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guān)于祭文得語文文學(xué)常識有哪些
[編輯本段]【課文研討】 一 整體感知 韓愈幼年喪父,靠兄嫂撫養(yǎng)成人。
韓愈與其侄十二郎自幼相守,歷經(jīng)患難,感情特別深厚。但成年以后,韓愈四處飄泊,與十二郎很少見面。
正當(dāng)韓愈官運好轉(zhuǎn),有可能與十二郎相聚的時候,突然傳來他的噩耗。韓愈悲痛欲絕,寫下這篇祭文。
作者把抒情與敘事結(jié)合在一起,聯(lián)系家庭、身世和生活瑣事,反復(fù)抒寫他對亡侄的無限哀痛之情。同時,也飽含著自己凄楚的宦海沉浮的人生感慨。
全文以向死者訴說的口吻寫成,哀家族之凋落,哀己身之未老先衰,哀死者之早夭,疑天理疑神明,疑生死之?dāng)?shù),乃至疑后嗣之成立,極寫內(nèi)心的辛酸悲痛。第二段寫初聞噩耗時將信將疑,不愿相信又不得不信的心理,尤其顯得哀婉動人。
文章語意反復(fù)而一氣貫注,最能體現(xiàn)在特定情景下散文的優(yōu)長,具有濃厚的抒情色彩。因而在藝術(shù)上取得了極大的成功,成為“祭文中千年絕調(diào)”(明代茅坤語)。
《古文觀止》評論說:“情之至者,自然流為至文。讀此等文,須想其一面哭,一面寫,字字是血,字字是淚。
未嘗有意為文,而文無不工?!碧K軾說:“讀韓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友。”
當(dāng)然,這些說法未免帶有夸張的成分,但本文飽含作者對十二郎的滿腔真情,卻是確定無疑的。 全文開頭幾句是祭文開頭的固定形式。
正文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嗚呼!吾少孤”至“吾不以一日輟汝而就也”),寫兩人之間的深厚情誼。
先從身世和家世的不幸,寫幼時孤苦相依;后敘兩人的三別三會,終于不得會合而成永別,使作者悔恨無窮,抱憾終生。 第二部分(從“去年,孟東野往”至“其然乎?其不然乎”),寫十二郎之死。
先寫對十二郎之死的悲痛,再詳敘死因和死期。 第三部分(從“今吾使建中祭汝”至篇末),寫對十二郎及其遺孤的吊慰,交代遷葬及教養(yǎng)遺孤等事。
二 鑒賞要點 1不拘常格,自由抒情 祭文偏重于抒發(fā)對死者的悼念哀痛之情,一般是結(jié)合對死者功業(yè)德行的頌揚而展開的。本文一反傳統(tǒng)祭文以鋪排郡望、藻飾官階、歷敘生平、歌功頌德為主的固定格式,主要記家常瑣事,表現(xiàn)自己與死者的密切關(guān)系,抒寫難以抑止的悲哀,表達刻骨銘心的骨肉至情。
形式上則破駢為散,采用自由多變的散體。正如林紓在《韓柳文研究法·韓文研究法》中所說:“祭文體,本以用韻為正格……至《祭十二郎文》,至痛徹心,不能為辭,則變調(diào)為散體?!?/p>
使全文有吞聲嗚咽之態(tài),無夸飾艷麗之辭,為后世歐陽修《瀧岡阡表》、歸有光《項脊軒志》、袁枚《祭妹文》等開辟新徑。清代古文家劉大說:“文貴變……一集之中篇篇變,一篇之中段段變,一段之中句句變,神變,氣變,境變,音節(jié)變,字句變,惟昌黎能之。”
2感情真摯,催人淚下 作者寫此文的目的不在于稱頌死者,而在于傾訴自己的痛悼之情,寄托自己的哀思。這主要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
一是強調(diào)骨肉親情關(guān)系。作者和老成,名為叔侄,情同手足,“兩世一身,形單影只”。
今老成先逝,子女幼小,更顯得家族凋零,振興無望。這在注重門庭家道的古代,引起韓愈的切膚之痛是理所當(dāng)然的。
二是突出老成之死實出意外。老成比作者年少而體強,卻“強者夭而病者全”;老成得的不過是一種常見的軟腳病,作者本來不以為意,毫無精神準備,因而對老成的遽死追悔莫及,意外的打擊使他極為悲痛。
三是表達作者自身的宦海沉浮之苦和人生無常之感,并以此深化親情。作者原以為兩人都還年輕,便不以暫別為念,求食求祿,奔走仕途,因而別多聚少,而今鑄成終身遺憾。
作者求索老成的死因和死期,卻墮入乍信乍疑、如夢如幻的迷境,深覺生命飄忽,倍增哀痛。 3邊訴邊泣的語言形式 作者采用與死者對話的方式,邊訴邊泣,吞吐嗚咽,交織著悔恨、悲痛、自責(zé)等種種感情,似在生者和死者之間作無窮無盡的長談。
如寫聞訃的情景,從“其信然邪”到“未可以為信也”,再到“其信然矣”,語句重疊,表現(xiàn)其驚疑無定的心理狀態(tài)。末尾“汝病吾不知時,汝歿吾不知日”一段,多用排句,情緒激宕,一氣呵成。
這一切又都從肺腑中流出,因而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解題指導(dǎo) 一 設(shè)計此題,意在引導(dǎo)學(xué)生讀懂課文,總體把握作者抒發(fā)的感情。
學(xué)生只要能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即可。至于段落劃分,不必強求一致。
答案見“整體感知”。 二 這段文字共用了三個“邪”字,三個“也”字(“信也”“夢也”“何為而在吾側(cè)也”),表示不愿相信十二郎的死是真的。
三個“乎”字,表示雖不愿相信而事實俱在的矛盾心情。五個“矣”字,則表示不得不信這一噩耗的無奈。
三 答案見“有關(guān)資料”。 四 △這是一道開放性題目,意在讓學(xué)生借鑒課文的寫法,寫一篇短文,不作統(tǒng)一要求。
教學(xué)建議 一 這篇課文感情真摯,抒情語句較多,有的甚至是泣血帶淚。其中有兩處最為突出。
一是作者得到十二郎猝然病死的消息一段,連用三個“邪”字,三個“乎”字,三個“也”字,五個“矣”字,文辭抑揚頓挫,感情跌宕起伏。二是“汝病吾不知時,汝歿吾不知日”一段,好像與十二郎當(dāng)面交談,自然親切,入情入理。
誦讀時要注意作者感情的起伏變化,讀出應(yīng)有的感情波瀾。 二 。
2.悼念詞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正常來說,悼念詞沒有什么固定的格式。
但如果是悼念重要人物,或者悼念詞敘述性很強,要求演講者宣讀悼念詞時就要遵守一定的規(guī)范。要注意悼念詞的開頭部分以沉痛的心情說明召開或參加此次追悼會的目的。
盡可能準確地說明死者的職務(wù)、職稱和稱呼,以示尊崇,并要求注意稱呼之間的先后排列順序。接著簡要地概述死者何年何月何日何時何原因與世長辭,以及所享年齡等。
主體部分主要由兩方面組成。一是介紹死者生平事跡,即對死者的籍貫、學(xué)歷以及生平業(yè)績進行集中介紹,應(yīng)突出死者對人民、對社會的貢獻。
二是對死者的思想、精神、作風(fēng)、品質(zhì)等作出綜合的評價,介紹其對他人和社會產(chǎn)生的積極影響,如鼓舞了青年人,為后人樹立了榜樣等。結(jié)尾部分主要寫明生者對死者的敬意,如何向死者學(xué)習(xí)、繼承其未竟的事業(yè)、化悲痛為力量,為國家、為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等內(nèi)容。
演講的最后,還可以寫上“永垂不朽”“精神長存”或“安息吧”之類的語句。
3.追悼詞沉痛悼念
追悼會悼詞范文
作者按:追悼會是頃懷逝者,沉痛的心情自然可以理解,悼詞也必需注意到這一點,多贊頌逝者功德,力避提及過失。
各位親友,各位來賓:
今天,我們懷著十分沉痛的心情深切悼念離休干部***同志。
***同志因XXXX病醫(yī)治無效,于****年**月**日晚*時**分在XXX人民醫(yī)院與世長辭,享年**歲。
***同志****年*月生于XXX市XXX縣(區(qū)),****年*月參加革命工作。以下內(nèi)容為該同志簡要經(jīng)歷XXXXXXXX附帶講一些該同志的閃光點。
***同志一生勤勤懇懇,任勞任怨。他無論是在XXX崗位,還是在XXX崗位,他總是一心撲在工作和事業(yè)上,干一行,愛一行,精一行,敬業(yè)愛崗,默默奉獻。
他對工作認真負責(zé),一絲不茍。他認真執(zhí)行政策,敢于堅持原則。
***同志為人忠厚、襟懷坦白;謙虛謹慎、平易近人;生活節(jié)儉、艱苦樸素;家庭和睦、鄰里團結(jié),他對子女從嚴管教,嚴格要求,子女個個遵紀守法,好學(xué)上進。
***同志的逝世,使我們失去了一位好同志。他雖離我們而去,但他那種勤勤懇懇、忘我工作的奉獻精神;那種艱苦樸素、勤儉節(jié)約的優(yōu)良作風(fēng);那種為人正派、忠厚老實的高尚品德,仍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和記取。我們要化悲痛為力量,努力學(xué)習(xí)和工作,再創(chuàng)佳績。以慰***同志在天之靈。
***同志安息吧!
4.致悼詞有什么樣的禮儀
悼詞是緬懷、悼念逝者,對逝者表示哀悼、敬意的專用文體,也叫誄辭、哀辭、吊 文、祭文。
悼詞有廣義、狹義之分。廣義的悼詞指一切緬懷、悼念逝者,對逝者表示 敬意的文章。
狹義的悼詞是專指用來在追悼會上進行宣讀的文字。 致悼詞是在莊嚴的葬禮上,所以致辭者應(yīng)該采取嚴格的標準站立姿態(tài),而且神 情要嚴肅。
悼詞是用來在特定場合朗誦的,所以在表達的時候應(yīng)該注意以下幾點 內(nèi)容:在回顧逝者的生平事跡時,要實事求是;對逝者的稱贊和評價要恰當(dāng)?shù)皿w;致 悼詞時,致辭者的語言要誠懇真摯,還要飽含深情、聲韻和諧、講究文采。 在服裝的選擇上,如果致辭者是男性,服裝最好是黑西服、黑領(lǐng)帶、白襯衫、黑 皮鞋,如果條件不夠,深色素服也可以;如果致辭者是女性,也應(yīng)以黑、灰等深色系 服裝為主,切忌濃妝艷抹、亮彩華服,畢竟“逝者為大”,在葬禮上關(guān)鍵是要表現(xiàn)出 對死者的尊重和哀悼,送死者最后一程。
在致悼詞的時候還應(yīng)該要注意到,悼詞是對死者一生的“蓋棺定論”,所以要 全面、真實地評價死者的一生,不能夸大、也不能縮小死者生前的貢獻或業(yè)績,也不 能粉飾或歪曲死者的缺點或不足。悼詞要體現(xiàn)出對逝者的客觀總結(jié)和全面評價, 這也是對死者家屬的最大安慰。
悼詞的主要特點是它的緬懷性和激勵性,所以要把握好悼詞的情感基調(diào),不可 太悲傷、也不可太消極,要做到語言質(zhì)樸、感情真摯,既能夠緬懷死者,也能夠使生 者得到激勵,從而繼承死者的遺愿,繼續(xù)生活下去、奮斗下去。
5.追掉會悼念詞
親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生者且偷生,死者常已矣
以下是全文
荒草何茫茫,白楊亦蕭蕭。
嚴霜九月中,送我出遠郊。
四面無人居,高墳正蕉峣。
馬為仰天鳴,風(fēng)為自蕭條。
幽室一已閉,千年不復(fù)朝。
千年不復(fù)朝,賢達無奈何。
向來相送人,各自還其家。
親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 荒草何茫茫,白楊亦蕭蕭。
嚴霜九月中,送我出遠郊。
四面無人居,高墳正蕉峣。
馬為仰天鳴,風(fēng)為自蕭條。
幽室一已閉,千年不復(fù)朝。
千年不復(fù)朝,賢達無奈何。
向來相送人,各自還其家。
親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 嗚呼哀哉!心痛不矣。昔日茲事,歷歷在目。未盡孝道,深感愧疚。此文此篇,悼念阿公,愿天有靈,體恤孫輩。安享天年,蔭福后輩。昔日之時,爺孫共座,傾談人生,教育吾輩,談吐風(fēng)趣,難以忘懷。傳之經(jīng)驗,授之道理,豐富知識,深感敬之。嚴把家風(fēng),孝禮為先,做人厚道,傳為家訓(xùn)。兒孫共授,長源流存。青年之時,雄姿英發(fā),才華橫溢,領(lǐng)導(dǎo)風(fēng)范,為國效力。西天不公,生不逢時,文革之年,遭遇斥責(zé),長久斗爭,不堪入思。喜得天恩,后的平反,恢復(fù)如常。喜氣逢癸,孫輩輩出,三世同堂,其樂無窮。戊寅之年,天不賜福,嗚呼哀哉,白虎兇刑,辭姑痛心,在辭阿公,心痛無比,難以平心。嗚呼哀哉!哀哉悲哉!幾曾想起,阿公重托,錢財遺囑,年小無知,難當(dāng)此任,推而辭之,傷心無比,后悔晚矣。未能成愿,深感內(nèi)疚。臨終未見,更增疚責(zé)。返璞之靈,苦守一夜,只待無過,撫平痛心。思之痛之,黯然淚下,時隔八年,才成此詩。前雖有思,然不成體。今之今日,夙愿已了,甚幸甚幸!遺物玉石,相佩于身,在天之靈,佑其后輩,孫孫繁衍,富貴兩全,禮孝之德,長遠流傳。丙戌之年,辛卯之月,丙午之日,丁酉之時,長孫藝,書于京。
可以套用的,要根據(jù)你們的實際情況修改一下
6.給先烈的悼詞 100字以內(nèi)
又一個清明節(jié),又一個緬懷先烈的日子.我們來到了墓前,祭奠長眠在這里的先烈的英靈.
站在烈士墓前,我們心潮起伏,思緒萬千.革命先烈們有的為了民族獨立和國家尊嚴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有的為了徹底埋葬舊世界,建立社會主義新中國而前赴后繼,英勇作戰(zhàn),拋頭顱、灑熱血;也有的在和平建設(shè)時期,為了祖國的繁榮富強而獻出青春和熱血.
先烈們,在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的危險時刻,是你們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筑起了長城,與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進行著拼搏.你們倒下了,但成千上萬“不愿做奴隸的人們”站起來了,他們高唱著“義勇軍進行曲”,去繼承你們未完成的事業(yè);先烈們,是你們把對國家、對勞苦大眾的愛化作戰(zhàn)斗中同敵人拼殺的精神力量,不怕犧牲,勇往直前,建立了人民當(dāng)家作主的新中國;先烈們,在社會主義建設(shè)最需要的時刻,又是你們拋去了家庭和個人的一切,毫不猶豫,挺身而出,把寶貴的生命無私地獻給了祖國和人民,把滿腔的熱血灑遍祖國大地.
我們怎么能不肅然起敬?你們的輝煌業(yè)績,將深深地刻在史記上!你們的英名將與日月同輝,與江河共存!我們敬慕你們,無私奉獻的英雄!正是因為有了你們這些無數(shù)的革命先烈,有了你們的崇高,有了你們的無私才有了今天的和平環(huán)境,才有了祖國的繁榮昌盛.
戰(zhàn)爭的年代照就了烈士們的勇敢與堅強,和平美好的環(huán)境為我們提供了學(xué)知識、長才能、為祖國奉獻的機會.我們有信心,因為我們有榜樣!同學(xué)們,我們是時代的幸運兒,我們應(yīng)該懂得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我們更應(yīng)該懂得所肩負的歷史責(zé)任和歷史使命.我們要愛自己,更要愛祖國,我們要發(fā)奮學(xué)習(xí),為她增光,為她添彩!
同學(xué)們,讓我們繼承先烈的遺志,為家鄉(xiāng)的建設(shè)、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努力學(xué)習(xí),共創(chuàng)美好明天!
7.我們今天的悼詞是怎么來的
悼詞是指向死者表示哀悼、緬懷與敬意的悼念性文章。
它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悼詞指向死者表示哀悼、緬懷 與敬意的一切形式的悼念性文章,狹義的悼詞專指在追悼會 上對死者表示敬意與哀思的宣讀式的專用哀悼的文體。
今 天的悼詞是從古代的誄辭、哀辭、吊文、祭文一步步演化而 來的。 誄辭作為我國哀悼文體的最古形式,最早是一種專門表彰 死者功德的宣讀性的哀悼文體。
哀辭是誄辭的旁支。誄辭的對象主要是王公、貴族、士大夫 并以頌贊死者功德為主;而哀辭的對象主要是“童弱天折,不以 壽終者”,以抒發(fā)生者哀悼之情為主。
吊文指憑吊性的文章,“吊”有慰問之意。 吊文內(nèi)容較誅 辭、哀辭廣泛,也較其龐雜,它是我國古代群眾性的哀悼 文體。
祭文是古時祭祀天地鬼神和死者時所誦讀的文章。祭文范 圍較廣,只有祭奠死者的文章才屬于哀悼文體的范疇。
今天我們所說的悼詞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的產(chǎn)物,它反映 出新時代的新變化,無論在形式還是在內(nèi)容上,同古代的誅辭、哀辭、吊文、祭文均有實質(zhì)性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