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叫做精進
問:第一個,聽師父講,學佛的目標是要去掉貪瞋癡慢,破迷開悟。并貪佛法也是貪,但同時又提出學佛要求精進勇猛,請問如何理解精進勇猛與貪佛法之間的區(qū)別,如何正確理解精進與貪?
答:他這個問題問的很好,確實有深度。學佛的同學應該都知道菩薩修學的六個綱領,一般稱為六波羅蜜,如果你明白這個綱領,這個問題就解答了。六個綱領是有次第的,要按照順序來修學,不可以躐等。你看第一個要修布施,第二是持戒,你不能布施,持戒決定做不到;持戒做不到,忍辱一定做不到;不能忍,就決定做不到精進,所以它是有層次、有順序的。去掉貪瞋癡慢是在第一個階段,布施就是放下,就是舍棄,布施什么?最重要的是要把貪瞋癡慢給布施掉,你后面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就一帆風順。我們今天修菩薩道不能成功,就是不肯把貪瞋癡慢布施掉,關鍵在此地。這樁事情你搞清楚、搞明白了,你才能理解精進與貪欲。
你看我們因為貪瞋癡慢布施不掉,學佛也是貪心,燒香也貪圖我要燒第一炷香,燒第二炷香就不甘心,這怎么行?學習法門,我要學最殊勝的法門,到底哪個法門最殊勝?很難講,佛說「法門平等,無有高下」,哪個最殊勝?佛經(jīng)上也常講第一法門,最殊勝法門,那個不是法門有差別,第一殊勝是從哪里講?從根機上講的。適合于我修學,適合我的程度,適合我的根性,我修這個法門一定有效,一定成功,這個法門對我來講是第一殊勝,對你未必是第一殊勝。佛在經(jīng)上常常用比喻說,佛好像是個大夫,醫(yī)王、大夫,這群眾生都是病人,每個人害的病不一樣。法門,八萬四千法門就好像藥方,對癥了,你這個藥服了你的病就好了,這對你是第一。如果不對癥,這個藥吃了恐怕病加重,甚至于要死,毒死了,那怎么能稱殊勝?所以法門應機就叫殊勝,就叫第一,是從這上說的。不是從法上說的,法沒有高下,法沒有分別,這個道理一定要懂。
所以,首先要斷煩惱,貪瞋癡慢是煩惱,不但學佛從這兒下手,儒家教人也從這下手。你看儒家教學,《大學》里面講的「格物致知」,這是講真正用功,從哪里下手?格物,然后再進入致知,再是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個順序不能亂。什么叫格物?司馬光說得好,我們印光大師也說得好,印光大師的說法是跟司馬光相同的。物是五欲,就是欲望,你對物質享受的欲望;格是什么?格是革除,你要把物質欲望要把它革除掉,這就是斷煩惱!然后你才能有智慧,才能做到致知;換句話說,你的智慧是因為你的煩惱把它障礙住了,煩惱去掉,智慧就現(xiàn)前,這致知。
真正智慧現(xiàn)前,你的意就誠了,意誠之后,你的心就正了,你看看儒家講這套功夫,也從斷煩惱下手。佛法更講的清楚,破煩惱障,然后破所知障;破煩惱障成就你的德行,破所知障成就你的智慧。世出世法在方法上講沒有差別,我們要能夠懂得。所以智慧跟精進不一樣,精進里頭決定不帶煩惱,我們今天講精進,勇猛精進里面帶著有煩惱。為什么勇猛精進?我有目的,我有企圖,我有好處,如果什么好處都沒有就不干了。你從這上你就懂得,世間里頭哪有精進?都是附帶名聞利養(yǎng)在里頭他才肯干;什么都沒有,你還拼命努力干,那是精進。你所作所為真的是犧牲奉獻,是為利益眾生,為成就自己真實智慧,成就自己德行,這是精進。絕對沒有名利在里面,決定沒有企圖在里頭,區(qū)別在這個地方。
(選自《凈空法師佛學問答-答香港參學同修》)
2.基礎佛學常識100問:五十二,什么叫精進
凈空法師---精進。
精是精純,也就是說純而不雜就叫精,同時學兩樣,就雜了。一門深入那是精,進是進步,沒有后退。
精是精純,也就是說純而不雜就叫精,同時學兩樣,就雜了。一門深入那是精,進是進步,沒有后退。
我們修凈土,佛在經(jīng)上教導我們,這是釋迦牟尼佛親口說的,「執(zhí)持名號」,執(zhí)就是執(zhí)著,持是保持。這是對什么人說的?對中下根性的人說的,你決定得生,生凡圣同居土,執(zhí)持名號你有執(zhí)著。
如果沒有執(zhí)著?沒有執(zhí)著你生方便有余土,你是不是精進?精進,真精進而不執(zhí)著。你要不精進就不能往生,所以執(zhí)持名號決定得生凈土。
凈土這個法門很特別、很殊勝,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可以跟實報土上品上生的人享受平等,享受什么?智慧、神通、道力平等的,這不可思議。這是八萬四千法門里面沒有的,這也是佛告訴我們,而且是阿彌陀佛自己說,四十八愿里面講的。
你看十方念佛眾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是什么地位?七地菩薩,七地以上叫阿惟越致。
3.佛法所說“精進”是什么
佛法所說的精進,是在智慧指導下,所解決的是我們的不良串習。所以它是有特定內(nèi)涵的,不是世間所有努力都能稱為精進。
我們需要知道,這一法義是要幫助我們形成什么觀念,形成后又如何應用,這個過程離不開思維。一旦將法義落實于心行,發(fā)自內(nèi)心地認識到這一觀念的重要性,無須太多努力,它都會持續(xù)不斷地產(chǎn)生作用。我們應該都有這樣的經(jīng)驗,凡是我們不覺得重要的事,即使有人提醒,也多半是心不在焉,過耳即忘。而那些我們覺得重要的事,不用特別想著,也會時時浮現(xiàn)心頭,徘徊不去。比如明天要參加一個重要活動,晚上往往會輾轉難眠,你告訴自己:睡吧,不要想了。能不能馬上睡著?為什么做不到?因為你覺得這件事確實重要,確實還是放它不下。
其實,修行就是要把這樣的心理調(diào)動起來。真正調(diào)動起來后,就不用著急了。而在調(diào)動之前,必須如救頭燃般精進努力。若能深刻意識到生命在輪回中的險境,意識到暇滿人身蘊含的價值,自然就會全身心地認真對待。
精進不是著相,著相的精進很容易出現(xiàn)問題。所以精進也要中道,不急不緩,就像彈琴一樣,弦不能太緊也不能太松。
4.“精進”與“急功近利”
所謂「精進」就是心要專,行要積極。
純而不雜謂之精,不退謂之進。佛法中的精進是努力的去行善,去做好事,去做有利修行的事,其與本性相應。精進的對境是善法,若對殺生、求財、升職等特別努力、任勞任怨,按本論的標準來衡量,這不叫精進。
《瑜伽師地論》講了九種精進,《華嚴經(jīng)》講了十種精進。但歸納而言,就像龍猛菩薩在《大智度論》中所言,精進主要分身精進與心精進。行布施、持戒為身精進,修忍辱、禪定、智慧為心精進,心精進是最關鍵的。
急功近利 也做“急公近利”,急于求成,貪圖眼前的成效和利益,這其中是貪心在作用,其于本性不相應。是最不利于修行,也不利于日常生活的。
5.關于精進的名句
關于精進的語句
1) 你可以什么都聽 但不能什么都信。
2) 沒人會單純到底但別忘了最初的自己!
3) 留下的都是僥幸失去的都是人生!
4) 話別說太滿 事別做太足。
5) 失去后的珍惜永遠沒有珍惜后的失去痛!
6) 生活不僅需要享受快樂,更應該去思考痛苦。
7) 得到過失去過,只不過是給你上一課,對自己負責才是最重要。
8) 不要太寵愛悲傷,否則會讓快樂離開家遠走天涯。
9) 世界上沒有強大的敵人 只有不夠強大的自己。
10) 有時候愛情是擁有,有時候愛情愛就是放手。
11) 人生不是時間太少,而是沒用的時間太多。
12) 這個世界,看你笑話的人遠比在乎你的人多!
13) 有種脾氣叫,不放棄。
14) 往往得不到的人,才會被稱為男神。
15) 世界從來不欣賞眼淚。
16) 沉默寡言也只能說明這一切不值得我在努力訴說什麼。
17) 有些事情本身是無法控制的,而當我們無法去控制的時候,就只能控制自己了。
18) 你心情不好的時候一定要跟我說,我可不想讓別人安慰你。
19) 七歲那年以為抓住蟬,就可以抓住整個夏天,十七歲那年以為吻,過你的臉就可以和你永遠。
20) 沒有什么錯過的人,會離開的都是路人。
21) 一路上追逐奔波,最后想要的,不過是寧靜的幸福。
22) 我上輩子可能是碳酸飲料,一見到你就開心的冒泡。
23) 這里的風景美不勝收,真讓人流連忘返。
24) 我們相信,殘冰之后必是春光,黑夜之后必有曙光。
25) 學會放下學會放下,學會釋放,收獲頓悟,收獲自然。
26) 生命畢竟可貴人生雖然艱難,生命畢竟可貴。莊子認為人生應該像鯤鵬展翅,扶搖而上九萬里,絕云氣,負青天!
27) 生命的歸宿 人們吶,不可動搖的是心中的信仰,各自為著神圣的信仰而獻身,走向生命的歸宿。
28) 在黑暗中掙扎在這個世界上別太依賴任何人,因為當你在黑暗中掙扎時,連你的影子都會離開你。
29) 揮手道別人生就是一列開往墳墓的列車,路途上會有很多站,很難有人可以自始至終陪著走完。當陪你的人要下車時,即使不舍也該心存感激,然后揮手道別。
30) 落在誰的指尖聽弦斷,斷那三千癡纏。墜花湮,湮沒一朝風漣?;ㄈ魬z,落在誰的指尖。
6.什么是精進
假若我們要精神進步,我們就必須作必要的努力,攝護我們的思想。因為不善思想隨時準備潛入壓服懶惰之人。正如《法句》所說的:
唯求住凈樂,不攝護諸根,飲食不知量,懈惰不精進,彼實為魔服,如風吹弱樹。
人擁有的潛在本質是能夠發(fā)展的,成為自覺,為他自己和他人的福利來使用他的心。假若人缺乏這種考驗自己心的本質,缺乏發(fā)展善思想和拋棄惡思想的本質,他的生命就缺乏魄力和勇氣。所以佛陀經(jīng)常告誡弟子們要警覺,要控制惡思想,培修善思想。
精進的作用有四,這就是防止、棄舍、修習和隨護。1. 什么是防止精進?
于此,有比丘,于未生之惡與不善思想,令其不生,(為此)彼努力,發(fā)展能力,增強其心。
于此,有比丘,見色,聞聲,嗅香,嘗味,觸物感受或緣意境,理解既非奇跡,亦非特殊(此即彼不被其一般形狀或細節(jié)所動)。因貪求與失意,惡與不善思想于未節(jié)制諸根之人心中生起。彼作如是控制,攝護諸根,節(jié)制諸根,此即名為防止精進。
2. 什么是棄舍精進?
于此,有比丘,于已生之惡與不善思想,令其棄舍,(為此)彼努力,發(fā)展能力,增強其心。
于此,有比丘,不接受已生起之諸欲而棄舍之,拋開與抵制此諸欲,使其最后息滅。對已生起之惡意與傷害思想,亦復如是。此即名為棄舍精進。
3. 什么是修習精進?
于此,有比丘,于未生之善思想,令其生起與增長,(為此)彼努力,發(fā)展能力,增強其心。
于此,有比丘以解脫為目的,以隱退、無欲、寂靜為基礎,修習諸菩提分。此諸菩提分,即正念、擇法、勤、喜、輕安、定、舍,[xiii]此即名為修習精進。
4. 什么是隨護精進?
于此,有比丘,護持有益之定境……此即名為隨護精進。
四正勤的唯一目的是修定成功。它們是修定必不可少的。正如我們在前面看到的,正精進是包括在定的范圍內(nèi)的。因此,正精進是互相有關系和互相依賴的,它同時與正念和正定兩種因素一同起作用。沒有正精進,精神上進步的障礙就不能排除。正精進排除作為輕安障礙的邪見和不善思想,促進和獲得健康的心理因素,幫助定的發(fā)展。
見《南傳佛教基本教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