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騎自行車的常識有哪些
騎單車是最好的有氧運動之一,對心肺功能提高很有效,也對心腦血管疾病的防治起到一定的作用。騎單車有很大注意事項的,下面看一下
一、騎行最重要的是要佩戴安全頭盔。因為它直接關系到你的生命安全。騎行前檢查一下自己的裝備、剎車、照明、輪胎的氣壓等,很必要。
二、騎行一定要有計劃。要根據(jù)每個人的實際情況制定騎行的路線和行程,切不可盲目制定不切實際的行程,那樣既讓大家疲憊不堪,又失去了騎行的樂趣。不但要有必要的修車補胎工具,還應有醫(yī)藥急救物品,充足的準備是順利騎行的保障。
三、騎行要編隊。集體出行,騎行要進行編隊,要采用一字隊形。這樣不僅能展現(xiàn)團隊風貌,更能節(jié)省體力。找一位經(jīng)驗豐富者帶隊領騎,控制速度,一個接一個,保持安全距離,還要有人負責收尾的工作,以免騎友掉隊。騎行一定要遵守交通法規(guī),不能逆行,不能超速,大家在路上一定要控制速度,切不可爭強好勝超車、飆車,注意交通安全。
四、下坡時要控制速度。剛剛結束辛苦的爬坡,面對長距離的下坡,大家都想享受一下風馳電掣的感覺,很過癮會忘乎所以,但此時已然埋下了危險的種子。你不知道前面的未知路況是否有危險,除非你想上演空中飛人,否則,還是讓速度慢下來吧,做到一切盡在掌控中。
五、盡量不趕夜路。因為騎行大都在遠離城市的郊外,沒有路燈,即使你裝備有照明系統(tǒng),但是由于路況的不熟悉、路上行駛車輛的不確定性,請盡量不要在天黑后騎行,未知的危險無處不在。
六、嚴禁酒后騎車。酒后騎車與酒后駕車的情況同樣危險,同樣是在用危險方法危害他人、危害自己的行為,極易釀成悲劇,所以強烈反對酒后騎車。
騎單車是一種很好的運動,只要掌握了
騎單車的注意事項
才能做好防范于未然。希望大家都能學習到這些方法,騎單車才能更輕松愉快。
2.自行車基本知識有哪些
一、山地車
特點:為征服各種地形設計,車架結實;車圈一般為26英寸;輪胎較粗;一般會配置平把或燕把。
二、公路車
特點:為追求速度而設計,車圈為700C規(guī)格;輪胎細,配置羊角車把。
三、BMX攀爬車
特點:為表現(xiàn)技巧而設計,車架穩(wěn)、輪胎寬而無牙,車把可360度旋轉,輪徑小、操作性極強。適合年輕人玩不作詳述。第二節(jié) 輪胎
一、山地胎
特點:輪胎粗大,穩(wěn)定性好,胎壓較低,一般有1.5、1.95和2.1幾種規(guī)格,因不同用途分為爛泥、沙土路胎,特點是胎寬大有深齒;兩用車胎,特點是在公路騎行時僅小部分輪胎接觸地面因而阻力小,而在土路上騎行時,胎兩側的牙齒可以穩(wěn)定車輛;光頭胎,特點是阻力小,適合公路騎行。
二、公路胎
輪胎細,胎壓高;一般有25C、23C、20C、18C等規(guī)格,其中25C和23C適合訓練,不容易爆胎,20C和18C阻力小適合比賽。
第三節(jié) 車把
一、山地車
山地車一般配平把或燕把,優(yōu)點是雙手握把時張得較寬,有利于操控;其中燕把可以抬高上身,使重心后移,更適合下山車。缺點是兜風,阻力大。
二、公路車
公路車一般配羊角把,有44CM和42CM等寬度規(guī)格,適合自己的寬度是與肩同寬,其特點是可以減小風阻,同時適合長時間騎行。 第四節(jié) 減震系統(tǒng)
分為前避震與后避震,可以使騎行更舒適,尤其是下山車為必不可少的組件;但對于上山與平路的騎行就有“瀉力”的不良影響,如果避震系統(tǒng)帶鎖死功能的話將使車的適應性更強。對于深圳的路況建議只配前避震。第五節(jié) 變速系統(tǒng)
變速系統(tǒng)的作用是利用牙盤和飛輪之間不同的齒輪比,產(chǎn)生不同的驅動扭矩,以適應不同的路況和騎行者的身體狀況。
一、山地車
一般牙盤為三片齒輪,分別有44(42)、34(32)、28(24)個牙齒;后飛為7-10片齒輪,分別有11——28(34)個牙齒。
二、公路車
一般牙盤為兩片齒輪,分別有52(54)、42(39)個牙齒;后飛為8-10片齒輪,分別有11-25個牙齒。 共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該答案來自極限戶外網(wǎng)官方網(wǎng)站
3.求自行車的安全知識21條
一、自行車安全檢查
檢查車座固定狀態(tài),并在固定前將車調整到自己騎上車后兩腳尖能夠著地面,雙手把握自如,上身稍微前傾為宜。
檢查車把與前輪是否已固定為直角。
前后車閘是否靈敏有效。時速在10公里時,捏閘后應在3米以內停車。如不騎行,可在平地將前后車閘同時用手捏緊,推車前移,以車輪不轉動為合格。否則,應立即調整前后閘桿與車把之間的行程量,然后調整閘皮與后圈或車軸套的行程量。
檢查車鈴是否響,安裝位置是否適宜,按鈴時以手不離把為宜。
檢查輪胎內充氣是否合適,夏天不要充氣太多以防輪胎爆裂。路面有冰雪時,應適當放氣,以增大輪胎與地面的摩擦力。
檢查自行車的潤滑部分,包括車把、前軸、中軸、后軸及后軸的飛輪,及時排除異響和轉動不正常的故障。
檢查是否裝有反射器,反射器是否清潔。如有轉向燈,是否好使。為了便于機動車駕駛員在夜間能及時發(fā)現(xiàn)自行車,減少自行車被撞的交通事故,一是要保護尾燈完好,二是應盡可能地在自行車前后設置反光標志。
二、自行車行駛“七不準”
轉彎前須減速慢行,前后注意,伸手示意,不準突然猛拐。
超越前車時,不準妨礙被超車的正常行駛。
通過陡坡,橫過四條以上機動車道或途中車閘失效時,須下車推行。下車前須伸手上下擺動示意,不準妨礙后面的車輛行駛。
雙手不準離把或攀扶其他車輛或手中持物。
不準扶身并行,互相追逐或曲折競駛。
大、中城市市區(qū)不準騎自行車帶人。
另外,在農(nóng)村公路上,車輛通過時塵土飛揚。無論風向如何,騎自行車人應堅持右側通行,不得躲避揚塵而左右猛拐,給機動車造成措手不及。切忌不能飲酒,因酒后騎車發(fā)生事故致傷、致殘、致死者已不為鮮見。騎自行車人要隨時提高警惕,不要以為自己不違章不冒險就萬無一失了,還要防止機動車、其他非機動車或行人的違章行為可能發(fā)生的事故。
在慢車道騎自行車正常行駛時,要注意避讓駛入慢車道的機動車。因為公共汽車或其他車輛在停車前都要駛入慢車道,還有右轉彎的機動車需要并線,這就與自行車發(fā)生沖突,如果騎自行車不注意避讓機動車,就很容易發(fā)生交通事故。另外,有時也會偶然間機動車失控闖入慢車道與自行車相撞。騎自行車從停著的汽車旁通過時,應十分留神,要按鈴降低車速,發(fā)現(xiàn)情況及時捏閘,因為常常會發(fā)生汽車左側車門突然打開,致使騎車人倒向路中間,被駛來的汽車碾軋的情況。
在隧道、涵洞騎自行車行駛時,一定要緊靠右側行駛,避讓機動車,千萬不要認為駕駛員能看見自己,而在路中間行駛。因為機動車在隧道、涵洞行駛時,駕駛員的視力由明處到暗處時有一個適應過程,很難立即發(fā)現(xiàn)正在隧道、涵洞行駛的自行車。
另外,騎自行車時要注意避讓執(zhí)行任務的警車、消防車、工程救險車、救護車,與這些特種車爭道搶行是非常危險的。
三、學生騎車須知
近年來,學生騎車的人數(shù)越來越多,隨之而來的是,自行車車禍也開始增多。造成學生自行車車禍的原因,主要是平時缺乏教育,安全意識淡薄,不遵守交通規(guī)則。諸如騎“飛”車,騎車橫穿馬路,強行超車,嬉戲打鬧,帶人騎車等。有些學生自我意識強,喜歡在眾人面前表現(xiàn)自己,常常把自行車當作施展“才華”、表現(xiàn)“技能”的“道具”,在途中相互追逐,相互“逼車”。遇上道路擁擠,車輛多,行人多,路面滑,就免不了要出車禍。還有,有些學生的自行車缺乏保養(yǎng)、維修,剎車失靈,車鈴不響,也是闖禍的一大原因。
自行車肇事,不僅給肇事者本人帶來皮肉之苦,乃至殘廢、死亡,而且給他人、家庭和社會也帶來損失。因此,為了確保安全,騎車的學生應該接受交通安全教育,自覺遵守交通規(guī)則,避免騎快車、相互追逐等違章行為,強化學生的安全意識。鑒于我國目前的交通和道路情況,學生騎車時宜穿醒目的服裝(如頭戴黃色帽子),以引起人們的注意,及時避讓,減少車禍的發(fā)生。
4.騎自行車有哪些交通常識
騎自行車有哪些常識?求進學習網(wǎng) 我國是13億人大國,是世界上擁有自行車最多的國家,是世界公認的“自行車王國”。
學習自行車交通常識很有必要,特別是青少年學生。 自行車輕巧靈活,車速自便,維修簡單,并且不使用燃料,無廢氣污染,無噪聲,因此特別受人青睞。
但是,自行車靠騎車人用雙腳踩動踏板,由鏈條來帶動后輪向前滾動,在行進時要用雙手握住車把來掌握重心,控制方向。所以穩(wěn)定性差,安全性差。
一碰即倒,一倒人就傷。從保證交通安全出發(fā),《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管理條例》明文規(guī)定,未滿十二歲的兒童不準在道路上騎自行車。
而當你已經(jīng)達到法定的騎車年齡,準備騎車時,則必須認真地學一學有關騎自行車的規(guī)定,要掌握騎自行車的基本要領。自行車首先應該保持機件完好,安全設施齊全,牌、證齊全。
出發(fā)之前,應該先檢查一下鈴、鎖、剎車、車輪、踏腳、鏈條、撐腳、坐墊等是否完好有效。學騎自行車時,應選擇人車稀少的道路或廣場、操場。
禁止在交通繁忙地段學騎自行車。當你已經(jīng)掌握騎車技術,可以單獨騎車時,你還應該掌握一下幾條騎車規(guī)范:一是,在非機動車車道內順序行駛,嚴禁駛入機動車道。
在沒有劃分非機動車道和機動車道的道路上行駛,應盡量靠右邊行駛,不能騎車在道路中間,不要數(shù)車并行,逆向行駛。二是,騎車至路口,應主動地讓機動車先行。
遇紅燈停止信號時,應停在停止線或人行橫道線以內。嚴禁用推行或繞行的方法闖越紅燈。
三是,騎車轉變時,要伸手示意。左轉彎時伸出左手示意;同時要選擇前后暫無來往車輛時轉彎,切不可在機動車駛近時急轉猛拐,爭道搶行;也不要彎小轉。
四是,自行車在道路上停放,應按交通標志指定的地點和范圍有秩序地停放;在不設置交通標志的支路上停放也不要影響車輛、行人的正常通行。五是,騎自行車載物,長度不能超過車身,寬度不能超出車把寬度,高度不能超過騎車人的雙肩。
騎自行車在市區(qū)道路上不準帶人。六是,騎自行車不準在道路上互相追逐、曲折競駛、扶身并行。
七是,不準一手扶把,一手撐傘騎車。撐傘時,要下車推行。
騎自行車的安全問題是個大問題,在各類交通事故種,自行車事故要占總事故的一半以上。自行車給人們的交通帶來了便利,自行車同時也給人們帶來了不幸。
為此,我們應該嚴格遵守騎車規(guī)范,避免成為自行車的“犧牲品”。 求進學習網(wǎng)。
5.長途騎行單車基本常識有哪些
騎自行車遠游,不僅要有強壯的體魄,而且要略通一些基本常識。
首先,自行車性能的好壞至關重要。出發(fā)前應對車子各部位的零件做全面徹底的檢查,并隨身攜帶常用的修理工具如榔頭、螺絲刀、打氣筒、扳手、鉗子等以及備用件如滾珠、內胎、閘皮、車條、氣門芯等。記住,每天旅程結束后要對車子進行認真檢查,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解決。
其次,如果想先乘坐火車,到中途再騎上自行車旅游,那么一定要記住旅客列車上一般不允許攜帶自行車,須提前辦理托運手續(xù)。
第三,一般而言,自行車以車座較低并有5度至10度的后傾為最佳角度。
第四,旅途中運動量的安排要合理,并保持勻速,切忌忽快忽慢。
第五,在特殊道路條件下騎車,對車速的把握尤為重要。路遇淺河、水洼、碎石時,別習慣性減速,加快速度反而容易通過;在泥濘的路面上騎車時,不妨拆下前后擋泥板,以免泥巴堵死擋泥板和車輪間的縫隙;下坡時,前后閘都要捏緊;夏天遇到柏油融化的路面,千萬要避開,如別無選擇,可先到土路讓車輪沾些黃土,以防車輪被柏油粘住。
第六,騎車旅游對服裝尤其是褲子要求比較嚴,以寬大為宜。
該答案來自極限戶外網(wǎng)官方網(wǎng)站
6.自行車的知識
自行車(bicycle) 人力腳踏驅動的兩輪車 。
又稱腳踏車 、單車 。無噪聲、無污染、自重輕、結構簡單、造價低、使用維修方便,廣泛用于交通代步、運載貨物、體育鍛煉和競賽等。
自行車的發(fā)展沿革 1790年,有個法國人名叫西夫拉克,他特別愛動腦筋。有一天,他行走在巴黎的一條街道上,因為前一天下過雨,路上積了許多雨水,很不好走.突然,一輛四輪馬車從身后滾滾而來,那條街比較狹窄,馬車又很寬,西夫拉克躲來躲去幸而沒有被車撞倒,還是被濺了一身泥巴和雨水.別人看見了,替他難過,還氣得直罵,想喊那輛馬車停下,講理交涉.西夫拉克卻喃喃地說:"別喊了,別喊了,讓他們去吧."馬車走遠了,他還呆呆地站在路邊。
他在想:路這么窄,行人又那么多,為什么不可以把馬車的構造改一改呢 應當把馬車順著切掉一半,四個車輪變成前后兩個車輪……他這樣一想,回家就動手進行設計。經(jīng)過反復試驗,于1791年第一架代步的"木馬輪"小車造出來了.這輛小車有前后兩個木質的車輪子,中間連著橫梁,上面安了一個板凳,像一個玩具俱似的.由于車子還沒有傳動鏈條,靠騎車人雙腳用力蹬地,小車才能慢慢地前進,而且車子上也無轉向裝置,只能直行,不會拐彎,出門騎一會兒就累得滿身大汗。
剛剛出現(xiàn)的新東西總是不那么完善的.西夫拉克并不灰心,他繼續(xù)想辦法加以改進??上?,不久他因病去世了。
1818年,在德國有個看林人名叫德萊斯,他每天從村東的這一片樹林,走到村西的另一片樹林,年年如此。他想:如果人坐在車子上,走走停停,隨心所欲,不是很瀟灑嗎?德萊斯開始制作木輪車,樣子跟西夫拉克的差不多。
不過,在前輪上加了一個控制方向的車把子,可以改變前進的方向。但是騎車對依然要用兩只腳,一下一下地蹬踩地面,才能推動車子向前滾動.當?shù)氯R斯騎車出門試驗的時候,一路上遭到不少人的嘲笑。
盡管如此,他還是十分喜歡自己創(chuàng)作的這架"可愛的小馬崽"。 1840年,英格蘭的鐵匠麥克米倫,弄到了一輛破舊的"可愛的小馬崽"。
他在后輪的車軸上裝上曲柄,再用連桿把曲柄和前面的腳蹬連接起來,并且前后輪都用鐵制的,前輪大,后輪小.當騎車人踩動腳蹬,車子就會自行運動起未,向前跑去.這樣一來,就使騎車人的雙腳真正離開地面,以雙腳的交替踩動變?yōu)檩喿拥臐L動,大大地提高了行車速度.1842年,麥克米倫騎上這種車,一天跑了20公里,由于不小心,踩車的速度過快,撞倒了路上的一個小女孩,因此而被警察抓住,并處以罰款.其罪名是野蠻騎車。 1861年,法國的米肖父子,原本職業(yè)是馬車修理匠,他們在前輪上安裝了能轉動的腳蹬板;車子的鞍座架在前輪上面,這樣除非騎車的技術特別高超,否則就抓不穩(wěn)車把,會從車子上掉下來。
他們把這輛兩輪車冠以"自行車"的雅名,并于1867年在巴黎博覽會上展出,讓觀眾大開眼界。 1869年,英國的雷諾看了法國的自行車之后,覺得車子太笨重了,開始琢磨如何把自行車做得輕巧一些。
他采用鋼絲輻條來拉緊車圈作為車輪;同時,利用細鋼棒來制成車架,車子的前輪較大,后輪較小.從而使自行車自身的重量減小一些.從西夫拉克開始,一直到雷諾,他們制作的5種型式的自行車都與現(xiàn)代自行車的差別較大。 真正具有現(xiàn)代形式的自行車是在1874年誕生的。
英國人羅松在這一年里,別出心裁地在自行車上裝上了鏈條和鏈輪,用后輪的轉動來推動車子前進.但仍然是前輪大,后輪小,看起來不夠協(xié)調,不穩(wěn)定。 1886年,英國的斯塔利,是一位機械工程師,從機械學,運動學的角度設計出了新的自行車樣式,為自行車裝上了前叉和車閘,前后輪的大小相同,以保持平衡,并用鋼管制成了菱形車架,還首次使用了橡膠的車輪。
斯塔利不僅改進了自行車的結構,還改制了許多生產(chǎn)自行車部件用的機床,為自行車的大量生產(chǎn)利推廣應用開辟了寬闊的前景,因此他被后人稱為"自行車之父"。斯塔利所設計的自行車車型與今天自行車的樣子基本一致了。
1888年,愛爾蘭的獸醫(yī)鄧洛普,從醫(yī)治牛胃氣膨脹中得到啟示,他把家中花園里用來澆水的橡膠管粘成圓形,打足了氣,裝在自行車輪子上,前往參加騎自行車比賽,居然名列前茅,引起了人們極大的興趣。充氣輪胎是自行車發(fā)展史上一個劃時代的創(chuàng)舉,它增加了自行車的彈性,不會因路面不平而震動;同時大大地提高了行車速度,減少了車輪與路面的摩擦力.這樣,就根本上改變了自行車的騎行性能,完善了自行車的使用功能.由此可知,從18世紀末葉起,一直到20世紀初期,自行車的發(fā)明和改進,經(jīng)歷了大約200年的時光,有許多人為之奮斗不息,才演變成現(xiàn)在這種騎行自如的樣式。
自行車的主要組成 ①車體部分,包括車架、前叉、車把、鞍座和前叉合件等,是自行車的主體。 ②傳動部分,包括腳蹬、曲柄、鏈輪、鏈條、中軸和飛輪等,由人力踩動腳蹬,通過以上傳動件帶動車輪旋轉,驅車前行。
③行動部分,即前后車輪、包括前后軸部件、輻條、輪輞(車圈)、輪胎等。 ④安全裝置,包括制動器(車閘)、車燈、車鈴、反射裝置等。
根據(jù)需要,還可增加一些附件,如支架、衣架、保險叉、擋泥板、氣筒等。另外,裝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