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誰知道關(guān)于地理知識的小故事
魏格納(1880—1930年)是德國的一位科學家。1910年的一天,他躺在病床上,兩眼望著對面墻上掛著的世界地圖,突然發(fā)現(xiàn)南美洲東海岸巴西的突出部份不正是非洲西海岸的凹陷部分嗎?他立即產(chǎn)生了一個怪念頭:如果把非洲和南美洲從地圖上剪下來,拼合起來,可以成為一個大致吻合的整體。用同樣的方法,也可以把北美洲、歐洲和格陵蘭島大體拼合起來,他認為這決不是偶然的巧合。從此,魏格納開始認真研究這個有趣的現(xiàn)象。病好之后,魏格納走遍了大西洋兩岸,進行實地考察。1912年他根據(jù)大西洋兩岸的大陸形狀,地質(zhì)構(gòu)造和古生物等方面的相似性,提出了著名的“大陸漂移說”。他認為在二、三億年前,地球上的陸地是一整塊的,周圍是海洋。后來,在地球自轉(zhuǎn)產(chǎn)生的離心力等力量的作用下,陸地才開始分離,逐漸形成現(xiàn)在的海陸分布。
魏格納所勾畫出的這樣一幅大陸漂移的輪廓,在當時引起了轟動。許多人都流露出震驚、激動,同時也夾雜著難以置信。在人們心目中一向是安如磐石的大陸,居然像船一樣,可以漂浮活動,這實在是不可思議,有人甚至說,這是“一位大詩人的夢”。大陸漂移學說遭到粗野的指責和嘲諷,但是魏格納并沒有被困難嚇倒,因為他有一股堅韌不拔、百折不撓的精神,直到年近半百的時候,科學考察和研究的激情還總是纏繞在他的心頭,并促使他采取行動。1930年,他第三次深入位于北極圈內(nèi)的格陵蘭考察。他和學生們試圖重新測量格陵蘭的經(jīng)度,以便從大地測量方面進一步論證大陸漂移。在嚴酷的條件下,魏格納從事氣象觀測,還利用地震勘探法對格陵蘭冰蓋的厚度作了細致的探測。當時,冰雪和風暴給考察帶來了極大的困難,在極端險惡的環(huán)境里,大多數(shù)人失去了勇氣,然而魏格納決不回頭。也就是這次考察中,魏格納不幸于11月去世于冰天雪地中。
然而過了半個世紀以后,由于20世紀60年代對深海大洋的鉆探研究,它終于被證實,并獲得了廣泛的承認。1980年世界科學家在德國隆重紀念魏格納誕辰100周年,高度評價他的貢獻。
2.關(guān)于海洋的故事
1)當海參遇到敵害進攻無法脫身時,可以用分身法逃命,內(nèi)臟迅速從肛門拋出。
天敵看到顏色鮮艷的美味,就會舍本逐末地撲向海參的內(nèi)臟。棄內(nèi)臟的海參還可以活著。
(2)梭子魚可分三種。一種是臺灣梭干魚,體側(cè)有兩條褐色帶,尾鰭為黃色,身長40~50厘米。
居住于珊瑚礁水域及內(nèi)灣淺水內(nèi),喜歡群居,時速60~70公里。一種是大和梭干魚,具有沿岸性,經(jīng)常群居與于水的中、表層。
(3)烏賊被稱為海中"化妝師",因為它實在太愛"打扮"了。烏賊十分善于利用體色表達感情。
它體色發(fā)生突變,多半是因為感到恐懼和激動。到繁殖季節(jié),雌烏賊用五彩繽紛的顏色表達對異性的愛慕。
它們常常在自己的軀干上涂上一道道斑紋,猶如穿上了漂亮的睡衣。在海洋生物中, 烏賊的游泳速度最快。
它是靠肚皮上的漏斗管噴水的反作用力飛速前進,能跳出水面高達7米到10米。烏賊肚子里藏有墨汁,這在動物界是罕見的。
墨囊在烏賊的肚子里,囊內(nèi)有墨腺,能分泌濃厚的墨汁,而且噴出后能迅速補充。當烏賊和強敵突然相遇時,它就利用這種特殊的防御武器使自己轉(zhuǎn)危為安。
(4)多種多樣的貝殼螺殼,形狀奇特,色彩斑讕。其中虎斑貝、白玉貝、夜光貝、五爪螺、豬母螺、珍珠貝、貞潔螺、唐冠螺、七角貝、豬耳殼,以及可作煙灰缸的馬蹄螺、漁民作用號角的大角螺等等,都是惹人喜愛的天然工藝品,用光滑油亮的海貝殼雕琢、鑲嵌制成的各種畫屏、器具、擺設(shè)等,具有色澤明麗自然,格調(diào)名貴雅致的特色。
珍珠貝的外形呈卵圓形或圓盤形,有輪脊,靠近邊緣的輪脊上有鱗片。鉸合部較長,兩端都有小齒,兩殼的中央面一般呈現(xiàn)淺褐色或者灰色,有濃密的紅褐色放射紋;內(nèi)面有珠母光澤。
珍貴的珊瑚資源1.珍貴珊瑚——紅珊瑚過去給皇帝的貢品有紅珊瑚,治病入藥有紅珊瑚,佛教徒頂禮膜拜的佛珠是紅珊瑚,清朝二品文官武將的頂戴是紅珊瑚。總之,人們認為紅珊瑚是個寶,紅珊瑚到底是何物?性狀如何?人們卻知之甚少,長期以訛傳訛,再加之神秘的渲染,使人更感到撲朔迷離。
紅珊瑚是海洋低等無脊椎動物,屬于腔腸動物門、珊瑚蟲綱、八放珊瑚亞綱,軟珊瑚目、硬軸珊瑚亞目、紅珊瑚科、紅珊瑚屬的海洋動物。人們見到的紅珊瑚是殘留的骨骼。
(1)紅珊瑚的生物學特點紅珊瑚生長要求的生境條件,從地中海——大西洋區(qū)和太平洋區(qū)的調(diào)查得知,它們要求有硬底、流急、無沉積物(特別是無陸源性沉積物)、水清、低光照、低溫(8~20℃),其中地中海紅珊瑚場最適溫度是10℃。(2)生長慢、壽命長紅珊瑚從幼蟲附著后10~12年才性成熟,每年夏季產(chǎn)卵,其浮浪幼蟲是負趨光性。
由于紅珊瑚較其他無脊椎動物長壽,其生長速度慢、成體死亡率低都是必然的趨勢。2.竹節(jié)珊瑚竹珊瑚由于其中軸石化,及淺棕色的節(jié)與白色節(jié)間相隔形成,頗似天然盆景石竹,陳列在客廳,特別富有詩意,我國民間已廣泛應(yīng)用形態(tài)各異的珊瑚 柳珊瑚珊瑚礁的形成珊瑚礁或珊瑚島是珊瑚蟲的遺骸經(jīng)過地質(zhì)年代的作用積累形成的。
我們把形成珊瑚礁的珊瑚統(tǒng)稱為造礁珊瑚。大多數(shù)造礁珊瑚是群體生活的,群體中的每個個體都很小,一般直徑為1~3毫米,單個個體的結(jié)構(gòu)與??嗨啤?/p>
它們的骨骼成分均為碳酸鈣,由個體的基盤及體柱下端表皮細胞向外分泌鈣質(zhì),共同構(gòu)成一個杯狀骨骼,杯狀骨骼形成時,個體基盤部分分泌鈣質(zhì)形成基板,體柱下端分泌的鈣質(zhì)形成杯槽的四周,群體之間珊瑚與珊瑚杯底相連,杯壁共同擁有,又以出芽的方式繁殖向上生長,一般在相同條件下,塊狀珊瑚每年增長僅0.5~2毫米厚度,枝狀珊瑚能長10~20厘米,這樣無數(shù)的小珊瑚蟲不斷地生長、繁殖,經(jīng)過許多年就長成了我們看到的一塊塊、一束束珊瑚的模樣。它們再與形成鈣質(zhì)骨骼的其它動植物的尸體,如軟體動物、腕足動物、棘皮動物、石灰藻等,一起經(jīng)過地質(zhì)年代的堆積作用,才能在海洋中形成礁石、島嶼。
并不是所有的海域都能形成珊瑚島的。珊瑚的生長發(fā)育要求具有嚴格的生態(tài)條件。
首先,溫度是影響造礁珊瑚生長的限制性因素,只有海水的年平均溫度不低于20℃,珊瑚蟲才能造礁,其最適宜的溫度范圍是22℃~28℃,所以珊瑚礁、珊瑚島都分布在熱帶及亞熱帶海域,我國的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中沙群島均為珊瑚所形成的島嶼。其次,造礁珊瑚要求一定的海域深度,它們主要生活在淺海區(qū),因為在淺海區(qū)日光可以很好地穿透、射入海底,有利于珊瑚體內(nèi)共生藻類的光合作用;風浪、海水的震蕩為珊瑚提供了豐富的食物源及充足的氧氣,并易于移走代謝產(chǎn)物。
另外造礁珊瑚要求生活在較清潔的海水中,如果過多的陸源物質(zhì)污染海水,便會抑制珊瑚取食、呼吸等正常生理作用的進行。所以珊瑚礁一定是在熱帶、亞熱帶海域,在陽光充足、水質(zhì)清澈的淺海區(qū)形成。
海洋動物也要睡覺眾所周知,陸地上的動物是要睡覺的,盡管他(它)們睡覺的姿態(tài)和方法不同。那么,海洋中的動物是不是也要睡覺呢?回答是肯定的,也要睡覺,它們睡覺的姿態(tài)和方法就更特別。
其實,睡眠只不過是作較長時間休息的一種特殊方法。不管是陸地上的動物還是海洋中的動物,都需要進行休息,包括睡眠。
這種睡眠,陸。
3.關(guān)于海底的故事有那些
在從前的從前,環(huán)太平洋的海岸邊,生活著一群鯨,但是其中一頭小鯨魚,她不愛合群,她喜歡獨自游到海岸,匍匐在濕濕的沙礫旁,因為每到夕陽落山,總會出現(xiàn)一個人類男孩,他喜歡海風咸咸的氣息,喜歡對著遼闊海岸,訴說著自己的心事。
直到有一天,小鯨魚被人類的廢棄漁網(wǎng)纏住了頭部,她掙扎著,卻沒有發(fā)出一絲叫喚,她怕驚擾到人類男孩。但是男孩發(fā)現(xiàn)了她,她又驚又害怕,直到男孩斂去了她頭上的漁網(wǎng),并用手輕輕安撫她,她內(nèi)心多想擁抱一下男孩,此刻的她便覺得,若是人海冷漠,男孩定是人間熾熱,直到男孩離開,她才緩緩游入大海。
小鯨魚等呀等,終于又盼到了男孩的身影,此時的天空,不見繁星,皓月清涼,小鯨魚向男孩游去,跟以往一樣,傾聽著男孩的話語,只是這一次,絲毫不見溫暖,他對她說:“我多么希望能跟你一樣,遨游在藍色海洋,萬般皆由命,人世間的最沉重!”
“要是我死去了,我的骨灰一定要撒進海里,我不知道死后會去哪里,但我想跟你一樣,自由自在,無關(guān)悲觀!”
其實小鯨魚什么都懂,她懂一切的悲歡冷暖,她多想用人類的方式安撫男孩,陪伴男孩。
只是一切都來不及了,男孩朝著海中央走去,越走越深,越埋越深。小鯨魚始終還是無法感同身受,她不明白男孩為什么要這么選擇,或許只有來世,由她來當一回人類。
她要告訴男孩,“無論哪個輪回,即使世間浮沉,我都愿意做你的人間曙光,四月朝陽。哪怕有一天,我死去了,我的骨灰也要陪在你身邊,如果遇到壞人,就把它撒出去,要是順風而散,就換我來保護你一次,要是逆風而散,就讓我好好抱你一次。。。”
隨著男孩的沉沒,小鯨魚圍繞在他身邊,發(fā)出了第一聲長嘯,那來自遠古的聲音,伴隨著悠遠,深邃,神秘。
她的鳴叫,或許是在驅(qū)趕其他魚類不讓靠近男孩的尸體,又或許,她代替著男孩成為獵物。
海底有多深,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小鯨魚再也沒有浮出過海面。
4.急需十條關(guān)于海洋的小知識
1.人們常喜歡用藍色來形容海洋。其實海水的顏色,從深藍到碧綠,從微黃到棕紅,甚至還有白色的,黑色的,并非只是藍色。
海水和普通水一樣,都是無色透明的,海洋色彩是由海水的光學性質(zhì)和海水中所含的懸浮物質(zhì)、海水的深度、云層的特點及其他因素決定的。大家知道,太陽光由紅、橙、黃、綠、青、藍、紫七種顏色組成,這七種顏色的光,波長各不相同,從紅光到紫光,波長逐漸變短,長波的穿透能力最強,最容易被水分子吸收,短波的穿透能力弱,容易發(fā)生反射和散射。海水對不同波長的光的吸收、反射和散射的程度也不同。光波較長的紅光、橙光、黃光,射人海水后,隨海洋深度的增加逐漸被吸收了。一般說來,在水深超過100米的海洋里,這三種波長的光大部分能被海水吸收,并且還能提高海水的溫度。而波長較短的藍光和紫光遇到較純凈的海水分子時就會發(fā)生強烈的散射和反射,于是人們所見到的海洋就呈現(xiàn)一片蔚藍色或深藍色了。近岸的海水因懸浮物質(zhì)增多,顆粒較大,對綠光吸收較弱,散射較強,所以多呈淺藍色或綠色。
紫光的波長最短,反射最強烈,為什么海水不呈紫色呢?科學實驗證明,原來人的眼睛是有一定偏見的,人的眼睛對紫光的感受能力很弱,所以對海水反射的紫色很不敏感,因此視而不見,相反,人的眼睛對藍、綠光卻比較敏感。
另外,由于太陽時而隱沒在云層之中,時而透過云層放出光芒,海洋的顏色也就隨之發(fā)生變化。海洋的顏色還取決于太陽離地平線的高度。
2.煤炭、石油、天然氣等陸地上有的基本都有
3.原核生物 、原生生物、藻類、苔蘚、蕨類、少數(shù)被子植物、無脊椎動物(除了部分節(jié)肢動物)、兩棲類的幼體、部分哺乳類
基本就這些
5.有趣簡短的地理小故事
北側(cè)是北半球,南側(cè)是南半球,東側(cè)是東半球,西側(cè)是西半球的國家基里巴斯
閃電溫度數(shù)倍于太陽表面溫度
一束落到地面的閃電攜帶有1億至10億伏的電力,溫度能達到5萬華氏度,是太陽表面溫度的3至4倍。
2樓
海洋的鹽足以讓陸地高出150米
9樓
軌道上的宇航員其實一直處于下降狀態(tài),引力就相當于加速度。太空中不存在完全無引力的區(qū)域,就像太空中沒有絕對真空一樣,這是因為宇宙中充斥著很多自由原子和粒子。
如果大小相當于一角硬幣的中子星碎片落到地面,它的重量會驟然升至1億噸!
喬納森·斯威夫特1726年的小說《格列佛游記》描寫了火星的兩顆衛(wèi)星——火衛(wèi)一和火衛(wèi)二的大小及旋轉(zhuǎn)速度。100多年后科學家發(fā)現(xiàn),這段情節(jié)與事實相符。
距離現(xiàn)在最近的一次“青蛙雨”出現(xiàn)在2005年的塞爾維亞,倫敦在1998年也曾遭遇相同的“青蛙雨”;2006年,印度下了場“魚雨”,而威爾士在2004年同樣經(jīng)歷了“雨中有魚”的奇妙一景。
可以過24個新年
6.100
關(guān)于阿艾石窟的千年猜想
來源: 網(wǎng)易論壇
人們目睹這些文明的碎片,總會升起種種疑團,是誰,在什么時候,在如此險峻的地方開鑿這個洞窟呢?
被稱為天山大峽谷的庫車北部的克孜利亞峽谷有著地質(zhì)構(gòu)造學上的奇觀。它曲折幽深、怪石嶙峋,最寬處有幾十米,狹窄處僅可容一個人通過。春、夏季,山洪會注滿河谷;秋、冬季,峽谷內(nèi)斷斷續(xù)續(xù)滲出的細流慢慢融入溝口處的銅廠河。銅廠河是史書中所說的“東川水”,它以恒久的姿勢流淌著,不僅滋潤和豐饒了這片古老的土地而且孕育和發(fā)展了人類文化,至今保留的諸多遺址如阿艾古城,蘇巴士佛教遺址及煉銅冶鐵遺址都在這條河邊。滾滾不息的河水承載和見證著歷史、現(xiàn)在、還有將來。
迂回的山崖峭壁一次次地阻隔著人們的視線,使得許多不解之謎經(jīng)過千年的封存保留到了今天。
1999年4月的一天,庫車縣北部天山河谷中的阿格鄉(xiāng)牧民阿布來提同往常一樣挎上采藥背包和用具在崎嶇的山道間跋涉跳躍,矯健得如同羚羊。他尋找著,采擷著。在離谷底三十多米處的絕壁間他發(fā)現(xiàn)了一叢綠色。他沒有猶豫,他在抓住綠色藤蔓的同時,一腳踏進了塵封一千多年的石窟。
7.【海洋的小知識有哪些
海和洋的區(qū)分 廣闊的海洋,從蔚藍到碧綠,美麗而又壯觀.海洋,海洋.人們總是這樣說,但好多人卻不知道,海和洋不完全是一回事,它們彼此之間是不相同的.那么,它們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關(guān)系呢?洋,是海洋的中心部分,是海洋的主體.世界大洋的總面積,約占海洋面積的89%.大洋的水深,一般在3000米以上,最深處可達1萬多米.大洋離陸地遙遠,不受陸地的影響.它的水文和鹽度的變化不大.每個大洋都有自己獨特的洋流和潮汐系統(tǒng).大洋的水色蔚藍,透明度很大,水中的雜質(zhì)很少.世界共有4個,即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海,在洋的邊緣,是大洋的附屬部分.海的面積約占海洋的11%,海的水深比較淺,平均深度從幾米到二三千米.海臨近大陸,受大陸、河流、氣候和季節(jié)的影響,海水的溫度、鹽度、顏色和透明度,都受陸地影響,有明顯的變化.夏季,海水變暖,冬季水溫降低;有的海域,海水還要結(jié)冰.在大河入海的地方,或多雨的季節(jié),海水會變淡.由于受陸地影響,河流夾帶著泥沙入海,近岸海水混濁不清,海水的透明度差.海沒有自己獨立的潮汐與海流.??梢苑譃檫吘壓?、內(nèi)陸海和地中海.邊緣海既是海洋的邊緣,又是臨近大陸前沿;這類海與大洋聯(lián)系廣泛,一般由一群海島把它與大洋分開.我國的東海、南海就是太平洋的邊緣海.內(nèi)陸海,即位于大陸內(nèi)部的海,如歐洲的波羅的海等.地中海是幾個大陸之間的海,水深一般比內(nèi)陸海深些.世界主要的海接近50個.太平洋最多,大西洋次之,印度洋和北冰洋差不多.海洋的形成 海洋是怎樣形成的?海水是從哪里來的?對這個問題目前科學還不能作出最后的答案,這是因為,它們與另一個具有普遍性的、同樣未徹底解決的太陽系起源問題相聯(lián)系著.現(xiàn)在的研究證明,大約在50億年前,從太陽星云中分離出一些大大小小的星云團塊.它們一邊繞太陽旋轉(zhuǎn),一邊自轉(zhuǎn).在運動過程中,互相碰撞,有些團塊彼此結(jié)合,由小變大,逐漸成為原始的地球.星云團塊碰撞過程中,在引力作用下急劇收縮,加之內(nèi)部放射性元素蛻變,使原始地球不斷受到加熱增溫;當內(nèi)部溫度達到足夠高時,地內(nèi)的物質(zhì)包括鐵、鎳等開始熔解.在重力作用下,重的下沉并趨向地心集中,形成地核;輕者上浮,形成地殼和地幔.在高溫下,內(nèi)部的水分汽化與氣體一起沖出來,飛升入空中.但是由于地心的引力,它們不會跑掉,只在地球周圍,成為氣水合一的圈層.位于地表的一層地殼,在冷卻凝結(jié)過程中,不斷地受到地球內(nèi)部劇烈運動的沖擊和擠壓,因而變得褶皺不平,有時還會被擠破,形成地震與火山爆發(fā),噴出巖漿與熱氣.開始,這種情況發(fā)生頻繁,后來漸漸變少,慢慢穩(wěn)定下來.這種輕重物質(zhì)分化,產(chǎn)生大動蕩、大改組的過程,大概是在45億年前完成了.地殼經(jīng)過冷卻定形之后,地球就像個久放而風干了的蘋果,表面皺紋密布,凹凸不平.高山、平原、河床、海盆,各種地形一應(yīng)俱全了.在很長的一個時期內(nèi),天空中水氣與大氣共存于一體;濃云密布.天昏地暗,隨著地殼逐漸冷卻,大氣的溫度也慢慢地降低,水氣以塵埃與火山灰為凝結(jié)核,變成水滴,越積越多.由于冷卻不均,空氣對流劇烈,形成雷電狂風,暴雨濁流,雨越下越大,一直下了很久很久.滔滔的洪水,通過千川萬壑,匯集成巨大的水體,這就是原始的海洋.原始的海洋,海水不是咸的,而是帶酸性、又是缺氧的.水分不斷蒸發(fā),反復(fù)地形云致雨,重又落回地面,把陸地和海底巖石中的鹽分溶解,不斷地匯集于海水中.經(jīng)過億萬年的積累融合,才變成了大體勻的咸水.同時,由于大氣中當時沒有氧氣,也沒有臭氧層,紫外線可以直達地面,靠海水的保護,生物首先在海洋里誕生.大約在38億年前,即在海洋里產(chǎn)生了有機物,先有低等的單細胞生物.在6億年前的古生代,有了海藻類,在陽光下進行光合作用,產(chǎn)生了氧氣,慢慢積累的結(jié)果,形成了臭氧層.此時,生物才開始登上陸地.總之,經(jīng)過水量和鹽分的逐漸增加,及地質(zhì)歷史上的滄桑巨變,原始海洋逐漸演變成今天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