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關于祭文得語文文學常識有哪些
[編輯本段]【課文研討】 一 整體感知 韓愈幼年喪父,靠兄嫂撫養(yǎng)成人。
韓愈與其侄十二郎自幼相守,歷經(jīng)患難,感情特別深厚。但成年以后,韓愈四處飄泊,與十二郎很少見面。
正當韓愈官運好轉,有可能與十二郎相聚的時候,突然傳來他的噩耗。韓愈悲痛欲絕,寫下這篇祭文。
作者把抒情與敘事結合在一起,聯(lián)系家庭、身世和生活瑣事,反復抒寫他對亡侄的無限哀痛之情。同時,也飽含著自己凄楚的宦海沉浮的人生感慨。
全文以向死者訴說的口吻寫成,哀家族之凋落,哀己身之未老先衰,哀死者之早夭,疑天理疑神明,疑生死之數(shù),乃至疑后嗣之成立,極寫內(nèi)心的辛酸悲痛。第二段寫初聞噩耗時將信將疑,不愿相信又不得不信的心理,尤其顯得哀婉動人。
文章語意反復而一氣貫注,最能體現(xiàn)在特定情景下散文的優(yōu)長,具有濃厚的抒情色彩。因而在藝術上取得了極大的成功,成為“祭文中千年絕調(diào)”(明代茅坤語)。
《古文觀止》評論說:“情之至者,自然流為至文。讀此等文,須想其一面哭,一面寫,字字是血,字字是淚。
未嘗有意為文,而文無不工?!碧K軾說:“讀韓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友。”
當然,這些說法未免帶有夸張的成分,但本文飽含作者對十二郎的滿腔真情,卻是確定無疑的。 全文開頭幾句是祭文開頭的固定形式。
正文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嗚呼!吾少孤”至“吾不以一日輟汝而就也”),寫兩人之間的深厚情誼。
先從身世和家世的不幸,寫幼時孤苦相依;后敘兩人的三別三會,終于不得會合而成永別,使作者悔恨無窮,抱憾終生。 第二部分(從“去年,孟東野往”至“其然乎?其不然乎”),寫十二郎之死。
先寫對十二郎之死的悲痛,再詳敘死因和死期。 第三部分(從“今吾使建中祭汝”至篇末),寫對十二郎及其遺孤的吊慰,交代遷葬及教養(yǎng)遺孤等事。
二 鑒賞要點 1不拘常格,自由抒情 祭文偏重于抒發(fā)對死者的悼念哀痛之情,一般是結合對死者功業(yè)德行的頌揚而展開的。本文一反傳統(tǒng)祭文以鋪排郡望、藻飾官階、歷敘生平、歌功頌德為主的固定格式,主要記家?,嵤?,表現(xiàn)自己與死者的密切關系,抒寫難以抑止的悲哀,表達刻骨銘心的骨肉至情。
形式上則破駢為散,采用自由多變的散體。正如林紓在《韓柳文研究法·韓文研究法》中所說:“祭文體,本以用韻為正格……至《祭十二郎文》,至痛徹心,不能為辭,則變調(diào)為散體。”
使全文有吞聲嗚咽之態(tài),無夸飾艷麗之辭,為后世歐陽修《瀧岡阡表》、歸有光《項脊軒志》、袁枚《祭妹文》等開辟新徑。清代古文家劉大說:“文貴變……一集之中篇篇變,一篇之中段段變,一段之中句句變,神變,氣變,境變,音節(jié)變,字句變,惟昌黎能之。”
2感情真摯,催人淚下 作者寫此文的目的不在于稱頌死者,而在于傾訴自己的痛悼之情,寄托自己的哀思。這主要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
一是強調(diào)骨肉親情關系。作者和老成,名為叔侄,情同手足,“兩世一身,形單影只”。
今老成先逝,子女幼小,更顯得家族凋零,振興無望。這在注重門庭家道的古代,引起韓愈的切膚之痛是理所當然的。
二是突出老成之死實出意外。老成比作者年少而體強,卻“強者夭而病者全”;老成得的不過是一種常見的軟腳病,作者本來不以為意,毫無精神準備,因而對老成的遽死追悔莫及,意外的打擊使他極為悲痛。
三是表達作者自身的宦海沉浮之苦和人生無常之感,并以此深化親情。作者原以為兩人都還年輕,便不以暫別為念,求食求祿,奔走仕途,因而別多聚少,而今鑄成終身遺憾。
作者求索老成的死因和死期,卻墮入乍信乍疑、如夢如幻的迷境,深覺生命飄忽,倍增哀痛。 3邊訴邊泣的語言形式 作者采用與死者對話的方式,邊訴邊泣,吞吐嗚咽,交織著悔恨、悲痛、自責等種種感情,似在生者和死者之間作無窮無盡的長談。
如寫聞訃的情景,從“其信然邪”到“未可以為信也”,再到“其信然矣”,語句重疊,表現(xiàn)其驚疑無定的心理狀態(tài)。末尾“汝病吾不知時,汝歿吾不知日”一段,多用排句,情緒激宕,一氣呵成。
這一切又都從肺腑中流出,因而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解題指導 一 設計此題,意在引導學生讀懂課文,總體把握作者抒發(fā)的感情。
學生只要能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即可。至于段落劃分,不必強求一致。
答案見“整體感知”。 二 這段文字共用了三個“邪”字,三個“也”字(“信也”“夢也”“何為而在吾側也”),表示不愿相信十二郎的死是真的。
三個“乎”字,表示雖不愿相信而事實俱在的矛盾心情。五個“矣”字,則表示不得不信這一噩耗的無奈。
三 答案見“有關資料”。 四 △這是一道開放性題目,意在讓學生借鑒課文的寫法,寫一篇短文,不作統(tǒng)一要求。
教學建議 一 這篇課文感情真摯,抒情語句較多,有的甚至是泣血帶淚。其中有兩處最為突出。
一是作者得到十二郎猝然病死的消息一段,連用三個“邪”字,三個“乎”字,三個“也”字,五個“矣”字,文辭抑揚頓挫,感情跌宕起伏。二是“汝病吾不知時,汝歿吾不知日”一段,好像與十二郎當面交談,自然親切,入情入理。
誦讀時要注意作者感情的起伏變化,讀出應有的感情波瀾。 二 注意下列加點。
2. 谷雨節(jié)氣常識中祭文祖?zhèn)}頡習俗的內(nèi)容有哪些
陜西白水縣有谷雨節(jié)祭祀文祖?zhèn)}頡的習俗。
自漢代以來,民間就流傳著“谷雨祭倉頡”的習俗。傳說,倉頡造字,功蓋天地,黃帝為之感動,以"天降谷子雨”作為獎勵,從此便有了 “谷雨節(jié)”的說法。
后來,每年谷雨節(jié)都要在倉頡廟舉行廟會,會期長達七至十天。廟會期間會舉行隆重的迎倉圣進廟和莊嚴的祭奠儀式,表達對倉吉頁的崇敬和懷念之情。
還會有扭秧歌、跑竹馬、耍社火、武術表演、敲鑼打鼓、演大戲等活動,一些戲班、商號也會來赴會湊興,場面熱鬧非凡。甚至當?shù)厝说囊恍┢渌曀祝缛雽W拜師、敬惜字、愛喝紅豆稀飯、喜住窯洞、乞雨、乞子,祈福禳災等也都與倉頡有關。
3. 祭文該怎么寫
一、祭文格式 古代祭文多以個人名義而寫,且大多用文言文,用典故較多,講究文辭華麗,并且格式嚴格,有些還有一些迷信色彩,今人應批判地學習。
現(xiàn)在,一般不再用祭文。 祭文是祭祀或祭奠時而寫出的誦讀文章。
古時的祭文,范圍極度為廣泛,祭天、祭地、祭鬼、祭神、祭人、祭物,無所不包。 我們所說的祭文,主要是指為祭奠死者而寫的誦讀文章,用它來表示對亡親故友的哀念之情。
祭文既是哀悼死者的文辭,所以在寫作時感情要真摯,要表達出悲哀沉痛的感情,讀起來委婉動人。過去的祭文,人們習慣以“維”字開頭,“維”是助詞,作發(fā)語詞用,無別的意思。
其內(nèi)容比較簡短,語言精練,以四言押韻者居多,結尾常用“尚饗”收尾,“尚饗”是希望亡靈采歆嘗祭品之意。新祭文從內(nèi)容到形式都有了變化和發(fā)展,在內(nèi)容上體現(xiàn)了積極的思想和時代精神,既有寄托對死者的哀思,又鼓勵生者化悲痛為力量。
在形式上比較自由,語言樸實,感情真摯,有用韻文寫的,也有用散文寫的,比較適合家祭之用。 二、(一)祭祖文維 公元某年某月某日,某某公之后代敢昭告于列祖列宗之尊靈曰:年華如駛倏又一春。
追念先祖,報本情殷。緬懷祖德,既厚且深。
逢茲盛世,舊典宜遵。謹具牲醴,佐以粢盛,祭告恭伸,尚饗。
清明祭祖文維 公元某年某月某日,子孫某某等敢昭告于列祖列宗之奠靈曰:昭光流易,已屆清明。 桐花將放,柳絮將棉。
追念光德,倍覺愴然。禮應報本,祭禮宜虔。
謹具牲醴,列陳粗筵。恭申祭告,佐以短篇。
尚饗。
4. 如何寫祭文
悼詞,在為逝者舉行的追悼會上所作的講話或文章,專用于對逝者的哀悼。
悼文一般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內(nèi)容: 一、點明悼念對象,通俗介紹其生前身份、簡歷、因何逝世、逝世時間、終年歲數(shù)等。 二、扼要地介紹逝者生前的事跡,突出其對社會的貢獻,恰如其份地評價其一生。
三、對逝者表示哀悼,并勉勵生者化悲痛為力量,以實際行動做好工作來紀念逝者。悼詞一般由較有威望或地位的人宣讀,國葬的悼詞,在中國習慣上由繼位者宣讀。
范例:同志們、朋友們:今天,我們懷著十分沉痛的心情深切悼念離休干部***同志。 ***同志因患肝癌病醫(yī)治無效,于2006年6月15日晚9時15分在**市人民醫(yī)院與世長辭,享年91歲。
***同志1925年4月生于廣東省**縣,1947年5月參加革命工作。1949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
解放前夕擔任東江縱隊聯(lián)絡員。解放后,任**縣糧食局科長、副局長、**公社副書記、書記。
后任**市財政局副局長,**集團公司黨委書記兼董事長。1985年5月離休。
在幾十年的革命工作生涯中,***同志忠于共產(chǎn)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在錯誤路線干擾下,受到極不公正待遇,蒙冤10多年仍堅真無悔堅持革命信念,其高尚的品格勘為后人楷模。
***同志一生勤勤懇懇,任勞任怨。他無論是在行政管理崗位,還是在企業(yè)管理崗位,他總是一心撲在工作上,敬業(yè)愛崗,廉潔自律。
***同志為人正直、謙虛謹慎;生活節(jié)儉、家庭和睦;他對子女從嚴管教,嚴格要求。***同志的逝世,使我們失去了一位好同志。
他雖離我們而去,但他那種勤政廉政和無私奉獻精神,仍值得我們學習和記取。我們要化悲痛為力量,以***同志榜樣,勤奮學習和努力工作,再創(chuàng)佳績。
以慰***同志在天之靈。 ***同志安息吧。
5. 祭文大全求一篇祭文,通用的祭文大全求一篇祭文,通用的 愛問
格式內(nèi)容 1。
標題。寫成 "祭xx文"、"xx"表示死者的輩份或與生者關系。
2。"維"起。
3。死者逝世的情況。
4。祭奠人。
5。死者生平及事跡。
6。表示哀痛之情。
7。結語用 "伏食尚饗"。
開頭人們寫祭文,習慣以“維”字開頭。 “維”是助詞,作發(fā)語詞用,無別的意思。
祭文以“維”字開頭后,緊接著即言明吊祭文時間及祭誰,誰來祭。這是開篇明義,首先要點明的問題。
內(nèi)容祭文的內(nèi)容必須簡短,語言必須精煉,要以簡明扼要之詞表達悲哀況痛之情?!慵牢囊远僮譃橐耍屑赏夏鄮?。
過去的祭文,語言均押韻??伞嵉降?,也可變韻——即押兩個以上韻。
結尾祭文用“尚饗”一詞結尾?!吧叙嫛笔桥R祭而望亡人歆享之詞。
尚,是庶幾,希望也;饗,設牲犧以品嘗也。下面是一份祭文,“天堂在線”紀念網(wǎng)上有。
維: 公元一九六一年五月三日,齊期刊、大維、二維等,虔具清酌庶饈之奠,致祭于先祖父德享老大人之靈前而哀曰:祖父去世,年僅七旬。 奔波勞碌,終生耕耘。
風雨無阻。不避艱辛。
勤儉持家,生活平穩(wěn)。教育吾輩,克己恭人。
對待敵友,愛憎分明。維護集體,不講私情。
祖父之德,足啟后人。老當益壯,宜壽長春。
無奈不測,急病纏身。一臥不起,迅速辭塵。
嗚呼祖父,百喊不聞。肝腸斷絕,血淚沾巾。
哀號祭奠,悲痛難陳。 黃泉有覺,來品來嘗。
嗚呼哀哉! 尚饗。
6. 致悼詞有什么樣的禮儀
悼詞是緬懷、悼念逝者,對逝者表示哀悼、敬意的專用文體,也叫誄辭、哀辭、吊 文、祭文。
悼詞有廣義、狹義之分。廣義的悼詞指一切緬懷、悼念逝者,對逝者表示 敬意的文章。
狹義的悼詞是專指用來在追悼會上進行宣讀的文字。 致悼詞是在莊嚴的葬禮上,所以致辭者應該采取嚴格的標準站立姿態(tài),而且神 情要嚴肅。
悼詞是用來在特定場合朗誦的,所以在表達的時候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內(nèi)容:在回顧逝者的生平事跡時,要實事求是;對逝者的稱贊和評價要恰當?shù)皿w;致 悼詞時,致辭者的語言要誠懇真摯,還要飽含深情、聲韻和諧、講究文采。 在服裝的選擇上,如果致辭者是男性,服裝最好是黑西服、黑領帶、白襯衫、黑 皮鞋,如果條件不夠,深色素服也可以;如果致辭者是女性,也應以黑、灰等深色系 服裝為主,切忌濃妝艷抹、亮彩華服,畢竟“逝者為大”,在葬禮上關鍵是要表現(xiàn)出 對死者的尊重和哀悼,送死者最后一程。
在致悼詞的時候還應該要注意到,悼詞是對死者一生的“蓋棺定論”,所以要 全面、真實地評價死者的一生,不能夸大、也不能縮小死者生前的貢獻或業(yè)績,也不 能粉飾或歪曲死者的缺點或不足。悼詞要體現(xiàn)出對逝者的客觀總結和全面評價, 這也是對死者家屬的最大安慰。
悼詞的主要特點是它的緬懷性和激勵性,所以要把握好悼詞的情感基調(diào),不可 太悲傷、也不可太消極,要做到語言質樸、感情真摯,既能夠緬懷死者,也能夠使生 者得到激勵,從而繼承死者的遺愿,繼續(xù)生活下去、奮斗下去。
7. 文史常識有哪些
范圍很大的生 理【五臟】心、肝、脾、肺、腎【六腑】胃、膽、三焦、膀胱、大腸、小腸【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六塵】色、聲、香、味、觸、法【七情】喜、怒、哀、樂、愛、惡、欲【六欲】食、眠、生、私、性、賭【人體十二臟】心、肝、脾、肺、腎、膻中、膽、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消化系統(tǒng)七沖門】唇·飛門、齒·戶門、會厭·吸門、胃·賁門、太倉下口·幽門、大腸及小腸·闌門、下極·魄門倫 理【五常】仁、義、禮、智、信【五倫】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三姑】尼姑、道姑、卦姑【六婆】牙婆、媒婆、師婆、虔婆、藥婆、穩(wěn)婆【九屬】玄孫、曾孫、孫、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飲 食【五谷】稻、黍、稷、麥、豆【五香】花椒、大料、桂皮、丁香、茴香【四大著名淡水魚】松江鱸魚、黃河鯉魚、松花江鮭魚、興凱湖白魚【四大著名海產(chǎn)魚】小黃魚、大黃魚、帶魚、墨魚【上八珍】貍唇、駝峰、猴頭、熊掌、燕窩、鳧脯、鹿筋、黃唇蛟【中八珍】魚翅、銀耳、鰣魚、廣肚、果子貍、哈什螞、魚唇、裙邊【下八珍】海參、龍須菜、大口蘑、川竹筍、赤鱗魚、干貝、蠣黃、烏魚蛋【中國八大菜系】四川菜、湖南菜、山東菜、江蘇菜、浙江菜、廣東菜、福建菜、安徽菜【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古代十大名廚】伊尹,為商朝輔國宰相,商湯一代名廚,有"烹調(diào)之圣"美稱,"伊尹湯液"為人傳頌千年不衰。
易牙,也名狄牙,為春秋時期名巫、著名廚師,精于煎、熬、燔、炙,又是調(diào)味專家,得寵于齊桓公。 太和公,為春秋末年吳國名廚,精通水產(chǎn)為原料的菜肴,尤以炙魚聞名天下。
膳祖,為唐朝一代女名廚。段成式編的《酉陽雜俎》書中名食,均出自膳祖之手。
梵正,五代時尼姑、著名女廚師,以創(chuàng)制"輞川小祥"風景拼盤而馳名天下,將菜肴與造型藝術融為一體,使菜上有山水,盤中溢詩歌。劉娘子,為南宋高宗宮中女廚,歷史上第一個宮廷女廚師,稱為"尚食劉娘子"。
宋五嫂,為南宋著名民間女廚師。高宗趙構乘龍舟西湖,曾嘗其魚羹,贊美不已,于是名聲大振,奉為膾魚之"師祖"。
董小宛,明末清初秦淮名妓,善制菜蔬糕點,尤善桃膏、瓜膏、腌菜等,名傳江南?,F(xiàn)在的揚州名點灌香董糖、卷酥董糖,為她所創(chuàng)制。
蕭美人,清朝著名女點心師,善制饅頭、糕點、餃子等點心,袁枚頗為推崇她,《隨園食單》中盛贊其點心"小巧可愛,潔白如雪"。王小余,清代乾隆時名廚,烹飪手藝高超,并有豐富的理論經(jīng)驗。
袁枚《隨園食單》有許多方面得力于王小余的見解。 古代文史典籍 【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的合稱。
宋人抽出《禮記》中的《大學》《中庸》兩篇,與《論語》《孟子》配合,至南宋淳熙間,朱熹撰《四書章句集注》,“四書”之名由此而定。此后,“四書”始終是我國封建社會正統(tǒng)教育的必讀書和科舉取士的初級標準書。
【五經(jīng)】《詩》《書》《禮》《易》《春秋》五部儒家經(jīng)典的簡稱,始稱于漢武帝時。其中存有中國古代豐富的歷史資料,是封建時代教育的必讀教科書,并被統(tǒng)治階級作為宣傳宗法封建思想的理論依據(jù)。
【六經(jīng)】指的是六部儒家經(jīng)典,即在“五經(jīng)”外,另加《樂經(jīng)》。也有稱“六經(jīng)”為“六藝”的,韓愈《師說》中的“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之”中的“六藝”即“六經(jīng)”。
【十三經(jīng)】十三部儒家經(jīng)典。漢代開始,把《詩》《書》《禮》《易》《春秋》稱為“五經(jīng)”。
唐代把“三禮”(《周禮》《儀禮》《禮記》)、“三傳”(《公羊傳》《轂梁傳》《左傳》),連同《易》《書》《詩》稱為“九經(jīng)”。至唐文宗刻石經(jīng),將《孝經(jīng)》《論語》《爾雅》列入經(jīng)部,則為“十二經(jīng)”。
宋代又將《孟子》提升為經(jīng),故有“十三經(jīng)”之稱。 【三字經(jīng)】舊時廣泛使用的蒙學課本。
相傳為宋代王應麟撰,明清學者陸續(xù)增補,至清初的本子為一千一百四十字。內(nèi)容從闡述教育的重要性開始,進而依次講述名物常識、經(jīng)書子書、歷史知識及古人勤學的故事等。
全部用三言韻語,便于兒童誦讀。句法靈活豐富,語言通俗易懂。
自編成后廣為流傳,一直使用至清末民初。 【千字文】舊時廣泛使用的蒙學課本。
南朝梁代周興嗣編,梁武帝大同年間編成。全書將一千個字,編為四字一句的韻語,介紹有關自然、社會、歷史、倫理、教育等方面的知識,基本上無重復的字。
自隋代開始流行,至清末一直被廣泛用作兒童識字課本。宋代以后,有種種續(xù)編和改編本,但都沒有舊本流傳得廣泛、長久。
【千家詩】舊時蒙學讀物。有《新鐫五言干家詩》《重訂千家詩》兩種,前者題王相選注,后者題謝枋得選、王相注,所選均七言詩。
兩種選本都分絕句、律詩兩部分,大都為唐、五代、宋作品,宋詩尤多。因入選之詩淺近易解,所以流傳較廣。
【唐詩三百首】詩歌總集。清代乾隆年間蘅塘退士孫洙編,實選唐詩三百十首,分五古、七古、五律、七律、五絕、七絕及樂府諸體排列。
選編的原意,本作為家塾課本。所選詩作大都藝術性較高,便于吟誦,是流傳最廣的唐詩選本。
【文選】現(xiàn)存最早的詩文總集。南朝梁蕭統(tǒng)(昭明太子)編選,世稱《昭明文選》。
選錄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