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詞常識中在學(xué)習(xí)“讀”時有哪些小心注意的事項呢
由此我們可知 “讀”其實就是詞中特有的一種不獨立的語言單位,它最短可以是一個字,最長可以是七字,它的平仄是相對獨立的,對平仄的要求 整體上也是比較自由的。
但是詞譜往往將二字讀、三字讀的平仄定為限制性 的,初學(xué)者在使用時一定要注意。讀,一般的詞牌里面都不特別標(biāo)注,有的詞牌里用“、”(頓號)表示,有的詞牌里面將句子在此處斷開,分成兩句。
但是初學(xué)者往往會在沒有標(biāo)注 且沒有斷開的情況下,使用詞語時犯“跨讀”的錯誤。所謂“跨讀”,就是在 應(yīng)該“讀”的地方,使用了一個兩字詞,跨在“讀”的兩邊,使本來應(yīng)該停 頓的位置變成連通的了。
2. 詞的常識
【什么是詞】
詞是唐代興起的一種新的文學(xué)樣式,到了宋代,經(jīng)過長期不斷的發(fā)展,進入了全盛時期。
詞又稱曲子詞、長短詞、詩余,是配合燕樂樂曲而填寫的歌詩。詩和詞都屬于韻文的范圍,但詩只供吟詠,詞則入樂而歌唱。
詞的形式有以下特點:
1、每首詞都有一個表示音樂性的詞調(diào)(詞牌)。一般說,詞調(diào)并不是詞的題目,僅只能把它當(dāng)作詞譜看待。到了宋代,有些詞人為了表明詞意,常在詞調(diào)下面另加題目,或者還寫上一段小序。
2、詞一般都分兩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闋),不分段或分段較多的是極少數(shù)。
3、一般詞調(diào)的字?jǐn)?shù)和句子的長短都是固定的,有一定的格式。
4、詞的句式參差不齊,基本上是長短句。
5、詞中聲韻的規(guī)定特別嚴(yán)格,用字要分平仄,每個詞調(diào)的平仄都有所規(guī)定,各不相同。
【釋義】
①語言中最小的可以獨立運用的單位:詞典|名詞|用詞不當(dāng)。②語句;話語:臺詞|歌詞|詞不達意。③古代的一種詩歌形式,句子長短不一:詞曲|宋詞。
【詞匯】 一種語言里所使用的詞的總稱,如漢語詞匯、英語詞匯。
〖例句〗要想熟練地掌握一門語言,我們不僅要多讀多聽多說,還要掌握一定的詞匯。
3. 詩詞常識都有什么
《平水韻》共有一百零六韻,其中平聲有三十韻,編為上、下兩半,稱為上平聲和下平聲,這只是編排上的方便,二者并不存在聲調(diào)上的差別。近體詩只押平聲韻,我們就只來看看這些平聲韻各部的韻目(每韻的第一個字):
上平聲:一東、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魚、七虞、八齊、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刪
下平聲:一先、二蕭、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陽、八庚、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四鹽、十五咸
光是從這些韻目就可以看出古音和今音已大不相同。有一些在古代屬于不同韻的,在現(xiàn)在已看不出差別,比如東和冬,江和陽,魚和虞,真和文,蕭、肴和豪,先、鹽和咸,庚和青,寒和刪,等等。
第二:什么叫上平下平。(參照上面)在平水韻中,其平聲部有30個韻部,為了方便記憶,人為分成上平15韻、下平15韻,象一本書分為上下二冊,沒什么特別的。我們常見人說,限用上平第二,或說限用上平冬,就是說我們用上冊的第三個韻來寫詩。上冊有15個,下冊有15個,沒什么玄的。
第三:什么叫寬韻、窄韻、險韻,一個韻部中同韻的字多叫寬韻,寬就是字多,我們用字方便,好多字可選用供選用。字少叫窄韻,路窄么就不好走。最少的叫險韻,危險,用不好就弄錯了。
第四:什么叫韻頭、韻尾。韻母中分韻頭、韻尾,凡韻尾相同的,也是押韻的字,韻頭不同無妨。
四聲和平仄的關(guān)系
笫一、今四聲
今四聲是普通話音,四聲為一、二、三、四聲,即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四聲。例如:搭、答、打、大。陰平、陽平都為平,而上聲、去聲為仄。搭答為平,打大為仄。即一、二聲為平,三四聲為仄。
第二、老四聲
老四聲為:平、上、去、入四聲,平的就是平了,上去入全為仄。注意:問題在入聲字上。普通話沒有入聲字了,古之入聲字,全部劃到普通話的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四聲中了, 劃到上聲、去聲中的好辦,還是仄,但劃到陰平、陽平中的就煩了。因為在老韻中它是入聲字、是仄,但我們今天用普通話來讀,卻是一個標(biāo)準(zhǔn)的平聲字, 例如: 白、屋、竹,今普通話讀之是標(biāo)準(zhǔn)的平聲字,但在老音中卻是入聲、是仄?!?白日依山盡”一句,用普通話讀之是:平仄平平仄,但因白字是入聲,從古人來說是:仄仄平平仄,很工整的格式。有不少人學(xué)習(xí)平仄后說:怎么古人詩不按平仄寫呀?其中原因主要是你沒按古音去讀(其中也有古讀中用拗救法 的)。
入聲字是溝通新老韻的攔路虎。怎么辦?各人說法不同,個人體會是:背!把劃為今天陰平陽平的入聲字背一些就行了。另可參照一下用當(dāng)?shù)赝琳Z去讀。如“白”我處土語就讀入聲,屋、竹都讀入聲。
這些字是入聲字,但今天讀音為平,要記?。?
阿八擦插答搭發(fā)刮夾掐撤殺刷挖瞎鴨壓扎撥郭蟈潑樸說脫托桌捉作割帖貼擱割胳嗑頦著跌接捏切缺約吃失濕只汁織逼滴積跡激擊七柒戚踢息夕吸析一壹揖出惚哭撲仆禿屋曲。
撥跋察達答乏伐筏滑劃夾戛俠狹狎洽呷札炸伯薄白百柏泊帛奪繹佛國活膜拙酌濁茁著作閣格合咳舌折澤窄哲宅別碟杰潔節(jié)角覺決蕨學(xué)拽拾十笛敵適集吉急及習(xí)昔惜叔俗突竹逐燭術(shù)足族局菊曲
律詩的平仄
律詩的平仄,這是律詩中最重要的因素。律詩的平仄規(guī)則,一直應(yīng)用到后代的詞曲。我們講詩詞的格律,主要就是講平仄。
一五律的平仄
五言的平仄只有四個類型,而這四個類型可以構(gòu)成兩聯(lián)。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由這兩聯(lián)的錯綜變化,可以構(gòu)成五律的四種平仄格式。其實只有兩種基本格式,其余兩種不過是在基本格式的基礎(chǔ)上稍有變化罷了。
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4. 有關(guān)詞的知識
宋詞是中國古代文學(xué)皇冠上光輝奪目的巨鉆,歷來與唐詩并稱雙絕,都代 表一代文學(xué)之勝。
唐詩的興盛和發(fā)展,達到了古代詩歌史上的巔峰。詞萌芽于隋唐之際,興 于晚唐五代而極盛于宋。
廣義來說,詞本屬詩之一體,然逐漸與傳統(tǒng)詩歌分庭 抗禮,經(jīng)宋代無數(shù)詞人于此傾注深情,寄托豪興,馳騁才華,精心琢磨,創(chuàng)作 出大量晶瑩、燦爛、溫潤、磊落,反映時代精神風(fēng)貌而且具有不同于傳統(tǒng)詩歌 藝術(shù)魅力的瑰寶,遂與唐詩如峰并峙,各有千秋。 近代學(xué)者王國維《人間詞話》說:“詞之為體,要眇宜修,能言詩之所不 能言,而不能盡言詩之所能方。
詩之境闊,詞之言長?!边@里比較詩詞體制的 短長,也是對唐宋之詩與詞進行比較,抓住關(guān)鍵,頗具特識,當(dāng)然也不可能將 兩者特征全部概括。
下面擬就詞體的特殊性與審美價值、宋詞的基本風(fēng)貌作浮 光掠影的介紹,附述一些有關(guān)詞的常識,以供讀者參考。 一、曲子詞與長短句 詞初名曲、曲子、曲子詞。
簡稱“詞”,又名樂府、近體樂府、樂章、琴 趣,還被稱作詩余、歌曲、長短句。歸納起來,這許多名稱主要是分別說明詞 與音樂的密切關(guān)系及其與傳統(tǒng)詩歌不同的形式特征。
我國古代詩樂一體,《詩三百篇》與漢魏六朝樂府詩大都是合于音樂而可 歌唱的?!皹犯痹瓰闈h時政府音樂機關(guān)之名。
漢以后的五、七言古體詩和唐 以后的近體詩始為徒詩而不可歌。唐人的擬樂府古題與新樂府不再合樂,實為 古體詩了。
唐代絕句也有可配樂歌唱的,或稱“唐人樂府”,有時與詞相混, 如《陽關(guān)曲》《楊柳枝》等,也被作為詞調(diào)名。 唐宋之詞,系配合新興樂曲而唱的歌詞,可說是前代樂府民歌的變種。
當(dāng) 時新興樂曲主要系民間樂曲和邊疆少數(shù)民族及域外傳入的曲調(diào),其章節(jié)抑場抗 墜、變化多端,與以“中和”為主的傳統(tǒng)音樂大異其趣;歌詞的句式也隨之長 短、錯落、奇偶相間,比起大體整齊的傳統(tǒng)古近體詩歌來大有發(fā)展,具有特殊 表現(xiàn)力。曲子詞、近體樂府、詩余、長短句之名由此而得。
作詞一般是按照某 種樂調(diào)曲拍之譜填制歌詞。曲調(diào)的名稱如《菩薩蠻》《蝶戀花》《念奴嬌》等 叫做“詞調(diào)”或“詞牌”,按照詞調(diào)作詞稱為“倚聲”或“填詞”。
宋詞唱法 雖早已失傳,但讀者當(dāng)時的倚聲或后來依譜所填的詞,仍然可以從其字里行間 感受到音樂節(jié)奏之美,或纏綿宛轉(zhuǎn),或閑雅幽遠,或慷慨激昂,或沉郁頓挫, 令人回腸蕩氣,別有一種感染力量。 前人按各詞調(diào)的字?jǐn)?shù)多少分別稱之為“小令”、“中調(diào)”或“長調(diào)”。
有 的以58字以內(nèi)為小令,59字到90字為中調(diào),91字以上為長調(diào);有的主張62字以 內(nèi)為小令,以外稱“慢詞”,都未成定論。詞調(diào)中除少數(shù)小令不分段稱為“單 調(diào)”外,大部分詞調(diào)分成兩段,甚至三段、四段,分別稱為“雙調(diào)”“三疊” “四疊”。
段的詞學(xué)術(shù)語為“片”或“闋”?!捌奔础氨椤?,指樂曲奏過一 遍。
“闋”原是樂終的意思。一首詞的兩段分別稱上、下片或上、下闋。
詞雖 分片,仍屬一首。故上、下片的關(guān)系,須有分有合,有斷有續(xù),有承有起,句 式也有同有異,而于過片(或換頭)處尤見作者的匠心和功力。
我們看到宋代 許多詞人于此慘淡經(jīng)營,創(chuàng)造出離合回旋、若往若還、前后映照的藝術(shù)妙境, 在一首詞中增添了層次、深度和蕩漾波瀾。 大部分詞的句式長短不齊,押韻也變化多端。
例如為唐宋詞人所常用的詞 調(diào)《菩薩蠻》,系唐代時據(jù)從東南亞傳入的樂曲所制。北宋魏夫人依此調(diào)所填 的詞云: 溪山掩映斜陽里,樓臺影動鴛鴦起。
隔岸兩三家,出墻紅杏花。 綠楊堤下路,早晚溪邊去。
三見柳綿飛,離人猶未歸。 本詞調(diào)全首八句,句句押韻。
上片前兩句七言押仄韻,本詞用仄聲中上聲“紙” 韻;后兩句五言押平韻,本詞押平聲中“麻”韻。下片四句均是五言,前兩句 押仄韻,本詞用仄聲中的去聲“遇”和“御”韻;后兩句押平韻,本詞押平聲 中“微”韻。
通常近體詩八句的,全篇都是七言句,或都是五言句,隔句押同 一個韻,首句也有押韻的。兩者比較,詞調(diào)顯然別呈錯綜參差之美。
本詞上片 寫景色,下片寫女主人公的行動與心理活動,環(huán)境與人物、人物的動作與內(nèi)心, 通過五、七言長短參差的句式、“麻”“微”平韻和“上”“去”仄韻的交替 迭代,臻于多角度、多層次地情景交融的美妙境界。 平仄諸韻分別具有聲情之美。
一般說來,平聲聲調(diào)長,不升不降,宜于慢 聲吟唱,表達不盡的情意、盎然的韻味。仄也稱“側(cè)”,是不平之意。
詩詞中 仄聲包括上、去、入三聲,聲調(diào)都是短的。上聲是升調(diào),去聲是降調(diào),入聲是 特別短促。
以欹側(cè)短促的仄聲押韻,易于寄寓奇拗不平的感慨,令人激動不已。 不少詞調(diào)中平仄諸韻遞押,也就是長短聲調(diào)遞用、平調(diào)與升、降調(diào)或促調(diào)遞用, 不僅聲調(diào)抑楊頓挫,激蕩而和諧,蘊蓄的感情也顯得更加豐富曲折。
這是我們 誦讀宋詞時所值提注意的。 詞調(diào)有一般詩體中罕見的一字、兩字句,或八字以至十字以上的長句,交 錯迭出。
例如蔡伸《蒼梧謠》(即《十六字令》):“天!休使圓蟾照客眠。 人何在?桂影自嬋娟”。
開頭以一字句振起全篇,接以七字、三字、五字句, 又有搖曳的余韻。再看辛棄疾的《唐河傳》: 春水,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