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言文基礎(chǔ)知識點
文言文詞類活用詞類活用 分類 翻譯方法 例子名詞動用 前加動詞 一狼洞其中(打洞) 前加介詞后加動詞 驢不勝怒,蹄之(用蹄子踢) 另外動詞替換 舍于其址(蓋房子)名詞作狀語 表形狀 像…一樣 其一犬坐于前(像犬一樣) 表態(tài)度 像對待…一樣 吾得兄事之(像對待兄長一樣) 表方位 在…,從…,向… 孔子?xùn)|游(向東) 表時間 每…,在… 歲賦其二(每年) 表工具 用…,乘… 輦來于秦(乘車) 表處所 在… 相如廷叱之(在朝廷上)形容詞作動詞 狀語對譯法 敵人遠我(遠離) 補語對譯法 火尚足以明也(照明) 動詞替換法 私我也(偏愛)形容詞作名詞 形容詞+的+名詞 勞師以襲遠(遠方的國家)使動 名詞使動 使…成為什么 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使…成為王) 動詞使動 讓…做什么 臣活之(使…活下來) 形容詞使動 使…變得怎樣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使…變得愚蠢)意動 名詞意動 把…當作… 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把…當作賓客) 形容詞意動 認為…怎樣 成以其小,劣之(認為…不好)文言文翻譯技巧 將文言文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是對文言文閱讀能力的綜合考察。
其翻譯原則主要是:忠于原文,力求做到信、達、雅;直譯為主,意譯為輔。翻譯要注意以下幾點: 1.對某些詞該怎么解釋就怎么翻譯。
如“商君佐之”的“佐”就按其意義翻譯成“輔佐”即可。 2.解釋和翻譯有相當距離,不能簡單地把解釋當做翻譯。
這種情況,應(yīng)按這一詞在句中所指的意思來譯。如:“焚百家之言”的“言”當釋為“言論”、“學(xué)說”,但這樣的解釋不能作“焚”的賓語,根據(jù)文意,這里應(yīng)譯為“記載言論的著作”。
3.要恰當處理一些修辭格。是比喻的,要翻譯成“像……什么”,或直接譯出比喻的本體;是借代,只把所代的事物寫出就可以;是委婉說法的,按現(xiàn)代漢語表達習(xí)慣來譯就可以了。
4.各類專有名詞和各個領(lǐng)域中的習(xí)慣用語譯時要注意。凡屬專名,如人名、地名、官名、爵名、謚號、廟號、年號、書名等,可不譯。
各種領(lǐng)域中有一系列的習(xí)慣用語,如官場中的“下車”、“視事”、“乞骸骨”等,可按現(xiàn)在的說法譯出。 5.句子一些省略的成分,有時需補出。
如“交戟之衛(wèi)士欲止不內(nèi)”,“不內(nèi)”后省了賓語,可補出。 6.一些文言句子的語序,有時必須改變。
如主謂倒裝、賓語前置、定語后置、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等句式,翻譯時必須按現(xiàn)代漢語表達習(xí)慣譯出。 7.有些特殊的句子,譯時需要擴充或濃縮。
如“懷敵附遠,何招不至?”就應(yīng)譯為“使敵人降順,讓遠方的人歸附,招撫誰,誰會不來呢?”這類句子言簡意深,如翻譯時不擴充,就難于把意思表達清楚。有的句子為了某種需要,故意用繁筆,遇到這種情況,只譯出意思即可。
如“(秦)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nèi),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譯時可凝縮為“秦有并吞天下,統(tǒng)一四海的雄心。”古文翻譯八法 古文翻譯是對古漢語知識的綜合能力的訓(xùn)練。
近年來,在高考語文試卷上,加大了文言文的主觀題,體現(xiàn)著新的《語文教學(xué)大綱》中“掌握課文中常見的文言實詞、文言虛詞和文言句式,能理解詞句含義”的要求。如何做好文言文的翻譯呢?準確、明白、通順,符合現(xiàn)代漢語表述習(xí)慣,沒有語?。荒荏w現(xiàn)原文的語言特色,力求做到文筆優(yōu)美、生動、富有表現(xiàn)力是文言文翻譯的標準。
筆者根據(jù)教學(xué)實踐,總結(jié)出以下八種方法。 一、加。
即加字法。在單音節(jié)詞前或之后加字,使之成為雙音節(jié)詞或短語。
(一) 單音節(jié)變雙音節(jié)。如: 1、前辟四窗,垣墻周庭。
(《項脊軒志》) 譯文:前面開辟了四個窗子,障壁圍著院子(或“繞著院子砌上圍墻”)。 2、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 譯文:獨自一個人欣賞音樂快樂,同別人一起欣賞音樂也快樂,哪一種更快樂呢? (二) 同形異義詞取古義。
如:(1)子布、元表諸人各顧妻子。(《赤壁之戰(zhàn)》)(2)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fù)出焉。
(《桃花源記》)(3)宣言曰:“我見相如,必辱之?!保ā读H藺相如列傳》)(4)今以實校之,彼所將中國人,不過十五六萬,且久已疲。
(《赤壁之戰(zhàn)》)上述四例中,(?。捌拮印?,今義指男子的配偶,即愛人(女方);古義為妻子和兒女。(2)“絕境”,今義指沒有出路的境地;古義為與外界隔絕的地方。
(3)“宣言”,今義是表示政見的公告或聲明;古義指公開揚言。(4)“不過”,今義為轉(zhuǎn)折連詞,古義是不超過的意思。
二、減。對于“偏義復(fù)詞”,就是一個詞由兩個意義相近、相對或相反的語素構(gòu)成,其中一個語素表示意義,另一個語素不表示意義,只作陪襯。
翻譯時,要將“陪襯意”去掉。如: (1) 但欲求死,不復(fù)顧利害。
(《指南錄后序》) (2) 陟罰臧否,不宜異同。(《出師表》) (3) 晝夜勤作息,伶俜縈苦辛。
(《孔雀東南飛》) (4) 備盜之出入也。(《鴻門宴》) (5) 世之有饑穰,天之行也。
(《論積貯疏》) (6) 而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深淺。(《石鐘山記》) (1)“利害”只有“害”的意思,沒有“罰”的意思;(2)“異同”只有“異”的意思;(3)“作息”只有“作”的意思;(4)“出入”在課文中只有“入”的意思;(5)“饑穰”只有“饑”的意。
2.初中語文1
新課程文言文總復(fù)習(xí)七年級上冊:1、童趣 一、解釋加點詞的含義 答案 1、項為之強 項:頸,脖頸。
強:通“僵”,僵硬。 2、徐噴以煙 徐:慢慢地。
以:用 3、果如鶴唳云端 果:果真,果然。唳:鳥鳴 4、以從草為林 林:樹林 5、興正濃 興:興趣 6、方出神 方:正 7、鞭數(shù)十,驅(qū)之別院 鞭:用鞭子打,抽打。
驅(qū):趕 8、必細察其紋理 細:仔細。察,觀察 9、昂首觀之 昂:抬。
首:頭。之:它,代蚊子 10、為之怡然稱快 怡然:愉快的樣子 二、譯句 1、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于空中 1、夏天的蚊群飛鳴聲像雷聲一樣,我把它們比作鶴群在空中飛舞。
2、昂首觀之,項為之強。 2、仰起頭來觀察這種景象,脖頸因此都僵硬。
3、神定,捉嚇蟆,鞭數(shù)下,驅(qū)之別院 3、心神安定下來,捉住蛤蟆,鞭打了它幾十下,把它趕到別的院子里去了。 三、閱讀全文,回答下列問題。
1、文章圍繞物外之趣,寫了哪幾件事? 1、寫了觀蚊如鶴、神游山林、鞭打蝦蟆三件事 2、“余時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 2、見藐小之物必察其紋理。 3、本文有哪些詞語作為成語保留在現(xiàn)代漢語中? 3、明察秋毫、怡然稱快、怡然自得、龐然大物、夏蚊成雷。
4、文章開篇用“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之物必細察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這段文字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4、總領(lǐng)全文或引起下文。 5、“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這里指癩蛤蟆是否恰當,為什么?5、恰當。
這時的作者已陶醉在他聯(lián)想的境界之中,眼前實物已經(jīng)被放大千倍萬倍,與蚊蟲相比,癩蛤蟆自然成了“龐然大物”。它的突如其來,即被形容為“拔山倒樹而來”就很好理解了。
七年級上冊:《論語》十則 一、解釋加點詞的含義。 答 案 1、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悅乎? 1、同“悅”,愉快 2、吾日三省吾身 2、多次進行自我檢查 3、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
3、罔:迷惑。殆:危害 4、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4、齊:相同 5、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5、女:通“汝”,你。
是,這。知,通“智”,聰明。
6、溫故而知新 6、故,舊的知識 7、士不可以不弘毅 7、弘毅:寬廣,剛毅 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8、欲,想做的事情。施,施加。
二.寫出這課至今還用的成語。 溫故而知新、任重道遠、死而后已、見賢思齊、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p>
三.填空。 1、子曰:“學(xué)而時習(xí)之, ?!?/p>
孔子說:學(xué)習(xí)知識,進而按時溫習(xí)它,不也是高興的事嗎? 2、子曰:“學(xué)而不思則罔 ?!?孔子說:光讀書學(xué)習(xí)而不思考,就會迷惑不解。
光思考而不去讀書學(xué)習(xí),就什么都學(xué)不到。 3、子曰:“見賢思齊焉, 。”
孔子說:看見賢人就要想著向他學(xué)習(xí),看見不賢的人,就要自我反省,看有沒有同他相似的毛病。 4、子曰:“三人行, 。
, ?!?孔子說:三個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當我老師的人;選擇他們的優(yōu)點供自己學(xué)習(xí),發(fā)現(xiàn)自己也存在著他們有的缺點時,就應(yīng)該注意改正。
5、子曰:“ , 可以為師矣?!?孔子說:復(fù)習(xí)舊的知識,能夠從中有新的體會或發(fā)現(xiàn),這樣,可以做老師了。
6、子曰:“歲寒, 。” 孔子說: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樹是最后落葉的。
7、子曰:“其恕乎, , 。 孔子說:那大概就是“恕”了!自己討厭的事,不要施加在別人身上。
8、子曰:“由,誨女知乎! 是知也?!?孔子說:仲由,教導(dǎo)你的話明白了嗎?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這就是真正的知。
七年級上冊:3、山市 一、解釋加點詞語義。 答 案 1、數(shù)年恒不一見 數(shù),幾。
恒,經(jīng)常。 2、層層指數(shù) 數(shù),數(shù)數(shù) 3、中有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歷歷在目。
樓,像樓一樣,堂,像堂一樣,坊,像坊一樣。歷歷在目:清晰地出現(xiàn)在眼前。
4、奐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 山市,山中蜃景 5、而樓上人往來屑屑 屑屑,忙碌的樣子 6、或憑或立,不一狀 不一狀 7、相顧驚疑,念近中無此禪院。 相顧,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8、倏忽,如拳如豆。
倏忽,突然。 二、翻譯句子。
1、孫公子禹年與同人飲樓上。 公子孫禹年和他的朋友在樓上喝酒。
2、或憑或立,不一狀 有的靠著,有的立著,形狀不一。 3、然數(shù)年恒不一見 但是這幾年總不出現(xiàn)一次。
三、閱讀全文,回答問題。 1、作者是借哪些人的觀察描寫山市的? 1、借孫禹年和他朋友的觀察來描寫山市的。
2、由本文的內(nèi)容及“危樓”一詞,你能聯(lián)想古代哪一首著名的詩歌?2、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3、為什么蒲松齡時代的人把“山市”叫做“鬼書”? 3、當時的人們不能對“山市”這種自然現(xiàn)象作出正確的理解,所以只能用迷信的不科學(xué)的說法來解釋 4、出自本文的成語有哪些? 4、子虛烏有、歷歷在目、直沖霄漢、風定天清 5、找出文中描繪山市的關(guān)鍵詞語,體會山市形成的過程 5、孤塔—宮殿—城市—危樓 6、請你用一兩個詞語概括山市的特點 奇異、奇妙、神秘、瑰麗、變化多端、七年級上冊:4、《世說新語》兩則 一、解釋加點詞的含義 答案 1、俄而雪驟,公欣然曰 1、俄而:片刻。 驟:急速。
欣然:高興的樣子 2、撒鹽空中差可擬 2、擬:比,比擬 3、未若柳絮因風起 3、未。
3.文言文基礎(chǔ)知識點
《口技》知識點梳理集粹(整理者:王明珍) 清林嗣環(huán)一、原文 ①京中有善口技者。
會賓客大宴,于廳事之東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眾賓團坐。
少頃,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滿坐寂然,無敢嘩者。 ②遙聞深巷中犬吠,便有婦人驚覺欠伸,其夫囈語。
既而兒醒,大啼。夫亦醒。
婦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而嗚之。又一大兒醒,絮絮不止。
當是時,婦手拍兒聲,口中嗚聲,兒含乳啼聲,大兒初醒聲,夫叱大兒聲,一時齊發(fā),眾妙畢備。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cè)目,微笑,默嘆,以為妙絕。
③未幾,夫齁聲起,婦拍兒亦漸拍漸止。微聞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傾側(cè),婦夢中咳嗽。
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④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婦亦起大呼。
兩兒齊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兒哭,百千犬吠。
中間力拉崩倒之聲,火爆聲,呼呼風聲,百千齊作;又夾百千求救聲,曳屋許許聲,搶奪聲,潑水聲。凡所應(yīng)有,無所不有。
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于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zhàn)戰(zhàn),幾欲先走。
⑤忽然撫尺一下,群響畢絕。撤屏視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
二.實詞翻譯:第一段:善:善于,擅長 者:……的人 會:適逢,正趕上宴:舉行宴會 于:在 廳事:大廳,客廳施:設(shè)置,安放 屏障:指屏風,圍帳一類用來擋住視線的東西撫尺:藝人表演用的道具,也叫“醒木”。 而已:罷了 團坐:圍繞而坐少頃:一會兒 但:只 聞:聽見 坐:通“座”座位第二段:犬吠:狗叫聲 便:就 覺:睡醒 欠伸:打呵欠,伸懶腰囈語:說夢話 既而:不久,緊接著 啼:出聲地哭 撫:撫摸,安慰乳:喂奶 兒含乳啼:乳頭 嗚:指輕聲哼唱著哄小孩入睡絮絮:連續(xù)不斷地說話 當:在 是:這 初:剛剛一時:同時 妙:妙處 畢:全,都 側(cè)目:偏著頭看,形容聽得入神默嘆:默默地贊嘆 以為妙絕:精妙 絕:達到極點第三段:未幾:不久 齁:打鼾 漸:逐漸 作作索索:模擬老鼠活動的聲音傾側(cè):翻倒傾斜 意:心情 少:稍微 舒:伸展,松弛 稍稍:漸漸第四段:呼:呼叫 俄而:一會兒 中間:其中夾雜 力拉:擬聲詞 崩倒:(房屋)倒塌曳:拉 許許:擬聲詞 雖:即使 一端:一種名:說出 于是:在這種情況下 色:臉色 席:座位 奮:揚起,舉起股:大腿 戰(zhàn)戰(zhàn):打哆嗦,打戰(zhàn) 幾:幾乎 欲:想 走:跑第五段:群:眾多的 畢:全,都 絕:消失 三、翻譯語句:京中有善口技者。
京城里有一個善于表演口技的人。會賓客大宴,于廳事之東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
一天,正好碰上有一家大擺酒席請客,在客廳的東北角上安放了一座八尺寬的圍幕,這位表演口技的藝人坐在圍幕中,里面只放了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塊醒木罷了。眾賓團坐。
少頃,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滿坐寂然,無敢嘩者??腿藗儑谝黄?。
過了一會兒,只聽到圍幕里醒木一拍,全場都安靜下來,沒有一個敢大聲說話的。遙聞深巷中犬吠,便有婦人驚覺欠伸,其夫囈語。
只聽到遠遠的深巷里的一陣狗叫聲,就有一個婦人被驚醒,打著哈欠,伸著懶腰,她丈夫說著夢話。既而兒醒,大啼。
夫亦醒。婦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而嗚之。
又一大兒醒,絮絮不止。一會兒小孩子醒了,大聲哭著。
丈夫也被吵醒了。婦人拍著孩子,給他喂奶,孩子口里含著奶頭還是哭,婦人一面拍著孩子,一面嗚嗚地哼唱著哄他睡覺。
又有一個大孩子也醒了,嘮嘮叨叨地說個不停。當是時,婦手拍兒聲,口中嗚聲,兒含乳啼聲,大兒初醒聲,夫叱大兒聲,一地齊發(fā),眾妙畢備。
這時候,婦人用手拍孩子的聲音,口中嗚嗚地哼唱的聲音,小孩子含著奶頭啼哭的聲音,大孩子剛剛醒來的聲音,丈夫大聲呵斥大孩子的聲音,同時響了起來,各種聲音都表演得維妙維肖。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cè)目,微笑,默嘆,以為妙絕。
全場的客人沒有一個不伸長脖子,偏著頭凝神地聽著,微笑著,暗暗地贊嘆,認為妙極了。未幾,夫齁聲起,婦拍兒亦漸拍漸止。
沒隔多久,丈夫的鼾聲響起來了,婦人拍孩子的聲音也漸漸地拍一會兒停一會兒。9、微聞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傾側(cè),婦夢中咳嗽。
隱隱約約地聽到老鼠安全窸窸窣窣的聲音,盆碗等器物打翻的聲音,婦人在夢中的咳嗽的聲音。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客人們聽到這里,心情稍微放松了,身子漸漸坐正了。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婦亦起大呼。
忽然有一個人大聲喊道:“起火啦!”丈夫起身大叫,婦人也起身大叫。兩兒齊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兒哭,百千犬吠。 兩個小孩子一齊哭了起來。
霎時間,成百上千人大喊起來,成百上千的小孩哭了起來,成百上千的狗叫了起來。中間力拉崩倒之聲,火爆聲,呼呼風聲,百千齊作;又夾百千求救聲,曳屋許許聲,搶奪聲,潑水聲。
中間夾雜著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聲音,烈火燃燒而發(fā)出爆裂聲,呼呼的風聲,千百種聲音一齊響了起來;還夾雜著成百上千人的求救聲,救火的人們拉倒燃燒著的房子時一齊用力的呼喊聲,在火中搶奪物件的聲音,潑水的聲音。凡所應(yīng)有,無所不有。
雖人有百。
4.高二語文所有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
一、通假字 1、距關(guān),毋內(nèi)諸侯: 距——拒,抵御,抵抗; 內(nèi)——納,接納; 2、張良出,要項伯: 要——邀,邀請; 3、臣之不敢倍德: 倍——背,背叛; 4、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 蚤——早; 5、令將軍與臣有郤: 郤——隙,隔閡,嫌隙; 6、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 參乘——驂乘:坐在車右擔任侍衛(wèi)的人; 二、詞類活用 1、沛公欲王關(guān)中: 王:大王——稱王; 2、范增數(shù)目: 目:眼睛——使眼色; 3、道芷陽間行: 道:道路——取道; 4、夜馳之沛公軍;復(fù)夜去: 夜:夜晚——連夜; 5、吾得兄事之: 兄:兄長——向?qū)Υ珠L一樣; 6、常以身翼蔽: 翼:翅膀——像翅膀一樣; 7、頭發(fā)上指: 上:上面——向上; 8、日夜望將軍至: 日夜:白天和黑夜;日日夜夜; 9、臣活之: 活:使……活; 10、沛公旦日從百余騎: 從:使……從; 11、素善留侯張良: 善:善良——交好、友好; 12、秋毫不敢有所近: 近:與“遠”相對——沾染、接觸; 三、一詞多義 (一)虛詞“為” 1、用作動詞 音wéi 表動作:做、作為、充當、變成、成為 使子嬰為相 表觀點:認為 竊為大王不取也 表判斷;是 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 2、用作介詞 表被動;為所/為……所 音wéi 若屬皆且為所虜 表原因、涉及對象 音wèi 慎毋為婦死,貴賤情何薄/誰為大王為此計者; 3、用作助詞 句末語氣,表疑問或反問 音wéi 何辭為? (二)虛詞“因” 1、動詞:沿襲、繼續(xù) 蒙故業(yè),因遺策 2、名詞:原因、緣由 于今無會因(到現(xiàn)在沒有相會的機緣了) 3、連詞:表順承,于是,就 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 表原因,因為,由于 鼠,子神也,因愛鼠,不蓄貓犬(鼠,是子神啊,因為喜歡老鼠,所以不蓄養(yǎng)貓狗) 4、介詞: 憑借、條件 因利趁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趁著、趁機 因計沛公于坐/因招沛公出/因言曰 因為、由于 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 (三)虛詞“而” 1、表目的:來,用來 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 2、表轉(zhuǎn)折:但,卻 今人有大功而擊之 3、表修飾:(地,著) 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 4、表修飾:(地,著) 項王按劍而跽曰 5、表遞進:并且 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 6、表并列:而且,或不譯 勞苦而功高如此 7、表順承:然后,接下來 撥劍切而啖之。
5.高一上冊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
案: 同“按”; 審察,察看。
動詞。 “召有司案圖,指從此以往十五都予趙?!?/p>
罷: 通“?!?; 疲勞。形容詞。
“罷夫贏老易于而咬其骨。” 頒: 通“班”;“斑”; 頭發(fā)花白。
形容詞。 “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
板: 同“版”; 字版。名詞。
“板印書籍,唐人尚未盛為之?!?蜯: 同“蚌”; 河蚌。
“民食果損蜯蛤。 暴: “同曝” 曬。
動詞。 “雖有槁暴,不復(fù)挺者,輮使之然也?!?/p>
暴: 同“曝” 暴露,顯露。動詞。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 暴: 同“曝”; 暴露,顯露。動詞。
“忠義暴于朝廷?!?暴: 同“曝”; 曬。
動詞。 “盛夏力作,而窮冬暴露,” 杯: 同“杯”; 酒器。
名詞。 “沛公不勝杯杓,不能辭。”
倍: 通“背”, 背叛,忘記。動詞。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 同“背” 背叛,違背。
動詞。 “倍道而妄行,則天不能使之吉?!?/p>
被: 通“被”; 頂。動詞。
“被明月兮佩寶璐?!?被: 同“披”; 穿著。
動詞 “聞妻 言,如被冰雪?!?被: 同“披”; 覆蓋在肩背上。
動詞。 “同金生皆被綺繡,” 被: 同“披”; 覆蓋在肩背上動詞. “廉頗為之一飯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馬,以示尚 被: 同披; 覆蓋在肩背上。
動詞。 “屈原至于江濱,被發(fā)行吟澤畔,” 俾倪: 同“睥睨”; 斜著眼看。
形容詞。 “見其客朱亥,俾倪.” 辟: 通"避”; 躲避,逃避。
動詞。 “從臺上彈人,而觀其辟丸也?!?/p>
辟: 通“避”; 躲避。動詞。
“其北陵,文王所辟風雨也?!?辟: 通“僻”; 行為不正。
形容詞。 “放辟邪侈,無不為已?!?/p>
弊: 通“敝”; 困頓,失敗。形容詞。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弊: 通“敝”; 疲憊,衰敗。 “率疲弊之卒,將數(shù)百之眾,轉(zhuǎn)而攻秦;” 弊: 通“敝”; 疲憊,衰敗。
形容詞。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p>
徧: 同“遍” 遍及,普遍。動詞。
“小惠末徧,民弗從也?!?賓: 同“儐”; 迎接客人的人。
名詞 “設(shè)九賓于廷,臣乃敢上璧?!?不: 同“否”; 不。
副詞。 “或師焉,或不焉?!?/p>
不: 同“否”; 不會。副詞。
“王曰:‘不也’?!?不: 同“否”; 嗎。
疑問語氣詞。 “察王以十五城請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不: 同“否”; 嗎。
疑問語氣詞。 “汝見我不?” 不: 同“否”; 嗎。
疑問語氣詞。 “寧可共載不?” 材: 同“才”; 才能。
名詞。 仆材 不足,而又畏前所陳者, 材: 同“才”; 才能。
名詞。 “食之不能盡其材。”
裁: 通“才” 僅,只。副詞。
“城中 兵不滿千,戶裁及萬?!?裁: 通“才”; 剛剛。
副詞。 “手裁 舉,則又超忽而躍?!?/p>
采: 同“彩” 彩色,顏色。名詞。
“成五采,此天子氣也?!?采: 同“彩”; 顏色,彩色。
名詞。 “須臾成五采?!?/p>
倉: 同“蒼”; 黑色。名詞。
“要離刺慶忌也,倉鷹擊于殿上?!?藏: 同“臟” 臟腑。
名詞。 “末至二三里,摧藏馬悲哀?!?/p>
廛: 通“纏” “胡取禾三百廛兮?” 唱: 通“倡”; 倡導(dǎo)。動詞。
“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義、五權(quán)憲法,” 鈔: 同“抄”; 抄寫。動詞。
“適 中手自鈔錄。” 讎: 同“仇”; 仇敵,仇人。
“及仇讎已滅,天下已定,“ 鉏: 同“鋤”; 鋤頭。名詞。
“鉏櫌棘矜,非铦于鉤戟長鎩也。” 絀: 通“黜”; 罷免官職。
動詞。 “屈平既絀,”二、活用現(xiàn)象 1、蓋失強援,不能獨完(形容詞用作動詞:保全。)
2、以地事秦(名詞用作動詞:侍奉) 3、李牧連卻之(使動用法,使------退卻;擊退。) 4、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名詞作動詞,禮遇) 5、日削月割 (名詞作狀語) 6、唐浮圖慧褒始舍于其址(筑舍定居,名詞作動詞) 7、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禪” (名作動,命名,稱名) 8、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名作動,命名,稱名) 9、有泉側(cè)出 (名詞作狀語)10、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走到盡頭。
形容詞用作動詞) 11、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見:動作名,見到的景象) 12、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至:動作名,到達的人) 13、火尚足以明也(明:形作動,照明)14、不得極夫游之樂也(形容詞用作動詞) 15、而世之奇?zhèn)?、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險遠,險遠地方。形容詞作名詞。)
16、負而前驅(qū)(名-狀) 17、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形容詞用作名詞) 18、后世之謬其傳而不能名者(謬:形容詞的使動用法,弄錯,使……錯;傳:動作名,流傳的文字;名:名作動,說出,說明,識其本名) 19、一夫夜呼,亂者四應(yīng),倉皇東出(名-狀) 20、函梁君臣之首(名-動) 21、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使動用法) 22、抑本其成敗之跡(名-動,推究) 23、微風鼓浪(名詞作動詞,吹起)24、雖大風浪不能鳴也(動詞使動用法,使…鳴) 25、而此獨以鐘名,何哉(名詞作動詞,命名) 26、余自齊安舟行適臨汝(名詞作狀語,乘船) 27、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名詞作狀語,目:親眼;耳:親耳) 28、大石側(cè)立千尺(名-狀) 29、士大夫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壁之下(名-狀)30、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形-名) ------------------------- 三、古今異義 1、與戰(zhàn)勝而得者,其實百倍(那實際情況。今:實際上) 2、思厥先祖父(祖輩父輩。
今指父親的父親) 3、。
6.文言文知識點應(yīng)該是哪些
文言文詞類活用 詞類活用 分類 翻譯方法 例子 名詞動用 前加動詞 一狼洞其中(打洞) 前加介詞后加動詞 驢不勝怒,蹄之(用蹄子踢) 另外動詞替換 舍于其址(蓋房子) 名詞作 狀語 表形狀 像…一樣 其一犬坐于前(像犬一樣) 表態(tài)度 像對待…一樣 吾得兄事之(像對待兄長一樣) 表方位 在…,從…,向… 孔子?xùn)|游(向東) 表時間 每…,在… 歲賦其二(每年) 表工具 用…,乘… 輦來于秦(乘車) 表處所 在… 相如廷叱之(在朝廷上) 形容詞 作動詞 狀語對譯法 敵人遠我(遠離) 補語對譯法 火尚足以明也(照明) 動詞替換法 私我也(偏愛) 形容詞作名詞 形容詞+的+名詞 勞師以襲遠(遠方的國家) 使動 名詞使動 使…成為什么 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使…成為王) 動詞使動 讓…做什么 臣活之(使…活下來) 形容詞使動 使…變得怎樣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使…變得愚蠢) 意動 名詞意動 把…當作… 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把…當作賓客) 形容詞意動 認為…怎樣 成以其小,劣之(認為…不好) 文言文翻譯技巧 將文言文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是對文言文閱讀能力的綜合考察。
其翻譯原則主要是:忠于原文,力求做到信、達、雅;直譯為主,意譯為輔。翻譯要注意以下幾點: 1.對某些詞該怎么解釋就怎么翻譯。
如“商君佐之”的“佐”就按其意義翻譯成“輔佐”即可。 2.解釋和翻譯有相當距離,不能簡單地把解釋當做翻譯。
這種情況,應(yīng)按這一詞在句中所指的意思來譯。如:“焚百家之言”的“言”當釋為“言論”、“學(xué)說”,但這樣的解釋不能作“焚”的賓語,根據(jù)文意,這里應(yīng)譯為“記載言論的著作”。
3.要恰當處理一些修辭格。是比喻的,要翻譯成“像……什么”,或直接譯出比喻的本體;是借代,只把所代的事物寫出就可以;是委婉說法的,按現(xiàn)代漢語表達習(xí)慣來譯就可以了。
4.各類專有名詞和各個領(lǐng)域中的習(xí)慣用語譯時要注意。凡屬專名,如人名、地名、官名、爵名、謚號、廟號、年號、書名等,可不譯。
各種領(lǐng)域中有一系列的習(xí)慣用語,如官場中的“下車”、“視事”、“乞骸骨”等,可按現(xiàn)在的說法譯出。 5.句子一些省略的成分,有時需補出。
如“交戟之衛(wèi)士欲止不內(nèi)”,“不內(nèi)”后省了賓語,可補出。 6.一些文言句子的語序,有時必須改變。
如主謂倒裝、賓語前置、定語后置、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等句式,翻譯時必須按現(xiàn)代漢語表達習(xí)慣譯出。 7.有些特殊的句子,譯時需要擴充或濃縮。
如“懷敵附遠,何招不至?”就應(yīng)譯為“使敵人降順,讓遠方的人歸附,招撫誰,誰會不來呢?”這類句子言簡意深,如翻譯時不擴充,就難于把意思表達清楚。有的句子為了某種需要,故意用繁筆,遇到這種情況,只譯出意思即可。
如“(秦)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nèi),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譯時可凝縮為“秦有并吞天下,統(tǒng)一四海的雄心。” 古文翻譯八法 古文翻譯是對古漢語知識的綜合能力的訓(xùn)練。
近年來,在高考語文試卷上,加大了文言文的主觀題,體現(xiàn)著新的《語文教學(xué)大綱》中“掌握課文中常見的文言實詞、文言虛詞和文言句式,能理解詞句含義”的要求。如何做好文言文的翻譯呢?準確、明白、通順,符合現(xiàn)代漢語表述習(xí)慣,沒有語??;能體現(xiàn)原文的語言特色,力求做到文筆優(yōu)美、生動、富有表現(xiàn)力是文言文翻譯的標準。
筆者根據(jù)教學(xué)實踐,總結(jié)出以下八種方法。 一、加。
即加字法。在單音節(jié)詞前或之后加字,使之成為雙音節(jié)詞或短語。
(一) 單音節(jié)變雙音節(jié)。如: 1、前辟四窗,垣墻周庭。
(《項脊軒志》) 譯文:前面開辟了四個窗子,障壁圍著院子(或“繞著院子砌上圍墻”)。 2、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 譯文:獨自一個人欣賞音樂快樂,同別人一起欣賞音樂也快樂,哪一種更快樂呢? (二) 同形異義詞取古義。
如:(1)子布、元表諸人各顧妻子。(《赤壁之戰(zhàn)》)(2)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fù)出焉。
(《桃花源記》)(3)宣言曰:“我見相如,必辱之?!保ā读H藺相如列傳》)(4)今以實校之,彼所將中國人,不過十五六萬,且久已疲。
(《赤壁之戰(zhàn)》)上述四例中,(?。捌拮印?,今義指男子的配偶,即愛人(女方);古義為妻子和兒女。(2)“絕境”,今義指沒有出路的境地;古義為與外界隔絕的地方。
(3)“宣言”,今義是表示政見的公告或聲明;古義指公開揚言。(4)“不過”,今義為轉(zhuǎn)折連詞,古義是不超過的意思。
二、減。對于“偏義復(fù)詞”,就是一個詞由兩個意義相近、相對或相反的語素構(gòu)成,其中一個語素表示意義,另一個語素不表示意義,只作陪襯。
翻譯時,要將“陪襯意”去掉。如: (1) 但欲求死,不復(fù)顧利害。
(《指南錄后序》) (2) 陟罰臧否,不宜異同。(《出師表》) (3) 晝夜勤作息,伶俜縈苦辛。
(《孔雀東南飛》) (4) 備盜之出入也。(《鴻門宴》) (5) 世之有饑穰,天之行也。
(《論積貯疏》) (6) 而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深淺。(《石鐘山記》) (1)“利害”只有“害”的意思,沒有“罰”的意思;(2)“異同”只有“異”的意思;(3)“作息”只有“作”的意思;(4)“出入”在課文中只有“入”的意思;(5)“饑穰”只有“饑”的意思;。
7.初中文言文考點知識歸納、各文言文的內(nèi)容講解、題解
在古漢語詞匯中,實詞占絕大多數(shù),所以掌握常見的文言實詞是正確閱讀文言文的關(guān)鍵,也是中考文言文考查的重點。文言實詞的重點是理解文言實詞在特定語言環(huán)境中的不同含義。
文言實詞的特殊用法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
(一)通假字。
通假字是指本應(yīng)該用甲字,而使用時卻借用與其意義毫不相干、只是音同或音近的乙字去代替它,乙字就是甲字的通假字。如“止有剩骨”(《狼》)中,“止”是通假字,而其本字是“只”。又如“滿坐寂然”(《口技》)中,“坐”是通假字,其本字為“座”,初中課本中涉及的通假字,大約有六十個,我們列表把它們集中起來記憶。通假字的讀音要按其本字的讀音來讀,如“將軍身被堅執(zhí)銳”中的“被”讀作“pī”,通假字的意思也要按本字理解,“被”作“穿著”解釋。
(二)一詞多義。
文言文中有些字詞根據(jù)語言發(fā)展的規(guī)律,應(yīng)用范圍有所變化,同樣一個詞在這個句子中是一個意思,在那個句子中又是另一個意思。要讀懂文言文必須了解一個詞的多種含義,以便確定其在具體句子中的含義。因此,對文言實詞詞義的理解一定要心中有數(shù),平時要多留意和掌握常見實詞的一詞多義現(xiàn)象。
例:1. 以為妙絕(極) 群響畢絕(消失)
2. 朝服衣冠,窺鏡(早晨) 于是入朝見威王(朝廷) 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朝拜)
(三)古今異義。
語言,特別是它的詞匯,總是處在不斷變化之中,隨著時代的變化、歷史的變遷,古今詞匯及其意義有了明顯的差異,對于初中學(xué)生來說,了解古今詞義的變化,掌握常用實詞的變遷情況,對于讀懂文言文是有極大的幫助的,古今詞義變化有下列幾種情況:
1. 詞義擴大?!霸佟惫帕x為“第二次”,如“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現(xiàn)在的意思不僅指第二次,還指幾次以上或重復(fù)與繼續(xù),使用范圍擴大。
2. 詞義縮小?!奥势拮右厝藖泶私^境”中“妻子”在古代包括“妻子和兒女”?,F(xiàn)在只表示“男子的配偶”,詞義范圍變窄了。
3. 詞義轉(zhuǎn)移。“涕”在古義中指“眼淚”,如“汪然出涕曰”,現(xiàn)在則專指“鼻涕”。詞義出現(xiàn)了轉(zhuǎn)移。
4. 詞類活用。在古代漢語中,某些詞可按照一定的語言習(xí)慣靈活運用,臨時改變其詞性,這是文言實詞的詞類活用現(xiàn)象。在平時的學(xué)習(xí)、朗讀過程中,要把握這種語言現(xiàn)象,一般有下列幾種情況:
(1)名詞活用為動詞?!绑H不勝怒,蹄之?!保ā肚H》)“蹄”本為名詞,這里活用為動詞,作“用蹄子踢”理解。
(2)動詞活用為名詞?!皞鴥E提攜,往來而不絕者。”(《醉翁亭記》)“提攜”本為動詞,在這里活用為名詞,作“用手攙扶的小孩”理解。
(3)形容詞做名詞。“吾與汝畢力平險”(《愚公移山》)“險”本為形容詞,在這里活用為名詞,作“險峻的大山”理解。
由于《中考說明》規(guī)定“不考查對詞法、句法等知識的掌握程度”,故初中生對這一內(nèi)容稍作了解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