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祖逖的基本常識
祖逖(266年~321年),字士雅 。
河北范陽逎縣(今河北淶水)人(有傳言,他是在燕山上出生),漢族。中國東晉初有志于恢復中原而致力北伐的大將。
父親祖武,任過上谷(今河北懷來縣)太守。父親去世時,祖逖還小,他的生活由幾個兄長照料。
祖逖的性格活潑、開朗。他好動不愛靜,十四五歲了,沒讀進多少書。
幾個哥哥為此都很憂慮。但他為人豁落,講義氣,好打不平,深得鄰里好評。
他常常以他兄長的名義,把家里的谷米、布匹捐給受災(zāi)的貧苦農(nóng)民,可實際上他的哥哥們并沒有這個意思。著名的“聞雞起舞”就是他和劉琨的故事。
后因朝廷內(nèi)亂,北伐失敗。
2.語文文學常識
四面楚歌: 項羽劉邦
入木三分: 王羲之
破釜沉舟: 項羽
背水一戰(zhàn): 項羽
圍魏救趙: 孫臏
完璧歸趙: 藺相如
負荊請罪: 廉頗
聞雞起舞: 祖逖
望梅止渴: 曹操
初出茅廬: 諸葛亮
煮豆燃萁: 曹植
紙上談兵: 趙括
指鹿為馬: 趙高
草船借箭: 諸葛亮
臥薪嘗膽: 勾踐
毛遂自薦: 毛遂
看意思寫成語
形容簡短的話:(三)言(兩)語
形容虛偽而動聽的話:(花)言(巧)語
為討人喜歡或哄騙而十分動聽的話: (甜)言(蜜)語
很多的話: (千)言(萬)語
說話聲音輕柔,語言溫柔: (輕)言(細)語
背后散步的難聽的話: (流)言(蜚)語
豪邁雄壯的話:(豪)言(壯)語
3.小學生文學常識有哪些
四面楚歌——項羽
初出茅廬——諸葛亮
入木三分——王羲之
煮豆燃萁——曹植、曹丕
破釜沉舟——項羽
紙上談兵——趙括
背水一戰(zhàn)——韓信
指鹿為馬——趙高
圍魏救趙——孫臏
臥薪嘗膽——勾踐
退避三舍——晉文公(重耳)
班門弄斧——(不好說,主角是何人,如果要說,要么是“魯班”,要么是“郢人”)
毛遂自薦——毛遂、孟嘗君
望梅止渴——曹操
4.《禮記》中的文學常識
《禮記》是西漢戴圣對秦漢以前漢族禮儀著作加以記錄,編纂而成,共49篇。為十三經(jīng)之一。是戰(zhàn)國以后及西漢時期社會的變動,包括社會制度、禮儀制度和人們觀念的繼承和變化。
它闡述的思想,包括社會、政治、倫理、哲學、宗教等各個方面,其中《大學》《中庸》《禮運》等篇有較豐富的漢族哲學思想。
《禮記》全書多以散文撰成,一些篇章饒具文學價值。有的用短小的生動故事闡明某一道理,有的氣勢磅礴、結(jié)構(gòu)謹嚴,有的言簡意賅、意味雋永,有的擅長心理描寫和刻劃,書中還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如:
1、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
2、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3、敖不可長,欲不可從,志不可滿,樂不可極
5.關(guān)于《尚書》的文學常識
《尚書》是儒家經(jīng)典之一,原稱《書》,到漢代改稱《尚書》,意為上代之書。
這是我國第一部上古歷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跡著作的匯編,它保存了商周特別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尚書》相傳由孔子編撰而成,但有些篇是后來儒家補充進去的。
西漢初存28篇,因用漢代通行的文字隸書抄寫,稱《今文尚書》。另有相傳在漢武帝時從孔子住宅壁中發(fā)現(xiàn)的《古文尚書》(現(xiàn)只存篇目和少量佚文)和東晉梅賾所獻的偽《古文尚書》(較《今文尚書》多16篇)。
現(xiàn)在通行的《十三經(jīng)注疏》本《尚書》,就是《今文尚書》和偽《古文尚書》的和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