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姓名字號的古代文化常識
1、古人的名不能和自己的親人取相同的名字,特別是長輩,如果有相同的字眼就一定要避諱,將這個字給改掉,不然就是對長輩的不尊敬。直系的祖先其實(shí)也算在這個范疇里面,如果名字里面有相同的字也要避諱改掉。
尊者值得是尊貴的人,一般是指自己的上級和皇帝,名字當(dāng)中不得帶他們名字中的字,如果有就要避諱,將自己的名字改掉,不然容易被穿小鞋,甚至有殺身之禍。
2、字是指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義的名字。古代男子20歲女子十五歲,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與本名涵義相關(guān)的別名,稱之為字,以表其德。凡人相敬而呼,必稱其表德之字。后稱字為表字。
3、號,是指中國古代人于名、字之外的自稱。如蘇軾字子瞻,別號東坡居士。號多為自己所起,亦有他人所起。與名、字無聯(lián)系。中國古代人于名、字之外的自稱。簡稱號。在古人稱謂中,別號亦常作為稱呼之用。
擴(kuò)展資料:
在古代,由于特別重視禮儀,所以名、字的稱呼上是十分講究的。在人際交往中,名一般用作謙稱、卑稱,或上對下、長對少的稱呼。平輩之間,只有在很熟悉的情況下才相互稱名,在多數(shù)情況下,提到對方或別人直呼其名,被認(rèn)為是一種不禮貌的行為。
平輩之間,相互稱字,則認(rèn)為是有禮貌的表現(xiàn)。下對上,卑對尊寫信或呼喚時(shí),可以稱字,但絕對不能稱名,尤其是君主或自己父母長輩的名,更是連提都不能提,否則就是“大不敬”或叫“大逆不道”,所以便產(chǎn)生了“避諱”制度。
參考資料來源:
百度百科-表字
百度百科-號
2.說說古人的“姓名”與“字號”的關(guān)系
古代同一個人在他的姓名之外,往往又有字、號,有時(shí)還不止一個號,不同的場合,有不同稱呼。比如,諸葛亮,姓諸葛,名亮,字孔明,號臥龍。
字只是限于古代有身份的人。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字,取字的目的是為了讓人尊重他,供他人稱呼。一般人尤其是同輩和屬下只許稱尊長的字而不能直呼其名。
號也叫別稱、別字、別號?!吨芏Y·春官·大?!罚骸疤枮樽鹌涿婪Q焉”。名、字是由尊長代取,而號則不同,號初為自取,稱自號;后來,才有別人送上的稱號,稱尊號、雅號等。自號一般都有寓意在內(nèi)。
擴(kuò)展資料:
號的來歷
起號之風(fēng),源于何時(shí),文獻(xiàn)資料上沒有詳細(xì)記載,大概在春秋戰(zhàn)國時(shí)就有了。像“老聃”、“鬼谷子”等,可視為中國最早的別號。
東晉時(shí)陶淵明自號“五柳先生”,南北朝時(shí)代有更多的人給自己起了號,唐宋時(shí)形成普遍風(fēng)氣,元明清達(dá)到鼎盛,不但人人有號,而且一個人可以起許多號。如明朝畫家陳洪緩有“老蓮”、“老遲”、“悔遲”、“云門僧”等四個號。
延至近代,用號風(fēng)氣一直不衰,如蘇玄瑛號“曼殊”;齊璜號“白石”;何香凝號“雙清樓主”?,F(xiàn)代以來文人的號逐漸被筆名所代替。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號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表字
3.古代的姓名,字號與現(xiàn)代的姓名,字號有什么不同
姓的形成有不同的歷史過程,同樣的姓未必就是一個起源。
如“賀”,有的是原姓“賀蘭”或“賀敦”簡化為“賀”,有的是原姓“慶”,因避皇帝諱而改姓“賀”。姓也因政治的、地理的、民族的等等原因而變化。
如五代時(shí)吳越的“劉”姓因避諱(“劉”與吳越王“錢鏐”的名同音)改姓“金”;明代“靖難”②之后,黃子澄的后人因避禍改姓“田”,而“靖難”有功的太監(jiān)馬三保卻被賜姓為“鄭”(就是以“三保太監(jiān)下西洋”著稱的鄭和);北魏孝文帝為推行“漢化”而改“拓跋”姓為“元”姓。又如“漢代諸縣(今山東省境內(nèi))的“葛”姓遷到陽都(今河南省境內(nèi)),為了和當(dāng)?shù)氐母鹦諈^(qū)別就稱為“諸葛”,而齊地的“田”姓外遷,以外遷的次第改姓“第一”、“第二”……(如東漢名臣“第五倫”)。
可見,姓就是一種符號,并不象封建宗法制的維護(hù)者所宣傳的那樣神秘和神圣。 名,是在社會上使用的個人的符號。
夏商兩代留下來的一些人名如孔甲、盤庚、武丁等和干支相聯(lián)系,可能和生辰有關(guān)。春秋時(shí)有些人名如“黑臀”、“黑肱”等應(yīng)是以生理特征命名的。
鄭莊公名“寤(牾)生”,則是他母親難產(chǎn)的紀(jì)實(shí)??梢娔菚r(shí)有些名字還是很樸素的。
但那時(shí)有些人名所用的字也有特定的含意,這含意并因同時(shí)出現(xiàn)的“字”而更為清楚。“字”往往是“名”的解釋和補(bǔ)充,是和“名”相表里的,所以又叫“表字”。
屈原在《離騷》里自述:“名余曰正則兮,字余曰靈均”;“正則”就是“平”,“靈均”就是“原”。他名“平”字“原”,“名”和“字”有意義上的聯(lián)系。
古人“名”和“字”的關(guān)系有意義相同的,如:東漢創(chuàng)制地動儀的張衡字平子、“擊鼓罵曹”的文學(xué)家禰衡字正平,他們名、字中的“衡”就是“平”;宋代詩人秦觀字少游、陸游字務(wù)觀,他們名、字中的“觀”和“游”也是同義。又如唐代書法家褚遂良字登善、宋代文學(xué)家曾鞏字子固,他們名、字中的“良”與“善”、“鞏”與“固”也都是同義。
“名”和“字”有意義相輔的,如:東漢“舉案齊眉”的文學(xué)家梁鴻字伯鸞,“鴻”、“鸞”都是為人稱道的兩種飛禽;西晉文學(xué)家陸機(jī)字士衡,“機(jī)”、“衡”都是北斗中的兩顆星。唐代詩人白居易字樂天,因“樂天”故能“居易”;宋代作家晁補(bǔ)之字無咎(“咎”是過錯),因能“補(bǔ)”過才能“無咎”。
“漁”(打魚)、“樵”(砍柴)常為侶,宋代史學(xué)家、《通志》的編者鄭樵字漁仲;“漁翁”又常戴“笠”,清代文學(xué)家李漁字笠翁?!懊焙汀白帧庇幸饬x相反的,如:宋代理學(xué)家朱熹字元晦、元代書畫家趙孟頫字子昂、清代作家管同字異之,他們“名”、“字”中的“熹”與“晦”、“頫(俯)”與“昂”、“同”與“異”都是反義。
古人的“名”、“字”往往取自古書古典,如:漢末“建安七子”之一徐干字偉長,《孔叢子》有“非不偉其體干也”句;曹操字孟德,《荀子》有“夫是之謂德操”句。三國趙云字子龍,取自《周易》“云從龍,風(fēng)從虎”;唐代文學(xué)家陸羽(著有《茶經(jīng)》,后世尊為“茶神”)字鴻漸,也是取自《周易》“鴻漸于陸,其羽可用為儀”。
元末戲曲家高明(著有《琵琶記》)字則誠,取自《禮記》“誠則明矣”;明代軍事家于謙字廷益和清初文人錢謙益字受之,則都是用《尚書》中“謙受益”的典故。 古人的“名”、“字”還常用來表示在家族中的行輩。
先秦時(shí),常在名、姓前加伯(孟)、仲、叔、季表兄弟長幼,如伯夷、叔齊,伯是兄,叔是弟;孔丘字仲尼,“仲”就是老二;孟姜女就是姜姓的長女。漢代以后逐漸在“名”或“字”中用同樣的字或偏旁表同輩關(guān)系,如唐代抵抗安祿山的名將顏果卿和他的弟弟顏曜卿、顏春卿共用“卿”字,和他們同輩的堂兄弟顏真卿(以書法傳世)也用“卿”字。
宋代文學(xué)家蘇軾、蘇轍兄弟共用偏旁“車”表同輩。明神宗的兒子朱常洛(明光宗)、朱常瀛、朱常洵等,第二字共用“常”,第三字共用“氵”旁;吊死在景山上的明崇禎帝朱由檢和他的哥哥朱由校(明熹宗)、堂兄弟朱由榔(南明永歷帝)、朱由崧(南明弘光帝)等第二字共用“由”,第三字共用“木”旁。
在這種情況下,姓名中的第一字是和父、祖共用的族名,第二字和第三字的一半是和弟兄等共用的輩名,具體到個人身上就只有半個字了。 除了名、字,有些古人還有號。
“號”是一種固定的別名,又稱別號。封建社會的中上層人物(特別是文人)往往以住地和志趣等為自己取號(包括齋名、室名等)。
如唐代李白的青蓮居士、杜甫的少陵野老、宋代蘇軾的東坡居士、明代唐寅的六如居士、清代鄭燮的板橋、朱用純的柏廬等,都是后人熟知的;有些別號的使用率(如蘇東坡、鄭板橋、朱柏廬等)甚至超過本名。別號是使用者本人起的,不象姓名要受家族、行輩的限制,因而可以更自由地抒發(fā)或標(biāo)榜使用者的某種情操。
別號中常見的“居士”、“山人”之類就是為了表示使用者鄙視利祿的志趣。宋代歐陽修晚年號“六一居士”,就是以一萬卷書、一千卷古金石文、一張琴、一局棋、一壺酒加上他本人一老翁,共六個“一”取號。
南宋愛國詩人陸游憂世憤俗,被權(quán)貴們譏為不守禮法,他就自號“放翁”,表。
4.古人對姓名字號運(yùn)用有什么講究
過去,孩子入學(xué)啟蒙時(shí),都會起一個正式名字,即所謂“學(xué)名”。
名字,在現(xiàn)代人看來是一個詞兒,一個意思。但在中國古代,“名”和“字”卻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名就是名,字就是字。有“名”還得有“字”,是古代有身份者的“標(biāo)配”。
那么,古人是如何起名字的?古人在起名時(shí)又是如何選“字”的? 先秦時(shí)期孩子3個月時(shí)由“父名之” 《左傳》記載申繻曾提出取名選字“五原則” 古人怎么想到起名字的?東漢文字學(xué)家許慎認(rèn)為,名字最初是因夜晚相遇、辨識需要而產(chǎn)生的,故《說文解字》稱,“名,自命也,從口從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見,故以口自名。”
古代一般在孩子3個月大的時(shí)候,由父親取名,此即《儀禮·喪服》中所謂“故子生三月,則父名之。”至于取“字”,則在20歲行成人禮(冠禮)時(shí)進(jìn)行。
需要注意的是,后世就不這么講究了,有時(shí)候先起個“小名”或是“奶名”,六七歲入學(xué)起蒙時(shí)才取正式名字。 取名的關(guān)鍵是選好字,上古時(shí)期比較簡單,如殷王固定用天干入名。
到先秦時(shí)期,起名的講究開始多了起來。取名大師、魯國大夫申繻曾提出取名選字“五原則”:“有信,有義,有象,有假,有類?!?/p>
這是《左傳·桓公六年》中所記,那時(shí)桓公的太子出生,便咨詢申繻怎么給太子取名,申繻遂說了這番話。申繻的具體解釋是:“以名生為信,以德命為義,以類命為象,取于物為假,取于父為類”。
在具體選字時(shí),申繻強(qiáng)調(diào)要“不以國,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隱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幣?!? 孔子名“丘”,就是其父按“以類命為象”的原則所取的。
孔子生下后被發(fā)現(xiàn)頭頂特別,是凹下去的,即所謂“圩頂”,故取名“丘”。而孔子有了兒子后,恰好魯昭公賜他一條鯉魚,他遂給兒子取名“鯉”,這又是依“取于物為假”之原則。
申繻的取名原則反映了先秦時(shí)期的起名風(fēng)俗,其核心是“避諱”。中國封建時(shí)代姓名避諱風(fēng)氣大流行,最早正是始于先秦。
漢代取名流行用“單字” 《春秋公羊傳·哀公十三年》記載“二名非禮也” 與先秦相比,漢代的取名風(fēng)尚又有了不小的變化。尊老、稱謂、身份、德行一類敬謙美辭成為漢人取字時(shí)的首選,在先秦人常用的伯、仲、叔、季四字基礎(chǔ)上,又增加了元、長、次、幼、少、公、翁、君、臣、侯、賓、士、民、郎等字。
如《鹽鐵論》執(zhí)筆人桓寬,字“次公”;漢武帝時(shí)位列九卿的朱買臣,字“翁子”。 漢代最鮮明的取名特征是,從皇室到普通老百姓都以單字取名,如漢高祖劉邦、漢惠帝劉盈、漢文帝劉恒。
在東西兩漢24位有廟號的皇帝中,僅漢昭帝劉弗陵取的是雙字名,在登基后出于避諱的考慮,也除去“陵”字改成了單字“弗”。取單字名之風(fēng)對后世影響深遠(yuǎn),如唐代,21位帝王中,僅有太宗李世民、玄宗李隆基為雙字名。
南宋及以前的皇帝大多數(shù)也是單字名,一直到明清時(shí)期單字名才被冷落,在明清兩朝28位皇帝中,只有明成祖朱棣是單字名。 王莽篡漢建新后,視單字名為古禮。
在王莽“崇古”的影響下,取單字名進(jìn)一步流行。為何漢代喜歡單字名?《春秋公羊傳·哀公十三年》有這樣一種說法:“晉魏多帥師侵衛(wèi),此晉魏曼多也。
曷為謂之晉魏多?譏二名,二名非禮也?!睍x大夫魏曼多帥軍隊(duì)進(jìn)攻衛(wèi)國,人們不叫他全名,而稱“魏多”,是諷刺他取雙字名,認(rèn)為雙字名不合禮數(shù)。
就“二名非禮”說,明末清初大學(xué)問家顧炎武考證,《春秋公羊傳》中錯誤地理解了“二名”的意思,應(yīng)是一人有兩名不合禮數(shù),而非取二字名。 魏晉南北朝時(shí)期取名青睞“之”字 為《三國志》作注的南朝宋人叫斐松之 北魏著名道士取名寇謙之 魏晉南北朝時(shí)期,取二字名風(fēng)氣逐漸抬頭,取名出現(xiàn)兩大特點(diǎn),一是助詞“之”受寵,名字帶“之”成時(shí)尚;二是父子、長幼之間用字不再避諱,名字中出現(xiàn)同字現(xiàn)象。
比如王羲之、王獻(xiàn)之,父子倆的名字中都有“之”字。 當(dāng)時(shí),“之”字特別受青睞,地位高者或權(quán)力大者,名字里往往都帶“之”字,如為《三國志》作注的南朝宋人斐松之、北魏著名道士寇謙之。
當(dāng)時(shí)皇族對“之”字也情有獨(dú)鐘,如晉宣帝的弟弟、安平獻(xiàn)王叫司馬孚之,兒子、汝南王叫司馬亮之,后代還有司馬景之、司馬曇之…… “之”字入名,在魏晉時(shí)期還是一種是否入教的標(biāo)志。如何辨別入教者和非入教者,知道對方與自己同道?區(qū)別就在一個“之”字。
后來“五斗米道”首領(lǐng)之一的孫恩作亂,許多名中含“之”的人士受到牽連,不少人被殺,便證明了這一推斷。當(dāng)然,唐宋以后人名中再用“之”字則與宗教無關(guān),純屬于一種喜好。
魏晉南北朝時(shí)期,人們?nèi)∶謺r(shí)僅次于“之”字的,還有一個“僧”字。如南朝梁有一名將領(lǐng)叫王僧辯,梁武帝的醫(yī)師叫姚僧垣…… 宋代出現(xiàn)“五行”“八字”配合起名 朱元璋嫡孫惠帝命里缺“火”取名朱允炆 到唐宋時(shí)期,予、臣、汝、友一類稱謂字以及可、如、斯、也等一類語助字,開始受到青睞。
宋人取名還出現(xiàn)一種復(fù)古傾向。漢代的尊老字,如“老、叟、翁”等常入名中,如《東京夢華錄》的作者叫孟元老;《鶴山集》的作者叫魏了翁。
在宋代及以后,取名時(shí)人為設(shè)置的限制明顯多了起來。除了考慮傳統(tǒng)的避諱,取名時(shí)還要講陰陽五行、生辰八。
5.古代詩人的名字和字號有什么區(qū)別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xùn)|(今山西省永濟(jì)市)人,代宗大歷八年(773年)出生于京城長安,憲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客死于柳州。
一代著名文學(xué)家、思想家,享年不到50歲。因?yàn)樗呛訓(xùn)|人,終于柳州刺史任上,所以人稱柳河?xùn)|或柳柳州 歐陽修(1007-1072):北宋文學(xué)家、史學(xué)家。
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 士,吉州吉水(今屬江西)人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學(xué)家。字中郎,又字無學(xué),號石公,湖廣公安(今湖北省公安縣)人 袁枚(公元1716—1798年)字子才,號簡齋,浙江錢塘人。
他是清代乾隆年間的進(jìn)士,才華出眾,詩文冠江南 溫庭筠 溫庭筠,原名岐,字飛卿,并州祁(今山西祁縣)人,唐代溫彥博之裔孫,我國古代著名詞人,兩《唐書》有傳 時(shí)號 溫八叉 龔自珍(1792-1841),字爾玉,更名易簡,字伯定;又更名鞏祚,號定庵。詩今存600多首,絕大部分是他中年以后的作品 陸游(1125-1210),字務(wù)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省紹興市)人。
南宋愛國詩人。 杜甫號少陵野老、少陵 杜甫生平 [唐代]詩人。
字子美,世稱杜少陵、杜工部,自號少陵野老 中國古人的姓名和現(xiàn)代一樣,是人們在社會交往中用來代表個人的符號。姓,就是某一群人(氏族、家族)共用的名;名,就是個人獨(dú)用的姓。
中國古史傳說中的人物的姓氏,如有熊氏、牛蟜氏、青云氏等,今天看來可能都是氏族的名稱。上古時(shí)代氏族以自然物為氏族標(biāo)志,因而這些名稱大都和生物和自然現(xiàn)象有關(guān)。
這些氏族名稱以后就可能演化為姓(如熊、牛、云等)。古代稱呼人還往往冠以地名(如傅說,“傅”是地名)、職業(yè)名(如巫咸,“巫”是從事占卜的人)、祖先的名號(如仲虺,是奚仲的后人)等,這類稱呼固定下來也就是“姓”。
如魯、韓、宋等,是以地名為姓;東郭、西門、池、柳等,是以住地的方位、景物為姓;師、祝、史等,是以職業(yè)為姓;上官、司馬、司徒等是以官職為姓;公孫、王孫最早是指其先人是公或王;穆、莊等姓是用其先人的謚號。從春秋戰(zhàn)國時(shí)一些人的稱呼中我們還能看到姓氏形成的一些痕跡,如展禽因住地有柳又稱“柳下惠”,公輸班因是魯人又叫“魯班”,公孫鞅又因是衛(wèi)國人稱“衛(wèi)鞅”、因封為商君稱“商鞅”等。
此外,在中華各民族交通往來過程中也出現(xiàn)了一些姓氏如呼延、慕容、尉遲等。 姓的形成有不同的歷史過程,同樣的姓未必就是一個起源。
如“賀”,有的是原姓“賀蘭”或“賀敦”簡化為“賀”,有的是原姓“慶”,因避皇帝諱而改姓“賀”。姓也因政治的、地理的、民族的等等原因而變化。
如五代時(shí)吳越的“劉”姓因避諱(“劉”與吳越王“錢鏐”的名同音)改姓“金”;明代“靖難”②之后,黃子澄的后人因避禍改姓“田”,而“靖難”有功的太監(jiān)馬三保卻被賜姓為“鄭”(就是以“三保太監(jiān)下西洋”著稱的鄭和);北魏孝文帝為推行“漢化”而改“拓跋”姓為“元”姓。又如“漢代諸縣(今山東省境內(nèi))的“葛”姓遷到陽都(今河南省境內(nèi)),為了和當(dāng)?shù)氐母鹦諈^(qū)別就稱為“諸葛”,而齊地的“田”姓外遷,以外遷的次第改姓“第一”、“第二”……(如東漢名臣“第五倫”)。
可見,姓就是一種符號,并不象封建宗法制的維護(hù)者所宣傳的那樣神秘和神圣。 名,是在社會上使用的個人的符號。
夏商兩代留下來的一些人名如孔甲、盤庚、武丁等和干支相聯(lián)系,可能和生辰有關(guān)。春秋時(shí)有些人名如“黑臀”、“黑肱”等應(yīng)是以生理特征命名的。
鄭莊公名“寤(牾)生”,則是他母親難產(chǎn)的紀(jì)實(shí)??梢娔菚r(shí)有些名字還是很樸素的。
但那時(shí)有些人名所用的字也有特定的含意,這含意并因同時(shí)出現(xiàn)的“字”而更為清楚?!白帧蓖恰懊钡慕忉尯脱a(bǔ)充,是和“名”相表里的,所以又叫“表字”。
屈原在《離騷》里自述:“名余曰正則兮,字余曰靈均”;“正則”就是“平”,“靈均”就是“原”。他名“平”字“原”,“名”和“字”有意義上的聯(lián)系。
古人“名”和“字”的關(guān)系有意義相同的,如:東漢創(chuàng)制地動儀的張衡字平子、“擊鼓罵曹”的文學(xué)家禰衡字正平,他們名、字中的“衡”就是“平”;宋代詩人秦觀字少游、陸游字務(wù)觀,他們名、字中的“觀”和“游”也是同義。又如唐代書法家褚遂良字登善、宋代文學(xué)家曾鞏字子固,他們名、字中的“良”與“善”、“鞏”與“固”也都是同義。
“名”和“字”有意義相輔的,如:東漢“舉案齊眉”的文學(xué)家梁鴻字伯鸞,“鴻”、“鸞”都是為人稱道的兩種飛禽;西晉文學(xué)家陸機(jī)字士衡,“機(jī)”、“衡”都是北斗中的兩顆星。唐代詩人白居易字樂天,因“樂天”故能“居易”;宋代作家晁補(bǔ)之字無咎(“咎”是過錯),因能“補(bǔ)”過才能“無咎”。
“漁”(打魚)、“樵”(砍柴)常為侶,宋代史學(xué)家、《通志》的編者鄭樵字漁仲;“漁翁”又常戴“笠”,清代文學(xué)家李漁字笠翁?!懊焙汀白帧庇幸饬x相反的,如:宋代理學(xué)家朱熹字元晦、元代書畫家趙孟頫字子昂、清代作家管同字異之,他們“名”、“字”中的“熹”與“晦”、“頫(俯)”與“昂”、“同”與“異”都是反義。
古人的“名”、“字”往往取自古書古典,如:漢末“建安七子”之一徐干字偉長,《孔。
6.古代名人的姓名字號的資料合集
中華民族的絕大多數(shù)姓氏皆由八大女姓而來,她們是:姜、姚、姬、姒、嬴、嬗、媯、姞。
姓為母系社會,氏為父系社會。姜 姜姓是我國最古老的一個古老的姓氏之一,有近5000年的悠久歷史,姜姓源自炎帝神農(nóng)氏,因炎帝生于姜水(今陜西岐山縣),故以姜為姓。
因此,炎帝的出生地,也就是姜氏的發(fā)源地。另外,姜姓還是今天中國的許多姓氏例如呂姓、謝姓、齊姓、高姓、盧姓、崔姓等的重要起源之一。
姜姓在當(dāng)今以人口排名的中國百家姓氏中居于第60位。姚 姚姓因桃圖騰得姓。
“兆”者為“桃”,炎帝氏夸父支以猴(舉父)為圖騰,以桃木為鄧木,以桃為權(quán)杖,在桃林塞(靈寶)步天逐日,以陽平為桃都,以大桃木為日晷天竿。天竿日影(日景)運(yùn)行作“S”形,即“兆”的“兒”,四季各有天地交午,記作“X”符,與“兒”合文作“兆”。
桃都即姚墟。相傳舜生于姚墟,得姚姓,實(shí)是夸父氏女系祖先的姓。
姬 在華人的數(shù)以千計(jì)的姓氏當(dāng)中,姬姓為中華民族最古老的八大始祖姓氏之一。姬姓的族人可以說是黃帝的嫡系后裔,這個姓氏具有將近5000年的悠久歷史。
全世界的華人都自稱是“黃帝子孫”或“炎黃子孫(炎帝與黃帝)”。姒 姒姓,中國人姓氏。
在中國眾多的姓氏中,姒姓可以說是一個小姓氏,分布在各地的姒姓后裔不足2000人。據(jù)史料考證,姒姓是一個有著4000多年歷史的姓氏。
姒姓的祖先是被世人千古傳頌的中國古代治水英雄大禹。大禹也是華夏民族杰出的圣祖。
嬴 遠(yuǎn)古時(shí)代,有姓有氏,姓氏一分為二。姓是大的氏族部落集團(tuán)的徽示,氏是一個姓所分出的小氏族支系的標(biāo)志。
姓氏合二為一,是秦漢時(shí)才開始的?!稘h書地理志注》和《說文解字》記少皞氏為嬴姓。
嬴即燕的異字,且又同音,故嬴即燕。少皞氏初以燕(玄鳥)為圖騰,故成為嬴姓的始祖。
嬗 媯 源于有虞氏,出自上古高辛氏后裔堯帝的封地,屬于以居邑名稱為姓。 媯姓為上古時(shí)期原始姓氏之一,得姓始祖是舜帝。
姞 黃帝的姞姓兒子當(dāng)系古代“五帝”之初“黃帝部族聯(lián)盟”中“姞姓部族”的首領(lǐng),黃帝賜其“姞姓”,他得姓后建立起古老的“姞姓氏族”。隨著“姞姓氏族”的子孫蕃衍,其后裔分支為“吉、雍、燕、鄂、密須(密、須)、闞、嚴(yán)、光、羊、楊、孔、尹、蔡、魯、允、斷、敦、逼、郅、雖”等姓氏 紐古錄;尼瑪察;尼莽古;阿克占;烏席哈齊;瓜爾佳,佟佳、瓜爾佳、馬佳、索綽羅、齊佳、納喇 富察 赫舍里 喜他拉 葉赫納拉 哈達(dá)納拉 伊爾根覺羅 梅勒 復(fù)姓的話有:a 安陵 安平 安期 安陽 b白玉 白馬 百里 柏侯 鮑俎 北宮 北郭 北門 北山 北唐 北堂 奔水 逼陽 賓牟 薄奚 薄野 北冥 北野 c 曹牟 曹丘 常濤 長魚 車非 成功 成陽 乘馬 叱盧 丑門 樗里 穿封 淳于 叱干 蔡林 d 答祿 達(dá)勃 達(dá)步 達(dá)奚 淡臺 鄧陵 第五 地連 地倫 東方 東里 東南 東宮 東門 東鄉(xiāng) 東丹 東郭 東陵 東關(guān) 東閭 東陽 東野 東萊 東廂 豆盧 斗于 都尉 獨(dú)孤 端木 段干 多子 第二 e 爾朱 f 方雷 豐將 封人 封父 夫蒙 夫馀 浮丘 傅余 g 干已 高車 高陵 高堂 高陽 高辛 皋落 哥舒 蓋樓 庚桑 梗陽 宮孫 公羊 公良 公孫 公罔 公西 公冶 公斂 公梁 公輸 公上 公山 公戶 公玉 公儀 公仲 公堅(jiān) 公伯 公祖 公乘 公晰 公族 姑布 古口 古龍 古孫 谷梁 谷渾 瓜田 關(guān)龍 毌丘 鮭陽 歸海 h 邯鄲 函治 韓馀 罕井 浩生 浩星 紇骨 紇奚 紇于 賀撥 賀蘭 賀樓 赫連 黑齒 黑肱 侯岡 呼延 壺丘 呼衍 斛律 胡非 胡母 胡毋 皇甫 皇父 j 兀官 吉白 即墨 季瓜 季連 季孫 茄眾 蔣丘 金齒 晉楚 京城 京兆 涇陽 九百 九方 雎鳩 沮渠 巨母 敬花 k 勘阻 渴侯 渴單 可汗 空桐 空相 昆吾 l 老陽 樂羊 荔菲 櫟陽 梁丘 梁由 梁馀 梁垣 陵陽 伶舟 冷淪 令狐 劉王 柳下 龍丘 盧妃 盧蒲 魯步 陸費(fèi) 角里 閭丘 m 馬矢 麥丘 茅夷 彌牟 密革 密茅 墨夷 墨臺 萬俟 昌頓 慕容 木門 木易 n南宮 南郭 南門 南榮 納蘭 女媧 o 歐侯 歐陽 p 逄門 盆成 彭祖 平陵 平寧 破丑 仆固 濮陽 q漆雕 奇介 綦母 綦毋 綦連 祁連 乞伏 綺里 千代 千乘 勤宿 青陽 丘麗 丘陵 屈侯 屈突 屈男 屈盧 屈同 屈門 屈引 r 壤駟 擾龍 容成 汝嫣 s 薩孤 三飯 三閭 三州 桑丘 商瞿 上官 尚方 少師 少施 少室 少叔 少正 社南 社北 申屠 申徒 沈猶 勝屠 石作 石牛 侍其 士季 士弱 士孫 士貞 叔孫 叔先 叔促 水丘 司城 司空 司寇 司鴻 司馬 司徒 司士 司寤 似和 素和 夙沙 孫陽 索陽 索盧 商丘 t 沓盧 太史 太叔 太陽 澹臺 唐山 堂溪 陶丘 同蹄 統(tǒng)奚 禿發(fā) 涂欽 涂山 吐火 吐賀 吐萬 吐羅 吐門 吐難 吐缶 吐渾 吐奚 吐和 屯渾 脫脫 拓跋 w 完顏 王孫 王官 王人 微生 尾勺 溫孤 溫稽 聞人 屋戶 巫馬 吾丘 無庸 無鉤 五鹿 武安 武疆 x 息夫 西陵 西乞 西鑰 西鄉(xiāng) 西門 西周 西郭 西方 西野 西宮 戲陽 瑕呂 霞露 夏侯 鮮虞 鮮于 鮮陽 咸丘 相里 解枇 謝丘 新垣 辛垣 信都 信平 修魚 徐吾 徐離 宣于 軒轅 軒丘 閼氏 y 延陵 罔法 鉛陵 羊角 耶律 葉陽 伊祁 伊耆 猗盧 義渠 邑由 因?qū)O 銀齒 尹文 雍門 游水 由吾 右?guī)?宥連 於陵 虞丘 盂丘 宇文 尉遲 樂羊 樂正 運(yùn)奄 運(yùn)期 元亓 z宰父 輾遲 湛盧 章仇 仉督 長孫 長兒 真鄂 正令 執(zhí)頭 中央 中長 中行 中野 中英 中梁 中壘 鐘離 鐘吾 終黎 終葵 仲孫 仲長 周陽 周氏 周生 朱陽 諸葛 主父 顓孫 顓頊 訾辱 淄丘 子書 子言 子人 子服 子家 子桑 子叔 子車 子陽 宗伯 宗正 宗政 尊盧 昨和 左。
7.關(guān)于姓名中的字和號
中國古人的姓氏字號 中國古人的姓名和現(xiàn)代一樣,是人們在社會交往中用來代表個人的符號。
姓,就是某一群人(氏族、家族)共用的名;名,就是個人獨(dú)用的姓。 中國古史傳說中的人物的姓氏,如有熊氏、牛蟜氏、青云氏等,今天看來可能都是氏族的名稱。
上古時(shí)代氏族以自然物為氏族標(biāo)志,因而這些名稱大都和生物和自然現(xiàn)象有關(guān)。這些氏族名稱以后就可能演化為姓(如熊、牛、云等)。
古代稱呼人還往往冠以地名(如傅說,“傅”是地名)、職業(yè)名(如巫咸,“巫”是從事占卜的人)、祖先的名號(如仲虺,是奚仲的后人)等,這類稱呼固定下來也就是“姓”。如魯、韓、宋等,是以地名為姓;東郭、西門、池、柳等,是以住地的方位、景物為姓;師、祝、史等,是以職業(yè)為姓;上官、司馬、司徒等是以官職為姓;公孫、王孫最早是指其先人是公或王;穆、莊等姓是用其先人的謚號。
從春秋戰(zhàn)國時(shí)一些人的稱呼中我們還能看到姓氏形成的一些痕跡,如展禽因住地有柳又稱“柳下惠”,公輸班因是魯人又叫“魯班”,公孫鞅又因是衛(wèi)國人稱“衛(wèi)鞅”、因封為商君稱“商鞅”等。此外,在中華各民族交通往來過程中也出現(xiàn)了一些姓氏如呼延、慕容、尉遲等。
姓的形成有不同的歷史過程,同樣的姓未必就是一個起源。如“賀”,有的是原姓“賀蘭”或“賀敦”簡化為“賀”,有的是原姓“慶”,因避皇帝諱而改姓“賀”。
姓也因政治的、地理的、民族的等等原因而變化。如五代時(shí)吳越的“劉”姓因避諱(“劉”與吳越王“錢鏐”的名同音)改姓“金”;明代“靖難”②之后,黃子澄的后人因避禍改姓“田”,而“靖難”有功的太監(jiān)馬三保卻被賜姓為“鄭”(就是以“三保太監(jiān)下西洋”著稱的鄭和);北魏孝文帝為推行“漢化”而改“拓跋”姓為“元”姓。
又如“漢代諸縣(今山東省境內(nèi))的“葛”姓遷到陽都(今河南省境內(nèi)),為了和當(dāng)?shù)氐母鹦諈^(qū)別就稱為“諸葛”,而齊地的“田”姓外遷,以外遷的次第改姓“第一”、“第二”……(如東漢名臣“第五倫”)??梢?,姓就是一種符號,并不象封建宗法制的維護(hù)者所宣傳的那樣神秘和神圣。
名,是在社會上使用的個人的符號。夏商兩代留下來的一些人名如孔甲、盤庚、武丁等和干支相聯(lián)系,可能和生辰有關(guān)。
春秋時(shí)有些人名如“黑臀”、“黑肱”等應(yīng)是以生理特征命名的。鄭莊公名“寤(牾)生”,則是他母親難產(chǎn)的紀(jì)實(shí)。
可見那時(shí)有些名字還是很樸素的。但那時(shí)有些人名所用的字也有特定的含意,這含意并因同時(shí)出現(xiàn)的“字”而更為清楚。
“字”往往是“名”的解釋和補(bǔ)充,是和“名”相表里的,所以又叫“表字”。屈原在《離騷》里自述:“名余曰正則兮,字余曰靈均”;“正則”就是“平”,“靈均”就是“原”。
他名“平”字“原”,“名”和“字”有意義上的聯(lián)系。古人“名”和“字”的關(guān)系有意義相同的,如:東漢創(chuàng)制地動儀的張衡字平子、“擊鼓罵曹”的文學(xué)家禰衡字正平,他們名、字中的“衡”就是“平”;宋代詩人秦觀字少游、陸游字務(wù)觀,他們名、字中的“觀”和“游”也是同義。
又如唐代書法家褚遂良字登善、宋代文學(xué)家曾鞏字子固,他們名、字中的“良”與“善”、“鞏”與“固”也都是同義。“名”和“字”有意義相輔的,如:東漢“舉案齊眉”的文學(xué)家梁鴻字伯鸞,“鴻”、“鸞”都是為人稱道的兩種飛禽;西晉文學(xué)家陸機(jī)字士衡,“機(jī)”、“衡”都是北斗中的兩顆星。
唐代詩人白居易字樂天,因“樂天”故能“居易”;宋代作家晁補(bǔ)之字無咎(“咎”是過錯),因能“補(bǔ)”過才能“無咎”?!皾O”(打魚)、“樵”(砍柴)常為侶,宋代史學(xué)家、《通志》的編者鄭樵字漁仲;“漁翁”又常戴“笠”,清代文學(xué)家李漁字笠翁。
“名”和“字”有意義相反的,如:宋代理學(xué)家朱熹字元晦、元代書畫家趙孟/字子昂、清代作家管同字異之,他們“名”、“字”中的“熹”與“晦”、“/(俯)”與“昂”、“同”與“異”都是反義。古人的“名”、“字”往往取自古書古典,如:漢末“建安七子”之一徐干字偉長,《孔叢子》有“非不偉其體干也”句;曹操字孟德,《荀子》有“夫是之謂德操”句。
三國趙云字子龍,取自《周易》“云從龍,風(fēng)從虎”;唐代文學(xué)家陸羽(著有《茶經(jīng)》,后世尊為“茶神”)字鴻漸,也是取自《周易》“鴻漸于陸,其羽可用為儀”。元末戲曲家高明(著有《琵琶記》)字則誠,取自《禮記》“誠則明矣”;明代軍事家于謙字廷益和清初文人錢謙益字受之,則都是用《尚書》中“謙受益”的典故。
古人的“名”、“字”還常用來表示在家族中的行輩。先秦時(shí),常在名、姓前加伯(孟)、仲、叔、季表兄弟長幼,如伯夷、叔齊,伯是兄,叔是弟;孔丘字仲尼,“仲”就是老二;孟姜女就是姜姓的長女。
漢代以后逐漸在“名”或“字”中用同樣的字或偏旁表同輩關(guān)系,如唐代抵抗安祿山的名將顏果卿和他的弟弟顏曜卿、顏春卿共用“卿”字,和他們同輩的堂兄弟顏真卿(以書法傳世)也用“卿”字。宋代文學(xué)家蘇軾、蘇轍兄弟共用偏旁“車”表同輩。
明神宗的兒子朱常洛(明光宗)、朱常瀛、朱常洵等,第二字共用“?!?,第三字共用“氵”旁;吊死。
8.關(guān)于古人姓名字號
1.自稱稱名,稱人稱字,也不能一概而論。
自稱有時(shí)不稱名,代之一些謙卑的稱法,如“臣”“仆”等;稱人有時(shí)也直稱其名,如《燭之武退秦師》中佚之狐稱燭之武就直呼其名,《師說》中韓愈稱李蟠也直稱“李氏子蟠”。2.(1)班固字孟堅(jiān),固與堅(jiān)都是比較頑強(qiáng)的,不受扭曲的。
“孟”表示排行第一,“堅(jiān)”與“固”同義?!肮獭焙汀皥?jiān)”都有“堅(jiān)定不動搖”之義;(2)曹操字孟德,“孟”表示排行第一,“德”(行)與“操”(守)同義。
操和德都是品行,故有德行、操行;(3)韓愈字退之?!坝睘閯龠^、超出之意,“退”為約束退守之意,名與字相反相成,含警示之意“愈”與“退”意義相反;(4)劉禹錫字夢得。
“錫”為“賜”之意,“禹錫”即“大禹所賜”之意,故字為“夢得”;(5)李商隱字義山,商隱,即殷商隱者之意。商朝末年,武王伐紂,天下宗周,伯夷、叔齊義不食周粟,隱于首陽山餓死,故李商隱以字“義山”與名呼應(yīng);(6)秦觀字少游,“觀”與“游”同義;(7)陸游字務(wù)觀,據(jù)說陸游的母親夢見秦觀而生陸游,所以用秦觀的名為字,用秦觀的字為名。
又取《列子·仲尼》“務(wù)外游不如務(wù)內(nèi)觀”之意;(8)姜夔字堯章,傳說“夔”是上古帝王堯的樂官,“章”即“樂章”之意。3.明代的胡東皋,字汝登:出自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中“登東皋以舒嘯”一語。
清代的宋端己,字恥夫:出自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端居恥圣明”一句。清代的張孟詞,字騰蛟:出自王勃《滕王閣序》“騰蛟起鳳,孟學(xué)士之詞宗”一語。
清代的奚疑,字子復(fù):出自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中“樂夫天命復(fù)奚疑”一語。清代的戴殿江,字襟三:出自王勃《滕王閣序》“襟三江而帶五湖”一語。
9.有什么姓名字號
字是老師給你起的名字,很少是自己起。
號就類似于筆名的名字。謚號就不同了,它是人死后后人給他的評價(jià)。
古代文化常識之古人姓名字號 名字,本是在社會上使用的個人的區(qū)別符號,是人在社會生活中為了相互聯(lián)系又彼此區(qū)別而對各自的稱呼,無論古今,人人都有。但古今相比,又有區(qū)別。
在我們今天的人名系統(tǒng)中,雖然仍有“名字”這一概念,但實(shí)際上是有名而無字。之所以仍把姓名之名稱為名字。
是因?yàn)楣湃耍▏?yán)格說一直到建國以前)中凡有文化者,幾乎都是既有“名”又有“字”。如司馬遷字子長,曹操字孟德等。
名,據(jù)說是嬰兒出生三個月后由父親命名的,這就是《儀禮·喪服傳》上所說的“子生三月,則父名之”。而字,則是成年后舉行冠禮時(shí)取的,《禮記。
曲禮上》:“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許嫁,笄而字”。就是說當(dāng)男子二十加冠、女子十五及笄,表示其已經(jīng)成人,將要正式參加社會交往(女子主要是出嫁)時(shí),就要在有了“名”之后,再加“字”。
名和字,都是一個人的區(qū)別代碼。作為代表符號,一名足矣,何以還要“冠而字”呢?這就和傳統(tǒng)的禮儀制度有關(guān)了。
《禮記·冠義》說:“已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薄秲x禮·士冠禮》說:“冠而字之,敬其名也?!?/p>
什么是“成人之道”?何謂“敬其名”?唐人孔穎達(dá)在《禮記·檀弓上》給“幼名,冠字”作注時(shí)說:“生若無名,不可分別,故始三月而加名,故云幼名也。冠字者,人年二十,有為人父之道,朋友等類不可復(fù)呼其名,故冠而加字?!?/p>
就是說,當(dāng)一個人年滿二十,結(jié)發(fā)加冠之后,他就告別了無拘無束的童年時(shí)代而跨人了成人的行列,他在社會上就開始享有成人的權(quán)利,也需要負(fù)起成人的責(zé)任,盡成人的義務(wù)了。比如說具有了娶妻生子、出仕做官的權(quán)利,同時(shí)也要盡保家衛(wèi)國、光宗耀祖的義務(wù)。
這是他人生的一個里程碑。這時(shí),由長輩原來所命和多年來被長輩所稱的“名”,就不便再在社交場合呼來喚去,為了對他表示應(yīng)有的尊重,同時(shí)也為了喚起他的責(zé)任意識.就得另取一個供平輩或晚輩可以稱呼的新名,即“字”。
所以,《白虎通義·姓名》說:“人所以有字何?冠德明功,敬成人也?!? 由此可知,字是一個人成年的標(biāo)志,和名相比,是具有尊重意義的稱呼:再加上古代有字者一般都是貴族和文化人等有地位的人。
平民百姓無從染指,就更使字多了一層尊貴的色彩.成了身份的象征。于是,名和字在用途上有了分工:名是供長輩呼喚的。
字是供平輩和晚輩稱呼的。這就是古人所說的“名者,己之所以事尊,尊者所以命己;字則己之所以接卑,卑者所以稱己”(《太平御覽》卷362“名”字條下所引《秦記》)。
由此也形成了古代的一種稱謂禮制,即敬稱、尊稱、下對上稱字,自稱、謙稱、上對下稱名。平輩之間一般都稱字。
只有在很熟悉的朋友之間才稱名,否則,“指名道姓”、“直呼其名”,是不尊重對方的無禮行為。 名和字在用途上雖然不同,但在命意上卻是相關(guān)聯(lián)的。
《太平御覽》引《秦記》說:“冠而有字,所以尊其名也,名成乎禮,字依乎名?!薄白忠篮趺本褪钦f“字”的含義是從“名”上引申而來的。
“字”之所以叫“字”,原因正在乎此?!墩f文解字》說:“字,乳也?!?/p>
段玉裁注:“人及鳥生子曰乳……《敘》云:‘字者,滋乳而浸多者也。’”原來“字”是生育、滋生的意思,所以古人將漢語書寫符號中獨(dú)體象形的,如人、目、日、月等,叫作“文”,而由“文”組合、滋生出來的符號,如武、信、江、河等,叫作“字”。
人的字是由名滋生出來的,當(dāng)然也就叫“字”了。字由名而滋生,它對名有表述、闡明的作用,和名互為表里,所以又叫“表字”。
正因?yàn)樽趾兔谝饬x上有這樣密切的聯(lián)系,所以《白虎通義·姓名》才說:“或傍其名而為之字者。聞名即知其字,聞字即知其名?!?/p>
關(guān)于名與字之間的聯(lián)系,清代學(xué)者曾把它歸納為“五體”(同訓(xùn)、對文、連貫、指實(shí)、辨物)、“六例”(通作、辯訛、合聲、轉(zhuǎn)語、發(fā)聲、并稱),近人有的則細(xì)分為十幾種聯(lián)系方法。下面我們以中學(xué)語文教材中的古代作家為例,來說明名與字之間的主要聯(lián)系方式: 1.同義互訓(xùn) 名與字為同義詞,二者相為輔佐,互作解釋,如: 諸葛亮,字孔明。
諸葛,復(fù)姓。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亮,明也?!?/p>
明、亮同義互訓(xùn)??诪轱椬?,《詩經(jīng)·大雅·抑》:“昊天孔昭,我生靡樂?!?/p>
鄭玄箋:“孔,甚。”“孔明”,義謂甚明。
杜甫,字子美。《說文·用部》:“甫,男子之美稱也?!?/p>
故以“美”應(yīng)“甫”?!白印睘楣糯凶拥淖鸱Q,《春秋谷梁傳集解》:“子者,人之貴稱?!?/p>
在這里用以飾字。古人表字往往加“子”以為飾。
歐陽修,字永叔。 歐陽,復(fù)姓。
《廣雅·釋詁》:“修,長也?!薄墩f文·永部》:“永,水長也?!?/p>
二者義同,故以“永”應(yīng)“修”。“叔”是飾字,表行第或長幼。
古人常在字前或字后加伯(孟)、仲、叔、季以表排行。 文天祥,字宋瑞。
據(jù)《涌幢小品》卷1《祥云》載:文天祥出生時(shí),“父夢乘紫云來,故名曰天祥,字宋瑞”。命名之意,正如《堯山堂外紀(jì)》所載宋理宗之言:“此天之祥,乃宋之瑞也。”
祥、瑞同義相。
10.求15個古文文學(xué)常識,要作者字號,生平經(jīng)歷,作品風(fēng)格,代表作及代
1、李白,字太白,唐代著名詩人,號青蓮居士,有“詩仙”之稱,藝術(shù)上具有浪漫主義風(fēng)格,有《李太白全集》,《夢游天姥吟留別》《蜀道難》《將進(jìn)酒》《越中覽古》《蘇臺覽古》等選入高中課本。
2、《長恨歌》——抒情色彩很濃的長篇敘事詩——古體詩——樂府詩——白居易——唐代。 3、《琵琶行》——抒情色彩很濃的長篇敘事詩——古體詩——樂府詩——白居易——唐代。
4、《長恨歌傳》——唐傳奇小說——陳鴻——中唐。 5、《離騷》的作者是屈原,屈原,名平,字原。
戰(zhàn)國時(shí)期楚國人,曾任左徒,三閭大夫。屈原是我國第一個愛國主義詩人,也是我國浪漫主義詩人的鼻祖。
《楚辭》收集戰(zhàn)國時(shí)代楚國屈原、宋玉和漢代賈誼等人的詩歌,(主要收錄屈原的詩)西漢劉向編輯,東漢王逸作章句(對古書的分析解釋)。這些詩歌運(yùn)用楚地的詩歌形式、方言聲韻,描寫楚地風(fēng)土人情,具有濃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辭”。
后世因此稱這種詩體為“楚辭體”或“騷體”。“楚辭”是戰(zhàn)國時(shí)期興起于楚國的一種詩歌樣式。
《楚辭》是繼《詩經(jīng)》之后我國的又一部詩歌集,它是我國第一部由文人獨(dú)立創(chuàng)作的詩歌總集?!峨x騷》是《楚辭》的代表作,是我國古代最長的抒情詩。
《離騷》抒寫理想,抒發(fā)愛國激情,富于浪漫氣息?!峨x騷》開創(chuàng)了我國古代詩歌創(chuàng)作的浪漫主義的優(yōu)秀傳統(tǒng)。
6、《湘夫人》《國殤》——《楚辭》——屈原——戰(zhàn)國時(shí)期楚國人——古體詩。 7、鮑照——南北朝——《擬行路難》(其四)——古體詩——樂府詩。
8、杜甫,字子美,唐代著名詩人,曾任工部員外郎,人稱杜工部。自號“少陵野老”。
有“詩圣”之稱,詩作有“詩史”美稱,其詩具有現(xiàn)實(shí)主義風(fēng)格,有《杜工部集》,名篇“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關(guān)吏》,“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堕w夜》《登高》《蜀相》《旅夜書懷》《登岳陽樓》等詩篇,我們都欣賞過。
9、《蜀相》《登高》《閣夜》——杜甫——近體詩——七言律詩;《登岳陽樓》《旅夜書懷》——杜甫——近體詩——五言律詩。 10、陸游,南宋時(shí)期著名愛國詩人,字務(wù)觀,號放翁,人稱“小李白”。
主要作品有《示兒》《書憤》《臨安春雨初霽》《游山西村》《十一月四日風(fēng)雨大作》《釵頭鳳》《卜算子 詠梅》等,結(jié)集為《劍南詩稿》《渭南文集》,他是中國古代最高產(chǎn)的詩人,有詩有九千多首,是南宋詩壇當(dāng)之無愧的盟主。 11、《書憤》《臨安春雨初霽》——陸游——南宋——近體詩——七言律詩。
12、柳宗元,字子厚,世稱柳河?xùn)|,也稱柳柳州,中唐著名文學(xu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與韓愈一起是古文運(yùn)動的倡導(dǎo)者,選入初、高中課本的有散文《小石潭記》《捕蛇者說》《種樹郭橐駝傳》;七言律詩《登柳州城樓寄漳汀連四州》。 13、陶淵明,名潛,字元亮,號五柳先生,世稱靖節(jié)先生,東晉著名詩人,我國第一個田園詩人。
主要作品有散文《桃花源記》,詩歌《歸園田居》《飲酒》《雜詩十二首》(其二)等。 14、《歸園田居》《飲酒》《雜詩十二首》(其二)——詩歌————古體詩——陶淵明——東晉 15、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中唐著名詩人。
他的詩歌通俗易懂、流暢自然,著名的《新樂府》《秦中吟》等作品反映了人民的疾苦,揭露了社會黑暗,具有強(qiáng)烈的現(xiàn)實(shí)意義。 16、《夢游天姥吟留別》《蜀道難》《將進(jìn)酒》——古體詩——樂府詩;《越中覽古》《蘇臺覽古》——七言絕句。
17、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學(xu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開豪放詞派之風(fēng),有《東坡全集》。《新城道中》(其一)——蘇軾——北宋——七律。
18、《李憑箜篌引》——李賀——中唐——古體詩——樂府詩 19、溫庭筠——晚唐——花間詞人之鼻祖——詩與李商隱齊名,時(shí)稱“溫李”——《菩薩蠻》——詞。 20、《燕歌行》——高適——古體詩——樂府詩——邊塞詩人——盛唐。
21、“曲”,又稱“詞余”,以元代成就最高。元曲包括散曲和雜劇,散曲包括小令(一段曲子)和套數(shù)(多段曲子)。
22、般涉調(diào) 哨遍 高祖還鄉(xiāng)——睢景臣——元代——元曲——散曲——套數(shù)。 23、周邦彥——北宋——《蘇幕遮》——詞——“詞家之冠”,“詞中老杜”。
24、《虞美人》——詞——李煜——史稱南唐后主。 25、姜夔,字堯章,號白石道人,南宋著名詞人,婉約派代表人物。
他的代表作是詞《楊州慢》。 26、王維——字摩詰——唐代山水田園詩的代表——《積雨輞川莊作》——近體詩——七律。
27、韋莊——晚唐——《菩薩蠻》(其二)——詞——在詞壇上與溫庭筠齊名,并稱“溫韋”,是“花間派“詞人的代表作家。 28、《夜歸鹿門歌》——孟浩然——唐代山水田園詩的代表—— 29、《春江花月夜》——張若虛——唐代——古體詩——樂府詩——“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
(聞一多) 30、李清照,南宋著名女詞人,號易安居士,婉約派代表人物。主要作品有《漱玉詞》。
《一剪梅》《聲聲慢》是其代表作。 31、阮籍——西晉——《詠懷八十二首》(其一)——古體詩——五言詩——“竹林七賢”之一。
32、黃遵憲——近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