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結(jié)婚了 怎么稱呼對方
當兩個人是戀人時,向別人介紹另一半,會說這是我男(女)朋友,結(jié)婚了之后,就會說這是我老公(婆)。那么結(jié)婚之后,夫妻之間的稱謂也會有個正式的改變嗎? 結(jié)婚,就是一種新生活的開始。 打從結(jié)婚的第二天起,俺和老婆便面臨著一個十分頭疼的問題:該怎樣稱呼對方。按說去姓呼名是最好不過的。但老婆說這樣沒創(chuàng)意,體現(xiàn)不出俺們之間的夫妻關(guān)系,得改。我說:“要體現(xiàn)夫妻關(guān)系那還不簡單,你叫我‘老公’,我叫你‘老婆’,通俗易懂,瑯瑯上口。”老婆皺著眉說:“雖然普通了一點,但還算過得去,就這么將就吧。”于是在人前,俺一口一個“老婆”,她一口一個“老公”。 沒過幾天,老婆警告俺說:“別在大伙面前叫我‘老婆’,聽得人直膩歪,再說咱倆不是新婚燕爾嗎,你這樣叫人家還以為咱多大歲數(shù)了呢,不行,還得改!”俺說:“那咱就把稱呼統(tǒng)一起來,就叫‘親愛的’,彼此通用,男女平等,互不吃虧,而且這三個字能充分體現(xiàn)咱新婚甜蜜夫妻恩愛的良好風貌?!?不過俺沒想到這個稱呼只能在內(nèi)部通用,超出了家庭范圍就有些不太靈光。首先是老婆不好意思叫出口,好在俺這臉皮還算厚實,為了討好老婆俺不得不硬著頭皮叫,但底氣是越來越不足,聲音越來越小,發(fā)音也越來越含糊。到最后俺這嘴里到底嘟囔著啥玩意兒,只有俺和老婆兩人清楚。老婆說:“行了行了,看你那難受樣兒,做賊似的,饒了你,再改改吧!”我摳摳頭皮說:“要不咱來點小資,你叫我‘先生’,我叫你‘太太’,時尚浪漫,清新高雅。”
俺沒想到看起來挺時髦的東西,使用起來可就變味了。每次使用“太太”這一稱呼時,俺都覺得老婆似乎是個貴婦人,而俺卻成了她的司機或是管家。老婆也抱怨說她每次稱俺為“先生”,都覺得像是女傭在稱呼男主人一樣,矮了三分。 大眾的、肉麻的、小資的都試過,俺這腦袋是再想不出啥好詞兒了。
2. 結(jié)婚時的稱呼
送你親戚稱呼大全。
樓主說的那個關(guān)系叫堂親家,可能各地的叫法有不一樣的。
自己有血親和姻親的人。中國古代唐朝學者孔穎達對親戚的注解為:親指族內(nèi),戚言族外。
直系血親 父系 曾曾祖父--曾祖父--祖父--父親 曾曾祖母--曾祖母--祖母--父親 母系 曾曾外祖父--曾外祖父--外祖父--母親 曾曾外祖母--曾外祖母--外祖母--母親 兒子:夫妻間男性的第一子代。 女兒:夫妻間女性的第一子代。
孫:夫妻間的第二子代,依性別又分孫子、孫女。有時孫子是一種不分性別的稱呼。
曾孫:夫妻間的第三子代。 玄孫:夫妻間的第四子代。
旁系血親 父系 伯:父親的兄長,也稱伯伯、伯父、大爺 大媽:大爺?shù)钠拮?叔:父親的弟,也稱叔叔、叔父 嬸:叔叔的妻子 姑:父親的姊妹,也稱姑姑、姑母 姑夫:姑姑的丈夫 母系 舅:母親的兄弟,也稱舅舅 舅媽:舅舅的妻子 姨:母親的姐妹,也稱阿姨、姨媽 姨夫:姨的丈夫 姻親 丈夫:結(jié)婚的女人對自己伴侶的稱呼 媳婦:結(jié)婚的男人對自己伴侶的稱呼 公公:丈夫的父親,也直稱爸爸 婆婆:丈夫的母親,也直稱媽媽 丈人、岳父:妻子的父親,也直稱爸爸 丈母娘、岳母:妻子的母親,也直稱媽媽 兒媳:對兒子的妻子的稱呼 女婿:對女兒的丈夫的稱呼 嫂子:對兄長妻子的稱呼 弟妹、弟媳:對弟弟妻子的稱呼 姐夫:對姐姐丈夫的稱呼 妹夫:對妹妹丈夫的稱呼 妯娌:兄弟的妻子間互相間的稱呼或合稱 連襟:姐妹的丈夫間互相間的稱呼或合稱,也稱襟兄弟 大姑子:對丈夫的姐姐的稱呼 小姑子:對丈夫妹妹的稱呼 大舅子:對妻子哥哥的稱呼 小舅子:對妻子弟弟的稱呼 祖父的哥哥伯祖父(伯公) 祖父的嫂嫂 伯祖母(姆婆) 祖父的弟弟 叔祖父(叔公) 祖父的弟婦 叔祖母(嬸婆) 祖父的姐夫、妹夫 姑祖父(姑公) 祖父的姐姐、妹妹 姑祖母(姑婆) 祖母的哥哥、弟弟 舅祖父(舅公) 祖母的嫂嫂、弟婦 舅祖母(妗婆) 祖母的姐夫、妹夫 姨祖父(姨公) 祖母的姐姐、妹妹 姨祖母(姨婆) 1、祖輩祖輩的親屬,按古代關(guān)于宗親的范圍,是從高祖開始。高祖以上的直系祖先則稱為遠祖、先祖、先人、鼻祖(鼻,始的意思)。
(1)祖:在古代,廣義是指所有父輩以上的男性先輩,狹義則是指祖父。(2)祖父:又稱為“王父”、“大父”、“祖君”。
在古代,“公”、“太公”、“翁”也可用來稱呼祖父;如今對祖父最常見的稱呼是“爺爺”。(3)祖母:又可以稱為“大母”、“王母”、“重慈”。
又因古人有妻有妾,所以祖母又有 “季祖母”、“庶祖母”、“妾祖母”之分。祖母之稱古今通用。
(4)婆:是古代對成年婦女的很普遍的稱呼,也可以用來稱祖母。(5)奶奶:是今天對祖母的普遍稱呼,古代的使用較晚。
作為稱謂,“奶”最早是作為乳母之稱,以后又用以稱母親,又作為對以婚婦女的較廣義的稱呼。(6)堂祖父、從祖父、伯公、伯祖、伯翁、叔公、叔祖、叔翁等:這些是對祖父的兄弟的稱謂。
(7)堂祖母、從祖母、伯婆、伯祖母、叔婆、叔祖母等:這些是對祖父兄弟妻子的稱謂。2、曾祖輩(1)曾祖:即祖父之父。
古代還有“太翁”、“曾翁”、“曾大父”、“大王父”、“王大父”、“太公”、“曾太公”等稱呼,比較特殊的是稱“曾門”。(2)曾祖母:指曾祖之妻,還可以稱為“太婆”、“曾祖王母”、“太奶”,其中較常見的為“太婆3、高祖輩(1)高祖:即曾祖之父,古今多稱為高祖父,也有稱為“高祖王父”、“高門”。
但需注意的是,古代對高祖之上的歷代遠祖也可稱為高祖(2)高祖母:指高祖之妻,或稱“高王祖母”。4、父母(1)父母:父母是親屬中最重要的親屬,除“父母”、“雙親”、“二老”、“爹娘”等古今通用的合稱外還有“高堂”、“嚴君”、“尊親”、“嚴親”、“兩親”、“親闈”等以及文人筆下的“所生”、“椿萱”等對父母的代稱。
(2)父、父親:是對父親古今習見的稱呼,還可以稱父親為“公”、“翁”、“尊”、“大人”、“嚴君”、“爺”、“爹”、“爸”、“老子”等。(3)尊:古代常見的敬稱用語,稱自己的父親可稱“家尊”,稱對方的父親則稱“令尊”。
(4)爺:古代對成年男子較廣義的稱呼,宋代開始用作對祖父之稱,魏晉南北朝就用作對父親之稱,或?qū)懽鳌耙?。?)母:是對母親最常見的稱呼。
而在古代對母親的稱謂中,大都和“母”相似,又用作對成年婦女或老年婦女的泛稱。其中較重要的有:“婆”、“娘”、“娘娘”、“姥”、“大人”、“媽”、“慈”、“家家”和“姊姊”等。
(6)繼母:如果自己的母親去世、離異或被父輩逐出,則稱續(xù)娶之妻為繼母、繼親、后母、假母、續(xù)母。(7)出母:如果自己的母親離家之后還能相見,則稱為出母。
(8)生母:在古代一夫多妻制的家庭中,稱自己的生身母親為“生母”或 “本生母”。(9)庶母:在古代一夫多妻制的家庭中,如果自己的生母是正妻,則稱父親之妾為“庶母”、“少母”、“諸母”、“妾母”。
(10)家家和姊姊:是中古時期對母親的兩種特殊稱呼。(11)姨: 在古代一夫多妻制的家庭中,無論自己的生母是妻或妾,對父親的妾都可以稱為“姨”、“姨姨”、“阿姨”。
( 12 )義父:指是在自己的父親之外再拜認某人為父,這個“義”。
3. 結(jié)婚請柬稱呼怎么寫
送呈 ( 被邀請人姓名 ) 臺啟 謹定于。
年。
月。日(星期。
) 此處為婚典時間(年.月.日.星期要寫準確,有時時間還分為公歷和農(nóng)歷,要一一寫明)。 為 ( 新人姓名 ) 舉行結(jié)婚典禮敬備喜筵 此處新人姓名要并排寫(如橫行一上一下,如豎行一左一右)。
恭請 ( 被邀請人姓名 ) 光臨 此處可為***,也可為***伉儷(或夫婦) 。
.敬邀 此處一般是寫新郎父母名字(并排寫) 率 子***媳***(并排寫) 如: 新郎父名字 。. 子 新郎姓名 。
..率 。
..敬邀 新郎母名字 。
. 媳 新娘姓名 (此處。
是為了格式,就當沒有) 時間: 宴請時間(年月日幾點幾分) 席設(shè): 宴請地點(如**大酒店,不必寫**房間,到時有專人帶路)。
4. 結(jié)婚請?zhí)趺磳懛Q呼
結(jié)婚請?zhí)袑τ陂L輩的稱呼可以是在輩分后加上“大人”或者“尊”字加上輩分,比如尊姨丈、伯父大人、舅父大人等。對于平輩兄弟姐妹可以稱呼賢弟、尊表姐、賢妹夫等。送給普通同事朋友的請?zhí)梢苑Q呼女士為“XXX小姐芳啟”,稱呼男士為“XXX先生臺啟”。如果邀請一家人來參加,可以在姓名后加上“全家?!被蛘摺瓣H府統(tǒng)請”,后面就不用再加上“收“或者“啟”了。如果是邀請夫妻二人,可以是姓名后加上賢伉儷臺啟或者鈞啟。
結(jié)婚請?zhí)缤e客們參加婚禮盛宴的門票,關(guān)系到新娘新郎的面子。所以,一定要搞清楚結(jié)婚請?zhí)Q呼怎么寫,畢竟結(jié)婚請?zhí)怯脕硌垊e人來見證自己的幸福,務(wù)必要保證有禮有節(jié),做到完美。
5. 結(jié)婚請柬親屬稱呼怎么寫
結(jié)婚請柬是不會寫親屬稱呼的。
是直接寫被邀請人的名字的,無論對方與你是什么關(guān)系也是直接寫名字。別寫親屬間的稱呼,這會鬧笑話的。
單獨邀請男性就寫XXX先生;單獨邀請女性就寫XXX女士(已婚/年齡較大)/小姐(未婚);
邀請夫妻倆就以當中男性的名字為主寫XXX伉儷/夫婦(寫伉儷比較文雅一些),邀請情侶的話要分別給兩人帖子,不能寫XXX伉儷/夫婦。
邀請一家人的話就以當中輩份最高或者那家中最有話事權(quán)的人為主寫XXX闔府。
邀請整個公司/集團/單位的話就直接寫公司/集團/單位的名字XXXXX仝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