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書法小知識
1.筆斷意連
2.勻稱
“勻稱”,是指按照字形筆畫,對每字、每筆作適當(dāng)安排,而不是“均勻“的意思。因為字形有長短、大小的不同,筆畫有多少、斜正的不同,如每字都依方格,四平八穩(wěn)地寫成同樣大小,每筆都寫得一樣長短,均勻是均勻了,可是看上去不順眼。總的說,筆畫多的,宜寫得瘦些;筆畫少的,宜寫得肥些;每個字里,點畫的安排要長短合宜。
3.平正
“平正”,就是我們常說的“橫平豎直”,這是點畫結(jié)構(gòu)的一個基本原則。但要注意,“橫平豎直”的“平”,不是一般的平,而是帶斜勢的平。因為人的兩眼,視覺并不平衡,橫畫真正畫得平了,由于眼睛的錯覺,看去就像向右倒了下去。所以橫畫必須稍帶斜勢,但又不可斜得過分。
4.章法
章法,廣義上講,是包括款式,狹義上講,是指整幅作品的謀篇布局。
5.書法作品的布局:
一幅書法作品大都包括正文、題款和印章三個方面的內(nèi)容。
正文是要寫的主要內(nèi)容,是作品的主體。文章詩詞,格言警句等等健康向上,吉利祥和的文字都可作為書法作品的內(nèi)容。
題款是正文之外的說明性文字。包括象正文題目,出外,書寫的時間、地點,書寫者的姓名、字號、齋號,所贈對象的稱呼、姓名等等。這些內(nèi)容并不是每幅作品都要全寫上。題款內(nèi)容的多少要視作品的具體需要而定。題款的內(nèi)容有的寫在正文前面,叫上款;有的寫在正文后面,叫下款。象所贈對象的姓名,稱呼這樣的內(nèi)容應(yīng)該寫在正文的前面,以表尊敬。
書法作品中所蓋的印章,從內(nèi)容來分,有名號章和閑章。從所蓋的位置來看,有迎首章和押腳章。蓋在作品上首的叫迎首章,蓋在正文和下款之后的叫押腳章。印章在書法作品中主要起點綴作用,所以一幅作品的印章也不能過多,一般是一至三方為宜。
正文、題款、印章是一幅作品的三大有機構(gòu)成部分。在創(chuàng)作時,必須統(tǒng)籌安排,使三者構(gòu)成一個完美和諧的整體。
6. “用筆”方法談
“用筆千古不易”,一句名言,道出了書法“用筆”的真諦。要理解這句話的真正含義,還得從這個“易”字開始?!?/p>
穿插:
凡上下疊合而成的字,其上下段 之間,應(yīng)相互挪讓穿插,避免點劃不當(dāng)相接重疊。
下筆前,先構(gòu)思點劃安排之位置,預(yù)留空間,使點劃均能有最適當(dāng)?shù)牡胤健?/p>
并重:
上下重疊的字,通常是上小下大,下段比較粗狀,承載有力。
左右相并的字,左邊須窄小一些,以讓右。
筆法的變化:
個字,若有兩個以上的筆畫相同,或兩個部分的形體相似都應(yīng)力求變化。
減捺:
一字里,若為兩個以上的捺,只能保留一個,其馀的捺 用點來表示。
有時只有一捺,但為美觀,也會把捺寫成點。
減鉤:
一個字,為求變化有兩個以上的鉤時,保留一個鉤,其馀省略。
筆畫間的映帶:即「筆斷意連」。
字由一些點劃組合而成,而這些點劃必須依照其運筆路線, 自然地產(chǎn)生映帶的效果,才會顯得有生氣。
左右的照應(yīng):
字里,若有左右對稱的筆畫,需注意彼此的映帶關(guān)系。
2.求一些文字小故事和小常識
一、對聯(lián) 因為愛好書法,曾拜一位老先生為師。
老師見我有些毛草,估計也不會有什么長性,就很隨意地說,先臨玄秘塔吧。 老先生說的玄秘塔,是唐代書法家柳公權(quán)書寫的玄秘塔碑文拓本。
對學(xué)漢字書法的人來講,屬于小學(xué)生的級別——請別誤會,這里沒有輕視柳字的意思——我是說柳字在國人中的知名度很高,連小學(xué)生描紅模子都以之為范本。大凡有一點書法常識的人,無不知曉唐宋以來的四大名家——顏柳歐趙,而柳字尤其以形制規(guī)整、法度森嚴著稱。
自然可以想象,早已不是描紅模子的年齡的我,怎么能夠坐得住呢?因此終于沒有臨出個名堂,半途而廢是必然的結(jié)局。 也有收獲,從此我便喜歡琢磨這方塊字了。
一日,與一同事聊天,不知怎么忽然就把話題轉(zhuǎn)向了書法。老實講,盡管自己沒有學(xué)出什么名堂,但欣賞他人的作品還是有一點點感覺和品位的——正如做菜,自己是做不來的,卻并不妨礙品評人家菜肴的口味;而只要用心,也許就能成就一個美食家。
同事很鄭重地說,最近認識一位書法家,字寫得很好。問我有沒有興趣替你求一幅墨寶?我稍作遲疑,便決定接受同事的這份美意。
但是,寫什么字呢?在我看來,書畫作品要么名家,可以用來收藏;要么應(yīng)時,可以作為裝飾。而作為裝飾的書畫作品是無須太挑剔的,只要有個不錯的內(nèi)容和基本說的過去的章法就可以了。
想不起他說的這位書法家有什么名氣,或許是后起之秀也未可知。于是在寫什么內(nèi)容上舉棋不定。
忽然想到近來身邊人事管理的話題,不知怎么又聯(lián)想到魯迅在什么文章里提到過大寫的人字的話。何不出一與人有關(guān)的對聯(lián)?這時候我心里已經(jīng)有數(shù)了。
但是,卻不知書家是年輕還是年老,是真有其名還是徒有虛名。萬一書家看出我有意為難他,豈不讓同事替我遭受白眼? 管不了那么許多了。
于是,工工整整寫了十四個字: 眾人從人人從眾,人從眾人眾人從。 我向同事說明,一定照原樣用簡體字書寫。
他有些疑惑,我有些得意。 愛好書法的人知道,書圣王羲之曾在一篇文稿里寫過十幾個不同的之字——但那是穿插在文章當(dāng)中,在上下文字不同的情況下尋求某種變化,客觀上是可行的。
如果讓書圣通篇連續(xù)寫十幾個或者幾十個之字,我想如果不是憤怒地把筆摔掉,他一定也會冒出汗來。 他當(dāng)然不會寫。
連老道向他索一幅字,都要挖空心思養(yǎng)一池白鵝來討取他的歡心,更別想我等這無聊的把戲了。 但是在此后的某一天,我居然在同事那里看到了那幅字。
字是豎著寫的,似乎還題了跋,大意是說他本人對此聯(lián)的含義不置可否云云;而我看了那字,卻對那字也不置可否了。 不知為什么,后來同事并未將那幅字送我;本就不屬于我,自然也無須索回。
記此事,權(quán)當(dāng)個故事給大家聽。 二、扇面 有一回,我在武漢書畫市場買了一幅扇面。
清代的,很舊,還有些殘。扇面章法有度,書寫得當(dāng),字的大小界于小楷和中楷之間——大約是書者根據(jù)所書內(nèi)容和扇面尺寸精心設(shè)計的,但內(nèi)容絕不拘泥,且有些漫不經(jīng)心,很是灑脫: 日月奔走無休,看來有甚么滋味,倒不如一壺茶、萬卷書看他一看;倦來時,竹藤床睡他一睡;醒來時,對花酌酒醉他一醉;客來時,說笑話、猜野謎、涂幾筆松竹、寫幾句情詩、弄他一盤棋,玩他一會兒。
爭不盡人間氣;謀不盡人間利;縱做到湯武征誅、五霸爭雄,終是一場戲。優(yōu)游歲月,誰識其中趣。
文字寫得雖然秀美,但我主要的,還是欣賞他這段文字。落款和印章都有些模糊,兩者一結(jié)合,隱約可以辨認出的字跡是:張樹。
因為喜愛,便把內(nèi)容記住了。這個扇面后來被我的好友徐先生強行拿走了,他也喜歡扇面里的字句。
臨走前丟了一疊現(xiàn)金在桌上,也不問價。他或許是咨詢了有關(guān)行家的,依他當(dāng)時的眼力,對這件東西實在很難給出準確的估價。
我后來也曾和幾個愛好書法的朋友提起過這個扇面,還把上面的內(nèi)容背誦給他們聽。他們也大都很喜歡,有幾位朋友還囑托我把內(nèi)容抄錄下來送給他們。
后來有個朋友開了間茶館,我建議請書家把這段文字寫下來掛在廳堂,一來可以裝飾;二來在品茶之余也可以細細品味。朋友說,那就由你來請人寫吧。
我哪里認識什么書家?剛巧,在朋友處遇到一個侃爺在侃大山(北京土語,口無遮攔聊大天),便說起此事,不想他竟?jié)M口答應(yīng)下來。我恭恭敬敬地抄錄了那段文字,并注明是清人遺墨,交給他。
不幾天,字便寫好送過來了。 一看字,不太滿意,但我已萬分感激——總算可以向朋友交差了。
求字的這個朋友并不懂字,看來也不懂文,但他卻樂于把所見所聞侃上一通。于是,我知道了那個書家自稱是個道人;或許還是個詩人——因為他說他可以把那段文字改得更好。
我愕然了。 我想,張樹若在清朝為官,官一定不大,大了我們應(yīng)該有所耳聞;應(yīng)該也不是什么很有名的文人或書畫家,如果有名,一定會有作品傳世,那么我們也就會有所目睹。
而今,他只留這把破舊的扇面?zhèn)魇?,竟讓我等如何評價是好呢? 可我喜歡他那段文字,是詩也是文。仔細品味之后,如果用某些人的觀點去看,那些字似乎并不如何清麗和秀美;境界好象也不怎么超邁和曠達,甚至還有一點點無奈、逃避和玩世不恭的情緒。
但是,那是張樹的文字,那是張。
3.有那些關(guān)于書法的文化常識
中國書法是一門古老的漢字的書寫藝術(shù),從甲骨文、石鼓文、金文(鐘鼎文)演變而為大篆、小篆、隸書,至定型于東漢、魏、晉的草書、楷書、行書等,書法一直散發(fā)著藝術(shù)的魅力。
中國書法是一種很獨特的視覺藝術(shù),漢字是中國書法中的重要因素,因為中國書法是在中國文化里產(chǎn)生、發(fā)展起來的,而漢字是中國文化的基本要素之一。以漢字為依托,是中國書法區(qū)別于其他種類書法的主要標志。
書法是以漢字為基礎(chǔ)、用毛筆書寫的、具有四維特征的抽象符號藝術(shù),它體現(xiàn)了萬事萬物的“對立統(tǒng)一”這個基本規(guī)律又反映了人作為主體的精神、氣質(zhì)、學(xué)識和修養(yǎng)。
4.關(guān)于書法的知識
書法,又稱“中國書法”,是中國特有的一種傳統(tǒng)藝術(shù)。中國漢字是勞動人民創(chuàng)造的,開始以圖畫記事,經(jīng)過幾千年的發(fā)展,演變成了當(dāng)今的文字,又因祖先發(fā)明了用毛筆書寫,便產(chǎn)生了書法,古往今來,均以毛筆書寫漢字為主,至于其他書寫形式,如硬筆、指書等,其書寫規(guī)律與毛筆書寫規(guī)律相比,并非迥然不同,而是基本相通?;谒鞅厩笤矗ㄖ讣坠俏闹螅@里重點介紹毛筆書寫漢字的規(guī)律。只要我們對書法有了“狹義”的理解,那么對領(lǐng)會“廣義的書法”也會大有裨益。
從狹義講,書法是指用毛筆書寫漢字的方法和規(guī)律。包括執(zhí)筆、運筆、點畫、結(jié)構(gòu)、布局(分布、行次、章法)等內(nèi)容。例如,執(zhí)筆指實掌虛,五指齊力;運筆中鋒鋪毫;點畫意到筆隨,潤峭相同;結(jié)構(gòu)以字立形,相安呼應(yīng);分布錯綜復(fù)雜,疏密得宜,虛實相生,全章貫氣;款識字古款今,字大款小,寧高勿低等。
從廣義講,書法是指語言符號的書寫法則。換言之,書法是指按照文字特點及其涵義,以其書體筆法、結(jié)構(gòu)和章法寫字,使之成為富有美感的藝術(shù)作品,隨著文化事業(yè)的發(fā)展,書法己不僅僅限于使用毛筆和書寫漢字,其內(nèi)涵己大大增加。例如,從使用工具上講,僅筆這一項就五花八門,毛筆、硬筆、電腦儀器、噴槍烙具、日常工具等種類繁多。顏料也不單是使用黑墨塊,墨汁、粘合劑、化學(xué)劑、噴漆釉彩等五彩繽紛,無奇不有。過去的文房四寶——筆、墨、紙、硯,其涵義也大有擴展,品種之多,不勝枚舉;從執(zhí)筆方式上看,有的用手執(zhí)筆,有的用腳執(zhí)筆,就是用其他器官執(zhí)筆的也不乏其人,甚至有的人寫字根本就不用筆,如“指書”“擠漏書”等;從書寫文種上說,并非漢字一種,有的少數(shù)民族文字也登上了書法藝壇,蒙文就是一例;從書體和章法上看,除了正宗的傳統(tǒng)書派以外,在我國又出現(xiàn)了曲直(線)相同、動靜結(jié)合的“意向”派,即所謂現(xiàn)代書法。它是在傳統(tǒng)書法基礎(chǔ)上,加以創(chuàng)新,突出"變"字,融詩書畫為一體,力求形式和內(nèi)容統(tǒng)一,使作品成為“意美、音美、形美”的三美佳作。在日本不少書家摒棄文字的語言性,樹立文字的“形象性”,出現(xiàn)了“墨象”派,以用筆的輕重和徐疾、筆鋒的開合及落筆位置的變化等,寫出各種形象的文字。這一書派,雖突出“意象”,其字賞之也新穎,但漢字并非都是“形象”字,因此步履艱難,發(fā)展受到限制。所有這些(當(dāng)然不僅是這些),可以看出書法和其他事物一樣,也是在不斷地發(fā)展和變化著。這一點必須引起書法界人士的高度重視
5.書法小知識
楷書是由隸書"八分"體蛻變而成的,除了沒有"八分"體的蠶頭燕尾和波折以外,絕對著重于"平直方正"。抓筆寫來應(yīng)一筆不茍,不可有些許省減和草率。這樣的字體就叫做楷書。楷書又名"正楷"、"真書"??瑫诠P畫方面,雖然沒有隸書那樣多姿多彩,但清秀遒勁,簡潔端正,在平和傳神方面則比隸書有過之而不及。經(jīng)過歷代大書法家的努力創(chuàng)造,行成了許多流傳后世的不同風(fēng)格的楷書。
行書介于正楷和草書之間,它是不楷不草隨手寫來的,既沒有楷書那樣拘謹,也沒有草書那樣放蕩。正如"行"字的解釋,既不是方步緩走,也不是飛步急奔,而是隨便起步、任意行走的。所以古人稱這種字體為"行書"是最恰當(dāng)不過的了。
草書的體裁幾乎是通篇字字相連、一筆而成的。雖然字與字間偶有不連接處,但上下筆意貫串,首尾呼應(yīng)相顧,而血脈相通,有一種筆墨飛舞、龍驤豹變、一氣呵成的氣勢。本人從六歲學(xué)書至今已有五十余年,唯對草書更感興趣,認為此乃書法最高境界。在運筆過程中,每一個字的屹立部位,都似乎險象叢生,卻又妙在能險中扣穩(wěn),使字形沒有歪斜軟倒之嫌,而有玲瓏飛動之資 而再有讀貼、抄帖、勻稱、挪讓、大小、寬窄、斜正、平正之講究。。。 何謂讀貼 "讀"帖就是指多看,多與帖里的字打交道,這樣可以幫助記憶帖字特征,加深印象,避免回生。
何謂抄帖
"抄帖"是練字過程中易犯的一個毛病,就是雖然對著帖,但只抄字,不顧間架、點畫,自作主張,任意為之。這種毛病,最要不得,必須注意避免。
何謂背臨
"背臨"就是把帖收起,憑記憶默寫。"背臨"一般也有兩種方法:一種是把帖字全部臨完,即臨到熟透以后,從頭至尾默寫出來;另一種是隨臨隨默,臨熟多少字,就默寫多少少字。這兩種方法都可以用,而且可以結(jié)合起來用,先局部默寫,后全部默寫。默寫完畢,要與原帖比對,發(fā)現(xiàn)某些點畫或間架跟帖里不一樣,要改正重寫。
何謂對臨
"對臨",簡單地說,就是對著帖臨寫。也可以分成兩步走,先"格臨",然后撤掉格子臨寫。"格臨"的辦法是:取云母片或薄玻璃片或洗凈的廢膠卷,照帖字大小畫上九宮格或米字格,然后在印有九宮格或米字格的練習(xí)本上照式臨寫,臨寫的時候,看清帖字哪一筆在哪個部分,照著它也寫在該部位里。這樣經(jīng)過幾遍以后,再撤掉格子,直接對帖臨寫。臨寫時,最好將帖用特制的帖架架起,放在桌子前方,對著它寫。如無帖架,用幾本書摞起來代替,或用其它東西代替也可。
何謂勻稱
"勻稱",是指按照字形筆畫,對每字、每筆作適當(dāng)安排,而不是"均勻"的意思。因為字形有長短、大小的不同,筆畫有多少、斜正的不同,如每字都依方格,四平八穩(wěn)地寫成同樣大小,每筆都寫得一樣長短,均勻是均勻了,可是看上去不順眼??偟恼f,筆畫多的,宜寫得瘦些;筆畫少的,宜寫得肥些;每個字里,點畫的安排要長短合宜。
何謂挪讓
"挪讓"是指組成字的各部分點畫之間彼此相讓,又互相呼應(yīng),使筆畫多的字不顯得密集,筆畫少的字不顯得疏空,如"馬"旁、"鳥"旁的字,左邊都要寫得平直,給右邊的半個字讓出地位;其它有左右偏旁的字,也都依此類推。
何謂大小
字形大的寫得大些,字形小的寫得小些;筆畫多的寫得大些,筆畫少的寫得小些,這就叫大小得宜。如"日"字和"國"字大小懸殊,不能寫得一樣大;"一"字"二"字筆畫少,也不能寫得和"儀""慮"等筆畫多的字一樣大。
何謂寬窄
"寬窄"是指根據(jù)字形本身的肥瘦作適當(dāng)安排。筆畫多的字宜寫得瘦些,筆畫少的字宜寫得肥些;左右結(jié)構(gòu)的字寫得肥些,上下結(jié)構(gòu)的字寫得瘦些,使其寬窄得宜。
何謂斜正
"斜正"是指根據(jù)字形的斜正分別作不同安排,如"朋"字字形斜,"黨"字字形正,寫起來就不可把斜的強扭成正的,正的反寫成斜的,也要斜正得宜。
何謂平正
"平正",就是我們常說的"橫平豎直",這是點畫結(jié)構(gòu)的一個基本原則。但要注意,"橫平豎直"的"平",不是一般的平,而是帶斜勢的平。因為人的兩眼,視覺并不平衡,橫畫真正畫得平了,由于眼睛的錯覺,看去就像向右倒了下去。所以橫畫必須稍帶斜勢,但又不可斜得過分。大致橫畫斜度應(yīng)為5°-7°左右。超過這個角度,就是太斜;不及這角度,就是太平,都不好看。所謂豎直,就是每一個直畫,不論中間、左右、上下,都要畫得很直,不可歪斜傾側(cè)(但"門"的左直,"亻""彳"等的直畫例外)。#編后語#嗯,我曉得的也不多,你可以找度娘查詢,更完整。(如果你覺得太多,就在看*再講究*時,著前幾句就行)
6.求一些文字小故事和小常識
一、對聯(lián) 因為愛好書法,曾拜一位老先生為師。
老師見我有些毛草,估計也不會有什么長性,就很隨意地說,先臨玄秘塔吧。 老先生說的玄秘塔,是唐代書法家柳公權(quán)書寫的玄秘塔碑文拓本。
對學(xué)漢字書法的人來講,屬于小學(xué)生的級別——請別誤會,這里沒有輕視柳字的意思——我是說柳字在國人中的知名度很高,連小學(xué)生描紅模子都以之為范本。大凡有一點書法常識的人,無不知曉唐宋以來的四大名家——顏柳歐趙,而柳字尤其以形制規(guī)整、法度森嚴著稱。
自然可以想象,早已不是描紅模子的年齡的我,怎么能夠坐得住呢?因此終于沒有臨出個名堂,半途而廢是必然的結(jié)局。 也有收獲,從此我便喜歡琢磨這方塊字了。
一日,與一同事聊天,不知怎么忽然就把話題轉(zhuǎn)向了書法。老實講,盡管自己沒有學(xué)出什么名堂,但欣賞他人的作品還是有一點點感覺和品位的——正如做菜,自己是做不來的,卻并不妨礙品評人家菜肴的口味;而只要用心,也許就能成就一個美食家。
同事很鄭重地說,最近認識一位書法家,字寫得很好。問我有沒有興趣替你求一幅墨寶?我稍作遲疑,便決定接受同事的這份美意。
但是,寫什么字呢?在我看來,書畫作品要么名家,可以用來收藏;要么應(yīng)時,可以作為裝飾。而作為裝飾的書畫作品是無須太挑剔的,只要有個不錯的內(nèi)容和基本說的過去的章法就可以了。
想不起他說的這位書法家有什么名氣,或許是后起之秀也未可知。于是在寫什么內(nèi)容上舉棋不定。
忽然想到近來身邊人事管理的話題,不知怎么又聯(lián)想到魯迅在什么文章里提到過大寫的人字的話。何不出一與人有關(guān)的對聯(lián)?這時候我心里已經(jīng)有數(shù)了。
但是,卻不知書家是年輕還是年老,是真有其名還是徒有虛名。萬一書家看出我有意為難他,豈不讓同事替我遭受白眼? 管不了那么許多了。
于是,工工整整寫了十四個字: 眾人從人人從眾,人從眾人眾人從。 我向同事說明,一定照原樣用簡體字書寫。
他有些疑惑,我有些得意。 愛好書法的人知道,書圣王羲之曾在一篇文稿里寫過十幾個不同的之字——但那是穿插在文章當(dāng)中,在上下文字不同的情況下尋求某種變化,客觀上是可行的。
如果讓書圣通篇連續(xù)寫十幾個或者幾十個之字,我想如果不是憤怒地把筆摔掉,他一定也會冒出汗來。 他當(dāng)然不會寫。
連老道向他索一幅字,都要挖空心思養(yǎng)一池白鵝來討取他的歡心,更別想我等這無聊的把戲了。 但是在此后的某一天,我居然在同事那里看到了那幅字。
字是豎著寫的,似乎還題了跋,大意是說他本人對此聯(lián)的含義不置可否云云;而我看了那字,卻對那字也不置可否了。 不知為什么,后來同事并未將那幅字送我;本就不屬于我,自然也無須索回。
記此事,權(quán)當(dāng)個故事給大家聽。 二、扇面 有一回,我在武漢書畫市場買了一幅扇面。
清代的,很舊,還有些殘。扇面章法有度,書寫得當(dāng),字的大小界于小楷和中楷之間——大約是書者根據(jù)所書內(nèi)容和扇面尺寸精心設(shè)計的,但內(nèi)容絕不拘泥,且有些漫不經(jīng)心,很是灑脫: 日月奔走無休,看來有甚么滋味,倒不如一壺茶、萬卷書看他一看;倦來時,竹藤床睡他一睡;醒來時,對花酌酒醉他一醉;客來時,說笑話、猜野謎、涂幾筆松竹、寫幾句情詩、弄他一盤棋,玩他一會兒。
爭不盡人間氣;謀不盡人間利;縱做到湯武征誅、五霸爭雄,終是一場戲。優(yōu)游歲月,誰識其中趣。
文字寫得雖然秀美,但我主要的,還是欣賞他這段文字。落款和印章都有些模糊,兩者一結(jié)合,隱約可以辨認出的字跡是:張樹。
因為喜愛,便把內(nèi)容記住了。這個扇面后來被我的好友徐先生強行拿走了,他也喜歡扇面里的字句。
臨走前丟了一疊現(xiàn)金在桌上,也不問價。他或許是咨詢了有關(guān)行家的,依他當(dāng)時的眼力,對這件東西實在很難給出準確的估價。
我后來也曾和幾個愛好書法的朋友提起過這個扇面,還把上面的內(nèi)容背誦給他們聽。他們也大都很喜歡,有幾位朋友還囑托我把內(nèi)容抄錄下來送給他們。
后來有個朋友開了間茶館,我建議請書家把這段文字寫下來掛在廳堂,一來可以裝飾;二來在品茶之余也可以細細品味。朋友說,那就由你來請人寫吧。
我哪里認識什么書家?剛巧,在朋友處遇到一個侃爺在侃大山(北京土語,口無遮攔聊大天),便說起此事,不想他竟?jié)M口答應(yīng)下來。我恭恭敬敬地抄錄了那段文字,并注明是清人遺墨,交給他。
不幾天,字便寫好送過來了。 一看字,不太滿意,但我已萬分感激——總算可以向朋友交差了。
求字的這個朋友并不懂字,看來也不懂文,但他卻樂于把所見所聞侃上一通。于是,我知道了那個書家自稱是個道人;或許還是個詩人——因為他說他可以把那段文字改得更好。
我愕然了。 我想,張樹若在清朝為官,官一定不大,大了我們應(yīng)該有所耳聞;應(yīng)該也不是什么很有名的文人或書畫家,如果有名,一定會有作品傳世,那么我們也就會有所目睹。
而今,他只留這把破舊的扇面?zhèn)魇?,竟讓我等如何評價是好呢? 可我喜歡他那段文字,是詩也是文。仔細品味之后,如果用某些人的觀點去看,那些字似乎并不如何清麗和秀美;境界好象也不怎么超邁和曠達,甚至還有一點點無奈、逃避和玩世不恭的情緒。
但是,那是張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