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不卡福利网站|中文字幕在笑第一页|午夜福利中文字幕首页|久久精彩视频免费观看

  • <abbr id="lczsv"></abbr>
    <blockquote id="lczsv"></blockquote>

    <track id="lczsv"><table id="lczsv"><nobr id="lczsv"></nobr></table></track>
    • 有關詞牌名文學常識題

      2022-10-25 綜合 86閱讀 投稿:厲蒼凌

      1.關于詞的文學常識

      詞,是我國古代詩歌的一種。

      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極盛于宋代。據(jù)《舊唐書》上記載;“自開元(唐玄宗年號)以來,歌者雜用胡夷里巷之曲。”

      由于音樂的廣泛流傳;當時的都市里有很多以演唱為生的優(yōu)伶樂師,根據(jù)唱詞和音樂拍節(jié)配合的需要,創(chuàng)作或改編出一些長短句參差的曲詞,這便是最早的詞了。從敦煌曲子詞中也能夠看出,民間產(chǎn)生的詞比出自文人之筆的詞要早幾十年。

      唐代,民間的詞大都是反映愛情相思之類的題材,所以它在文人眼里是不登大雅之堂的。被視為詩余小道。

      只有注重汲取民歌藝術(shù)長處的人,如白居易、劉禹錫等人才寫一些詞,具有樸素自然的風格,洋溢著濃厚的生活氣息。以脂粉氣濃烈的祟尚濃辭艷句而馳名的溫庭筠和五代“花間派”,在詞發(fā)展史上有一定的位置。

      而南唐李后主被俘虜之后的詞作則開拓一個新的深沉的藝術(shù)境界,給后世詞客以強烈的感染。 詞起源于民間,但在1900年敦煌石室打開之前,研究中很難見到民間作品。

      直到敦煌卷子中的詞曲面世,才補救了這方面的缺陷。敦煌詞曲數(shù)量很大。

      其中有溫庭筠、李野(唐昭宗)、歐陽炯詞共五首,其余為無名氏之作。作者范圍廣泛,多屬下層,寫作時間大抵起自武則天末年,迄于五代。

      其中最重要的抄卷是《云謠集雜曲子》,收詞30首,抄寫時間不遲于后梁乾化元年(911),比《花間集》的編定(后蜀廣政三年,940),早出近三十年。所用詞調(diào),除《內(nèi)家嬌》外,其馀12調(diào),《教坊記·曲名表》均有著錄。

      其中有慢詞,亦有聯(lián)章體。 敦煌詞創(chuàng)作的早期與作者成分來源的民間性,使作品從內(nèi)容、體制到語言風格,都表現(xiàn)出這些初起的詞,初步脫離一般詩歌的大文化系統(tǒng),開始獨立成體的過渡性特征。

      朱祖謀跋《云謠集雜曲子》云:“其為詞拙樸可喜,洵倚聲椎輪大輅?!笨梢杂糜趯φ麄€敦煌詞的評價。

      [編輯本段]詞的種類 詞最初稱為“曲詞”或“曲子詞”別稱有長短句,曲子,曲詞,樂府,樂章,琴趣,詩余,是配音樂的。從配音樂這一點上說,它和樂府是同一類的文學體裁,也同樣是來自民間文學。

      后來詞也跟樂府一樣,逐漸跟音樂分離了,成為詩的別體,所以有人把詞稱為“詩余”。文人的詞深受律詩的影響,所以詞中的律句特別多。

      詞是長短句,但是全篇的字數(shù)是有一定的。每句的平仄也是有一定的。

      詞大致可分為三類:⑴小令;⑵中調(diào);⑶長調(diào)。有人認為:五十八字以內(nèi)為小令,五十九至九十字為中調(diào),九十一字以外為長調(diào)。

      這種分法雖然未免太絕對了,但是,大概的情況還是這樣的。 敦煌曲子詞中,已經(jīng)有一些中調(diào)和長調(diào)。

      宋初柳永寫了一些長調(diào)。蘇軾、秦觀、黃庭堅等人繼起,長調(diào)就盛行起來了。

      長調(diào)的特點,除了字數(shù)較多以外,就是一般運用韻較疏。 長一點的詞還可以有:雙調(diào),三疊,四疊之分。

      詞題 前人作詞時加于詞前的題目。詞這種文學體裁初出現(xiàn)時,詞調(diào)與詞題基本上是合一的。

      后來,詞的內(nèi)容逐漸與詞調(diào)脫離,光有詞調(diào)不足以表明該詞的內(nèi)容,這才另加詞題,這大約從宋代開始。如蘇東坡的《更漏子》(詞調(diào)名),外加《送孫巨源》,說明該詞為何而作,這后者就是詞題。

      [編輯本段]詞 牌 詞牌,就是詞的格式的名稱。詞的格式和律詩的格式不同:律詩只有四種格式,而詞則總共有一千多個格式(這些格式稱為詞譜)。

      人們不好把它們稱為第一式、第二式等等,所以給它們起了一些名字。這些名字就是詞牌。

      有時候,幾個格式合用一個詞牌,因為它們是同一個格式的若干變體;有時候,同一個格式而有幾個名稱,那只因為各家叫名不同罷了。 關于詞牌的來源,大約有下面的三種情況: ⑴本來是樂曲的名稱。

      例如《菩薩蠻》,據(jù)說是由于唐代大中初年,女蠻國進貢,她們梳著高髻,戴著金冠,滿身瓔珞(瓔珞是身上佩掛的珠寶),象菩薩。當時教坊因此譜成《菩薩蠻曲》。

      據(jù)說唐宜宗愛唱《菩薩蠻》詞,可見是當時風行一時的曲子?!段鹘隆?、《風入松》、《蝶戀花》等,都是屬于這一類的。

      這些都是來自民間的曲調(diào)。 ⑵摘取一首詞中的幾個字作為詞牌。

      例如《憶秦娥》,因為依照這個格式寫出的最初一首詞開頭兩句是“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所以詞牌就叫《憶秦娥》,又叫《秦樓月》?!稇浗稀繁久锻稀罚置吨x秋娘》但因白居易有一首詠“江南好”的詞,最后一句是“能不憶江南”,所以詞牌又叫《憶江南》。

      《如夢令》原名《憶仙姿》,改名《如夢令》,這是因為后唐莊宗所寫的《憶仙姿》中有“如夢,如夢,殘月落花煙重”等句。《念奴嬌》又叫《大江東去》,這是由于蘇軾有一首《念奴嬌》,第一句是“大江東去”。

      又叫《酹江月》,因為蘇軾這首詞最后三個字是“酹江月”。 ⑶本來就是詞的題目。

      《踏歌詞》詠的是舞蹈,《舞馬詞》詠的是舞馬,《欸乃曲》詠的是泛舟,《漁歌子》詠的是打魚,《浪淘沙》詠的是浪淘沙,《拋球樂》詠的是拋繡球,《更漏子》詠的是夜。這種情況是最普遍的。

      凡是詞牌下面注明“本意”的,就是說,詞牌同時也是詞題,不另有題目了。 但是,絕大多數(shù)的詞都不是用“本意”的,因此,詞牌之外還有詞題。

      一般是在詞牌下面用較小的字注出詞題。

      2.關于詞牌名的一些知識

      詞最初稱為"曲詞"或"曲子詞",是配音樂的。

      從配音樂這一點上說,它和樂府詩是同一類的文學體裁,也同樣是來自民間文學。后來詞也跟樂府一樣,逐漸跟音樂分離了,成為詩的別體,所以有人把詞稱為"詩余"。

      文人的詞深受律詩的影響,所以詞中的律句特別多。詞是長短句,但是全篇的字數(shù)是有一定的。

      每句的平仄也是有一定的。詞大致可分三類:(1)小令;(2)中調(diào);(3)長調(diào)。

      有人認為:五十八字以內(nèi)為小令,五十九字至九十字為中調(diào),九十一字以外為長調(diào)[1]。這種分法雖然未免太絕對化了,但是,大概的情況還是這樣的。

      敦煌曲子詞中,已經(jīng)有了一些中調(diào)和長調(diào)。宋初柳永寫了一些長調(diào)。

      蘇軾、秦觀、黃庭堅等人繼起,長調(diào)就盛行起來了。長調(diào)的特點,除了字數(shù)較多以外,就是一般用韻較疏。

      (一)詞牌詞牌,就是詞的格式的名稱。詞的格式和律詩的格式不同:律詩只有四種格式,而詞則總共有一千多個格式[2](這些格式稱為詞譜,詳見下節(jié))。

      人們不好把它們稱為第一式、第二式等等,所以給它們起了一些名字。這些名字就是詞牌。

      有時候,幾個格式合用一個詞牌,因為它們是同一個格式的若干變體;有時候,同一個格式而有幾種名稱,那只因為各家叫名不同罷了。關于詞牌的來源,大約有下面的三種情況:(1)本來是樂曲的名稱。

      例如《菩薩蠻》,據(jù)說是由于唐代大中初年[3],女蠻國進貢,她們梳著高髻,戴著金冠,滿身瓔珞(瓔珞是身上佩掛的珠寶),像菩薩。當時教坊因此譜成《菩薩蠻曲》。

      據(jù)說唐宣宗愛唱《菩薩蠻》詞,可見是當時風行一時的曲子。《西江月》、《風入松》、《蝶戀花》等,都是屬于這一類的。

      這些都是來自民間的曲調(diào)。(2)摘取一首詞中的幾個字作詞牌。

      例如《憶秦娥》,因為依照這個格式寫出的最初一首詞開頭兩句是"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所以詞牌就叫《憶秦娥》[4]。又叫《秦樓月》。

      《憶江南》本名《望江南》,又名《謝秋娘》,但因白居易有一首詠"江南好"的詞,最后一句是"能不憶江南",所以詞牌又叫《憶江南》?!度鐗袅睢吩稇浵勺恕?,改名《如夢令》,這是因為后唐莊宗所寫的《憶仙姿》中有"如夢,如夢,殘月落花煙重"等句。

      《念奴嬌》又叫《大江東去》,這是由于蘇軾有一首《念奴嬌》,第一句是"大江東去"。又叫《酹江月》,因為蘇軾這首詞最后三個字是"酹江月"。

      (3)本來就是詞是題目?!短じ柙~》詠的是舞蹈,《舞馬詞》詠的是舞馬,《唉乃曲》詠的是泛舟,《漁歌子》詠的是打魚,《浪淘沙》詠的是浪淘沙,《拋球樂》詠的是拋繡球,《更漏子》詠的是夜。

      這種情況是最普遍的。凡是詞牌下面注?本意"的,就是說,詞牌同時也是詞題,不另有題目了。

      但是,絕大多數(shù)的詞都不是用"本意"的。因此,詞牌之外還詞題。

      一般是在詞牌下面用較小的字注出詞題。在這種情況下,詞題和詞牌不發(fā)生任何關系。

      一首《浪淘沙》可以完全不講到浪,也不講到沙;一首《憶江南》也可以完全不講到江南。這樣,詞牌只不過是詞譜的代號罷了。

      (二)單調(diào)、雙調(diào)、三疊、四疊詞有單調(diào)、雙調(diào)、三疊、四疊的分別。單調(diào)的詞往往就是一首小令。

      它很像一首詩,只不過的長短句罷了。例如:漁歌子[5][唐]張志和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如夢令[宋]李清照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雙調(diào)的詞有的是小令,有的是中調(diào)或長調(diào)。

      雙調(diào)就是把一首詞分為前后兩闋[6]。兩闋的字數(shù)相等或基本上相等,平仄也同。

      這樣,字數(shù)相等的就像一首曲譜配著兩首歌詞。不相等的,一般是開頭的兩三句字數(shù)不同或平仄不同,叫做"換頭"[7]。

      雙調(diào)是詞中最常見的形式。例如[8]:踏莎行(彬州旅舍)[宋]秦觀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

      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shù)!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鷓鴣天[宋]辛棄疾壯歲旌旗擁萬夫,錦襜突騎渡江初。

      燕兵夜娖銀胡碌{左為革},漢箭朝飛金仆姑。追往事,嘆今吾。

      春風不染白髭須。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

      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宋]張元干夢繞神州路。 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

      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兎。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易老悲難訴。

      更南浦,送君去。涼生岸柳催殘暑。

      耿斜河疏星淡月,斷云微度。萬里江山知何處?回首對床夜語。

      雁不到,書成誰與?目盡青天懷今古,肯兒曹恩怨相爾汝。舉大白,聽金縷。

      ("雁不到書成誰與?"依詞律應作一句讀。)像《踏莎行》、《漁家傲》,前后兩闋字數(shù)完全相等。

      其它各詞,前后闋字數(shù)基本上相同。三疊就是三闋,四疊就是四闋。

      三疊、四疊的詞很少見,這里就不舉例了。

      3.關于“詞”的文學常識

      詞 拼音:cí 【什么是詞】 詞是唐代興起的一種新的文學樣式,到了宋代,經(jīng)過長期不斷的發(fā)展,進入了全盛時期。

      詞又稱曲子詞、長短詞、詩余,是配合燕樂樂曲而填寫的歌詩。詩和詞都屬于韻文的范圍,但詩只供吟詠,詞則入樂而歌唱。

      詞的形式有以下特點: 1、每首詞都有一個表示音樂性的詞調(diào)(詞牌)。一般說,詞調(diào)并不是詞的題目,僅只能把它當作詞譜看待。

      到了宋代,有些詞人為了表明詞意,常在詞調(diào)下面另加題目,或者還寫上一段小序。 2、詞一般都分兩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闋),不分段或分段較多的是極少數(shù)。

      3、一般詞調(diào)的字數(shù)和句子的長短都是固定的,有一定的格式。 4、詞的句式參差不齊,基本上是長短句。

      5、詞中聲韻的規(guī)定特別嚴格,用字要分平仄,每個詞調(diào)的平仄都有所規(guī)定,各不相同。 【釋義】 ①語言中最小的可以獨立運用的單位:詞典|名詞|用詞不當。

      ②語句;話語:臺詞|歌詞|詞不達意。③古代的一種詩歌形式,句子長短不一:詞曲|宋詞。

      【詞匯】 一種語言里所使用的詞的總稱,如漢語詞匯、英語詞匯。 〖例句〗要想熟練地掌握一門語言,我們不僅要多讀多聽多說,還要掌握一定的詞匯。

      【詞】起于五代與唐,流行于宋的一種文學體裁。 文體名,詩歌的一種韻文形式,由五言詩、七言詩或民間歌謠發(fā)展而成, 起于唐代,盛于宋代。

      原是配樂歌唱的一種詩體,句的長短隨歌調(diào)而改變, 因此又叫長短句。有小令和慢詞兩種,一般分上下兩闋 詞的種類 詞最初稱為“曲詞”或“曲子詞”,是配音樂的。

      從配音樂這一點上說,它和樂府是同一類的文學體裁,也同樣是來自民間文學。后來詞也跟樂府一樣,逐漸跟音樂分離了,成為詩的別體,所以有人把詞稱為“詩余”。

      文人的詞深受律詩的影響,所以詞中的律句特別多。 詞是長短句,但是全篇的字數(shù)是有一定的。

      每句的平仄也是有一定的。 詞大致可分為三類:⑴小令;⑵中調(diào);⑶長調(diào)。

      有人認為:五十八字以內(nèi)為小令,五十九至九十字為中調(diào),九十一字以外為長調(diào)。這種分法雖然未免太絕對了,但是,大概的情況還是這樣的。

      敦煌曲子詞中,已經(jīng)有一些中調(diào)和長調(diào)。宋初柳永寫了一些長調(diào)。

      蘇軾、秦觀、黃庭堅等人繼起,長調(diào)就盛行起來了。長調(diào)的特點,除了字數(shù)較多以外,就是一般用韻較疏。

      一詞 牌 詞牌,就是詞的格式的名稱。詞的格式和律詩的格式不同:律詩只有四種格式,而詞則總共有一千多個格式(這些格式稱為詞譜)。

      人們不好把它們稱為第一式、第二式等等,所以給它們起了一些名字。這些名字就是詞牌。

      有時候,幾個格式合用一個詞牌,因為它們是同一個格式的若干變體;有時候,同一個格式而有幾個名稱,那只因為各家叫名不同罷了。 關于詞牌的來源,大約有下面的三種情況: ⑴本來是樂曲的名稱。

      例如《菩薩蠻》,據(jù)說是由于唐代大中初年,女蠻國進貢,她們梳著高髻,戴著金冠,滿身瓔珞(瓔珞是身上佩掛的珠寶),象菩薩。當時教坊因此譜成《菩薩蠻曲》。

      據(jù)說唐宜宗愛唱《菩薩蠻》詞,可見是當時風行一時的曲子?!段鹘隆贰ⅰ讹L入松》、《蝶戀花》等,都是屬于這一類的。

      這些都是來自民間的曲調(diào)。 ⑵摘取一首詞中的幾個字作為詞牌。

      例如《憶秦娥》,因為依照這個格式寫出的最初一首詞開頭兩句是“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所以詞牌就叫《憶秦娥》,又叫《秦樓月》。《憶江南》本名《望江南》,又名《謝秋娘》但因白居易有一首詠“江南好”的詞,最后一句是“能不憶江南”,所以詞牌又叫《憶江南》。

      《如夢令》原名《憶仙姿》,改名《如夢令》,這是因為后唐莊宗所寫的《憶仙姿》中有“如夢,如夢,殘月落花煙重”等句?!赌钆珛伞酚纸小洞蠼瓥|去》,這是由于蘇軾有一首《念奴嬌》,第一句是“大江東去”。

      又叫《酹江月》,因為蘇軾這首詞最后三個字是“酹江月”。 ⑶本來就是詞的題目。

      《踏歌詞》詠的是舞蹈,《舞馬詞》詠的是舞馬,《欸乃曲》詠的是泛舟,《漁歌子》詠的是打魚,《浪淘沙》詠的是浪淘沙,《拋球樂》詠的是拋繡球,《更漏子》詠的是夜。這種情況是最普遍的。

      凡是詞牌下面注明“本意”的,就是說,詞牌同時也是詞題,不另有題目了。 但是,絕大多數(shù)的詞都不是用“本意”的,因此,詞牌之外還有詞題。

      一般是在詞牌下面用較小的字注出詞題。在這種情況下,詞題和詞牌不發(fā)生任何關系。

      一首《浪淘沙》可以完全不講到浪,也不講到沙;一首《憶江南》也可以完全不講到江南。這樣,詞牌只不過是詞譜的何罷了。

      二單調(diào)、雙調(diào)、三疊、四疊 詞有單調(diào)、雙調(diào)、三疊、四疊的分別。 單調(diào)的詞往往就是一首小令。

      它很象一首詩,只不過是長短句罷了。例如: 詞的風格 一般有兩派:豪放派和婉約派。

      4.詞牌的有關知識

      牌,也稱為詞格,是填詞用的曲調(diào)名。

      詞最初是伴曲而唱的,曲子都有一定的旋律、節(jié)奏。這些旋律、節(jié)奏的總和就是詞調(diào)。

      詞與調(diào)之間,或按詞制調(diào),或依調(diào)填詞,曲調(diào)即稱為詞牌,其通常根據(jù)詞的內(nèi)容而定。宋后,詞經(jīng)過不斷的發(fā)展產(chǎn)生變化,主要是根據(jù)曲調(diào)來填詞,詞牌與詞的內(nèi)容并不相關。

      當詞完全脫離曲之后,詞牌便僅作為文字、音韻結(jié)構(gòu)的一種定式。 一些詞牌,除了正名之外,還標有異名,或同名異調(diào)。

      常見的詞牌 十六字令16字 搗練子27字 憶江南27字 憶王孫31字 調(diào)笑令32字 如夢令33字 相見歡36字 烏夜啼36字 長相思36字 生查子40字 點絳唇41字 浣溪沙42字 菩薩蠻44字 卜算子44字 采桑子44字 減字木蘭花44字 謁金門45字 訴衷情45字 憶秦娥46字 清平樂46字 更漏子46字 阮郎歸47字 畫堂春 47字 桃源憶故人48字 攤破浣溪沙48字 賀圣朝49字 太常引49字 西江月50字 南歌子52字 醉花陰52字 浪淘沙54字 鷓鴣天55字 鵲橋仙56字 虞美人56字 南鄉(xiāng)子56字 玉樓春56字 一斛珠57字 踏莎行58字 小重山58字 蝶戀花60字 一剪梅60字 臨江仙60字 漁家傲62字 唐多令60字 河傳61字 蘇幕遮62字 定風波62字 錦纏道 66字 謝池春66字 青玉案67字 天仙子68字 江城子70字 離亭燕72字 何滿子74字 一叢花78字 御街行78字 驀山溪82字 洞仙歌83字 滿江紅93字 水調(diào)歌頭95字 滿庭芳95字 八聲甘州97字 聲聲慢97字 晝夜樂98字 雙雙燕98字 念奴嬌100字 桂枝香101字 翠樓吟101字 石州慢102字 水龍吟102字 雨霖鈴103字 永遇樂104字 望海潮107字 沁園春114字 賀新郎116字 摸魚兒116字 邁陂塘116字 六洲歌頭143字詞是一種詩歌藝術(shù)形式,是中國古代詩體的一種,亦稱宋詞、曲子詞、詩余、長短句。始于中國南北朝時期的南朝梁代,形成于唐代,在宋代達到其頂峰。

      一開始伴曲而唱,所以寫詞又稱作填詞、倚聲。后來逐漸獨立出來,成為一門專門的詩歌藝術(shù)。

      詞的分類 按長短規(guī)模分,詞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內(nèi))、中調(diào)(59一90字)和長調(diào)(91字以上,最長的詞達240字)。一首詞,有的只一段,稱為單調(diào);有的分兩段,稱雙調(diào);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稱三疊或四疊。

      按音樂性質(zhì)分,詞可分為令、引、慢、三臺、序子 、法曲、大曲、纏令、諸宮調(diào)九種。 按拍節(jié)分,常見有四種:令,也稱小令,拍節(jié)較短的;引,以小令微而引長之的;近,以音調(diào)相近,從而引長的;慢,引而愈長的。

      按創(chuàng)作風格分,大致可以分成婉約派和豪放派。 按詞牌分。

      詞的起源 時間 詞的起源和發(fā)展,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國南北朝時期。南朝梁代的開國君主蕭衍精通音樂、愛好民歌,在其奪取帝位之前,被稱為“竟陵八友”之一。

      其詩作現(xiàn)存有九十余首,多數(shù)為樂府,且多模仿民歌。最著名的詩作有《子夜四時歌》、《襄陽蹋銅蹄》、《江南上云樂》、《江南弄》等。

      由于他對詩歌的熱忱和作為帝王的特殊身分,梁代詩歌的演變開始有了向詞發(fā)展的苗頭。 詞最早的起源時間現(xiàn)在學界猶有爭論。

      不過可以確定的是,在梁代,沒有明確的“詞”的形式,詞真正的開始出現(xiàn),是在中國的唐代。更精確一點,是在中國初唐時期。

      伴隨著當時“胡樂”傳入,“燕樂”大盛,詞也逐漸脫離傳統(tǒng)的五言古詩、七言古詩,成為一門獨立的詩歌藝術(shù)。 源頭 關于詞的源頭,有如下幾種,各家學說莫衷一是。

      其實,詞本身就包含多種源頭的特點,詞的源頭并不唯一。 詞的演化發(fā)展軌跡,就總體而言,大致如前輩學者所說:“勾萌于隋,發(fā)育于唐,敷舒于五代,茂盛于北宋,煊燦于南宋,剪伐于金,散漫于元,搖落于明,灌溉于清初,收獲于乾嘉之際?!?/p>

      (劉毓盤《詞史》) 著名詞人 下面列出幾位廣為人知的詞人,此外歡迎參看詳細的詞人列表。 晚唐、五代溫庭筠 韋莊 張泌 馮延巳 李璟 李煜 北宋時期柳永((985 - 1053) 晏殊((991 - 1055)) 歐陽修((1007 - 1072)) 王安石 (1021—1086.5.21) 晏幾道((1030 - 1106)) 蘇軾((1036 - 1101)) 秦觀((1049 - 1110)) 周邦彥((1056 - 1121)) 南宋時期朱敦儒((1081 - 1159)) 李清照((1084 - 1155)) 岳飛 (1103 - 1142) 陸游 [(1125-1210)] 朱淑真((1135 - ?)) 辛棄疾((1140-1207)) 姜夔((1155-1221)) 文天祥(1236-1283.1.9) 清時期陳維崧 朱彝尊 那蘭性德(1655-1685)。

      5.關于詞牌名的一些知識

      詞最初稱為"曲詞"或"曲子詞",是配音樂的。

      從配音樂這一點上說,它和樂府詩是同一類的文學體裁,也同樣是來自民間文學。后來詞也跟樂府一樣,逐漸跟音樂分離了,成為詩的別體,所以有人把詞稱為"詩余"。

      文人的詞深受律詩的影響,所以詞中的律句特別多。詞是長短句,但是全篇的字數(shù)是有一定的。

      每句的平仄也是有一定的。詞大致可分三類:(1)小令;(2)中調(diào);(3)長調(diào)。

      有人認為:五十八字以內(nèi)為小令,五十九字至九十字為中調(diào),九十一字以外為長調(diào)[1]。這種分法雖然未免太絕對化了,但是,大概的情況還是這樣的。

      敦煌曲子詞中,已經(jīng)有了一些中調(diào)和長調(diào)。宋初柳永寫了一些長調(diào)。

      蘇軾、秦觀、黃庭堅等人繼起,長調(diào)就盛行起來了。長調(diào)的特點,除了字數(shù)較多以外,就是一般用韻較疏。

      (一)詞牌詞牌,就是詞的格式的名稱。詞的格式和律詩的格式不同:律詩只有四種格式,而詞則總共有一千多個格式[2](這些格式稱為詞譜,詳見下節(jié))。

      人們不好把它們稱為第一式、第二式等等,所以給它們起了一些名字。這些名字就是詞牌。

      有時候,幾個格式合用一個詞牌,因為它們是同一個格式的若干變體;有時候,同一個格式而有幾種名稱,那只因為各家叫名不同罷了。關于詞牌的來源,大約有下面的三種情況:(1)本來是樂曲的名稱。

      例如《菩薩蠻》,據(jù)說是由于唐代大中初年[3],女蠻國進貢,她們梳著高髻,戴著金冠,滿身瓔珞(瓔珞是身上佩掛的珠寶),像菩薩。當時教坊因此譜成《菩薩蠻曲》。

      據(jù)說唐宣宗愛唱《菩薩蠻》詞,可見是當時風行一時的曲子?!段鹘隆?、《風入松》、《蝶戀花》等,都是屬于這一類的。

      這些都是來自民間的曲調(diào)。(2)摘取一首詞中的幾個字作詞牌。

      例如《憶秦娥》,因為依照這個格式寫出的最初一首詞開頭兩句是"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所以詞牌就叫《憶秦娥》[4]。又叫《秦樓月》。

      《憶江南》本名《望江南》,又名《謝秋娘》,但因白居易有一首詠"江南好"的詞,最后一句是"能不憶江南",所以詞牌又叫《憶江南》?!度鐗袅睢吩稇浵勺恕罚拿度鐗袅睢?,這是因為后唐莊宗所寫的《憶仙姿》中有"如夢,如夢,殘月落花煙重"等句。

      《念奴嬌》又叫《大江東去》,這是由于蘇軾有一首《念奴嬌》,第一句是"大江東去"。又叫《酹江月》,因為蘇軾這首詞最后三個字是"酹江月"。

      (3)本來就是詞是題目?!短じ柙~》詠的是舞蹈,《舞馬詞》詠的是舞馬,《唉乃曲》詠的是泛舟,《漁歌子》詠的是打魚,《浪淘沙》詠的是浪淘沙,《拋球樂》詠的是拋繡球,《更漏子》詠的是夜。

      這種情況是最普遍的。凡是詞牌下面注?本意"的,就是說,詞牌同時也是詞題,不另有題目了。

      但是,絕大多數(shù)的詞都不是用"本意"的。因此,詞牌之外還詞題。

      一般是在詞牌下面用較小的字注出詞題。在這種情況下,詞題和詞牌不發(fā)生任何關系。

      一首《浪淘沙》可以完全不講到浪,也不講到沙;一首《憶江南》也可以完全不講到江南。這樣,詞牌只不過是詞譜的代號罷了。

      (二)單調(diào)、雙調(diào)、三疊、四疊詞有單調(diào)、雙調(diào)、三疊、四疊的分別。單調(diào)的詞往往就是一首小令。

      它很像一首詩,只不過的長短句罷了。例如:漁歌子[5][唐]張志和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如夢令[宋]李清照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雙調(diào)的詞有的是小令,有的是中調(diào)或長調(diào)。

      雙調(diào)就是把一首詞分為前后兩闋[6]。兩闋的字數(shù)相等或基本上相等,平仄也同。

      這樣,字數(shù)相等的就像一首曲譜配著兩首歌詞。不相等的,一般是開頭的兩三句字數(shù)不同或平仄不同,叫做"換頭"[7]。

      雙調(diào)是詞中最常見的形式。例如[8]:踏莎行(彬州旅舍)[宋]秦觀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

      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shù)!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鷓鴣天[宋]辛棄疾壯歲旌旗擁萬夫,錦襜突騎渡江初。

      燕兵夜娖銀胡碌{左為革},漢箭朝飛金仆姑。追往事,嘆今吾。

      春風不染白髭須。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

      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宋]張元干夢繞神州路。 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

      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兎。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易老悲難訴。

      更南浦,送君去。涼生岸柳催殘暑。

      耿斜河疏星淡月,斷云微度。萬里江山知何處?回首對床夜語。

      雁不到,書成誰與?目盡青天懷今古,肯兒曹恩怨相爾汝。舉大白,聽金縷。

      ("雁不到書成誰與?"依詞律應作一句讀。)像《踏莎行》、《漁家傲》,前后兩闋字數(shù)完全相等。

      其它各詞,前后闋字數(shù)基本上相同。三疊就是三闋,四疊就是四闋。

      三疊、四疊的詞很少見,這里就不舉例了。

      6.關于“詞”的文學常識

      詞,是我國古代詩歌的一種。

      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極盛于宋代。據(jù)《舊唐書》上記載;“自開元(唐玄宗年號)以來,歌者雜用胡夷里巷之曲?!?/p>

      由于音樂的廣泛流傳;當時的都市里有很多以演唱為生的優(yōu)伶樂師,根據(jù)唱詞和音樂拍節(jié)配合的需要,創(chuàng)作或改編出一些長短句參差的曲詞,這便是最早的詞了。從敦煌曲子詞中也能夠看出,民間產(chǎn)生的詞比出自文人之筆的詞要早幾十年。

      唐代,民間的詞大都是反映愛情相思之類的題材,所以它在文人眼里是不登大雅之堂的。被視為詩余小道。

      只有注重汲取民歌藝術(shù)長處的人,如白居易、劉禹錫等人才寫一些詞,具有樸素自然的風格,洋溢著濃厚的生活氣息。以脂粉氣濃烈的祟尚濃辭艷句而馳名的溫庭筠和五代“花間派”,在詞發(fā)展史上有一定的位置。

      而南唐李后主被俘虜之后的詞作則開拓一個新的深沉的藝術(shù)境界,給后世詞客以強烈的感染。 宋代,通過柳永和蘇軾在創(chuàng)作上的重大突破,詞在形式上和內(nèi)容上得到了巨大的發(fā)展。

      盡管詞在語言上受到了文人詩作的影響,而典雅雕琢的風尚并沒有取代其通俗的民間風格。而詞的長短句形式更便于抒發(fā)感情,所以“詩盲志,詞抒情”的這種說法還是具有一定根據(jù)的。

      詞,大體上可分類為婉約派和豪放派。婉約派的詞,其風格是典雅涪婉、曲盡情態(tài);象柳永的“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晏殊的“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晏幾道的“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等名句,不愧是情景交融的抒情杰作,藝術(shù)上有可取之處。

      豪放詞作是從蘇軾開始的。他把詞從娛賓遺興的天地里解助出來,發(fā)展成獨立的抒情藝術(shù)。

      山川勝跡、農(nóng)舍風光、優(yōu)游放懷、報國壯志,在他手里都成為詞的題材,使詞從花間月下走向了廣闊的社會生活。從我們今天讀者的情趣來看,象“大江東去”之類的豪放派的作品更易于接受。

      詞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內(nèi))、中調(diào)(59一90字)和長調(diào)(91字以上,最長的詞達240字)。一首詞,有的只一段,稱為單調(diào);有的分兩段,稱雙調(diào);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稱三疊或四疊。

      詞牌的產(chǎn)生大體有以下幾種情況:沿用古代樂府詩題或樂曲名稱;如《六州歌頭》;取名人詩詞句中幾個字,如《西江月》;據(jù)某一歷史人物或典故,如《念奴嬌》;還有名家自制的詞牌。詞發(fā)展到后來逐漸和音樂分離,而成為一種獨立的文體。

      詞,又稱“詩余”、“長短句”、“倚聲”、“填詞” ,是詩歌的一種形式,調(diào)有定格、句有定數(shù)、字有定聲,以兩宋成就最高。詞分為小令、中調(diào)、長調(diào),這是依字數(shù)多少來劃分的。

      小令的字數(shù)在 58個字以內(nèi),59—90個字為中調(diào),而長調(diào)是91個字以上。 詞的標題和詞牌有著嚴格區(qū)別,詞的標題是詞的內(nèi)容的集中體現(xiàn),它概括了詞的主要內(nèi)容。

      詞牌是一首詞詞調(diào)的名稱。例如《沁園春 雪》這首詞,“沁園春”是詞牌,“雪”是詞的標題。

      《卜算子 詠梅》這首詞,“卜算子”是詞牌名,“詠梅”是詞的標題。 詩、詞、曲的主要區(qū)別在于詩要求節(jié)奏和講求韻律,詞比詩的要求更加嚴格,詞是一種配樂歌唱的詩體。

      曲也是和樂演唱的一種韻文形式,但句法比詞更為靈活。 詞是韻文文體之一,又稱"曲子詞",即歌詞。

      它本來是為配樂歌唱而寫的詩。由于它是配樂歌唱的,所以每首詞都有或至少曾經(jīng)有過一個樂譜。

      每個樂譜都必定屬于某種宮調(diào)(類似今天的C調(diào)、G調(diào)之類),有一定的旋律、節(jié)奏,這些東西的總和就是詞調(diào)。每種詞調(diào)都有一個名稱(如《西江月》、《清平樂》),這個名稱就叫詞牌。

      7.關于詞的文學常識

      詞是詩的別體,是唐代興起的一種新的文學樣式,到了宋代,經(jīng)過長期不斷的發(fā)展,進入了全盛時期。

      詞又稱曲子詞、長短句、詩余,是配合宴樂樂曲而填寫的歌詩,詞牌是詞的調(diào)子的名稱,不同的詞牌在總句數(shù)、句數(shù),每句的字數(shù)、平仄上都有規(guī)定。詞的特點 1、每首詞都有一個表示音樂性的詞調(diào)(詞牌)。

      一般說,詞調(diào)并不是詞的題目,僅只能把它當作詞譜看待。到了宋代,有些詞人為了表明詞意,常在詞調(diào)下面另加題目,或者還寫上一段小序。

      2、詞一般都分兩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闋),不分段或分段較多的是極少數(shù)。 3、一般詞調(diào)的字數(shù)和句子的長短都是固定的,有一定的格式。

      4、詞的句式參差不齊,基本上是長短句。 5、詞中聲韻的規(guī)定特別嚴格,用字要分平仄,每個詞調(diào)的平仄都有所規(guī)定,各不相同。

      編輯本段詞的起源 詞,是我國古代詩歌的一種。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極盛于宋代,故俗稱宋詞。

      據(jù)《舊唐書》上記載;“自開元(唐玄宗年號)以來,歌者雜用胡夷里巷之曲?!庇捎谝魳返膹V泛流傳;當時的都市里有很多以演唱為生的優(yōu)伶樂師,根據(jù)唱詞和音樂拍節(jié)配合的需要,創(chuàng)作或改編出一些長短句參差的曲詞,這便是最早的詞了。

      從敦煌曲子詞中也能夠看出,民間產(chǎn)生的詞比出自文人之筆的詞要早幾十年。 詞唐代,民間的詞大都是反映愛情相思之類的題材,所以它在文人眼里是不登大雅之堂的,被視為詩余小道。

      只有注重汲取民歌藝術(shù)長處的人,如白居易、劉禹錫等人才寫一些詞,具有樸素自然的風格,洋溢著濃厚的生活氣息。以脂粉氣濃烈的祟尚濃辭艷句而馳名的溫庭筠和五代“花間派”,在詞發(fā)展史上有一定的位置。

      而南唐李后主被俘虜之后的詞作則開拓一個新的深沉的藝術(shù)境界,給后世詞客以強烈的感染。 詞起源于民間,但在1900年敦煌石室打開之前,研究中很難見到民間作品。

      直到敦煌卷子中的詞曲面世,才補救了這方面的缺陷。敦煌詞曲數(shù)量很大。

      其中有溫庭筠、李野(唐昭宗)、歐陽炯詞共五首,其余為無名氏之作。作者范圍廣泛,多屬下層,寫作時間大抵起自武則天末年,迄于五代。

      其中最重要的抄卷是《云謠集雜曲子》,收詞30首,抄寫時間不遲于后梁乾化元年(911),比《花間集》的編定(后蜀廣政三年,940),早出近三十年。所用詞調(diào),除《內(nèi)家嬌》外,其馀12調(diào),《教坊記·曲名表》均有著錄。

      其中有慢詞,亦有聯(lián)章體。 敦煌詞創(chuàng)作的早期與作者成分來源的民間性,使作品從內(nèi)容、體制到語言風格,都表現(xiàn)出這些初起的詞,初步脫離一般詩歌的大文化系統(tǒng),開始獨立成體的過渡性特征。

      朱祖謀跋《云謠集雜曲子》云:“其為詞拙樸可喜,洵倚聲椎輪大輅?!笨梢杂糜趯φ麄€敦煌詞的評價。

      編輯本段詞的發(fā)展脈絡 詞產(chǎn)生于唐,流行于五代,極盛于宋代,衰微于元明,復興于清代。在文學史上,詞以其特有的抑揚頓挫的音樂美、錯綜變化的韻律、長短參差的句法以及所抒發(fā)的濃烈深摯的感情,成為一種深受人們喜愛的文學體裁。

      詞詞是唐代民間新興的一種歌詩,即唱辭。在唐代,原產(chǎn)于西域的“胡樂”尤其是龜茲樂大量傳入中原,與漢族原有的以清商樂為主的各種音樂家相融合,產(chǎn)生了一種新的音樂——燕樂。

      燕樂曲調(diào)繁多,有舞曲,也有歌曲。歌曲的歌辭就是詞的雛形,當時叫做“曲子詞”。

      唐代的燕樂歌辭在其發(fā)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一個顯著的特點,即嚴格按照樂曲的要求來創(chuàng)作歌辭,包括依樂章結(jié)構(gòu)分片,依曲拍為句,依樂聲高下用字,其文字形成了一種句子長短不齊而有定格的形式。到了中唐以后,眾多文人用這種制辭方式進行創(chuàng)作,這種新體歌辭,就是后來通常所稱的“詞”。

      燕樂中有很多曲調(diào)是民間歌謠的曲調(diào),其有曲有辭,歌辭有著長短不一或用襯字的形式。近代在敦煌發(fā)現(xiàn)的鈔本曲子詞,有很多是因樂作辭的。

      這些歌辭在結(jié)構(gòu)上有篇幅也是或長或短??梢?,這些歌辭都是配合或依照音樂演唱要求而變化其形式的,這說明因樂寫詞的燕樂歌辭是詞的一個源頭。

      詞的另一個來源是文人的詩歌。唐代某些樂曲的曲拍聲調(diào)與詩尤其是《楊柳枝》等曲調(diào)的歌辭,與格律詩并無多少的區(qū)別。

      不過,以詩入曲也有不相合的。為了適應曲調(diào)格式、需要做一定的變動處理,如破句、重疊等。

      據(jù)宋人沈括、朱熹等的解釋,在唱這些齊言的歌辭時,還需要加“和聲”、“泛聲”,才能和長短不齊的曲拍相合。這最終導致文人直接按曲拍作詞。

      詩入曲,促成了曲子詞的抒情趨向。從曾入樂的詩歌來看,以五言、七言絕句為多,內(nèi)容大多是吟詠山水、抒情發(fā)志,或反映朋友情誼、離愁別緒的,這使詞逐漸形成了顯著的藝術(shù)特點:內(nèi)容以抒寫日常生活的情感為主,意境比較細巧,表現(xiàn)手法比較委婉,語言比較凝煉精致。

      流行于初盛唐期間的民間詞,是詞的萌芽階段。盛唐文人所寫的曲子詞基本上都是整齊的五言、七言形式,個別為長短句。

      到中唐,文人開始認真地倚聲填詞。元和年間后,文人填詞逐漸增多,詞正式成為一體。

      但是,此時文人運用曲調(diào)的范圍還比較狹窄,就現(xiàn)存資料看他們常用的是有限的十幾個曲調(diào),如《一七令》、《憶長安》、《調(diào)笑》、《三臺》等,不過在在語言上,他們開始。

      有關詞牌名文學常識題

      聲明:沿途百知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若您的權(quán)利被侵害,請聯(lián)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