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諶兵的歷史文化常識全知道txt
一、常見借代詞語:1、桑梓:家鄉(xiāng)2、桃李:學生3、社稷、軒轅:國家4、南冠:囚犯5、同窗:同學6、烽煙:戰(zhàn)爭7、巾幗:婦女8、絲竹:音樂9、須眉:男子10、嬋娟、嫦娥:月亮11、手足:兄弟12、汗青:史冊13、伉儷:夫妻14、白丁、布衣:百姓15、傴僂,黃發(fā):老人16、桑麻:農(nóng)事17、提攜,垂髫:小孩18、三尺:法律19、膝下:幼兒20、華蓋:運氣21、函、簡、箋、鴻雁、札:書信22、廟堂:朝廷二、作者作品:1、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2、并稱“韓柳”的是韓愈和柳宗元,他們是唐朝古文運動的倡導者。
3、一門父子三詞客:蘇洵(老蘇)、蘇軾(大蘇)、蘇轍(小蘇)。4、豪放派詞人:蘇軾、辛棄疾,并稱“蘇辛”; 婉約派詞人:李清照(女詞人)5、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隱、杜牧。6、屈原:我國最早的偉大詩人,他創(chuàng)造了“楚辭”這一新詩體,開創(chuàng)了我國詩歌浪漫主義風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人,他是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被稱為“孔圣人”,孟子被稱為“亞圣”,兩人并稱為“孔孟”。8、蘇軾稱贊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p>
9、杜甫是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其詩廣泛深刻的反映社會現(xiàn)實,被稱為“詩史”,杜甫也因此被尊為“詩圣”,有著名的“三吏”:《潼關(guān)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10、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是《史記》(又稱《太史公書》),作者是漢朝的司馬遷,魯迅稱《史記》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有:12本紀、30世家、70列傳、10表、8書,共130篇。
11、“四史”:《史記》、《漢書》、《后漢書》、《三國志》。12、元曲四大家:關(guān)漢卿、鄭光祖、白樸、馬致遠。
13、《聊齋志異》是我國第一部優(yōu)秀文言短篇小說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傲凝S”是他的書屋名,“志”是記敘,“異”是奇怪的事情。
14、書法四大家:顏真卿、柳公權(quán)、歐陽詢、趙孟(fǔ)15、戰(zhàn)國時期百家爭鳴主要流派及代表:儒家:孔子 孟子 法家:韓非子 道家:莊子、列子 墨家:墨子16、南宋四大家:陸游、楊萬里、范成大、尤袤 17、邊塞詩人:高適、岑參、王昌齡 18、唐宗:唐太宗李世民 宋祖:宋太祖趙匡胤 秦皇:秦始皇嬴政 漢武:漢武帝劉徹 19、我國第一位田園詩人是東晉的陶淵明(陶潛),他“不為五斗米折腰”。20、世界文學作品中四大吝嗇鬼:葛朗臺、夏洛克、潑溜希金、阿巴貢。
21、中國吝嗇鬼的典型:嚴監(jiān)生。三、中國文學之最:最早的詩歌總集是《詩經(jīng)》;最早的愛國詩人是屈原;最早的田園詩人是東晉的陶淵明;最早的也是最杰出的邊塞詩人是盛唐的高適和岑參;古代最杰出的豪放派詞人是北宋的蘇軾;古代最杰出的女詞人是南宋的李清照;古代最著名的愛國詞人是南宋的辛棄疾;古代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是唐代的李白;古代最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是唐代的杜甫;古代寫詩最多的愛國詩人是南宋的陸游;古代最著名的長篇神話小說是明代吳承恩的《西游記》;古代最著名的長篇歷史小說是明初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古代最早寫農(nóng)民起義的長篇小說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滸傳》;古代最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長篇小說是清代曹雪芹的《紅樓夢》;古代最杰出的長篇諷刺小說是清代吳敬梓的《儒林外史》;古代最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說集是清代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古代最早的語錄體散文是《論語》;古代最早的記事詳備的編年體史書是《左傳》;古代最早的紀傳體通史是《史記》;古代最杰出的銘文是唐代劉禹錫的《陋室銘》;現(xiàn)代最偉大的文學家是魯迅;現(xiàn)代最杰出的長篇小說是茅盾的《子夜》;現(xiàn)代最有影響的短篇小說集是魯迅的《吶喊》。
四、文化常識:1、初唐四杰: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2、三國:魏、蜀、吳。
3、“四大古典名著”:《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西游記》。4、“四大民間傳說”:《牛郎織女》、《梁山伯與祝英臺》、《孟姜女》、《白蛇傳》。
5、世界四大短篇小說巨匠:契訶夫、莫泊桑、馬克·吐溫、歐·亨利。6、蘇軾的散文代表北宋散文的最高成就,其詩與黃庭堅并稱“蘇黃”。
7、馬致遠的散曲代表作《天凈沙·秋思》,被譽為“秋思之祖”。8、曹雪芹“披閱十載,增刪五次”創(chuàng)作了我國古典小說中最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作品《紅樓夢》(又稱《石頭記》),它問世后就廣為流傳,深受人們喜愛,還出現(xiàn)了專門研究該書的一門學問——“紅學”,“紅學”現(xiàn)已成為世界文學研究中的重要課題。
9、魯迅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奠基人,陳毅被稱為“元帥詩人”;臧克家因詩作多為農(nóng)村題材,有“泥土詩人”之稱;田間被聞一多譽為“時代的鼓手”(擂鼓詩人)。10、歲寒三友:松、竹、梅。
11、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12、文人四友:琴、棋、書、畫。
13、文房四寶:筆、墨、紙、硯。14、四庫全書:經(jīng)、史、子、集。
15、《詩經(jīng)》“六義”指:風、雅、頌(分類)、賦、比、興(表現(xiàn)手法)。16、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
17、桂冠、鰲頭、榜首、問鼎、奪魁:第一。18、三。
2.高分求 《聶小倩》文言知識點
北京市高中課程改革實驗版必修(三)第一單元《聶小倩》教學設(shè)計 [教學內(nèi)容分析] 我國的短篇小說源遠流長,至清代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再次把短篇小說的創(chuàng)作推向了發(fā)展的高峰。
《聊齋志異》不僅融入了深厚的思想內(nèi)容和豐富的社會意義,在灰暗的人生現(xiàn)實中建造了一座溫馨的人生樂園,而且在思想藝術(shù)上取得了極高的成就?!读凝S志異》已從唐代傳奇以敘述故事為主,發(fā)展到以刻畫人物為主,在人物塑造方面發(fā)生了質(zhì)的飛躍。
《聶小倩》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這是一個善與惡、美與丑構(gòu)成強烈的對比,而最終善戰(zhàn)勝了惡、美戰(zhàn)勝了丑的動人故事。
這篇文章的思想傾向、藝術(shù)手法都很能反映蒲松齡的思想藝術(shù)追求。[[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已經(jīng)在模塊(一)中學習過小說,學生對小說原本即有較為濃厚的學習興趣,但往往容易被小說離奇曲折的故事情節(jié)吸引住,忽略對小說中人物內(nèi)心世界的深層把握。
另外,本課是篇幅較長的文言小說,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會存在一定的文字障礙。 [教學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借助工具書了解課文大意,積累文言實詞、虛詞的能力;了解相關(guān)的文學常識。
2.體會小說中人物的語言動作對于表現(xiàn)人物的作用;體會本課。
3.高中文言文知識歸納快要高考了,希望能在文言文方面做系統(tǒng)的歸納,
文言文一直被視為高中語文學習的一個瓶頸。
它難在兩點:一是文字障礙,二是年代隔閡。但文言文又一直是高考的重點之一,近年來還有不斷加重的趨勢。
臨考前復習文言文有什么總的原則?可以歸納為兩句話:課內(nèi)課外齊進,精讀泛讀并舉。 所謂“課內(nèi)課外齊進”,指的是既要全面梳理高中階段學過的文言文,尤其對一些重點篇目,如H版、S版和新教材的共同篇目,更要爛熟于心;又要盡量多讀課外的文言文, 以養(yǎng)成對文言文的“語感”。
但現(xiàn)在有不少考生有一個認識上的誤區(qū),他們認為,反正高考中不直接考課文,對課內(nèi)的文言文不必過于認真。其實,雖然高考中文言文不考課內(nèi)的文章,但所有的考點都與課內(nèi)文章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
有的聯(lián)系是直接的。如2003年上海卷第二道文言文題中,要考生解釋文中兩個“絕”字的含義:一是“人跡絕矣”,二是“無不絕也”。
“絕”的這兩的含義在高中語文課文中都出現(xiàn)過。前者如《與朱元思書》的“天下獨絕”,后者如《勸學》中的“而絕江河”。
如果對課文非常熟悉,這樣的題目真如囊中取物。 有的聯(lián)系是間接的。
同題中就出現(xiàn)了不少文言文知識點,如名詞活用作狀語就有好幾處,如“東越二嶺”的“東”、“斗深百丈”的“斗”、“猿掛蛇行”的“猿”和“蛇”……雖然不一定能在課文中找到完全相同的詞語,但只有我們熟悉課文中出現(xiàn)過的詞類活用現(xiàn)象,做這類題目也不會太難。 所以考生應(yīng)始終把課內(nèi)文章視為基礎(chǔ)中的基礎(chǔ),反復研讀。
可以按篇目把課內(nèi)文言文涉及到的各項知識用表格的方式整理出來。要爭取做到,只要看到某句話,就有一種“似曾相識”之感。
下面隨便拎出幾句,請同學們試試看,能否馬上回憶起出自哪篇文章,其譯意是什么。 1。
急趨之,折過墻隅,迷其所在。 2。
予自度不得脫身。 3。
則群聚而笑之。 4。
委身為賈人婦。 5。
舉以予人,如棄草芥。 如果5句話中你只能回憶起2-3句,說明你對課內(nèi)文言文還非常陌生,你得趕快補救,再老老實實地把高中階段所有的文言文全部通讀幾遍。
這個工作一定要做,否則你很難在高考中得心應(yīng)手。 但僅僅靠課內(nèi)這幾篇文言文又不足以對付高考。
我們必須盡可能多地閱讀課外的文言文。這是因為,文言文與我們平時交流用的現(xiàn)代漢語已有較大距離。
而學習語言需要“語感”,它可以極大地增加對文本的理解能力。 這和學外語是一樣的道理。
所以,文言文學習的最好狀態(tài)是:以課內(nèi)文章為基礎(chǔ),輔以一定量的課外閱讀。前者采用精讀的方法,后者則采用泛讀的方法。
兩腳并行,相輔相成,自能收到最佳效果。 建議讀一些短小而雋永的文言小品。
如《世說新語》《聊齋志異》《古文觀止》等,可以每天讀一兩篇,細水長流,持之以恒。 這樣既可以保持對文言文的“語感”,又可以從中積累寫作材料。
后者也可算是一種“意外的收獲”吧。 ——來自如憶靈兒同學的愛問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