,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具體說來大致有如下特點: (一) 地域性。

      我國土地遼闊,南北之間和東西之間的橋梁,受所在自然地理和人文社會的影響,因地制宜,都形成了各自相對獨立的風(fēng)格和特色。如北方中原地區(qū),黃河流域,地勢較為平坦,河流水域較少,人們運輸物資多賴騾馬大車或手推板車。

      因此,這里的橋梁多為寬坦雄偉的石拱橋和石梁橋,以便于船只從橋下通過;西北和西南地區(qū),山高水激、谷深崖陡,難以砌筑橋墩,因此,多采用藤條、竹索、圓木等山區(qū)材料,建造繩索吊橋或伸臂式木梁橋;嶺南閩粵沿海地區(qū),盛產(chǎn)質(zhì)地堅硬的花崗巖石,所以石橋比比皆是;而云南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因竹材豐富,便到處可見別具一格的各式竹材橋梁。從橋梁的風(fēng)格上看,北方的橋如同北方的人,顯得粗獷樸實;南方的橋也同南方的人,顯得靈巧輕盈。

      當(dāng)然,這跟自然地理也有極大關(guān)系,如北方的河流因水流量欺負(fù)變化很大,又有山洪冰塊沖擊,故橋梁必須厚實穩(wěn)重;而南方河流水勢則較平緩,又要便于通航,故橋梁相對較纖細秀麗。 (二) 多種多樣性。

      我國是個文明古國,地大物博,山河奇秀,南北地質(zhì)地貌差異較大,因此對建橋的技術(shù)要求也高。大約在漢代時,橋梁的四種基本橋型:梁橋、浮橋、索橋、拱橋便已全部產(chǎn)生了。

      這四種橋根據(jù)其建筑材料和構(gòu)造形式的不同,又分別演化出:木橋、石橋、磚橋、竹橋、鹽橋、冰橋、藤橋、鐵橋、葦橋、石柱橋、石墩橋、漫水橋、伸臂式橋、廊橋、風(fēng)雨橋、竹板橋、石板橋、開合式橋、溜索橋、三邊形拱橋、尖拱橋、圓拱橋、聯(lián)拱橋、實腹拱橋、坦拱橋、徒拱橋、虹橋、渠道橋、曲橋、纖道橋、十字橋,以及棧道、飛閣等等,幾乎應(yīng)有盡有,什么形式的古橋,在我國都能找到。 (三) 多功能性。

      我國古代的匠師建橋,很注意發(fā)揮橋梁的最大效益,既能考慮到因地制宜、一切從實用出發(fā),又能考慮使橋梁盡量起到多功能的作用。如江南的拱橋多為兩頭平坦,中間高拱隆起,使之既產(chǎn)生造型上的弧線美,又利于行舟。

      而南方地區(qū)廣見的廊式橋,則更充分反映了一橋多用的特點。南方雨多日照強,橋匠便在橋上修建廊屋,這不僅為過往行人提供了躲避風(fēng)雨日照、便于歇息的場所,而且還增加了橋梁的自重,以免洪水把橋沖掉,并起到保護木梁、鐵索不受風(fēng)雨腐蝕的作用。

      特別是很多此類廊橋,因是人員過往要沖,故還利用它兼作集市、住宿和進行商業(yè)活動。如廣東潮安縣的湘子橋,這座橋全長五百余米,有著“一里長橋一里市”之稱,橋中設(shè)一段可以開合的浮橋,以利通航;橋上建廊屋、樓后做集市,其間店面櫛比,自晨至暮,熙熙攘攘,熱鬧非凡,以至不聞不見咆哮的潮水和寬闊的江面,故民間流傳有“到了湘橋問湘橋”的笑話。

      (四) 群眾公益性。橋梁自產(chǎn)生始,便以屬于民眾共有的社會性出現(xiàn)。

      我國的傳統(tǒng)建筑,一般為私有性,唯有橋梁(除私有的園林中橋梁外),不管是官修私建的,都為社會所公有。故數(shù)千年來,愛橋護路成為一種良好風(fēng)尚,而“修橋鋪路”則是造福大眾的慈善行為,被民眾所推崇。

      因此,修橋或建橋具有廣泛的群眾性。查看史志,我國歷來修橋建橋的方式,大概有四種:一是民建,即由一家一姓獨立建橋;二是募捐集資,報經(jīng)官府支持,協(xié)力興建。

      此種最為多見,如著名的趙州橋、泉州洛陽橋等,都是用此方式建成的;三是官倡民修,由地方官倡導(dǎo),士紳附和認(rèn)捐,并指派官吏或商紳主持完成。此多屬較大的橋梁;四是全由官府撥款施工興建的。

      所以,我國古橋遍布各地,連窮鄉(xiāng)僻壤也多建橋。其數(shù)量之多,分布之廣,居世界首位。

      在人為橋梁之前,自然界由于地殼運動或其他自然現(xiàn)象的影響 ,形成了不少天然的橋梁形式。如浙江天臺山橫跨瀑布上的石梁橋,江西貴溪因自然侵蝕而成的石拱橋(仙人橋)以及小河邊因自然倒下的樹干而形成的 “獨木橋”,或兩岸藤蘿糾結(jié)在一起而構(gòu)成的天生“懸索橋”等等。

      人類從這些天然橋中得到啟示,便在生存過程中,不斷仿效自然。開始時大概是利用一根木料在小河上,或氏族聚居群周圍的。

      4.有關(guān)橋的知識

      1.趙州橋:趙州橋又名“安濟橋”,是我國古代著名的石拱橋,位于河北省趙縣城南的校河上,為隋代開皇大業(yè)年間(公元590一608年)李春創(chuàng)建。橋梁全長50.82米,橋面寬約10米,跨徑37。02米,拱圈矢高7.23米,由28條并列的石條組成,弧形平緩,上設(shè)四個小拱。新中國建立后按最初橋樣進行了全面的修繕。

      2、蘆溝橋:蘆溝橋一稱“盧溝橋”,位于北京至周口店的公路與永定河的交匯處,始建于金代大定二十九年(公元1189年)。該橋全長265米,寬約8米,由11孔石拱組成。橋旁建有石欄,其上共有精刻石獅485個。“蘆溝曉月”是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蘆溝橋又以中國抗日戰(zhàn)爭的爆發(fā)地而載于史冊。

      3.洛陽橋:洛陽橋一稱“萬安橋”,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東約10公里的洛陽萬安渡口,為著名的梁式古石橋,始建于北宋皇桔五年(公元1053年),歷時六年零八個月,由北宋名臣蔡襄主持修建。橋原字長約1200米,寬約5米(現(xiàn)長834米、寬7米),有橋墩46座、扶欄500個,欄上精樓石獅28米,有石亭7座:石塔9座(現(xiàn)存石亭1座、石塔3座),其規(guī)模宏大。

      4.湘子橋:湘子橋又名廣濟橋,坐落在潮州城東,橫跨韓江,全長500多米,因傳有韓愈的侄孫韓湘子手書“洪水止此”的石碣豎于橋畔,故名。湘子橋始建于南宋,歷時57年建成,東西兩段共18墩,橋墩用花崗巖塊鉚榫砌成。東西橋墩之間江水湍急,未能合攏,只能用小舟擺渡。到明代中期增筑一墩,縮短了未合攏部分的距離,改用18艘梭船聯(lián)成浮橋,貫通東西,便成了“十八梭船擴四洲”。浮橋能開能合,隨潮升降,為我國最早的一座開關(guān)式石橋。明代此橋大修過五次,并在橋墩上建起了各具特色的望樓,遂出現(xiàn)了“廣濟橋上甘四樓”的景致。清雍正時又在浮橋兩端橋墩上置鐵牛兩只,牛背上鐫“鎮(zhèn)橋御水”四字。道光時洪水毀東岸橋墩,墩上鐵牛墜入江中。1958年大橋改建,加固日橋墩,新建十九孔鋼筋混凝土“T”字形梁,中間原浮橋部分增建三孔鋼桁架及兩個高樁承臺式橋梁,廣濟橋自此成為通衢大橋。1976年又進行過擴建,原7米寬的橋面全部作車行道,另在橋兩側(cè)會拓寬2米作人行道。1980年重鑄鐵牛一只置于橋上?!跋鏄虼簼q”為潮州八景之一。

      另為四大名橋還有:

      (1) 安濟橋(河北趙縣) (2) 洛陽橋(福建泉州) (3) 寶帶橋(江蘇蘇州) (4) 灞橋(陜西西安)

      5.有關(guān)橋的知識

      建橋最主要的目的: 為了解決跨水或者越谷的交通,以便于運輸工具或行人在橋上暢通無阻。

      若從其最早或者最主要的功用來說,橋應(yīng)該是專指跨水行空的道路。故說文解字段玉裁的注釋為:“梁之字,用木跨水,今之橋也?!?/p>

      說明橋的最初含意是指架木于水面上的通道,以后方有引伸為架于懸崖峭壁上的“棧道”和架于樓閣宮殿間的“飛閣”等天橋形式。 特點: 1.地域性 2.種類多樣 3.多功能 4.群眾公益性 橋的種類: 1.(按材料分)木、石、磚、竹、藤、鐵、鹽、冰橋, 藝術(shù)品類-紙橋 2.(按結(jié)構(gòu)及外觀分)梁橋、浮橋、索橋和拱橋四種基本類型 其他造型: 飛閣和棧道、渠道橋和纖道橋,以及曲橋、魚沼飛梁和風(fēng)水橋。

      橋的藝術(shù)和文學(xué): 山水自然美,向為我國文學(xué)家和藝術(shù)家情有獨鐘。正如明代大藝術(shù)家董昌其所說“詩以山川為境,山川亦為詩為境。”

      橋,是架設(shè)于山水之間的建筑物,它長期屹立于大自然之中,也就成為點綴和美化大自然的一員。有山有水自然也就會有橋,橋梁本身也是實用與藝術(shù)的融合體,如橋梁的平直、索橋的凌空、浮橋的韻味、拱橋的涵影等,原來就搖曳著藝術(shù)的風(fēng)采。

      故英國李約瑟先生說:“沒有中國橋欠美的,并且有很多是特出色的美?!?我國橋梁的藝術(shù)性,主要表現(xiàn)在兩方面,即造型風(fēng)格和裝飾工藝。

      造型風(fēng)格主要體現(xiàn)在曲線柔和、韻律協(xié)調(diào)和雄偉壯觀上。而江南水鄉(xiāng)的一些小梁細橋,則更使人聯(lián)想到“小橋 流水 人家”的詩情畫意。

      橋梁裝飾,在我國總的來說不算很發(fā)達,主要體現(xiàn)在石構(gòu)橋梁中,其部位大致在人們易于駐足觀瞻的地方。如常見的有螭龍、鳳、獅、象、犀牛,并間有兔、猴、馬、狗、云朵、蓮花、芳草等圖案。

      也有少數(shù)浮雕的河神像、武士像和人物故事形象。如河北趙縣永通橋山花墻上浮雕的河神頭像,趙州橋欄板上浮雕的螭龍和望柱上的獅首像, 北京盧溝橋望柱上的石獅子等等。

      這些石雕,工藝精細,并往往還與民間風(fēng)情、神話傳說有密切的聯(lián)系。如治水的蛟龍,分水的犀,降伏水怪的神獸等,從而形成我國橋梁藝術(shù)的獨特風(fēng)格。

      ◎我國“橋之最”: 現(xiàn)存最古老的敞肩拱石橋是河北趙縣趙州橋(或小商橋)。趙州橋隋朝開皇十五年至大業(yè)元年(595~605年)建。

      現(xiàn)存最早的也是橋洞最多的聯(lián)拱石橋是江蘇蘇州寶帶橋。唐元和十一年(816年)始建。

      現(xiàn)存最早的十字橋是山西晉祠魚沼飛梁,北宋崇寧元年(1102年)建。 最早的開關(guān)活動式大石橋是廣州潮州廣濟橋。

      明宣德十年(1435年)建。 僅有的五亭橋位于江蘇揚州瘦西湖。

      ◎我國十大名橋 (1)盧溝橋(2)廣濟橋(3)五亭橋(4)趙州橋(5)安平橋(6)十字橋(7)風(fēng)雨橋(8)鐵索橋(9)五音橋(10)寶帶橋 歇后語: 半夜過獨木橋——步步小心 白娘子突斷橋——想起舊情來 背媳婦過獨木橋——又驚又喜 笨驢子過橋——步步難 踩著高蹺過獨木橋——藝高人膽大 根據(jù)史料和考察,在原始社會,我國就有了獨木橋和數(shù)根圓木排拼而成的木梁橋。早在戰(zhàn)國時期,單跨和多跨的木、石梁橋已普遍在黃河流域及其他地區(qū)建造。

      公元前三百多年建于陜西省藍田縣藍峪水上的藍橋,就是多跨木梁木柱橋的一個代表。《詩經(jīng)·大雅·大明》第一次記敘周文王娶妻,在渭河上造了座專供帝王使用的浮橋。

      長江、黃河上曾設(shè)過近二十座浮橋。第一座黃河浮橋建于公元前541年臨晉關(guān)附近,是秦景公的母弟后子,怕被景公殺害,乘車逃奔晉國途中所建。

      第一座長江浮橋是公元35年東漢光武帝建造的,橋址在宜昌至宜都之間的江上。 吊橋首創(chuàng)于我國,吊索由藤索、竹索發(fā)展到鐵鏈。

      在唐朝中期,就有了鐵鏈吊橋,比西方早八百年以上。拱橋始建于東漢中期,其形式之多,造型之美,為世界少有。

      灞橋、洛陽橋、安平橋、虎渡橋、紹興八字橋、陰平橋、程陽橋等是木、石梁橋的代表。西安灞橋建于漢代,是座木梁石柱墩橋,它用四段圓形石柱卯榫相接(中間還加石柱)形成一根石柱,由六根石柱組成一座輕型橋墩,墩臺上加木梁并鋪設(shè)灰土石板橋面。

      是石柱墩的首創(chuàng)者。 “閩中橋梁甲天下”是宋朝(特別是南宋)閩中地區(qū)大量建造石梁橋的真實寫照。

      南宋一百五十年中,建成七十余座石梁橋,其中五公里以上的長橋就有四五座。被譽為“天下無橋長此橋”的安平橋,宋紹興八年到二十一年(1138—1151)建造,長約2.5公里,故又名五里橋,用花崗石砌筑,為我國現(xiàn)存最長古橋。

      1240年建成的虎渡橋(又名江東橋),它最大的石梁長23.7米,寬1.7米,高1.9米,重二百余噸,即使在今天要開采、運輸、架設(shè)這樣的石梁,也是十分困難的。1979年5月,我國有關(guān)部門發(fā)現(xiàn)現(xiàn)存最古老的石梁橋——晉江縣大橋和小橋,這兩座橋均建于北宋太平興國年間(976—984)。

      紹興八字橋是座宋代城市石梁橋,布局十分巧妙,既保證了水陸交通,在建造中又不拆房屋,不改街道。程陽橋坐落在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林溪河上,是一座四跨石墩伸臂的木梁橋,建于1916年,全長64.4米,分四個橋孔,每孔凈跨12.2米,寬3.4米,高16米。

      五個橋墩之上各有民族形式的寶塔型、宮殿型橋亭,橋亭檐層層而上,如翼欲飛,宏偉壯觀。整座橋梁建筑不用一顆鐵釘或其他鐵件,均采用榫槽。

      6.橋的知識

      一.四大名橋1.趙州橋:趙州橋又名“安濟橋”,是我國古代著名的石拱橋,位于河北省趙縣城南的校河上,為隋代開皇大業(yè)年間(公元590一608年)李春創(chuàng)建。

      橋梁全長50.82米,橋面寬約10米,跨徑37。02米,拱圈矢高7.23米,由28條并列的石條組成,弧形平緩,上設(shè)四個小拱。

      2、蘆溝橋:蘆溝橋一稱“盧溝橋”,位于北京至周口店的公路與永定河的交匯處,始建于金代大定二十九年(公元1189年)。該橋全長265米,寬約8米,由11孔石拱組成。

      橋旁建有石欄,其上共有精刻石獅485個。“蘆溝曉月”是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

      3.洛陽橋:洛陽橋一稱“萬安橋”,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東約10公里的洛陽萬安渡口,為著名的梁式古石橋,始建于北宋皇桔年(公元1053年),歷時六年零八個月,由北宋名臣蔡襄主持修建。

      橋長約1200米,寬約5米,有橋墩46座、扶欄500個。4.湘子橋:湘子橋又名廣濟橋,坐落在潮州城東,橫跨韓江,全長500多米,。

      湘子橋始建于南宋,歷時57年建成,東西兩段共18墩,橋墩用花崗巖塊鉚榫砌成。東西橋墩之間江水湍急,未能合攏,只能用小舟擺渡。

      到明代中期增筑一墩,縮短了未合攏部分的距離,改用18艘梭船聯(lián)成浮橋,貫通東西,便成了“十八梭船擴四洲”。浮橋能開能合,隨潮升降,為我國最早的一座開關(guān)式石橋。

      7.中國名橋知識(急求)

      盧溝橋 位于北京廣安門西南10千米。建于1189年,是一座聯(lián)拱石橋,長約265米,有241根望柱,每個柱子上都雕著獅子。

      廣濟橋 位于廣東潮洲東門外,是我國古代一座交通、商用綜合性橋梁,也是世界上第一座開關(guān)活動式大石橋,有“一里長橋一里市”之說。

      五亭橋 位于楊州瘦西湖內(nèi)。橋基為12條青石砌成大小不同的橋墩;橋身為拱卷形,由3種不同的卷洞聯(lián)合,共15孔,孔孔相通,亭亭之間的廊相連。

      安平橋 位于福建晉江安海鎮(zhèn)。橋面由7條大石板鋪成,橋頭有六角五層磚構(gòu)宋塔一座,為中國古代最大的梁式石橋,有“天下無橋長此橋”之譽。

      趙州橋 位于河北趙縣的河上,是一座單孔石拱橋,橋面寬10米,兩側(cè)42塊模仿板上刻有龍獸狀浮雕。

      十字橋 位于山西太原市晉祠內(nèi)。橋梁為十字形。全橋由34根鐵青八角石支撐,柱頂有柏木斗拱與縱、橫梁連接,上鋪十字橋面。

      風(fēng)雨橋 位于廣西三江縣程陽村邊林溪河上。為石墩木面瓦頂結(jié)構(gòu)。橋上建塔形樓亭5座,可避風(fēng)雨。整座橋梁不用一根鐵釘,精致牢固。

      鐵索橋 位于四川瀘定縣的大渡河上。全長136米,寬3米,由13根碗口粗的鐵鏈系在兩岸的懸崖峭壁上。其中9根并排著的鐵鏈上面鋪有木板,就是橋面,另外各2根在橋面兩側(cè),就是扶手。每根鐵鏈重約2000千克。

      五音橋 位于河北東陵順治帝孝陵神道上。橋面兩側(cè)裝有方解石欄板126塊,敲擊能發(fā)出奇妙的聲音。

      玉帶橋 位于北京頤和園。用白石建成,拱圈為蛋尖形,橋面呈雙向反彎曲。橋身用漢白玉雕砌,兩側(cè)雕刻精美的白色欄板和望柱。有“海上仙島”美稱。

      五音橋的小知識

      聲明:沿途百知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xué)習(xí)交流。若您的權(quán)利被侵害,請聯(lián)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