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聊齋志異〉詳細資料
蒲松齡(1640-1715)清代文學家。
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山東淄川(今屬淄博市)人。
蒲松齡出身在一個沒落的地主家庭。蒲家號稱“累代書香”,祖上雖然沒有出過顯赫人物,在當?shù)貐s是大族,但在明末清初的動亂中衰微下來。
蒲松齡的父親蒲盤原是讀書人,由于家境困難,不得不棄儒經(jīng)商。 蒲松齡童年時跟著父親讀書,由于勤奮和穎慧而深得父親鐘愛。
他19歲初應童子試,以縣、府、道三個第一名補博士弟子員,頗受當時主持山東學政的著名詩人旋閏章的賞識,贊他“觀書如月,運筆成風”,一時文名頗高。此后,他與同鄉(xiāng)學友砥礪學問更勤,曾與李希梅等人結成“郢中詩社”,?!耙燥L雅道義相劘切”(張元《柳泉蒲先生墓表》)。
他在李希梅家中讀書時,“請訂一籍,日誦一文焉書之,閱一經(jīng)焉書之,作一藝、仿一貼焉書之。每晨興而為之標日焉。
庶使一日無功,則愧、則警、則汗涔涔下也”(蒲松齡《醒軒日課序》)。康熙九年(1670)至康熙十年間,他應做縣令的友人邀請,先后到寶應和高郵做過幕賓。
這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遠游。幕賓生活使他對于官場和世情有了更多的認識。
回家鄉(xiāng)后,長期在鄉(xiāng)間作塾師。他設館的主人家藏書豐富,使他得以廣泛涉獵。
他不但研究經(jīng)史、哲理和文學,而且對于天文、農(nóng)桑、醫(yī)藥等也有很大的興趣。 蒲松齡一生刻苦好學,但自19歲“弁冕童科”之后,屢試不第,直到71歲高齡,才援例成為貢生。
康熙五十四年農(nóng)歷正月二十二日,也就是在他的夫人去世的兩年之后,依窗危坐逝世。 在清初,象蒲松齡這樣出身的士人,進身之途唯在科舉。
科場的失敗使他悲憤萬分:“天孫老矣,顛倒了天下幾多杰士。蕊宮榜放,直教那抱玉卞和哭死!……每每顧影自悲,可憐骯臟骨銷磨如此!……數(shù)卷殘書,半窗寒燭,冷落荒齋里。”
(〔大江東去〕《寄王如水》)蒲松齡未能攀緣科舉出仕,一生都在農(nóng)村過著清寒的生活。他的思想中固然存在著熱衷功名的庸俗的一面,但也有“足跡不踐公門”的傲視權貴的一面。
在艱難時世中,他逐漸認識到像他這樣出身的人難有出頭之日,“仕途黑暗,公道不彰,非袖金輸璧,不能自達于圣明”(《與韓刺史樾依書》)。他把滿腔憤氣寄托在《聊齋志異》的創(chuàng)作中。
此書創(chuàng)作從他年輕時就開始了,康熙十八年(1679)作《聊齋自志》,可知那時這部文言短篇小說集已初具規(guī)模,一直到暮年方才成書,“集腑為裘,妄續(xù)幽冥之錄;浮白載筆,僅成孤憤之書。寄托如此,亦足悲矣!”(《聊齋自志》)這部小說集熔鑄著蒲松齡一生的心血。
蒲松齡的創(chuàng)作,還有通俗俚曲14種,計有《墻頭記》、《姑婦曲》、《慈悲曲》、《翻魘殃》、《寒森曲》、《蓬萊宴》、《俊夜叉》、《窮漢詞》、《快曲》、《丑俊巴》、《禳妒咒》、《增補幸云曲》等。這些俚曲用了山東淄川地區(qū)的方言,具有濃厚的地方色彩,它們從不同角度揭露了社會的黑暗和人間的不平,在人生態(tài)度和創(chuàng)作思想上與《聊齋志異》是相通的。
蒲松齡的著作,小說和俚曲之外,還有《聊齋文集》、《聊齋詩集》和關于農(nóng)業(yè)、醫(yī)藥的通俗讀物《農(nóng)桑經(jīng)》、《藥書》等。 《聊齋志異》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說集,共有短篇小說431篇。
其內容大致有四部分:一、懷著對現(xiàn)實社會的憤懣情緒,揭露、嘲諷貪官污吏、惡霸豪紳貪婪狠毒的嘴臉,筆鋒刺向封建政治制度。這類作品以《促織》、《席方平》、《商三官》、《向杲》等篇最有代表性。
二、蒲松齡對腐朽的科舉制度有切身的體會,通過《司文郎》、《考弊司》、《書癡》等篇,作者無情地揭開了科舉制度的黑幕,勾畫出考官們昏庸貪婪的面目,剖析了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靈魂的禁錮與腐蝕,譴責了考場中營私舞弊的風氣。三、對人間堅貞、純潔的愛情及為了這種愛情而努力抗爭的底層婦女、窮書生予以衷心的贊美。
有代表性的篇章有《鴉頭》、《細侯》等?!读凝S志異》中還有相當多狐鬼精靈與人的戀愛故事,頗具浪漫情調。
在這些故事里,塑造了很多容貌美麗、心靈純潔的女性形象,如紅玉、嬰寧、香玉、青鳳、嬌娜、蓮香等。四、有些短篇是闡釋倫理道德的寓意故事,具有教育意義,如《畫皮》、《勞山道士》等。
《聊齋志異》是一部積極浪漫主義作品。它的浪漫主義精神,主要表現(xiàn)在對正面理想人物的塑造上,特別是表現(xiàn)在由花妖狐魅變來的女性形象上。
另外,也表現(xiàn)在對浪漫主義手法的運用上。作者善于運用夢境和上天入地、虛無變幻的大量虛構情節(jié),沖破現(xiàn)實的束縛,表現(xiàn)自己的理想,解決現(xiàn)實中無法解決的矛盾。
參考資料: 回答者:fzhydyzdy - 見習魔法師 三級 11-15 20:36 蒲松齡(1640~1715)清代小說家,字留仙,一字劍臣,號柳泉居士,淄川(今山東淄博)人。出身于一個逐漸敗落的地主家庭,書香世家,但功名不顯。
父蒲棄學經(jīng)商,然廣讀經(jīng)史,學識淵博。蒲松齡19歲時,以縣、府、道三個第一考取秀才,頗有文名,但以后屢試不中。
20歲時,與同鄉(xiāng)學友王鹿瞻、李希梅、張篤慶等人結“郢中詩社”。后家貧,應邀到李希梅家讀書。
31~32歲時,應同邑進士新任寶應知縣、好友孫蕙邀請,到江蘇揚州府寶應縣做幕賓。這是他。
2.蒲松齡的文學常識
蒲松齡(1640-1715),明崇禎十三年—清康熙五十四年),字留仙,又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清代杰出文學家,小說家,山東省淄川縣(現(xiàn)淄博市淄川區(qū)洪山鎮(zhèn))蒲家莊人。出身于一個逐漸敗落的地主家庭。19歲應童子試,以縣、府、道三考皆第一而聞名籍里,補博士弟子員。但后來卻屢應省試不第,直至71歲時才成歲貢生。為生活所迫,他除了應同邑人寶應縣知縣孫蕙之請,為其做幕賓數(shù)年之外,主要是在本縣西鋪村畢際友家做塾師,舌耕筆耘,年近40年,直至71歲時方撤帳歸家。1715年(清康熙五十四年)正月病逝。世稱“聊齋先生”.?.郭沫若對他的評價是“寫人寫鬼高人一籌,刺貪刺虐入骨三分”
蒲松齡一生熱衷科舉,卻始終不得志,72歲時才補了一個歲貢生,因此對科舉制度的不合理深有感觸。他畢生精力完成《聊齋志異》8卷、491篇,約40余萬字。內容豐富多彩,故事多采自民間傳說和野史軼聞,將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的事物人格化、社會化,充分表達了作者的愛憎感情和美好理想。作品繼承和發(fā)展了我國文學中志怪傳奇文學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和表現(xiàn)手法,情節(jié)幻異曲折,跌宕多變,文筆簡練,敘次井然,被譽為我國古代文言短篇小說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說此書是“專集之最有名者”;郭沫若先生為蒲氏故居題聯(lián),贊蒲氏著作“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老舍也評價過蒲氏“鬼狐有性格,笑罵成文章”。
《聊齋志異》書成后,蒲松齡因家貧無力印行,直至1766年(清乾隆三十一年)方刊刻行世。后多家競相翻印,國內外各種版本達30余種,著名版本有青柯亭本、鑄雪齋本等,近20個國家有譯本出版。全國《聊齋》出版物有100多種,以《聊齋》故事為內容編寫的戲劇、電影、電視劇達160多出(部)。?
除《聊齋志異》外,蒲松齡還有大量詩文、戲劇、俚曲以及有關農(nóng)業(yè)、醫(yī)藥方面的著述存世。計有文集13卷,400余篇;詩集6卷,1000余首;詞1卷,100余闋;戲本3出(考詞
九轉貨郎兒、鐘妹慶壽、鬧館);俚曲14種(墻頭記、姑婦曲、慈悲曲、寒森曲、翻魘殃、琴瑟樂、蓬萊宴、俊夜叉、窮漢詞、丑俊巴、快曲、禳妒咒、富貴神仙復變磨難曲、增補幸云曲),以及《農(nóng)桑經(jīng)》、《日用俗字》、《省身語錄》、《藥崇書》、《傷寒藥性賦》、《草木傳》等多種雜著,總近200萬言。
3.聊齋志異的內容簡介,急
《聊齋志異》是蒲松齡的代表作,在他40歲左右已基本完成,此后不斷有所增補和修改,是他一生心血的結晶,也是他的文學創(chuàng)作的最高成就。
“聊齋”是他的書屋名稱,“志”是記述的意思,“異”指奇異的故事。 《聊齋志異》有短篇小說491篇。
題材大多來自民間和下層知識分子的傳說。多數(shù)故事通過描寫妖狐神鬼來反映現(xiàn)實的社會生活。
有的揭露封建官府的黑暗,有的批判科舉制度的弊病,有的表現(xiàn)青年男女沖破封建禮教、爭取婚姻自由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會矛盾,表達了人民的愿望。但其中也夾雜著封建倫理和因果報應思想。
《聊齋志異》的語言簡練,描寫細膩,人物形象鮮明,故事情節(jié)生動,具有較高的藝術成就。
4.聊齋志異讀書筆記
〈聊齋志異〉讀后感
但是面對黑暗的現(xiàn)實,作家在書中提出的改革社會的方案確實不現(xiàn)實的。他在《促織》中提出了請?zhí)熳雨P心民命,在《席方平》中請二郎神主持公道,在《紅玉》中請俠客義士救困扶弱,另外再一些公案故事中,想靠清官來除暴安良。這些又表現(xiàn)了他對封建統(tǒng)治階級還存在著幻想。
《聊齋志異》廣泛地揭露了科舉制度的弊端,批判了科舉制度。這方面的代表作有《考弊司》《葉生》《王子安》等等。這些作品對考場的黑暗、考官的混憒,進行了深刻的揭露,對考生的變態(tài)心理作了入木三分的刻劃。
《考弊司》寫陰間主管考試的靠弊司司主虛肚鬼頒下定例,凡考生初次謁見,要先割脾肉一塊孝敬司主,但賄賂豐者可以免割。可是他在堂上懸掛的楹聯(lián)卻是“孝悌忠信”“禮儀廉恥”。這正是對人間黑暗的考場和寡廉鮮恥的考官的無情揭露和辛辣諷刺。
作者不僅寫了科舉制度的黑暗,而且揭露了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靈魂的副食和精神摧殘。王子安因對功名利祿的渴望而失去理智,自以為中了進士翰林,大擺進士翰林的架子,鬧出了許多悲劇性的笑話。葉生因屢試不第竟一病不起。在《王子安》中作家對考生們的心理和神態(tài),作了窮形盡相的描繪,他們入場考試,似丐、似囚、似秋末之冷蜂、似出籠之病鳥;他們盼望喜報,坐立不安,如癡如狂,對秀才士子靈魂的這些刻畫細致入微。作品通過對知識分子變態(tài)心理的描寫,告訴人們科舉制度是怎樣侵蝕人們的靈魂的。所以《聊齋志異》的更深刻之處,是它揭示了腐敗制度對民族精神之摧殘。
反對封建禮教和封建婚姻制度,歌頌純真愛情,也是《聊齋志異》的重要內容。這方面的著名作品有《阿寶》、《連城》、《蓮香》等等?!读凝S志異》中的愛情小說有它鮮明的特點:作家多通過非現(xiàn)實的幻想的世界的人與事來表現(xiàn)強烈的反封建禮教、反封建婚姻制度的精神,來表現(xiàn)他的愛情理想。再作家筆下,那些花妖狐魅所幻化的少女,盡管性情各異,但大多美麗聰明,善良無私,不圖富貴,不慕權勢,以才德取人,愛的忠誠,愛的堅貞,歷經(jīng)禍患而不渝。她們來去自如,離合隨心,不受封建戒律拘束;不矯情,不虛偽,生氣勃勃,一往無前。她們再沒有戀愛自由的封建社會,獲得了幸福的愛情。例如:《嬰寧》嬰寧是一個狐女,在墳墓里長大,他能擺脫人世間任何的束縛,不受封建禮教的規(guī)范,不受庸俗的世間人情污染,天真無邪,純潔透明,,是現(xiàn)實生活中沒有的新人。王子服同樣是一個思想單純、感情真摯的男子,作家讓著兩個人自由的結合,曲折的表現(xiàn)了他對世俗婚姻的不滿?!读凝S志異》中的愛情故事不管是喜劇還是悲劇,人們都能尋著故事發(fā)展的線索,窺見其中包含的尖銳的社會矛盾和深刻的社會矛盾斗爭。
《聊齋志異》中的愛情小說提出的新的愛情觀?!栋殹泛汀哆B城》是在愛情觀上別開聲面的作品。《阿寶》寫的是一個迂訥的孫子楚,不顧門第懸殊,迷戀著富商大賈的女兒阿寶。女戲曰:“渠去其枝指,余當歸之”。他果真用斧頭砍去枝指,雖“大痛徹心,血溢傾注,濱死”而不悔。后又魂托鸚鵡,飛達女室。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孫子楚與阿寶終于結成了美滿婚姻。這個故事寫的是癡情,全篇筆筆寫癡,字字關情。它鼓勵讀者:在男女之間要的是真心,有至情,就可以沖破一切阻力,實現(xiàn)婚姻的理想。這種愛情觀,突破了封建主義的樊籬,帶有強烈的市民意識,具有進步的民主思想?!哆B城》寫孝廉之女連城詩求偶,喬生的詩受到它的賞識,但他的父親以喬生貧窮不許,女又贈金助喬生學,于是喬以女為知己,“傾城結想,如饑似啖”。但史孝廉終于將女兒嫁給了鹽商的兒子王化城。不久女病,需男胸肉一錢,搗合藥屑,王化城不肯獻肉,喬生竟“自出白刃”割肉做藥引。后來女并負發(fā)而死,喬生進魂隨地下。再陰間他們得到了別人的幫助復生,終成夫妻。《連城》給了人一個全新的觀念,那就是要男女雙方互相知心。喬生愛連城,是因為它賞識了自己的詩。連城愛喬生,是因為他能真正理解自己的處境。這樣他們的基礎便十分牢固,可以沖破任何障礙,終成眷屬。
出上述的三類作品外,《聊齋志異》還隊當代社會進行里多方面的揭露和批判,或諷刺事態(tài)的庸俗,和刻畫人心得險惡,或描寫統(tǒng)治者不勞而獲投機取巧的心理,或歌頌勞動者的正直勇敢??傊读凝S志異》所戰(zhàn)士的人生畫圖是十分廣泛的,反映社會生活的內容十分豐富。
5.關于《聊齋志異》
《聊齋志異》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說集,共有短篇小說431篇。其內容大致有四部分:一、懷著對現(xiàn)實社會的憤懣情緒,揭露、嘲諷貪官污吏、惡霸豪紳貪婪狠毒的嘴臉,筆鋒刺向封建政治制度。這類作品以《促織》、《席方平》、《商三官》、《向杲》等篇最有代表性。二、蒲松齡對腐朽的科舉制度有切身的體會,通過《司文郎》、《考弊司》、《書癡》等篇,作者無情地揭開了科舉制度的黑幕,勾畫出考官們昏庸貪婪的面目,剖析了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靈魂的禁錮與腐蝕,譴責了考場中營私舞弊的風氣。三、對人間堅貞、純潔的愛情及為了這種愛情而努力抗爭的底層婦女、窮書生予以衷心的贊美。有代表性的篇章有《鴉頭》、《細侯》等?!读凝S志異》中還有相當多狐鬼精靈與人的戀愛故事,頗具浪漫情調。在這些故事里,塑造了很多容貌美麗、心靈純潔的女性形象,如紅玉、嬰寧、香玉、青鳳、嬌娜、蓮香等。四、有些短篇是闡釋倫理道德的寓意故事,具有教育意義,如《畫皮》、《勞山道士》等。
《聊齋志異》是一部積極浪漫主義作品。它的浪漫主義精神,主要表現(xiàn)在對正面理想人物的塑造上,特別是表現(xiàn)在由花妖狐魅變來的女性形象上。另外,也表現(xiàn)在對浪漫主義手法的運用上。作者善于運用夢境和上天入地、虛無變幻的大量虛構情節(jié),沖破現(xiàn)實的束縛,表現(xiàn)自己的理想,解決現(xiàn)實中無法解決的矛盾。
6.關于聊齋志異
《聊齋志異》的思想內容(一) 〈聊齋志異〉中的近五百篇作品,其故事來源主要有兩方面:一是作家收集的民間傳說和親身經(jīng)歷,二是前代的小說、戲劇故事。
作家自己說:“才非干寶,雅愛搜神,情類黃州,喜人談鬼。聞則命筆,遂以成編。
久之,四方同人,又以郵簡相寄4,因而物以好聚,所積益伙” 《聊齋志異》題材的特點在于一個“異”字。它同明代擬話本小說描寫現(xiàn)實生活中的世態(tài)人情不同,大多寫花妖狐鬼的故事。
其中有寫鬼的,有寫狐的,也有既寫鬼有寫狐的。此外蟲魚鳥獸,花草樹木,在蒲松齡的筆下無不可以成精變人。
就是就是一些沒有出現(xiàn) 蟲魚鳥獸、花草樹木的故事中,也總有怪異之事。如《促織》中成名之子魂化蟋蟀,《阿寶》中孫子楚魂附體鸚鵡等。
這是一部借非現(xiàn)實的幻景物來寄托對現(xiàn)實不滿的“孤憤之書”。《聊齋志異》的內容豐富復雜,瑕瑜互見,但總的看來,它所觸及的社會生活相當廣泛,反映的社會問題相當深刻,無論是接露社會政治的黑暗和科舉制度的弊端,還是描寫愛情生活,都達到了新的歷史高度。
《聊齋志異》中一個突出的思想內容,是揭露黑暗腐敗的政治,鞭撻無惡不做的貪官污吏和為富不仁的豪紳地主,同情被壓迫人民的痛苦,歌頌被壓迫者的反抗斗爭。《席方平》《狼夢》、《竇氏》《紅玉》等,都是有代表性的作品。
《席方平》寫的是一個非現(xiàn)實的幻想世界——陰間的故事。老實厚道的席廉再陰世受盡了富豪揚某的欺凌。
揚某死后,賄賂冥界使者將西打死。席來到陰間,羊又賄買陰間獄使“日夜磅掠”,使之“筋骨摧殘”。
席廉之子席方平赴陰間代父伸冤,他層層上訴,從城隍、郡司、直到冥王,但是由于他們都受了羊某的賄賂,結果是都不受理,而冥王“命置火床等。席方平受盡了折磨,但毫不氣餒,最后告上了二郎神,冤案方得昭雪。
作家接陰間的險惡,影射人間的貪官吏虐,批判的鋒芒指向了封建機構的各個層次。它使人們認識到封建社會的各級官府,只不過是壓迫人民的工具;封建社會的官場社會的腐敗以極,暗無天日,從而使人們產(chǎn)生了對封建統(tǒng)治性的懷疑。
如果說在是陰間影射陽間,那么《促織》則是借歷史以針砭現(xiàn)實。篇中著名的悲劇有促織而起,而促織有是宮中“歲征民間”之物。
作家首先把批判的矛頭指向了最高統(tǒng)治者,接示了政治腐敗、生靈涂炭的總根源。小說中勾畫了從里胥、縣令直至撫軍的各級貪官污吏對上獻媚、對蝦猙獰的面目,有他們構成的封建轉治羅網(wǎng),使廣大人民從政治到經(jīng)濟、從肉體到靈魂,無不受到嚴重的迫害和殘害。
這就是《促織》對封建統(tǒng)治的揭露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再揭樓黑暗與官府的本質方面,《狼夢》同樣寫的很深刻。
《狼夢》寫白翁夢見自己走進兒子的縣衙內,看見道上、廳上、堂上、堂下坐著、躺著的都是吃人肉的狼,而他們的周圍白骨成堆,又看到自己的兒子有變成了老虎。作者在篇末寫到:竊嘆天下只官虎而吏狼者,比比也”。
明白的告訴人們夢里的虎狼就是現(xiàn)實中官吏。 《聊齋志異》不僅寫了現(xiàn)實的黑暗和被壓迫與被損害的苦難,而且表現(xiàn)了人民群眾的反抗。
席方平不畏死亡替父伸冤,受盡了許多酷刑之后,對冥王表示:“大冤未伸,寸心不死”,“必訴”!這種反抗精神是十分頑強的。另外,如《竇氏》中所描寫的農(nóng)村姑娘,但她被惡霸騙子南三復蹂躪拋棄后,再陽世冤屈難伸,就化為厲鬼將仇人殺死。
在這類作品中,還有《紅玉》更膾炙人口。馮相如在狐女紅玉的幫助下,同林村美麗的姑娘衛(wèi)氏結合了,不料罷官在家的宋御使依仗權勢,打傷相如打死相如的父親,強走了衛(wèi)氏女。
馮相如到處伸冤,可無人為他申冤。后來一位虬髯俠士,為他殺死了仇人,夫妻團聚,重整家業(yè)。
這篇小說,不僅是爆露社會的黑暗,而且著重表現(xiàn)了人們同惡勢力的抗爭,使惡人受到懲治,善良的受害者受到救助。作家對“人俠”虬髯客,“狐俠”紅玉不不記個人得失助人為樂的品德十分贊頌,而且對豪紳和贓官,則表示了極大的憤怒。
《聊齋志異》的思想內容(二) 但是面對黑暗的現(xiàn)實,作家在書中提出的改革社會的方案確實不現(xiàn)實的。他在《促織》中提出了請?zhí)熳雨P心民命,在《席方平》中請二郎神主持公道,在《紅玉》中請俠客義士救困扶弱,另外再一些公案故事中,想靠清官來除暴安良。
這些又表現(xiàn)了他對封建統(tǒng)治階級還存在著幻想。 《聊齋志異》廣泛地揭露了科舉制度的弊端,批判了科舉制度。
這方面的代表作有《考弊司》《葉生》《王子安》等等。這些作品對考場的黑暗、考官的混憒,進行了深刻的揭露,對考生的變態(tài)心理作了入木三分的刻劃。
《考弊司》寫陰間主管考試的靠弊司司主虛肚鬼頒下定例,凡考生初次謁見,要先割脾肉一塊孝敬司主,但賄賂豐者可以免割。可是他在堂上懸掛的楹聯(lián)卻是“孝悌忠信”“禮儀廉恥”。
這正是對人間黑暗的考場和寡廉鮮恥的考官的無情揭露和辛辣諷刺。 作者不僅寫了科舉制度的黑暗,而且揭露了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靈魂的副食和精神摧殘。
王子安因對功名利祿的渴望而失去理智,自以為中了進士翰林,大擺進士翰林的架子,鬧出了許多悲劇性的笑話。葉生因屢試不第竟一病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