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魯迅的文學常識
魯迅簡介
魯迅(1881.9.25—1936.10.19),原名周樹人,字豫山,后改為豫才,我國現(xiàn)代偉大的無產(chǎn)階級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世界十大文豪之一。后發(fā)表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時正式用筆名——魯迅。被譽為現(xiàn)代文學的一面旗幟。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說、雜文為主,代表作有:小說集《吶喊》《彷徨》等,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詩歌集《野草》,雜文集《熱風》《華蓋集》《華蓋續(xù)集》《南腔北調(diào)集》《三閑集》《二心集》《而已集》《墳》等。
魯迅的小說、散文、詩歌、雜文共數(shù)十篇(首)被選入中、小學語文課本等,已成為家喻戶曉的藝術(shù)形象小說《祝?!贰栋正傳》《藥》等先后被改編成電影。北京、上海、廣州、廈門等地先后建立了魯迅博物館、紀念館等,同時他的作品被譯成英、日、俄、西、法、德等50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地擁有廣大的讀者。
魯迅以筆代戈、奮筆疾書,戰(zhàn)斗一生,被譽為“民族魂”。毛澤東評價他是中華文化革命的主將。“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笔囚斞赶壬簧膶懻铡?/p>
2. 魯迅相關的文學常識
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樟壽,字豫山、豫才;后改名為周樹人。
后于1984年出版《魯迅全集》(共十六卷)。2005年出版《魯迅全集》(共十八卷)。
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說、雜文為主,代表作: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等,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散文詩集《野草》,雜文集《墳》《華蓋集》《三閑集》《二心集》《而已集》,白話小說《狂人日記》等。 魯迅的小說、散文、詩歌、雜文共數(shù)十篇(首)被選入中、小學語文課本等,已成為家喻戶曉的藝術(shù)形象小說《祝?!贰ⅰ栋正傳》、《藥》等先后被改編成電影。
北京、上海、廣州、廈門等地先后建立了魯迅博物館、紀念館等,同時他的作品被譯成英、日、俄、西、法、德等50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地擁有廣大的讀者。 魯迅以筆代戈、奮筆疾書,戰(zhàn)斗一生,被譽為“民族魂”。
毛澤東評價他是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華文化革命的主將?!皺M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笔囚斞赶壬簧膶懻?。
3. 關于魯迅的文學常識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題目中的“我”是魯迅先生的(侄女 ),魯迅先生以(筆 )為武器,戰(zhàn)斗了一生,被譽為(民族魂 ),毛澤東評價他是偉大的(文學家 ),(思想家)和(革命家 ),是中國文化革命的( 先驅(qū) )。
魯迅(1881.9.25~1936.10.19)原名周樟壽,后改名周樹人。中國現(xiàn)代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
人稱“文教思革”.光緒七年八月初三(1881年9月25日)生于浙江省紹興府會稽縣(今紹興市)東昌坊口,祖籍河南省汝南縣。兒時享受著少爺般的生活,慢慢家基衰敗變得貧困。
青年時代受達爾文進化論和托爾斯泰博愛思想的影響。1898年魯迅從周樟壽更名為周樹人。
1902年公費至日本留學,原在仙臺醫(yī)學院學醫(yī),后因戰(zhàn)亂奮起改行為作家,從事文藝工作,希望用以改變國民精神(見《吶喊》自序)。1905—1907年,參加革命黨人的活動,發(fā)表了《摩羅詩力說》、《文化偏至論》等論文。
期間曾回國奉母命結(jié)婚,夫人朱安。1909年,與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譯《域外小說集》,介紹外國文學。
同年回國,先后在杭州、紹興任教。1918年以“魯迅”為筆名,發(fā)表白話小說《狂人日記》。
1927年與許廣平女士結(jié)合,生有一男名周海嬰。1936年10月19日因病逝世于上海。
著作收入《魯迅全集》,作品及《魯迅書信集》,并重印魯迅編校的古籍多種。后于1981年出版《魯迅全集》(共十六卷)。
2005年出版《魯迅全集》(共十八卷)。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說、雜文為主,小說中《祝?!?、《阿Q正傳》、《狂人日記》等較為知名。
魯迅的小說、散文、詩歌、雜文共數(shù)十篇(首)被選入中、小學語文課本,小說《祝?!?、《阿Q正傳》、《藥》等先后被改編成電影。北京、上海、紹興、廣州、廈門等地先后建立了魯迅博物館、紀念館等,同時他的作品被譯成英、日、俄、西、法、德、阿拉伯等50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地擁有廣大的讀者。
4. 有關魯迅的文學常識
魯迅(1881.9.25—1936.10.19),現(xiàn)代著名思想家、文學家、革命家。原名周樟壽,后改名為周樹人,字豫山、豫才;1918年發(fā)表了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的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時正式用筆名——魯迅。被譽為現(xiàn)代文學的一面旗幟。奠定了新文學運動的基石。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說、雜文為主,代表作有: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等,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散文詩集《野草》,雜文集《熱風》、《華蓋集》、《三閑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雜文二集》、《且介亭雜文末編》、《南腔北調(diào)集》;〈論文集《墳》白話小說《狂人日記》等。
5. 魯迅相關的文學常識
作者簡介:魯迅原名周樟壽,字豫山,后改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
中國現(xiàn)代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少年時代在家塾學習詩書經(jīng)傳,喜歡野史雜錄和民間繪畫藝術(shù)。
1898年就讀于洋務派創(chuàng)辦的南京江南水師學堂,數(shù)月后重考入江南陸師學堂附設的路礦學堂,開始接觸新學。1902年到日本留學。
4月入弘文學院,1904年4月結(jié)業(yè),6月入仙臺醫(yī)學專門學校。這一時期開始參加各種民族民主革命活動,廣泛涉獵西方近代科學文藝書刊。
最早的一篇譯述文章《斯巴達之魂》前半部分發(fā)表于l903年6月在日本出版的《浙江潮》第5期(后半部分載于第9期);同年在東京出版了第一本翻譯科幻小說《月界旅行》。1906年棄醫(yī)學文,希望以文藝改造國民精神。
籌辦文藝雜志《新生》,未果,轉(zhuǎn)而在《河南》雜志發(fā)表《人之歷史》、《摩羅詩力說》、《文化偏重論》等重要論文。與周作人合譯《域外小說集》第一集,1909年出版。
1909年夏回國,先后在杭州浙江兩級師范和紹興府中學堂任教。辛亥革命后任紹興師范學校校長。
1911年用文言寫了第一篇小說《懷舊》,思想特色和藝術(shù)風格,都與后來小說相同,捷克學者普實克認為它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先聲”。1912年2月應蔡元培之邀,赴南京教育部任職,后隨教育部遷往北京。
1918年5月開始以“魯迅”為筆名在《新青年》發(fā)表第一篇現(xiàn)代白話小說《狂人日記》。此后3年間陸續(xù)在《新青年》發(fā)表小說、新詩、雜文、譯文50余篇,并參與《新青年》編務。
1920年8月被聘為北京大學、北京高等師范學校文科講師。1921年12月至次年初,最重要的代表作《阿q正傳》在《晨報副刊》連載。
1923年,第-本短篇小說集《吶喊》出版。1926年出版《仿惶》。
除了小說,魯迅還寫了很多具有獨特風格的雜文,以《隨感錄》為代表,1918年起在《新青年》上發(fā)表。1925年出版雜文集《熱風》。
此后幾乎每年都有雜感集問世。 20年代中期,參與創(chuàng)辦《莽原》周刊、《語絲》周刊和文學社團末名社。
1927年初到廣州中山大學任文學系主任兼教務主任。1927年8月到廈門大學任教授。
同年10月抵上海,從此定居上海,專事寫作。1928年與郁達夫創(chuàng)辦《奔流》雜志。
193o年,中國左翼作家聯(lián)盟成立,他是發(fā)起人之一,也是主要領導人,曾先后主編《萌芽》、《前哨》、《十宇街頭》、《譯文》等重要文學期刊。 1936年因積勞和肺病在上海逝世,終年55歲。
簡介:《朝花夕拾》是魯迅所寫的唯一一部回憶散文集,原名《舊事重提》。一向得到極高的評價。
作者說,這些文章都是“從記憶中抄出來”的“回憶文”。本書為魯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憶散文的結(jié)集,共十篇。
前五篇寫于北京,后五篇寫于廈門。最初以《舊事重提》為總題,陸續(xù)發(fā)表于《莽原》半月刊。
一九二七年七月,魯迅在廣州重新加以編訂,并添寫《小引》和《后記》,1928年9月結(jié)集時改名為《朝花夕拾》。于一九二八年九月由北京未名社出版,列為作者所編的《未名新集》之一。
一九二九年二月再版。一九三二年九月第三版改由上海北新書局重排出版。
書的封面為陶元慶所繪?!冻ㄏκ啊饭彩杖?0篇作品。
包括:對貓的厭惡和仇恨的《狗.貓.鼠》;懷念長媽媽又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阿長與》;批判封建孝道觀念的《二十四孝圖》;表現(xiàn)封建家長制陰影的《五猖會》;描繪迷信傳說中的勾魂使者《無常》;寫童年之事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揭露庸醫(yī)誤人的《父親的病》;描寫一個心術(shù)不正,令人憎惡的衍太太形象的《瑣記》;最使魯迅感激的日本老師《藤野先生》;潦倒一生的同鄉(xiāng)好友《范愛農(nóng)》?!冻ㄏκ啊穼⑼碌幕貞浥c現(xiàn)實的生活緊密的結(jié)合起來,充分顯示了作者關注人生、關注社會改革的巨大熱情。
這十篇散文,是“回憶的記事”(《三閑集?〈自選集〉自序》),比較完整地記錄了魯迅從幼年到青年時期的生活道路和經(jīng)歷,生動地描繪了清末民國初期的生活畫面,是研究魯迅早期思想和生活以及當時社會的重要藝術(shù)文獻。這些篇章,文筆深沉雋永,是中國現(xiàn)代散文中的經(jīng)典作品。
寫作背景:創(chuàng)作《朝花夕拾》時魯迅已是文壇舉足輕重的作家。1926年“三一八”慘案后,魯迅寫了《紀念劉和珍君》等文,憤怒聲討反動政府的無恥行徑,遭到反動政府的迫害,不得不過起顛沛流離的生活。
他曾先后避居山本醫(yī)院、德國醫(yī)院等處。盡管生活艱苦,還寫了不少的散文詩和《二十四孝圖》《五猖會》《無?!返热⑽?,它們后來與魯迅在慘案發(fā)生之前寫作的《狗?貓?鼠》《阿長與〈山海經(jīng)〉》收入了散文集《朝花夕拾》。
1926年9月魯迅接受了廈門大學的聘請,南下教書,但他在廈門大學只待了四個多月,因為他發(fā)現(xiàn)廈門大學的空氣和北京一樣,也是污濁的。 魯迅在這里見識了種種知識分子的丑惡嘴臉,毫不留情地進行抨擊。
魯迅雖然不喜歡廈門大學,但他對自己擔任的課程卻傾注了全力,他上的課很受學生的歡迎。在繁忙的教學之余,魯迅寫了很多作品,這其中就包括《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父親的病》《瑣記》《藤野先生》和《范愛農(nóng)》五篇散文。
這五篇散文與在北京創(chuàng)作的另五篇散文就構(gòu)成了《朝花夕拾》的全部。《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