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常見的心理現(xiàn)象有哪些
人的心理現(xiàn)象,是宇宙間最復雜的現(xiàn)象之一。
人類很早以來就對這種現(xiàn)象發(fā)生興趣,孜孜探索,直至今日仍在不倦地力圖揭示它的發(fā)生、發(fā)展和內(nèi)在規(guī)律性以及它的本質(zhì)。 人的心理現(xiàn)象雖然極其復雜,但又為我們最為熟悉。
因為, 一個正常而健康的人,時時刻刻都在不斷地產(chǎn)生著心理現(xiàn)象,并能自我意識到在自己身上發(fā)生的這一切。如我們能看到顏色、聽到聲音、嘗到味道;能回想以前經(jīng)歷過的一些事情;能動腦筋,進行種種發(fā)明創(chuàng)造;能設想自己未來美好的情景。
在這同時,我們還會在內(nèi)心中產(chǎn)生一種復雜的體驗,如高興、愉快、滿意,幸福以及痛苦、憂愁、悔恨、內(nèi)疚等等。這些發(fā)生在人身上的種種復雜的精神現(xiàn)象,即是普通心理學稱之為的“心理現(xiàn)象”。
為了研究方便起見,普通心理學一般,將心理現(xiàn)象分為“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它們包容的具體內(nèi)容見下: (一).心理過程: 1).認識過程:感覺、知覺、注意、記憶、思維、現(xiàn)象 2).情感過程: 3).意志過程: (二).個性心理: 1).個性傾向性:需要、動機、興趣、信念、世界觀 2).個性心理特征:能力、氣質(zhì)、人格 普通心理學的整個內(nèi)容體系,就是由對上述的人們普遍存在的各個具體的心理現(xiàn)象研究所揭示的規(guī)律所構(gòu)成的。
因此,普通心理學主要闡明下列心理學問題: 1.感覺,是人腦對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的個別屬性的反映。例如,對眼前的一個蘋果,我們可以看到它的大小,形狀、顏色,能聞到它的水果香味,咬一口能嘗到它的味道,用手觸摸能知道它的表面是光滑冰涼的。
當然,假如它能發(fā)出響聲,我們也能聽到它的聲音。這“看到”、“聽到”、“嘗到”、“聞到”、“觸摸到”,就是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膚覺等各種感覺。
2.知覺,是人腦對作用于我們感覺器官的事物的整體屬性的反映。知覺比感覺要更復雜一些。
知覺是在各種感覺的基礎(chǔ)上產(chǎn)生的。如當我們對蘋果的顏色、大小、形狀、味道、香味等的屬性都了解以后,我們也就獲得了對這個蘋果的整體的全面的認識。
這就是對蘋果進行了知覺。知覺因反映的事物的性質(zhì)不同而分為空間知覺、時間知覺和運動知覺三大類。
普通心理學除了對這些知覺進行研究外,還對錯覺、幻覺等一些特殊的知覺進行研究、分析。 3.記憶,是人腦對過去感知覺過的事物、經(jīng)驗的反映。
它是一種比感覺和知覺更為復雜的心理過程。例如我們過去看過的一部電影、電視或一本書,過了一些時候再觀看或閱讀它們時,我們能夠認出;這是我們以前看過的或者不用看也能在腦海中:將它們的主要內(nèi)容或情節(jié)回憶出來,這就是記憶現(xiàn)象。
記憶對我們的學習、工作、生活的意義非常重大,因為,一個人一生的所有知識經(jīng)驗的積累幾乎都是靠記憶來實現(xiàn)的。因此,“記憶”一直是普通心理學所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
從19世紀末葉,德國著名心理學家艾賓浩斯首先闖入記憶這一研究領(lǐng)域,直至今日的用電子計算機和信息工的觀點對記憶進行研究,近一百多年來,人類探明了感覺記憶、短時記憶、長時記憶的種種特點及規(guī)律,并開始將發(fā)現(xiàn)的一些記憶規(guī)律用于實踐。普通心理學記憶部分的內(nèi)容,就是概括地介這些研究成果。
4.思維,是一種更高級的心理過程,是人腦對事物的本質(zhì)屬性進行概括與間接地反映。在實踐活動中,我們肯定都要去解決所遇到的種種問題或難題,如求證一道幾何題、寫一篇文章、進行某項技術(shù)革新、設計某項工程方案等等,這些主要都是通過“思維”來完成的。
思維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思考。思維的過程是通過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以及具體化等環(huán)節(jié)而進行的。
思維的形式通過概念、判斷、推理而體現(xiàn)出來。思維的種類主分為動作思維、形象思維、抽象思維以及非形式邏輯思維、形式邏輯思維。
2.最常見的心理學現(xiàn)象有哪些
心理學效應一:超限效應 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有一次在教堂聽牧師演講。
最初,他覺得牧師講得很好,使人感動,準備捐款。過了10分鐘,牧師還沒有講完,他有些不耐煩了,決定只捐一些零錢。
又過了10分鐘,牧師還沒有講完,于是他決定1分錢也不捐。等到牧師終于結(jié)束了冗長的演講開始募捐時,馬克·吐溫由于氣憤,不僅未捐錢,還從盤子里偷了2元錢。
這種刺激過多、過強和作用時間過久而引起心理極不耐煩或反抗的心理現(xiàn)象,被稱之為“超限效應”。 超限效應在家庭教育中時常發(fā)生。
如,當孩子犯錯時,父母會一次、兩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重復對一件事作同樣的批評,使孩子從內(nèi)疚不安到不耐煩乃至反感討厭。被“逼急”了,就會出現(xiàn)“我偏要這樣”的反抗心理和行為。
可見,媽媽對孩子的批評不能超過限度,應對孩子“犯一次錯,只批評一次”。如果非要再次批評,那也不應簡單地重復,要換個角度、換種說法。
這樣,孩子才不會覺得同樣的錯誤被“揪住不放”,厭煩心理、逆反心理也會隨之減低。 心理學效應二:羅森塔爾效應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曾做過這樣一個試驗: 他把一群小白鼠隨機地分成兩組:A組和B組,并且告訴A組的飼養(yǎng)員說,這一組的老鼠非常聰明;同時又告訴B組的飼養(yǎng)員說他這一組的老鼠智力一般。
幾個月后,教授對這兩組的老鼠進行穿越迷宮的測試,發(fā)現(xiàn)A組的老鼠竟然真的比B組的老鼠聰明,它們能夠先走出迷宮并找到食物。 于是羅森塔爾教授得到了啟發(fā),他想這種效應能不能也發(fā)生在人的身上呢?他來到了一所普通中學,在一個班里隨便地走了一趟,然后就在學生名單上圈了幾個名字,告訴他們的老師說,這幾個學生智商很高,很聰明。
過了一段時間,教授又來到這所中學,奇跡又發(fā)生了,那幾個被他選出的學生現(xiàn)在真的成為了班上的佼佼者。 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呢?正是“暗示”這一神奇的魔力在發(fā)揮作用。
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接受這樣或那樣的心理暗示,這些暗示有的是積極的,有的是消極的。媽媽是孩子最愛、最信任和最依賴的人,同時也是施加心理暗示的人。
如果是長期的消極和不良的心理暗示,就會使孩子的情緒受到影響,嚴重的甚至會影響其心理健康。相反,如果媽媽對孩子寄予厚望、積極肯定,通過期待的眼神、贊許的笑容、激勵的語言來滋潤孩子的心田,使孩子更加自尊、自愛、自信、自強,那么,你的期望有多高,孩子未來的成果就會有多大! 心理學效應三:木桶效應 “木桶”效應的意思是:一只沿口不齊的木桶,它盛水的多少,不在于木桶上那塊最長的木板,而在于木桶上最短的那塊木板。
一個孩子學習的學科綜合成績好比一個大木桶,每一門學科成績都是組成這個大木桶的不可缺少的一塊木板。孩子良好學習成績的穩(wěn)定形成不能靠某幾門學科成績的突出,而是應該取決于它的整體狀況,特別取決于它的某些薄弱環(huán)節(jié)。
因此當發(fā)現(xiàn)孩子的某些科目存在不足時,就應及時提醒孩子,讓其在這門學科上多花費一些時間,做到“取長補短”。 心理學效應四:德西效應 心理學家德西曾講述了這樣一個寓言: 有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門前嬉鬧,叫聲連天。
幾天過去,老人難以忍受。于是,他出來給了每個孩子10美分,對他們說:“你們讓這兒變得很熱鬧,我覺得自己年輕了不少,這點錢表示謝意?!?/p>
孩子們很高興,第二天仍然來了,一如既往地嬉鬧。老人再出來,給了每個孩子5美分。
5美分也還可以吧,孩子仍然興高采烈地走了。第三天,老人只給了每個孩子2美分,孩子們勃然大怒,“一天才2美分,知不知道我們多辛苦!”他們向老人發(fā)誓,他們再也不會為他玩了! 在這個寓言中,老人的方法很簡單,他將孩子們的內(nèi)部動機“為自己快樂而玩”變成了外部動機“為得到美分而玩”,而他操縱著美分這個外部因素,所以也操縱了孩子們的行為。
德西效應在生活中時有顯現(xiàn)。比如,父母經(jīng)常會對孩子說:“如果你這次考得100分,就獎勵你100塊錢”、“要是你能考進前5名,就獎勵你一個新玩具”等等。
家長們也許沒有想到,正是這種不當?shù)莫剟顧C制,將孩子的學習興趣一點點地消減了。 在學習方面,家長應引導孩子樹立遠大的理想,增進孩子對學習的情感和興趣,增加孩子對學習本身的動機,幫助孩子收獲學習的樂趣。
家長的獎勵可以是對學習有幫助的一些東西,如書本、學習器具,而一些與學習無關(guān)的獎勵,則最好不要。 心理學效應五:南風效應 南風”效應也稱“溫暖”效應,源于法國作家拉·封丹寫過的一則寓言: 北風和南風比威力,看誰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脫掉。
北風首先來一個冷風凜凜、寒冷刺骨,結(jié)果行人為了抵御北風的侵襲,便把大衣裹得緊緊的。南風則徐徐吹動,頓時風和日麗,行人覺得春暖上身,始而解開紐扣,繼而脫掉大衣,南風獲得了勝利。
故事中南風之所以能達到目的,就是因為它順應了人的內(nèi)在需要。這種因啟發(fā)自我反省、滿足自我需要而產(chǎn)生的心理反應,就是“南風效應”。
由此我們可以知道,家庭教育中采用“棍棒”、“恐嚇”之類“北風”式教育方法是不可取的。實行溫情教育,多點“人情味”式的表揚,培養(yǎng)孩子自覺向上,才能。
3.心理學常識
據(jù)英國《衛(wèi)報》報道,瞬間的面部表情變化確實能透露出一個人是否在說謊嗎?美國著名心理學家保羅·艾克曼認為他已經(jīng)找到了答案。
40年前,這位研究心理學家在給一群接受培訓的年輕精神病學家做演講時,有人向他提出一個疑問,從此他一直忙著尋找這個問題的答案。這群人顯然想知道,假如你在這樣一個精神病院工作,來此住院的一名患者曾試圖自殺過。
當這名患者告訴你:“現(xiàn)在我感覺好多了,我是否能出去過個周末呢?”你該怎么辦。當然你也清楚,精神病患者經(jīng)常會提出類似問題,但是如果你準許他們暫時離開醫(yī)院,一些人就會趁機自殺。
不過這群特殊的患者往往會發(fā)誓說,他們說的都是真話。他們看起來非常誠實,他的話聽起來也沒有撒謊的味道。
面對這種情況,你是否有辦法判斷出他們所說的到底是真話還是假話呢? 這個問題讓艾克曼陷入深深思考。作為研究的一部分,他已經(jīng)錄制了跟該院的眾多精神病患者進行的12分鐘交談場面。
在后來的一次交談中,一名患者告訴他,她曾向他撒謊。聽到這些,艾克曼耐心坐下來,開始仔細查看以前的錄像。
第一遍他從中并沒發(fā)現(xiàn)什么異常,于是他放慢錄像的播放速度,一遍又一遍,一遍沒收獲,他就會以更慢的速度播放。突然之間,就在兩幀從他眼前飛過時,他看到那名患者臉上表現(xiàn)出來的非常鮮明、強烈的痛苦表情,這個表情持續(xù)時間不到十五分之一秒。
但是自從他發(fā)現(xiàn)這個異樣表情后,他又在同一個交談錄像中發(fā)現(xiàn)另外三處可以說明患者在撒謊的例子。艾克曼說:“這就是發(fā)現(xiàn)微表情 (microexpressions)的過程,它們是在瞬間發(fā)生的非常強烈的隱藏表情。”
《別對我撒謊》主演蒂姆·羅思示范厭惡的表情: 鼻子微皺,上唇抬起。 恐懼:眉毛挑起并往中間靠攏,上眼瞼抬高,下眼瞼繃緊;嘴唇朝耳朵方向水平拉伸。
快樂:眼角擠出皺紋,臉頰往上拉伸,眼睛周圍的肌肉輕微顫動。吃驚:眉毛向上挑,眼睛圓睜,嘴唇無意識地張開。
在接下來的40年里,艾克曼在加利福尼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精神病學系成功證實了由查爾斯·達爾文提出的主張:人類表達憤怒、厭惡、滿足、恐懼、驚訝、快樂和悲傷的表情是與生俱來的,是跨文化,跨領(lǐng)域,全球皆準的。從美國到日本,從巴西到巴布亞新幾內(nèi)亞,無論哪種語言與文化,這7種基本情緒引發(fā)的面部肌肉變化大致都是一樣的。
而且,情緒的表達是下意識的,基本上難以抑制或隱瞞。當然,我們也可以試一試。
但是當我們?nèi)鲋e時,強烈情緒引發(fā)的微表情會快速從我們面部飛掠而過,我們根本來不及阻止它們。對撒謊的人來說比較幸運的是,有99%的人看不到這些表達內(nèi)心痛苦的轉(zhuǎn)瞬即逝的信號,在參與艾克曼的實驗的15000人中,僅有50人能在沒接受培訓的情況下看出來。
他將這些人稱之為“天才”。 但是艾克曼表示,只要接受一些訓練,幾乎所有人都能掌握這種技巧。
他應該知道,自從80年代中期以來,他最廣為人知的著作《撒謊 (Telling Lies)》第一次發(fā)行以來,他就經(jīng)常接到聯(lián)邦調(diào)查局、中央情報局、美國交通安全局、移民局、反恐偵查員和世界各國警方的邀請,他們邀請艾克曼的目的除了協(xié)助破案以外,更主要的是教他們?nèi)绾卫眠@項技術(shù)。他還開設了研討會,專門教授辯護律師、控方律師、健康專家、撲克玩家、甚至對配偶心懷猜忌的人識破謊言。
另外他還制作了網(wǎng)絡課程,在一張價值20美元的CD光盤或是12美元的網(wǎng)絡課程幫助下,你很快也能學會識別人們什么時候在撒謊。 這聽起來就像個不錯的電視劇本,美國福克斯電視網(wǎng)的魯珀特·默多克最新推出的新系列電視劇《別對我撒謊(Lie to Me)》就是根據(jù)艾克曼的《撒謊》一書改編,該片將于本周在英國Sky1電視臺首播。
英國演員蒂姆·羅思飾演(以下內(nèi)容是我引用的)“卡爾·萊特曼博士,世界頂級偵探家、科學家,通過研究面部表情和下意識的肢體語言,不僅能看出你是否在撒謊,而且還能看出你為什么要撒謊?!彼热魏螠y謊儀都更加準確,Sky的宣傳廣告稱,萊特曼是“一個人類測謊儀”。
這部電視系列劇有幾個與眾不同的方面。據(jù)??寺?,這是首次有一部商業(yè)電視劇僅僅基于一位科學家的研究。
而且埃克曼還參與了該劇的創(chuàng)作,他除了參與討論劇情,為確保每個劇本準確無誤,他連續(xù)五次校對腳本外,他還給演員們寄來他親自扮出的特殊表情視頻。??寺姓J,當電影和電視制片人布萊恩·葛瑞澤 (《24小時》和《福斯特對話尼克松》的負責人)剛與他接觸,表示要把他的畢生研究拍成一部電視劇時,他確實抱著懷疑態(tài)度。
他說:“如果我能阻止他,我會那樣做。我擔心這部連續(xù)劇會產(chǎn)生犯罪現(xiàn)場調(diào)查效應,或者引發(fā)一種錯誤期望。
有一天,可能陪審團里的一些人會根據(jù)《別對我撒謊》里提到的技巧冤枉某人。 ” 葛瑞澤和這部電視劇的編劇塞繆爾·鮑姆憑借明確嚴肅的意圖,贏得了艾克曼的支持,他們在跟艾克曼討論這個科學顧問一角時,艾克曼認為他應該是一個事必親躬的科學家。
據(jù)他估計,這部連續(xù)劇中“大約有80-90%是正確無誤的,他們在試播節(jié)目中使用了十八個事例,其中只有兩例是錯誤的。但你必須清楚這只是一部電視劇,并不是一部紀錄片。
4.心理學常識知識收集
心理學中的十大效應 心理效應是社會生活當中較常見的心理現(xiàn)象和規(guī)律;是某種人物或事物的行為或作用,引起其他人物或事物產(chǎn)生相應變化的因果反應或連鎖反應。
同任何事一樣,它具有積極與消極兩方面的意義。因此,正確地認識、了解、掌握并利用心理效應,在人們的日常生活,工作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蝴蝶效應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氣象學家洛倫茲(Lorenz)認定他發(fā)現(xiàn)了新的現(xiàn)象:“對初始值的極端不穩(wěn)定性”。又稱“蝴蝶效應”,亞洲蝴蝶拍拍翅膀,將使美洲幾個月后出現(xiàn)比狂風還厲害的龍卷風! 蝴蝶效應說的就是“一件事”對結(jié)果的影響,就象只改動了一點數(shù)據(jù)計算的結(jié)果都會相差十萬八千里。
木桶效應 一只木桶,里面可以裝多少水,取決于最短的那根木板。這就是著名的"木桶效應" 羊群效應 一個羊群(集體)是一個很散亂的組織,平時大家在一起盲目地左沖右撞。
如果一頭羊發(fā)現(xiàn)了一片肥沃的綠草地,并在那里吃到了新鮮的青草,后來的羊群就會一哄而上,爭搶那里的青草,全然不顧旁邊虎視眈眈的狼,或者看不到其它還有更好的青草。 鯰魚效應 挪威人愛吃沙丁魚,在海上捕得沙丁魚后,如果能讓它活著抵港,賣價就會比死魚高好幾倍。
但是,由于沙丁魚懶惰,不愛運動,返航的路途很長,因此捕撈到的沙丁魚往往一回到碼頭就死了。只有一位漁民的沙丁魚總是活的,原因就是他的魚槽里有一只鯰魚。
原來當鯰魚裝入魚槽后,由于環(huán)境陌生,就會四處游動,而沙丁魚發(fā)現(xiàn)這一異已分子后,也會緊張起來,加速游動,如此一來,沙丁魚便活著回到港口。這就是所謂的“鯰魚效應”。
暈輪效應 人們對人的認知和判斷往往只從局部出發(fā),擴散而得出整體印象,也即常常以偏概全。一個人如果被標明是好的,他就會被一種積極肯定的光環(huán)籠罩,并被賦予一切都好的品質(zhì);如果一個人被標明是壞的,他就被一種消極否定的光環(huán)所籠罩,并被認為具有各種壞品質(zhì)。
第一印象效應 讓兩個學生都做對30道題中的一半,但是讓學生A做對的題目盡量出現(xiàn)在前15題,而讓學生B做對的題目盡量出現(xiàn)在后15道題,然后讓一些被試對兩個學生進行評價:兩相比較,誰更聰明一些?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多數(shù)被試都認為學生A更聰明。這就是第一印象效應。
人與人第一次交往中給人留下的印象,在對方的頭腦中形成并占據(jù)著主導地位,這種效應即為第一印象效應。 近因效應 在多種刺激一次出現(xiàn)的時候,印象的形成主要取決于后來出現(xiàn)的刺激,即交往過程中,我們對他人最近、最新的認識占了主體地位,掩蓋了以往形成的對他人的評價,因此,也稱為“新穎效應”。
多年不見的朋友,在自己的腦海中的印象最深的,其實就是臨別時的情景;一個朋友總是讓你生氣,可是談起生氣的原因,大概只能說上兩、三條,這也是一種近因效應的表現(xiàn)。在學習和人際交往中,這兩種現(xiàn)象很常見。
皮格馬利翁效應(自驗預言) 暗示在本質(zhì)上,是人的情感和觀念,會不同程度地受到別人下意識的影響。人們會不自覺地接受自己喜歡、欽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響和暗示。
而這種暗示,正是讓你夢想成真的基石之一…… 馬太效應 馬太效應(Matthew Effect),是指好的愈好,壞的愈壞,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一種現(xiàn)象。名字來自于《圣經(jīng)·馬太福音》中的一則寓言。
羅伯特·莫頓歸納“馬太效應”為:任何個體、群體或地區(qū),一旦在某一個方面(如金錢、名譽、地位等)獲得成功和進步,就會產(chǎn)生一種積累優(yōu)勢,就會有更多的機會取得更大的成功和進步。 此術(shù)語后為經(jīng)濟學界所借用,反映貧者愈貧,富者愈富,贏家通吃的經(jīng)濟學中收入分配不公的現(xiàn)象。
仰巴腳效應 一般來說,人們更傾向于喜歡精明又有小缺點的人,心理學上稱此現(xiàn)象為“仰巴腳效應”。意思是指精明的人不經(jīng)心犯點小錯誤,不僅不影響他的優(yōu)點,反而使人覺得他也和常人一樣,會犯錯誤,有平凡的一面,使人感到好接受。
一.和領(lǐng)導搞關(guān)系——就是要抱老板的大腿 自己人效應——面試與反面試的秘密 海格力斯效應——怨恨你的領(lǐng)導,會把自己逼入死角 毛毛蟲效應——領(lǐng)導期待你說“NO” 瀑布心理效應——在嘴上安個哨兵 貝勃規(guī)律——小心!不知不覺中,已經(jīng)OUT…… 布里丹毛驢效應——“庸人”成為領(lǐng)導的內(nèi)幕 刺猬法則——永遠不要和領(lǐng)導稱兄道弟 從眾效應——讓公司不安的“小團體” 拆屋效應——不要拒絕,你以為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鳥籠效應——加班就是那只引人聯(lián)想的“鳥籠” 巴納姆效應——你在以領(lǐng)導的理想為理想嗎 手表定律——好幾個領(lǐng)導,聽誰的? 紫格尼克效應——比比誰能沉住氣 老鷹效應——發(fā)光要趁早,至少要讓別人以為你行! 地位效應——有了職位,再提建議 踢貓效應——挨批了,再不要賠了情緒成本 反饋效應——你的沉默,會讓老板很不安 視網(wǎng)膜效應——想升職,用腦子去觀察你的領(lǐng)導 坐向效應——開會的時候,你會坐在哪里? 約翰遜效應——關(guān)鍵時刻,真正的高手會忘了自己 螃蟹效應——領(lǐng)導會留心的“利爪” 同態(tài)心理效應——看不透的另一面 二.搞好同事關(guān)系——從獨立到相互依賴 阿倫森效應——別讓別人以為你在“裝” 霍桑效應——抱。
5.小學生常見的十大心理問題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視,但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則是關(guān)注不多,認識不足。
大量事實表明,小學生在心理健康方面也有諸多問題,并時時影響著小學生們的健康成長。 在我們?nèi)粘I?、學習中,許多小學生的心理問題都是潛在的,往往容易忽視,如果我們的家長、教育者和小學生沒有充分的思想認識和積極的態(tài)度,往往就使得問題堆積,小問題變成大問題,輕問題變成重問題,甚至出現(xiàn)不良事件。
所以作為家長、教育者和每個小學生都必須掌握一定的相關(guān)知識,提高對問題的敏感性和辨別能力,及早發(fā)現(xiàn)不良心理,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教育、調(diào)節(jié),以免問題嚴重化和不良事件的發(fā)生。 一、小學生常見心理問題 逃學與厭學問題 數(shù)據(jù)表明,有厭學情緒的小學生占總數(shù)的5%——10%。
這些小學生主要是對學習缺乏興趣,學習比較吃力,導致長期跟不上進度,有缺乏趕上去的勇氣和毅力,老師也沒能及時地給予鼓勵,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他們或者在課堂上東張西望,神不守舍;或者在下面偷偷看動畫書或玩玩具;要么就在課堂上打瞌睡;或者干脆逃學、曠課,到處游玩。
還有一些優(yōu)等生,由于心理承受能力較差,一旦別人超過自己或自己的目標未達到,就容易產(chǎn)生厭學情緒。 人際交往問題 人作為社會人,都有與人交往的需要,通過正常的人際交往、溝通,人就能獲得正確合理的社會知識經(jīng)驗,同時獲得生活學習的知心朋友,獲得困難時的支持幫助者。
而如果缺乏正常交往,就會使人無法滿足依戀感,內(nèi)心苦悶而無法宣泄和排除,影響了兒童正常的人際交往與心理需要,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是有害的。由于目前的小學生絕大多數(shù)為獨生子女,他們在家庭交往的對象多為成人,在這種不協(xié)調(diào)的交往中,孩子常常是在“以自己為中心”的“順境”下生活的,因此,學生普遍存在著較任性、固執(zhí)、依賴性強的特點。
當他們進入一個新的集體中后,在集體中的位置已改變,但仍然以自我為中心去與人交往,因而在與他人交往中常常是惟我獨尊,不能善解人意;遇到困難不能克服,也不想克服,缺乏自信心,從而致使小學生不能也不會與人正常交往。在與他人接觸中常出現(xiàn)過重的恐懼感,過強的防范心理,其結(jié)果是封閉自己。
而且教師教育方法不當,忽視對學生人際交往技能的培養(yǎng)。小學期間,教師是學生理想的目標、公正的代表;他們希望得到教師的關(guān)心,理解與愛,教師如不能以熱情的態(tài)度給予指導幫助,反而橫加指責,學生則會感到失望,會有一種壓抑感,產(chǎn)生消極情緒,導致師生關(guān)系淡漠。
這種以學生失敗而告終的交往還會在小學生與他人交往中遷移、淡化,加重人際交往的焦慮感。 過度依賴問題 由于小學生自身的特點,還沒有自立生活的能力,只能長期生活在父母和他人的關(guān)系和愛護下,因此形成了小學生過度依賴心理。
首先,表現(xiàn)為對父母的過度依賴。在現(xiàn)今社會,大多數(shù)家庭里都是獨生子女,父母常常把孩子視為“小公主”、“小王子”,往往只重視孩子的衣、食、住問題,對他們百般呵護,甚至是溺愛。
因此,造成孩子自立能力差。當他們在日常生活或?qū)W習中遇到一些困難時,最先想到是父母,在這一次又一次向父母求助,得到幫助時,他們就生成了以來感。
但隨著重復這樣的惡性循環(huán),小學生們就像溫室里的花朵,經(jīng)不起風吹雨打、意志力非常薄弱。有的小學生到了高年級也要家長給他們穿衣、吃飯等。
其次,表現(xiàn)為自我傾向。這一現(xiàn)象在小學生中較多,危及著他們的心理健康。
自責傾向是指當發(fā)生不如意的事情時,經(jīng)常認為自己不好,對自己所做的事報有恐懼心理。自責傾向的根源是對失去別人的愛不安。
當學生感受到被父母、教師、朋友拋棄時,往往形成自責傾向,如,父母、教師對兒童過分嚴厲、專制,則挫傷了兒童自尊心,兒童感覺不到來自權(quán)威人的愛,從而出現(xiàn)自責心理;當對別人的愛渴求過強時,一點小過失就會使小學生感受到自己不再被愛了,這樣的兒童往往有很強的依賴心理。 二、小學生常見心理問題的對策 (一)學校的對策 1、應采取心理輔導的方式為學生提供全面的幫助 (1)團體輔導。
團體輔導采用專題講座、專題活動等方式,為學生提供全面的幫助,主要為塑造班級集體良好的氛圍和集體的良好行為,激發(fā)群體向上的精神。 (2)個案教育。
小學生個案教育是對上述心理輔導的補充和深入。個案的對象應有典型的意義,可以是智優(yōu)學生、模范學生、問題較多的學生,學生作為個案對象,可以讓本人知道或不知道,主要根據(jù)研究的需要而定。
個案教育一般要做較長的跟蹤研究,一個學生在校接觸許多的教師,因此學生個案教育最好采用合作的方式進行,以負責人為主,幾位教師共同觀察和研究同一對象。個案教育一定要作好記錄,盡量詳盡,如觀察筆記、談話記錄等。
記錄一定要真實,還可以也記錄者的感受。要妥善保管學生的個案資料,原則上學生在校期間個案研究不公開。
2、教師應該正確引導好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意識 (1) 教師應引導小學生積極參加集體活動和社會交往 小學生在學習文化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還必須有。
6.淺談小學生常見的幾種心理現(xiàn)象及對策
內(nèi)容摘要:現(xiàn)在的孩子或多或少存在著一些問題,這是由當今的社會形式、家長的溺愛造成的。
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要樹立現(xiàn)代的兒童觀和教育觀、促進小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要創(chuàng)設和諧的教育環(huán)境,促進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要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于小學生日常生活中,促進小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zhì);要開展心理輔導;家園要密切配合,鞏固發(fā)展小學生的健康心理。關(guān)鍵詞:自我中心 自私利已 同情心 學校教育 家庭教育當今世界風云變幻,國際競爭日趨激烈。
世界范圍內(nèi)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蕩,已不可避免地影響著我們及我們的下一代。隨著我國經(jīng)濟的戰(zhàn)略性調(diào)整和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人們的思想觀念不斷更新。
孩子們在充分享受現(xiàn)代文明所帶來的無限美麗的同時,也不得不忍受著心理健康的惡化。嚴實的鐵門使孩子們失去了自由的活動空間,電腦時代的到來,使部分孩子沉浸于虛擬的時代之中而不能自拔,“麥當勞”、“肯德基”潮涌而來,使孩子們越來越熱衷時毫無營養(yǎng)價值的速成食品。
處于成長關(guān)鍵的小學生面臨著太多的壓力和太少的理解,他們被過早地烙上了社會的印跡,純樸、天真的心靈被抹上了一層陰影,一方面,他們冷漠、孤僻、自傲、缺乏同情心,一方面他們又自卑、自戀、害怕挫折、缺少毅力。當我們靜心審視這一切的時候,我們不禁發(fā)出陣陣的顫栗,做為未來主人的孩子們,他們在想些什么,他們那日漸敏感的心在思考著什么?如果,教育者還一如既往地把目光定格在孩子的分數(shù)上,而忽視他們的心理健康,忽視其潛能的開發(fā),忽視全面素質(zhì)的培養(yǎng),那么我們給予孩子的將不是理智的愛。
所以作為家長、教育者和每個小學生都必須掌握一定的相關(guān)知識,提高對問題的敏感性和辨別能力,及早發(fā)現(xiàn)不良心理,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教育、調(diào)節(jié),以免問題嚴重化和不良事件的發(fā)生。一、小學生常見心理現(xiàn)象(一)自我中心現(xiàn)今獨生子女已是普遍,從當前獨生子女的現(xiàn)狀來看,幾乎都是家庭的寵兒,是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用全部精力供養(yǎng)起來的“小皇帝”。
在嬌慣寵愛的家庭環(huán)境中培育出來的孩子,往往都較易形成以自我為中心不良性格。這種孩子因為驕橫任性、自私自利、自命不凡、受不得一點委屈、處處不能吃虧、事事需占上風、不尊重他人、無團結(jié)友愛精神,對自己不善進行自我分析和自我批評,所以在小伙伴中是不受歡迎的,長大了到社會上也是個孤家寡人,別人對他必然是疏而遠之,只能獨來獨往、難交親密友伴。
分析該學生就屬于典型的自我中心者,這種自我中心危害很大,它會蒙閉孩子的雙眼,會讓孩子無法看得更遠,嚴重者會導致矛盾的惡化,具有攻擊性。(二)自私利已在現(xiàn)今經(jīng)濟的沖擊下,人們更看重實惠和物質(zhì)利益,這種心態(tài)通過家長的和社會傳媒的作用影響著我們的孩子,使一些孩子把享受、金錢放在首位,他們做事從不考慮別人的需要,總把別人當作自己的對手,看到別人有困難,不愿伸手援助,還暗自得意,心里等著看別人的笑話。
六年級某位同學平時成績不錯,學習也很用功,可從不愿幫助別人,老師有意安排他和一個成績一般的孩子同坐,希望在學習上能幫助后進生,可他總是敷衍了事,同學來問他題目,他顯出一副不耐煩的樣子。有一次,同學打電話問他索要一些關(guān)于數(shù)學方面的復習題,可電話里他很干脆地拒絕了他,說他要用。
分析該生的行為,我們認為隨著社會現(xiàn)代化的不斷進步程,高度分工的時代不需要人們什么都親自掌握,現(xiàn)代人必須學會與他人合作,必須學會與人相處,只有從內(nèi)心深處尊重他人、理解他人,這樣才能在現(xiàn)代社會更好地生存,像上面的那位同學不愿幫助別人,什么也不愿與別人分享,長此以往將會失去朋友,別人也不愿與他溝通,有什么復習資料自然也不會與他共享,他當然也不會取得更大的進步。(三)缺乏同情心同情心是保證人與人交往的感情基礎(chǔ)。
孔子說:“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當他人遭遇不幸時,我們總是感到十分傷感。心理學認為同情是由真實或想象中的他人情緒、情感狀態(tài)所引起的與之一致的情緒或情感體驗,是一種替代性的情緒反應能力。
它使我們有能力置身于他人境地,與之同哀樂、同甘苦??晌覀兩磉叺牟糠趾⒆泳褪秩狈ν樾摹?/p>
六年級的兩位同學總是讓老師和同學頭疼,因為他們總是在別人犯錯批評的時候幸災樂禍,體育課上有一女同學在參加跑步時摔了一跤,臉上擦破了一塊,同學們都圍上去表示安慰,可他們卻哈哈大笑,還一個勁地說:“活該?!倍?、小學生常見心理問題的對策(一) 學校應采取的對策1`、采取心理輔導的方式為學生提供全面的幫助學生的心理素質(zhì)是以集體心理為中介而內(nèi)化發(fā)展的,所以,班主任要根據(jù)本班的實際和團體輔導計劃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著力培養(yǎng)良好的班級氣氛,使學生建立平等和諧的人際關(guān)系。
2、教師應該正確引導好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意識小學生在學習文化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還必須有計劃、有目的地參加一些集體活動和社會交往,這樣,才能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多種多樣的興趣和愛好,學會觀察、分析、評價自己,逐步形成自尊、自愛、自信、自制的良好心理品質(zhì),滿足自己。
7.大學生心理小知識
(1)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始終保持開闊的心胸,提高對心理沖突和挫折的忍受能力,熱愛生活,熱愛學習。
(2)充分認識自己,正確估價自己,有自知之明,不自卑不自負。
(3)積極交友,寬容待人,善于與他人交流思想、感情,相互幫助,相互學習。
(4)積極培養(yǎng)自己的各種興趣愛好,如琴棋書畫,參加有益的娛樂活動,積極參加各種體育活動。
(5)多讀優(yōu)秀的文學、藝術(shù)作品,如《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紅巖》等,陶冶情操,樹立遠大的理想。
(6)學會思考,愛動腦筋,學會全面分析復雜問題,要有遭受挫折的思想準備。
(7)要積極參加勞動,在勞動吸取教訓,接受艱苦的磨煉。學會克服六種社交心理障礙1.自卑心理:有自卑心的人,只知其短,不知其長,甘居人人,缺乏自信,無從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和特長。他們在交往中習慣于唯唯諾諾,很少直抒胸臆、大膽提出自己的見解。這種心理如不克服,久而久之,就會逐漸磨損一個人的膽識、魄力和特征。2.猜忌心理:有這種心理的人喜歡用不信任的眼光打量別人和看待外界事物。比如,看到其他同志私下議論,就以為在講自己的壞話;獎金被扣除幾元,就認定是某某人從中作?!录沙神钡娜耍讹L捉影,節(jié)外生枝,結(jié)果只能自尋煩惱,制造隔閡。3.怯懦心理:涉世未深、閱歷較淺、性格內(nèi)向、不善辭令的人,容易產(chǎn)生這種心理。他們在話鋒閃爍的論辯中,由于怯懦,不敢發(fā)表深思熟慮后的真知灼見;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中,由于怯懦,醞釀已久的大膽計劃設想不能實怯懦心理,是束縛人們思想行為的一根繩索,應決斷而棄之。4.排他心理:人類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以及思維方式等,需要不斷地更新創(chuàng)造,否則就會失去活力,甚至產(chǎn)生副效應。排他心理恰好忽視了這一點,表現(xiàn)為抱殘守缺,不去延伸認識的觸角、拓寬思維領(lǐng)域,只能促使人在自我封閉的狹小空間里兜圈子。5.逆反心理:求異思維并不等于標新立異與專唱反調(diào)。有些人認識不到這一點,于是就產(chǎn)生這種現(xiàn)象:你說某種錯誤觀點站不住腳,他就偏要挖空心思為其辯護;你指東,他偏要向西。這種逆反心理容易模糊是非曲直的嚴格界限,其消極作用顯而易見。6.冷漠心理:有人認為,言詞尖刻、態(tài)度孤傲、表情冷峻,就是“有個性”,于是崇尚冷漠成為一種時髦。其實,這是一種病態(tài),它會使年輕人孤芳自賞、活潑浪漫的天性萎縮,從而步入寡合的死胡同。因而,也是一種應該堅決克服的心理現(xiàn)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