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關(guān)陶淵明的文學(xué)常識
?!短諟Y明集》是中國文學(xué)史上文人專集的第一部,意義十分重大。蕭統(tǒng)在《陶淵明集序》中,稱贊“其文章不群,辭采精拔,跌宕昭彰,獨(dú)超眾類,抑揚(yáng)爽朗,莫如之京”。
南朝時期,陶淵明的文學(xué)地位,雖得不到應(yīng)有的肯定,但他的詩文作品,流傳越來越廣,影響越來越大。 到了隋唐時期,有越來越多的詩人喜歡陶淵明的詩文,對陶淵明的評價越來越高。 初唐王績是位田園詩人,他像陶淵明一樣,多次退隱田園,以琴酒自娛。唐朝的山水田園詩人孟浩然,對陶淵明十分崇拜,他在《仲夏歸漢南寄京邑舊游》中寫道:
賞讀《高土傳》,
最佳陶征君,
目耽田園趣,
自謂羲皇人。
李白更是仰慕陶淵明的人品和詩作。在《戲贈鄭溧陽》中寫道:
陶令日日醉,不知五柳春。
素琴本無弦,漉酒用葛巾。
清風(fēng)北窗下,自謂羲皇人。
何時到栗里,一見平生親。
李白那種“安能催眉折腰事權(quán)貴”的思想,和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是一脈相承的。
杜甫在安史之亂之后,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把陶淵明引為知己,他在《奉寄河南韋尹丈人》中寫道:
寬心應(yīng)是酒,譴興莫過詩。
此意陶潛解,吾生后汝期。
中唐詩人白居易,非常敬仰陶淵明的為人。公元815年白居易被貶為江州司馬,離陶淵明的家鄉(xiāng)潯陽很近。曾去拜訪陶淵明的故居,寫下了《訪陶公舊宅》這首詩。詩中先用“塵垢不污玉,靈鳳不啄腥”,頌揚(yáng)陶淵明高尚的人格,最后寫到:
柴桑古村落,栗里舊山川。
不籬下菊,空余墟里煙。
子孫雖無聞,族氏猶未遷。
每逢陶姓人,使我心依然。
白居易在《效陶潛體十六首》。其中寫到:
先生去我久,紙墨有遺文。
篇篇勸我飲,此外無所云。
我從老大來,竊慕其為人。
其他不可及,且效醉昏昏。
中國古代的文人,有嗜酒的共性,這與陶淵明的影響是分不開的。白居易的這首詩就說得很明白:“其他不可及,且效醉昏昏?!?到了北宋,陶淵明在中國文學(xué)史上的地位,得到了進(jìn)一步的鞏固和確定。歐陽修盛贊《歸去來兮辭》說:“晉無文章,唯陶淵明《歸去來兮辭》”歐陽修還說:“吾愛陶淵明,愛酒又愛閑”。北宋王安石曾說過,陶淵明的詩“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yuǎn)地自偏”?!坝性娙艘詠頍o此句者。然則淵明趨向不群,詞彩精拔,晉宋之間,一個而矣”。
蘇東坡在《與蘇轍書》中說“吾與詩人無所甚好,獨(dú)好淵明之詩淵明作詩不多,然其詩質(zhì)而實(shí)綺,癯而實(shí)腴,自曹、劉、鮑、謝、李、杜諸人,皆莫過也”。蘇東坡把陶詩放在李白、杜甫之上,有失公允。但他用“質(zhì)而實(shí)綺,癯而實(shí)腴”八個字,概括陶詩的藝術(shù)風(fēng)格,還是很準(zhǔn)確的。蘇東坡一生把陶淵明當(dāng)成良師益友,不但愛好其詩,更仰慕他的為人。晚年在《與蘇轍書》中說:“深愧淵明,欲以晚節(jié)師范其萬一”。
“居高聲自遠(yuǎn)”,由于歐陽修、王安石、蘇東坡在北宋文壇上至高無上的地位,他們極力推崇陶淵明,對進(jìn)一步確定陶淵明在中國文學(xué)史上的地位,無疑起到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
南宋愛國詩人辛棄疾,在報國無門,壯志難酬的苦悶中,把陶淵明引為知己。在《水龍吟》詞中說:“須信此翁未死,到如今,凜然生氣”。辛棄疾留下的詞作626首,其中吟詠、提及、明引、暗引陶詩陶文的有60首,幾乎每10首詞中就有一首與陶淵明有關(guān)。辛棄疾在《念奴嬌》中稱:“須信采菊東籬,高情千載,只有陶彭澤”。給予了陶淵明千古一人的最高評價。
元朝、明朝和清朝,直至現(xiàn)代,沿襲了兩宋對陶淵明的崇高評價。
陶淵明的不朽詩篇,陶淵明的偉大人品,影響了李白、杜甫、白居易、蘇東坡、辛棄疾等幾代文人的思想和創(chuàng)作。為中國文學(xué)的發(fā)展和繁榮,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貢獻(xiàn)。
陶淵明的詩文,重在抒情和言志。他的語言,看似質(zhì)樸,實(shí)則奇麗。在平淡醇美的詩句中,蘊(yùn)含著熾熱的感情和濃郁的生活氣息。陶淵明的《歸園田居五首》,是田園詩的精品或極品。其中《少五適俗韻》,曾編在中學(xué)生的語文課本中。詩的抒情沁人心脾;詩的寫景,豁人耳目。讀過后叫人終生難wang
2.陶淵明的文學(xué)常識
陶淵明(約365年~427年),字元亮,晚年更名潛。別號五柳先生,私謚靖節(jié),世稱靖節(jié)先生。潯陽柴桑人(今江西九江)人。東晉末到劉宋初杰出的詩人、辭賦家、散文家。被譽(yù)為“隱逸詩人之宗”、“田園詩派之鼻祖”。
二十歲時,淵明開始了他的游宦生涯,以謀生路。義熙元年(公元405年)八月,淵明最后一次出仕,為彭澤令。十一月,程氏妹卒于武昌,淵明作《歸去來兮辭》,解印辭官,正式開始了他的歸隱生活,直至生命結(jié)束。此時的淵明,政治態(tài)度入于明確的時期,思想上也入于成熟的時期。
是江西首位文學(xué)巨匠。其詩其文感情真摯,樸素自然,清高耿介,灑脫恬淡。影響了幾代文人的思想和創(chuàng)作。作品有《飲酒》、《桃花源記》、《歸去來兮辭》、《五柳先生傳》等。
擴(kuò)展資料
陶淵明長于詩文辭賦,詩多描繪自然景色及其在農(nóng)村生活的情景,而這田園生活也是陶淵明詩的主要題材,其中的優(yōu)秀作品寄寓著對官場與世俗社會的厭倦,表露出其潔身自好,不愿屈身逢迎的志趣,但也有宣揚(yáng)“人生無?!?,“樂安天命”等消極思想。
其藝術(shù)特色,兼有平淡于爽朗之勝,語言質(zhì)樸自然,而又極為精煉,具有獨(dú)特風(fēng)格。陶淵明是我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詩文重在抒情和言志。抒情、寫景、議論緊密結(jié)合,情景交融,從中反映了作者的個性,他的清高自賞和不與世俗同習(xí)。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陶淵明
3.請問:必修5,《歸去來兮辭并序》的文學(xué)常識
陶淵明(約365—427),一名潛;字元亮,一字淵明。自號五柳先生,私稱靖節(jié)先生,晚年更名潛,卒后親友私謚靖節(jié)。潯陽柴桑人(今九江市)人,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辭賦家、散文家。《歸去來兮辭》選自《陶淵明集》。
陶淵明
陶淵明像
曾任職祭酒、參軍、彭澤縣令,故又稱“陶彭澤”。其曾祖陶侃,任職大司馬。陶潛是第一位田園詩人,創(chuàng)建了“田園詩派”。東晉大詩人,生活在政治混亂、社會動蕩的時期。晉安帝義熙元年(405),陶潛為彭澤縣令,在任僅八十五日,就辭官回家,從此躬耕隴畝,不再出仕。在傳統(tǒng)道德理想消失殆盡之際,厭棄仕途,隱遁山林,在自然中尋找精神的慰藉。魯迅先生評論:陶潛并非渾身靜穆,所以偉大。[2]
寫作背景:
陶淵明從29歲起開始出仕,任官十三年,一直厭惡官場,向往田園。 本文作于他辭官之初,敘述了他辭官歸隱后的生活情趣和內(nèi)心感受,表達(dá)了作者潔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精神情操,通過描寫具體的景物和活動,創(chuàng)造出一種寧靜恬適、樂天自然的意境,寄托了他的生活理想。本文在文體上屬于辭賦,但語言淺顯,辭意暢達(dá),匠心獨(dú)運(yùn)而又通脫自然,感情真摯,意境深遠(yuǎn),有很強(qiáng)的感染力。歐陽修甚至說“兩晉無文章,惟《歸去來兮》而已 。作者的代表作: 詩《歸園田居》《桃花源詩》,散文《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辭賦《歸去來兮辭》。陶淵明于東晉義熙元年(405年)41歲時,最后一次出仕,做了80幾天的彭澤令。據(jù)《宋書.陶潛傳》和蕭統(tǒng)《陶淵明傳》云,陶淵明歸隱是出于對腐朽現(xiàn)實(shí)的不滿。當(dāng)時郡里一位督郵來彭澤巡視,官員要他束帶迎接以示敬意。他氣憤地說:“我不愿為五斗米折腰向鄉(xiāng)里小兒!”即日掛冠去職,并賦《歸去來兮辭》,以明心志。
這篇賦就是其在回歸田園之初激動欣喜之情的自然流露。
4.歸園田居(其一)知識點(diǎn)總結(jié)
歸園田居其一少無適俗韻1,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wǎng)中2,一去三十年3。羈鳥戀舊林4,池魚思故淵5。
開荒南野際6,守拙歸園田7。方宅十余畝8,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后檐9,桃李羅堂前10。曖曖遠(yuǎn)人村11,依依墟里煙12。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戶庭無塵雜13,虛室有余閑14。
久在樊籠里15,復(fù)得返自然16。注釋少:指少年時代。
適俗:適應(yīng)世俗。韻:本性、氣質(zhì)。
一作“愿”。塵網(wǎng):指塵世,官府生活污濁而又拘束,猶如網(wǎng)羅。
這里指仕途。三十年:有人認(rèn)為是“十三年”之誤(陶淵明做官十三年)。
一說,此處是三又十年之意(習(xí)慣說法是十又三年),詩人意感“一去十三年”音調(diào)嫌平,故將十三年改為倒文。羈(ji)鳥:籠中之鳥。
戀:一作“眷”。池魚:池塘之魚。
鳥戀舊林、魚思故淵,借喻自己懷戀舊居。野:一作“畝”。
際:間。守拙(zhuō):意思是不隨波逐流,固守節(jié)操。
方宅:宅地方圓。一說,“方”通“旁”。
蔭(yìn):蔭蔽。羅:羅列。
曖曖(ài):昏暗,模糊。依依:輕柔而緩慢的飄升。
墟里:村落。戶庭:門庭。
塵雜:塵俗雜事。虛室:空室。
余閑:閑暇。樊(fán)籠:蓄鳥工具,這里比喻官場生活。
樊,藩籬,柵欄。返自然:指歸耕園田。
文其一少小時就沒有隨俗氣韻,自己的天性是熱愛自然。偶失足落入了仕途羅網(wǎng),轉(zhuǎn)眼間離田園已十余年。
籠中鳥常依戀往日山林,池里魚向往著從前深淵。我愿在南野際開墾荒地,保持著拙樸性歸耕田園。
繞房宅方圓有十余畝地,還有那茅屋草舍八九間。榆柳樹蔭蓋著房屋后檐,爭春的桃與李列滿院前。
遠(yuǎn)處的鄰村舍依稀可見,村落里飄蕩著裊裊炊煙。深巷中傳來了幾聲狗吠,桑樹頂有雄雞不停啼喚。
庭院內(nèi)沒有那塵雜干擾,靜室里有的是安適悠閑。久困于樊籠里毫無自由,我今日總算又歸返林山。
第一首詩主要是以追悔開始,以慶幸結(jié)束,追悔自己“誤落塵網(wǎng)”、“久在樊籠”的壓抑與痛苦,慶幸自己終“歸園田”、復(fù)“返自然”的愜意與歡欣,真切表達(dá)了詩人對污濁官場的厭惡,對山林隱居生活的無限向往與怡然陶醉?!吧贌o適俗韻,性本愛丘山?!?/p>
所謂“適俗韻”無非是逢迎世俗、周旋應(yīng)酬、鉆營取巧的那種情態(tài)、那種本領(lǐng),這是詩人從來就未曾學(xué)會的東西。作為一個真誠率直的人,其本性與淳樸的鄉(xiāng)村、寧靜的自然,似乎有一種內(nèi)在的共通之處,所以“愛丘山”。
前二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與世不合的性格,看破官場后,執(zhí)意離開,對官場黑暗的不滿和絕望。為全詩定下一個基調(diào),同時又是一個伏筆,它是詩人進(jìn)入官場卻終于辭官歸田的根本原因。
“誤落塵網(wǎng)中,一去三十年?!比松2坏靡?。
作為一個官宦人家的子弟,步入仕途乃是通常的選擇;作為一個熟讀儒家經(jīng)書、欲在社會中尋求成功的知識分子,也必須進(jìn)入社會的權(quán)力組織;便是為了供養(yǎng)家小、維持較舒適的日常生活,也需要做官。所以不能不違逆自己的“韻”和“性”,奔波于官場。
回頭想起來,那是誤入歧途,誤入了束縛人性而又骯臟無聊的世俗之網(wǎng)?!耙蝗ト辍?,當(dāng)是“十三年”之誤。
從陶淵明開始做官到最終歸隱,正好是十三年。這一句看來不過是平實(shí)的紀(jì)述,但仔細(xì)體味,卻有深意。
詩人對田園,就像對一位情誼深厚的老朋友似地嘆息道:“呵,這一別就是十三年了!”心中無限感慨,無限眷戀,但寫來仍是隱藏不露?!傲b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p>
雖是“誤入塵網(wǎng)”,卻是情性未移。這兩句集中描寫做官時的心情,從上文轉(zhuǎn)接下來,語氣順暢,毫無阻隔。
因?yàn)檫B用兩個相似的比喻,又是對仗句式,便強(qiáng)化了厭倦舊生活、向往新生活的情緒?!伴_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守拙”回應(yīng)“少無適俗韻”——因?yàn)椴欢勉@營取巧,不如抱守自己的愚拙,無須勉強(qiáng)混跡于俗世;“歸園田”回應(yīng)“性本愛丘山”——既有此天性,便循此天性,使這人生自然舒展,得其所好。
開始所寫的沖突,在這里得到了解決。“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是簡筆的勾勒,以此顯出主人生活的簡樸。
但雖無雕梁畫棟之堂皇宏麗,卻有榆樹柳樹的綠蔭籠罩于屋后,桃花李花競艷于堂前,素淡與絢麗交掩成趣?!皶釙徇h(yuǎn)人村,依依墟里煙?!?/p>
曖曖,是模糊不清的樣子,村落相隔很遠(yuǎn),所以顯得模糊,就像國畫家畫遠(yuǎn)景時,往往也是淡淡勾上幾筆水墨一樣。依依,形容炊煙輕柔而緩慢地向上飄升。
這兩句所描寫的景致,給人以平靜安詳?shù)母杏X,好像這世界不受任何力量的干擾?!肮贩蜕钕镏校u鳴桑樹顛”,一下子將這幅美好的田園畫活起來了。
這二句套用漢樂府《雞鳴》“雞鳴高樹顛,狗吠深宮中”而稍加變化。但詩人絕無用典炫博的意思,不過是信手拈來。
他不寫蟲吟鳥唱,卻寫了極為平常的雞鳴狗吠,因?yàn)檫@雞犬之聲相聞,才最富有農(nóng)村環(huán)境的特征,和整個畫面也最為和諧統(tǒng)一。隱隱之中,是否也滲透了《老子》所謂“小國寡民”、“雞犬之聲相聞,民老死不相往來”的理想社會觀念,那也難說。
單從詩境本身來看,這二筆是不可缺少的。它恰當(dāng)?shù)乇憩F(xiàn)出農(nóng)村的生活氣息,又絲毫不破壞那一片和平的意境,沒有喧囂和煩躁之感。
以此比較王籍的名句“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那種為人傳誦的所謂“以動寫靜”。
5.桃花源記的文學(xué)常識有什么
摘自百度百科1.陶淵明的簡介陶淵明(約365年—427年),字元亮,號五柳先生,世稱靖節(jié)先生,入劉宋后改名潛.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文學(xué)家、辭賦家、散文家.東晉潯陽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曾做過幾年小官,后辭官回家,從此隱居,田園生活是陶淵明詩的主要題材,相關(guān)作品有《飲酒》《歸園田居》《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桃花源詩》等.2.桑落洲就是桃花源,這在歷代文人墨客的詩詞歌賦中就有展現(xiàn).3.還有一個是軒轅劍虛構(gòu)的,張良幫劉邦取得天下后,告老還鄉(xiāng)與水鏡隱居在桃花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