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詩歌韻律相關(guān)知識
五律的平仄
1 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2 平起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七律的平仄
1 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2 平起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五言絕句
1 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2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七言絕句
1 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2 平起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2. 【有關(guān)詩的知識】
一、什么叫詩歌 “詩”一詞,本是四書、五經(jīng)(詩、書、禮、易、春秋)中的《詩經(jīng)》的簡稱.《詩經(jīng)》本稱“詩”,后被儒家奉為經(jīng)典,才稱《詩經(jīng)》.《詩經(jīng)》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原本是配樂來唱的,所以也稱“詩歌”,后演變成脫離音樂的一種文學(xué)體裁. 1、對詩歌的定義: 〈1〉《辭?!罚菏亲钤绠a(chǎn)生的一種文學(xué)體裁.它按照一定的音節(jié)、聲調(diào)和韻律要求,用凝練的語言,充沛的感情,豐富的想象,高度集中地表現(xiàn)社會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 〈2〉現(xiàn)代漢語詞典:文學(xué)體裁的一種,通過有節(jié)奏、韻律的語言反映生活、抒發(fā)感情 2、對詩歌定義的詮釋(依《現(xiàn)代漢語詞典》說) (1)有節(jié)奏、韻律的語言. 舊體詩在節(jié)奏、韻律方面有嚴(yán)格要求.尤其是唐代的近體詩和宋代的詞,在字?jǐn)?shù)、平仄、對仗、用典、韻腳等方面都有嚴(yán)格規(guī)定. ①節(jié)奏(或稱節(jié)拍):指聲音的輕重緩急與抑揚頓挫,主要表現(xiàn)在語氣的間歇停頓上. △王維《相思》: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杜牧《清明》: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詩歌可以沒有嚴(yán)格的韻律,但必須有鮮明的節(jié)奏.郭沫若說:“沒有節(jié)奏的便不是詩.” ②韻律:指詩詞中的平仄格式和押韻規(guī)則.《辭?!罚褐冈姼柚械穆曧嵑凸?jié)律. △平仄:漢語古音有平、上、去、入四聲(現(xiàn)入聲字已在普通話中消失).按現(xiàn)代漢語的四聲(除輕生)分為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入聲字在京劇念白中還有:街. 平仄聲的特點:平聲:平緩悠長;仄聲:短促急收. 利用文字的平仄,可以使詩歌具有很強的韻律感.唱歌時的拖腔都要落平聲上才能延長, 例: 歌詞 “十五的月亮” 中的 “亮”, 落在liang聲上. △押韻:指詩歌中某些句子末韻母相同或相近,使音調(diào)和諧優(yōu)美.一般偶句押,首句可押可不押.新詩有幾句押一次韻或不押韻的.例王之渙的詩: △《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涼洲詞》: 黃河遠(yuǎn)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fēng)不度玉門關(guān). (2)反映生活 ①反映勞動生活:△古歌謠:斷竹,續(xù)竹.飛土,逐肉. △《詩經(jīng)·伐檀》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漣猗.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產(chǎn)廛兮?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②反映社會 石壕吏 新婚別 △杜甫的《三史》 潼關(guān)吏 《三別》 垂老別 新安吏 無家別 △杜甫的《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名句:“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杜甫《兵東行》:“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干云霄……” △《詩經(jīng)·碩鼠》 ③反映邊塞生活 △王昌齡《從軍行》: (一)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guān). 黃沙白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二)大漠風(fēng)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前軍夜戰(zhàn)洮河北,已報生擒土谷渾. △王昌齡《出塞》: 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王翰《涼州詞》: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哭,古人征戰(zhàn)幾人回. ④反映愛情生活:△《關(guān)雎》△《孔雀東南飛》△李季《王貴與李香香》 ⑤反映山水田園: △陶淵明《歸園田居》: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戴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 △陶淵明《飲酒·結(jié)廬在人境》中句: “采局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王維《渭川田家》: 斜光照墟落,窮巷牛羊歸.野老念牧童,依杖候荊扉.雉雊麥苗秀, 蠶眠桑葉稀.田夫荷鋤立,相見語依依.即此羨閑逸,悵然吟式微. △賀敬之《桂林山水歌》 (3)抒發(fā)感情: 別林斯基:“感情是詩情天性的最主要的動力因素;沒有感情就沒有詩人,也沒有詩歌.”詩歌抒發(fā)感情是多方面的:喜、怒、哀、樂、驚、恐、思.例: ①喜: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塞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②怒:岳飛《滿江紅》: 怒發(fā)沖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眼望、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憾,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③哀:△李清照《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談酒,怎敵他,晚來風(fēng)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李瑛《一月的哀思》: 敬愛的周總理,我不能去醫(yī)院瞻仰你,只好攥一張冰冷的報紙,靜靜地,佇立在長安街的暮色里.任一月的風(fēng),撩起我的頭發(fā),任昏黃的路燈照著冰冷的淚滴…… ④閨怨婦思: △李清照《點降唇·閨思》: “寂寞深閨,柔腸一寸愁千縷.惜春春去,幾點催花雨……” △李清照《一剪梅·別愁》: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李白《春思》: 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當(dāng)君懷舊日,是妄斷腸。
3. 詩詞格律知識
近體詩和古體詩 詩是從商周時代以來早已有了的一種抒情言志的韻文形式。
《詩經(jīng)》305篇,就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詩被譜入樂曲,用來歌唱,即為曲辭,或稱歌辭。
從文學(xué)的角度定名,則稱之為詩?!俺o”就是在楚國人民中流行的歌辭,亦可稱為楚詩。
到了漢代,五言詩產(chǎn)生以后,詩逐漸成為不能歌唱的文學(xué)形式,開始與歌辭分家。從此以后,凡是能作曲歌唱的詩,題目下往往帶一個“辭”字。
就詩體而言,則分為近體詩和古體詩兩大類。 近體詩是與“古體詩”相對而言的詩體,也稱今體詩。
它形成于唐代,以有嚴(yán)格的格律為其主要特征。從南朝齊永明時沈約等人開始就研究四聲、八?。ㄖ冈姼鑴?chuàng)作中應(yīng)避忌的八個聲律問題,即平頭、上尾、蜂腰、鶴膝、大韻、小韻、旁紐、正紐)等聲律、對偶,至唐初沈佺期、宋之問時逐漸定型,形成了一種與舊體詩有明顯區(qū)別的新詩體。
其字?jǐn)?shù)、句數(shù)、平仄、對仗和押韻都有嚴(yán)格的要求和規(guī)定,主要類別有律詩和絕句,其中又各有五言、六言、七言之別(六言較少見)。絕句每首四句;律詩每首八句,十句以上的稱排律或長律。
還有六句三韻的律詩,稱為三韻律詩或小律。 近體詩以律詩為代表。
律詩的韻、平仄、對仗,都有許多講究。由于格律很嚴(yán),所以稱為律詩。
其主要特點是: 1、每首限定八句,五律四十字,七律五十六字; 2、押平聲韻; 3、每句的平仄都有規(guī)定; 4 、每篇必須有對仗,對仗的位置也有規(guī)定。 七律如: 孤山寺北古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白居易《 錢塘湖春行》 五律如: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dá),況乃未休兵! ——杜甫《月夜憶舍弟》 絕句比律詩的字?jǐn)?shù)少一半。
五言絕句二十字,七言絕句二十八字。 七絕如: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杜牧《清明》 五絕如: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王之渙《登鸛雀樓》 古體詩是與近體詩相對而言的詩體。
近體詩形成以前,除楚辭體以外的各種詩歌體裁,都可稱之為古體詩,也稱古詩或古風(fēng)。古體詩格律比較自由,不拘對仗、平仄,押韻寬,除七言的柏梁體句句押韻外,一般都是隔句押韻,韻腳可平可仄,亦可換韻。
篇幅長短不限,有句子比較整齊劃一的四言、五言、六言、七言體,也有長短句相間、隨意變化的雜言體。五言、七言的古體詩作較多,簡稱“五古”、“七古”。
雜言最少一字,多者可達(dá)十字以上,一般為三、四、五、七言相雜,而以七言為主,故習(xí)慣上將其歸入七古一類。漢魏以來,樂府詩原是配合音樂的,有歌、行、曲、辭等。
唐人摹仿前代樂府而作,有沿用樂府古題的,如李白《蜀道難》;有即事名篇另立新題的,如杜甫的“三吏”、“三別”及白居易的《新樂府》等,都已不合樂,實屬古體詩范圍。另外,唐以前即有以四句為單位的絕句,稱“古絕句”,與講究平仄的近體絕句不同,也屬古體詩。
如: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李白《靜夜思》 總括起來說,一般所謂古風(fēng)屬于古體詩,而律詩(包括長律)則屬于近體詩。樂府和絕句,有些屬于古體,有些屬于近體。
古體詩的主要特點 古體詩是依照古代的詩體來寫的。在唐人看來,從《詩經(jīng)》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
因此,所謂依照古代的詩體,也就沒有一定的標(biāo)準(zhǔn)。但是,詩人們所寫的古體詩,有一點是一致的,那就是不受近體詩格律的束縛。
因此,可以說凡不受近體格律束縛的,都是古體詩。但是古體詩也不是一點格律上的要求都沒有 ,想怎么寫就怎么寫。
實際上它是一種半自由體的詩,在格律上有以下特點,值得注意: 一、古體詩的押韻 古體詩也要押韻,既可以押平聲韻,又可以押仄聲韻。在仄聲韻當(dāng)中,還要區(qū)別上聲韻、去聲韻、入聲韻。
一般地說,不同聲調(diào)是不可以押韻的。古體詩用韻,比格律詩用韻稍寬,一韻獨用固然可以,兩個以上的韻通用也行。
但是,所謂通用也不是隨便亂來的,必須是鄰韻才能通用。古體詩雖然可以通韻,但是詩人們不一定每次都用通韻。
特別要注意的是,上聲和去聲有時可以通韻,但是平仄不能通韻,入聲字更不能與其他各聲通韻。古體詩的用韻,是因時代而不同的。
實際語音起了變化,押韻也就不那么嚴(yán)格。中晚唐用韻已經(jīng)稍寬,到了宋代以后,古風(fēng)的用韻就更寬了。
二、古體詩的換韻 格律詩是一韻到底的,古體詩則可以換韻,而且可以換幾次韻。換韻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可以每兩句一換韻,四句一換韻,六句一換韻,也可以多到十幾句才換韻;可以連用兩個平聲韻,連用兩個仄聲韻,也可以平仄韻交替。
值得一提的是,換韻的第一句,一般總是押韻的。近體詩首句往往押韻,古體詩在這一點可能是受了近體詩的影響。
三、古體詩的平仄和對仗 唐代以前的詩在平仄上沒有明確規(guī)定。唐宋以后的古體詩在平仄上也是完全自由的。
但是,有些詩人在寫古體詩的時候,卻著意避免律句,使古體詩和格律詩有明顯的區(qū)別。
4. 韻律分哪些關(guān)于詩詞韻律的基本知識我略有所知,但是看《紅樓夢》時
【近體、古體】 格律詩,包括律詩和絕句,被稱為近體詩或今體詩,古人這么叫,我們現(xiàn)在也跟著這么叫,雖然它其實是很古的,在南北朝的齊梁時期就已發(fā)端,到唐初成熟。
唐以前的詩,除了所謂“齊梁體”,就被稱為古體。唐以后不合近體的詩,也稱為古體。
古體和近體在句法、用韻、平仄上都有區(qū)別: 句法:古體每句字?jǐn)?shù)不定,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乃至雜言(句子參差不齊)都有,每首的句數(shù)也不定,少則兩句,多則幾十、幾百句。近體只有五言、七言兩種,律詩規(guī)定為八句,絕句規(guī)定為四句,多于八句的為排律,也叫長律。
用韻:古體每首可用一個韻,也可以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韻,允許換韻;近體每首只能用一個韻,即使是長達(dá)數(shù)十句的排律也不能換韻。古體可以在偶數(shù)句押韻,也可以奇數(shù)句偶數(shù)句都押韻。
近體只在偶數(shù)句押韻,除了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以平聲收尾則押韻,以仄聲收尾則不押韻。 五言多不押,七言多押),其余的奇數(shù)句都不能押韻;古體可用平聲韻,也可用仄聲韻;近體一般只用平聲韻。
平仄:古、近體最大的區(qū)別,是古體不講平仄,而近體講究平仄。唐以后,古體也有講究平仄,不過未成規(guī)律,可以不管。
古體詩基本上無格律,所以以下只講近體詩。 【用韻】 唐人所用的韻書為隋陸法言所寫的《切韻》,這也是以后一切韻書的鼻祖。
宋人增廣《切韻》,編成《廣韻》,共有二百余韻。實際上唐宋詩人用韻并不完全按這兩部韻書,比較能夠反映唐宋詩人用韻的是金人王文郁編的《平水韻》,以后的詩人用韻也大抵根據(jù)《平水韻》。
《平水韻》共有一百零六韻,其中平聲有三十韻,編為上、下兩半,稱為上平聲和下平聲,這只是編排上的方便,二者并不存在聲調(diào)上的差別。近體詩只押平聲韻,我們就只來看看這些平聲韻各部的韻目(每韻的第一個字): 上平聲:一東、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魚、七虞、八齊、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刪 下平聲:一先、二蕭、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陽、八庚、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四鹽、十五咸 光是從這些韻目就可以看出古音和今音已大不相同。
有一些在古代屬于不同韻的,在現(xiàn)在已看不出差別,比如東和冬,江和陽,魚和虞,真和文,蕭、肴和豪,先、鹽和咸,庚和青,寒和刪,等等。 如果我們具體看一看各個韻部里面的字,又會發(fā)現(xiàn)一個相反的情況:古人認(rèn)為屬于同一韻的,在今天讀來完全不押韻。
比如杜甫《三絕句》第一首(以下引詩均以杜詩為例,不再注明): 楸樹馨香倚釣磯, 斬新花蕊未應(yīng)飛。 不如醉里風(fēng)吹盡, 可忍醒時雨打稀。
“飛”和“稀”在平水韻中同屬五微,但在普通話讀來并不押韻。 又如第二首: 門外鸕鶿去不來, 沙頭忽見眼相猜。
自今以后知人意, 一日須來一百回。 “猜”和“回”在《平水韻》中同屬十灰,但在現(xiàn)在普通話中也不押韻。
古體詩的押韻,可以把鄰近韻部的韻,比如一東和二冬、四支和五微,混在一起通用,稱為通韻。但是近體詩的押韻,必須嚴(yán)格地只用同一韻部的字,即使這個韻部的字?jǐn)?shù)很少(稱為窄韻),也不能參雜了其他韻部的字,否則叫做出韻,是近體詩的大忌。
但是如果是首句押韻,可以借用鄰韻。因為首句本來可押可不押,所以可以通融一下。
比如《軍中醉飲寄沈八劉叟》: 酒渴愛江清, 余甘漱晚汀。 軟沙倚坐穩(wěn), 冷石醉眠醒。
野膳隨行帳, 華音發(fā)從伶。 數(shù)杯君不見, 都已遣沈冥。
這一首押的“汀、醒、伶、冥”屬下平聲九青,但首句借用了八庚的“清”。 這叫做借鄰韻發(fā)端,在晚唐開始流行,到了宋代,甚至形成了一種風(fēng)氣。
現(xiàn)代人寫近體詩,當(dāng)然完全可以用今韻。如果要按傳統(tǒng)用《平水韻》,則不能不注意古、今音的不同,讀古詩更是如此。
這些不同,有時可以借助方言加以區(qū)分,但不一定可靠,只有多讀多背了。 【四聲】 漢語聲調(diào)有四聲,是齊、梁時期文人的發(fā)現(xiàn)。
梁武帝曾經(jīng)問朱異:“你們這幫文人整天在談四聲,那是什么意思?”朱乘機拍了一下馬屁:“就是‘天子萬?!囊馑??!碧焓瞧铰暎邮巧下?,萬是去聲,福是入聲,平上去入就構(gòu)成中古漢語的四聲,上去入又合起來叫仄聲。
這四聲中,最成問題的是入聲。梁武帝接著又問:“為什么‘天子壽考’不是四聲?”天、子、壽是平、上、去,考卻不是入聲,可見當(dāng)時一般的人也搞不清楚什么是入聲。
那么什么是入聲呢?就是發(fā)音短促,喉嚨給阻塞了一下。一類是以塞音t,p,k收尾,另一類是以喉塞音?收尾。
在閩南語和粵語中,還完整地保留著這四種入聲,在吳語中則都退化成了較不明顯的?收尾了。以t,p,k收尾的入聲,并不真地發(fā)出t,p,k音。
塞音在發(fā)音時要先把喉嚨阻塞一下,然后再送氣爆破出聲。在入聲中,只有阻塞,沒有送氣爆破,叫做不完全爆破。
比如英文的stop,美式英語在發(fā)這個詞時,并不真地發(fā)出p音,而只是合一下嘴就完了,這就是不完全爆破,也可說是一種入聲。 在普通話中,入聲已經(jīng)消失了。
原來發(fā)音不同、分屬不同韻部的入聲字,有的在今天讀起來就完全一樣。比如“乙、億、邑”,在平水韻中分屬入聲四質(zhì)、十三職、十四緝不同韻,在普通話讀來毫無差別(。
5. 詩歌格律知識
格律,分開來,格,律。格是指格式,就是說它有一定的格式限定,如五絕的格式就是一首四句,每句五個字。七律的格式是,一首八句,每句七個字,中間兩聯(lián)要對仗。而律,就是指的規(guī)律性的東西了:以四聲為基礎(chǔ),將漢字分為平聲字和仄聲字,按一定規(guī)律排列起來。格和律合在一起就是把漢字按一定的格式,規(guī)律排在一起。當(dāng)然這種說法只是一種形象的說法。其實詩詞的格很好明白,律稍微要難一點,但是也不難。主要記得:
1,律步:每兩個字一步。如七絕“仄仄平平仄仄平”每兩字一步劃開來就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就像人走路,左腳一腳,右腳一腳才算上一步。
2,交替:一個律步連著一個律步必須是平仄錯開的。這里主要看一步里的第二個字。人們常說“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就是因為每步里的第二個字才是格律的關(guān)鍵。
3,律句:一首詩最基本的就要算句子了,五言律句的話只有兩步半,七言三步半。這里主要要注意的是那個半步的,半步只有一個字,也就是平或仄。由于律句忌出現(xiàn)三平尾,所以當(dāng)然最后一步是平平的時候,半步的字要為仄,反之則要為平。
4,拗句:這個是因為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產(chǎn)生的.比如:仄仄平平仄仄平這句來說,由于一三五不論,那么它可以寫成中仄中平仄仄平。中代表可平可仄。那么例句就有: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孤平忌),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這幾種都是拗句。還有一些特殊的拗句,拗句的話是需要補救的。就不多說了,打字好累。
5,押韻:律詩,律絕,只能押平聲。押韻的規(guī)律是奇數(shù)句不能押,偶數(shù)句押。首句可押可不押。
6,對粘:律詩中每兩句為一聯(lián)。那么,第一句和第二句第二四六位上的字的關(guān)系是相對的如:(七絕首句押韻)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看第一、二句的二四六位,叫聯(lián)內(nèi)相對。聯(lián)與聯(lián)之間的關(guān)系就是粘了:觀察一下第二句和第三句二,四六位。
其實,格律只是浮云。重要的是“起、承、轉(zhuǎn)、合。”四字決。真正做到這四個字,才是一首好詩。
見識有限,如有錯,請指正,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