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草書基礎知識
今草的點畫 古人曾這樣概括草書“匆匆不暇草書”。
今人對這句話也有多種理解,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有人認為這是在匆匆忙忙的速度下而書寫草書,有人則認為是匆匆忙忙是寫不了草書的。
我以為,對于掌握草書特有書寫規(guī)律而言,是要認真仔細鉆研,而不可匆匆不暇的。而一旦掌握了這種規(guī)律,成竹在胸時,在書寫的時候總的節(jié)奏應該是匆匆不暇的,這樣才便于體現(xiàn)草書特有的飛動氣勢,尤其是狂草。
古人這句話,對于我們分析草書的點畫特點,加深理解點畫的處理內(nèi)涵,是大有好處的??癫莸狞c畫猶如天馬行空,又如飛花散雪,某些點畫則如枯藤老樹,瀉瀑鳴泉,其神韻無窮。
宋代姜夔《讀書譜》中有這樣一段話:“‘古人作草’如今人作真,何嘗茍且。其相連處,特是引帶。
嘗考其字,是點畫處皆重,非點畫處,偶相引帶,其筆皆輕。雖復變化多端,未嘗亂其法度。
張顛懷素,最號野逸,而不失此法?!?這里很清楚地說明了草書的點畫和引帶游絲的關系。
今草和狂草都不例外。孫過庭關于草書的點畫也有很精辟的見解:“草以使轉(zhuǎn)為形質(zhì),點畫為性情?!?/p>
(孫過庭《書譜》。) 在草書中,沒有筆直的豎畫和橫畫,在轉(zhuǎn)角時圓筆較多,鉤畫筆變化較多,撇和捺都可以處理成點。
點畫相連也可以處理為堅畫和橫畫。 現(xiàn)將孫過庭《書譜》中的一些字作為例字加以講解。
孫過庭草書直接取法王羲之,而且是墨跡本,便于我們體會了解點、畫和筆法動用及其變化。 1.點 ①一筆點:今、分、云、互、謝、驚 互字的點為橫寫的點,謝字的點為豎寫的點,其余均為斜寫的點。
其中分字的起筆和收筆都露出筆鋒即筆尖,今字的點收藏鋒,體現(xiàn)出不同的形態(tài)。另外由于草書的書寫特點之一是點畫相連,省略了不少筆畫,也就出現(xiàn)了以點代畫的情況。
例如今字的亠、謝字的言、驚字的灬,都被寫成一點,十分簡練。 ②兩筆點:易、小、英、不、諫、著 易的兩撇被寫成兩豎點,顯得十分生動,兩點之間相互揖讓,第一點起筆出鋒,收筆藏鋒;第二點起收都出鋒,互有變化。
小、英的兩個點雖然中間有豎畫隔斷,但都相互顧盼,筆斷意連。著字的下面本是日字,但在這里用兩個豎點來處理,恰與上面的草頭兩點相呼應,既省了筆畫,又協(xié)調(diào)統(tǒng)一。
諫字的兩點一個是豎點,一個是斜長點,既有所變化,又突出了氣勢,形成均衡之勢。 ③三筆點:所、峰、體、端、挫、態(tài)、心 草書的筆畫相連也體現(xiàn)在點的運用上。
比如三點水連成一條豎畫,尾端向右上挑。也可以寫成不向上挑的豎面。
孫過庭的寫法比較認真,三點都交代出來了。 體、峰的三點寫法相同,都是第一點單獨寫,后兩點相連,但都相互呼應。
所、峰、挫、態(tài)的三點寫法都相近。引帶關系清楚。
但心字的寫法比較開放,第一點露鋒點成圓筆后,再轉(zhuǎn)鋒向右下過渡,稍稍停頓后再向右上挑,然后轉(zhuǎn)鋒,頓筆后向左邊出鋒收筆,整個過程既清楚,節(jié)奏又鮮明,形態(tài)也很好。 2.橫 草書的橫畫都不是很平的橫,而且也不宜過長。
寫法往往根據(jù)字的結(jié)構(gòu)而定。靈活變化,不拘一格。
①亦、態(tài)、息、點 前面講過,草書的特點是點畫相連,而且以點代畫、以畫代點的情況也十分常見。以上四個字都是以畫代點的字。
亦字的下半均用一橫畫聽取代,點的下面四點也是如此、態(tài)和息都是以橫畫代替心字的三點,但寫法都不相同,態(tài)的橫畫起筆重按,而收筆較輕,形狀像三角,息字的橫畫厚重,起收都回鋒重按,形狀梯形,其凝重的筆觸與上面靈動的筆畫形成對比。 ②一、古、工、丁、士、七、是 一字如一條扁豆,兩邊露尖,全身飽滿,毫不板滯。
而古字起筆一頓,十分有力,再向右側(cè)行筆時有個小弧度,最后則輕按收筆,這一筆與下面的口相協(xié)調(diào),照應得體。 工字橫畫多有變化,上面一橫較規(guī)范,下面則與上面的豎筆相連,形成一條彎曲的弧度,強調(diào)了對立變化。
士字和七字的橫畫部是露鋒起筆,但士的橫畫顯得穩(wěn)重,在它起筆后立即加重按筆,最后形成一個三角形,與下邊的一橫形成鮮明對照。 而七字的起筆則充滿動感,起筆輕按并向右下畫出一個孤;線,然后再向上行筆,最后重按收筆,這很大的起伏既充滿活力,又與下一筆豎彎相呼應 是字的橫畫寫法與上面幾個字的橫都不同,它起筆重按并露鋒,行筆很有力,收筆也回鋒重轉(zhuǎn),整個橫畫像個平放著的S,但又和上下筆畫相呼應,筆斷意連,因此十分自然。
3.豎 ①頃、糾、誚、往、也 草書中以豎筆代替其他筆畫的情況也很常見,以上五個字都是這種情況。 > 6.挑 抗、勝、孰、據(jù)、揮 草書的挑筆也寫法不一,有的連帶,有的不連。
如抗、孰、揮上下都與其他筆畫相連接。而勝字則成為向右上的挑點,據(jù)字的挑勢較明顯,也很飽滿。
7.鉤 ①橫鉤 窮、學、賞、百、氣: 窮、學、賞都是寶蓋寫法,也都上下連帶。而氣和百的橫鉤筆畫都相同。
②豎鉤 乎、用、圖、偽、時: 以上都是右豎鉤。乎、用、圖均為方筆鉤,外角尖銳、有力,有的角度較小,有的角度較大。
偽字為圓筆鉤,時字的鉤外圓內(nèi)方,剛?cè)嵯酀?③戈鉤 識、威、或、哉、成: 戈鉤的處理形狀也多種多樣。
識字的鉤是較清楚、規(guī)范的。威字的鉤則變?yōu)橹刂氐霓喙P,而或字的鉤很像碑刻中的棱角分明的捺。
2.“儉”字草書
[釋義]:1.節(jié)省,不浪費:~省。~樸。勤~??饲诳藒。 2.貧乏,歉收:~月。~歲。~腹(腹中空虛,喻知識貧乏)
[常用詞組]
儉腹 [jiǎn fù] 解釋:腹中空虛。比喻知識貧乏
儉樸 [jiǎn pǔ] 解釋:既儉樸又大方
儉省 [jiǎn shěng] 解釋:他們?yōu)閮€省到幾乎有失體統(tǒng)而感到自豪的程度
儉約[ jiǎn yuē] 解釋:刻苦儉約
勤儉[qín jiǎn] 解釋:勤于勞作而生活儉樸
[造句]
先生一生儉樸,盡管有人譏笑他寒酸,他也毫不理會。
家里生活條件好了,奶奶還保持著勤儉節(jié)約的好習慣。
我們要躬行節(jié)儉,不要只說不做。
他一貫生活儉樸,居不重席,贏得了廣大人民的敬重。
現(xiàn)在雖然生活水平提高了,但也應有勤儉持家的精神,不能隨意浪費。
他把錢捐給希望工程,自己過著儉樸的生活。
馮阿姨勤儉持家的好習慣,在我們村非常出名。
中華民族具有勤勞儉樸、吃苦耐勞的傳統(tǒng)美德。
他個人生活非常儉樸,能隨遇而安,在野外工作,從不計較條件好壞。
現(xiàn)在的生活雖然富裕了,可是媽媽過日子仍然很節(jié)儉。
飲水要思源,吃飯當節(jié)儉。粒粒盤中餐,皆是辛苦換。
他雖然身居高位,但一生節(jié)儉躬行,生活十分儉樸。
隔壁的老王早已腰纏萬貫,但生活依然十分節(jié)儉。
這里家家互通有無,不分彼此,休戚相關,情同骨肉,這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男耕女織,人人勤儉。
我常常以他為榜樣,時時鞭策自己要勤儉節(jié)約。
中華民族具有勤勞儉樸、吃苦耐勞的傳統(tǒng)美德。
他個人生活非常儉樸,能隨遇而安,在野外工作,從不計較條件好壞。
參考資料
阿凡提:/hanyu/cn-dict/profile/
3.書法基本常識
書法的基本常識書法的基本常識 【書法】中國傳統(tǒng)藝術(shù)之一。
是以毛筆書寫漢字的方法,來表達作者精神美的藝術(shù)。它的基本要求有:一是使用柔軟的毛筆,二是書寫形象豐富的漢字。
因此,其有兩義:一指毛筆字書寫的法則,主要包括執(zhí)筆、用筆、點劃、結(jié)構(gòu)、分布等方法;一指以書寫漢字來表達作者精神美的藝術(shù)。就是借助于精湛的技法、生動的造型來表達出作者的性格、趣味、學養(yǎng)、氣質(zhì)等精神因素,其為側(cè)重于“心畫”。
二者相融合,便構(gòu)成了中國的書法藝術(shù)。所以從書法構(gòu)成的要素來說,包括了三個方面:一是筆法,要求熟練地執(zhí)使毛筆,還握正確的指法、腕法、身法、用筆法、用墨法等技巧;二是筆勢。
要求妥當?shù)亟M織好點畫與點畫之間、字與字之間、行與行之間的承接呼應關系;三是筆意。要求在書寫過程中表現(xiàn)出書者的氣質(zhì)、情趣、學素和人品。
從書體、風格上說,更是多姿多態(tài),美不勝收。我國的書法藝術(shù)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之所以成為一門藝術(shù),主要取決于中國人善于把實用的東西上升為美的藝術(shù),同時與中國獨特的文字和毛筆關系密切有關。
其文字以象構(gòu)思、立象盡意的特點醞釀著書法藝術(shù)的靈魂,而方塊構(gòu)形,燦然于目的姿質(zhì)又構(gòu)成書法藝術(shù)的形式基礎。其工具,“惟筆軟則奇怪生焉”,可生出方圓藏露、逆順向背的韻味,輕重肥瘦、濃淡濕澀的情趣,抑揚頓挫、聚散疏密的筆調(diào)。
斷連承接、剛?cè)嵝坌愕臍鈩?;再輔以專門制作的紙墨,使書法藝術(shù)更趨變幻莫測。韻味無窮。
書法不僅成為表達最高意境與情操的民族藝術(shù),而且居于所有藝術(shù)之首。書法在中國不僅舉世同好,千古一風,而且早已走出國門,成為傳播友誼的媒介,在東方世界頗有影響,也倍受西方世界的矚目。
【章法】指安排布置整幅作品中,字與字、行與行之間呼應、照顧等關系的方法。亦即整幅作品的“布白”。
亦稱“大章法”。習慣上又稱一字之中的點畫布置,和一字與數(shù)字之間布置的關系為“小章法”。
明張紳《書法通釋》云:“古人寫字正如作文有字法。章法、篇法,終篇結(jié)構(gòu)首尾相應。
故云:‘一點成一字之規(guī);一字乃終篇之主’”。明董其昌《畫禪室隨筆·評書法》云:“古人論書以章法為一大事,蓋所謂行間茂密是也。
余見米癡小楷,作《西園雅集圖記》,是紈扇,其直如弦,此必非有他道,乃平日留意章法耳。右軍《蘭亭敘》,章法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帶而生,或小或大,隨手所如,皆入法則,所以為神品也?!?/p>
可見,章書在一件書法作品中顯得十分重要,書寫時必須處理好字中之布白、逐字之布白、行間之布白,使點畫與點畫之間顧盼呼應,字與字之間隨勢而安,行與行之間遞相映帶,如是自能神完氣暢,精妙和諧,產(chǎn)生“字里金生,行間玉潤”的效果。布白的形式大體有三:一是縱有行橫有列,二是:縱有行橫無列(或橫有行縱無列),三是縱無行,橫無列,它們或有“鏤金錯采”的人工美,或具“芙蓉出水”的自然美。
【筆法】寫字作畫用筆的方法。中國書畫主要都以線條表現(xiàn),所用工具都是尖鋒毛筆,要使書畫的線條點畫富有變化,必先講究執(zhí)筆,在運筆時掌握輕重、快慢、偏正。
曲直等方法,稱為“筆法”。唐張懷瓘道《玉堂禁經(jīng)·用筆祛》云:大凡筆法,點畫八體,備于“永”字。
故元趙孟頫于《蘭亭跋》中云:“蓋結(jié)字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 【墨法】亦稱“血法”。
一曰:用墨之法。前人謂水墨者,字之血也。
故臨地作書時極為講究。墨過淡則傷神彩,太濃則滯筆鋒。
必須做到“濃欲其活,談欲其華?!彼谓纭独m(xù)書譜·用墨》云:“凡作楷,墨欲乾,然不可太燥。
行、草則燥潤相雜,以潤取妍,以燥取險。墨濃則筆滯,燥則筆枯,亦不可知也?!?/p>
清包世臣《藝舟雙輯·述書下》云:“畫法、字法,本于筆,成于墨,則墨法尤書藝一大關鍵已。筆實則墨沉,筆飄則墨浮。
…… ”用墨作風,一方面往往因時因人而異。如北宋濃墨實用,南宋濃墨活用;劉墉喜用濃墨,夢樓專尚淡墨。
另一方面,又常因書體風格、紙張性能的不同而有所區(qū)別。二曰:磨墨之法。
宋蘇易簡《文房四譜·墨譜》云:“研墨如病,蓋重其調(diào)勻而不泥也?!毖心獩?,涼則生光。
墨不宜熱,熱則生沫。蓋忌其研急而墨熱。
又李陽冰曰:“用者旋研,無今停久,久時塵埃相污,膠力隳亡。如此泥鈍不任下筆矣?!?/p>
元陳繹曾《翰林要訣·肉法》云:“磨墨之法,重按輕推,運行近折?!薄胺材ツ坏糜贸幊厮钅珳P冱,須以水滴汲新水臨時斟酌之”,“凡書不得自磨墨,令手顫、筋骨大強,是大忌也。”
【結(jié)體】亦稱“結(jié)字”、“間架”“結(jié)構(gòu)”。指每個字點劃間的安排與形勢的布置。
漢字尚形,書法又是“形學”(清康有為)故結(jié)體尤顯重要。元趙盂頫《蘭亭跋》:“書法以用筆為上,而結(jié)字亦須用工?!?/p>
漢字各種字體,皆由點劃聯(lián)結(jié),搭配而成。筆劃的長、短、粗、細、俯、仰、縮、伸,偏旁的寬、窄、高、低、欹、正,構(gòu)成了每個字的不同形態(tài),要使字的筆劃搭配適宜、得體、勻美,研究其結(jié)體必不可少。
正如清馮班在《純吟書要》中所云:“先學間架,古人所謂結(jié)字也;間架既明,則學用筆。間架可看石碑,用筆非真跡不可。
結(jié)字,晉人。
4.怎樣識讀草書
而且,據(jù)說能否辨草、識草也是體現(xiàn)書家層次的一個標準。
所以,我把我個人對草書的識讀心得奉獻給大家。當然,作為對基礎知識和方法的介紹,也主要針對多數(shù)剛?cè)腴T的書法愛好者,我將盡量做到通俗易懂和介紹一些簡單的學習方法。
在書法作品中,草書極富藝術(shù)性,最能發(fā)揮、宣泄書家感情,所以,草書使很多人喜歡。但是,草書因其筆畫的省簡、符號化,字形夸張、變形、變異及筆勢連綿、映帶,這就使沒有草書知識的人不易識讀,就是學過草書的人也不一定對每個草字都一眼就認識,有的字還要通過對句子、語境、上下文意思的理解才能辨識。
這樣,也因此影響了作品韻味和作品精神內(nèi)涵的更好傳達。了解草書的人都知道,在書法諸體中,最難的莫過草書,難寫難認。
其實,草書并非任意的“彎彎繞”亂畫一通,而是有著非常嚴格的法度,規(guī)律。了解這些法度和規(guī)律,對不識草書的人有著很好的幫助。
先談談其法度規(guī)律及識讀草書的簡單方法:一是符號化。很多部首演變成“草符”,如草頭成了兩點一橫,三點水成了一點一挑,單人旁、雙人旁,言旁等偏旁成了一豎挑,寸、刀、口等部首成了一彎,右耳刀,月字旁成了兩彎一點,左耳旁、貝旁成了一折豎提,而相對的兩點能代口旁或其他偏旁等等。
還有一些整個字草化變異的,如書、樂、為、發(fā)、東等字,大家在日常書寫中都已習慣,這些字認起來不難;但對一些日常不常用或很少看見的一類整字變異或草化的如:真、幸、甚、等、欲、敢、聽、叔等字及一些難“認”的草符,這相對于我們?nèi)粘R姂T的楷、行等書體那變異是很大的。二是省簡。
古人對草書定性是“略舉大較,仿佛若斯”,這翻譯過來就是我們說的省簡。東漢人趙壹在其《非草書》中說:“(草書是)刪難省繁,損復為草,務取易為易知,臨時從宜”的。
可見當時草書還有一定的實用性,而且較簡略,(否則,恐怕難以流傳)試想,如不“刪難省繁”豈能“易為易知”?所以,草書結(jié)字還要強調(diào)“省簡”,一是省簡偏旁部首。如前所說,原來四畫的“草頭”,簡為兩點一短橫,左耳或貝字簡為一個反寫的丁字(折豎提),口字旁省為兩個相對的橫點,而字、雨字、南字等省了或變異了左豎或中心筆畫,常字省了中心的口和豎,四橫點省為一橫等等多種多樣的省簡。
再就是省簡筆畫,如天字,省成了有彎折的三小橫,使字差不多省簡了人旁和其中的口。業(yè)(本文舉例,都是指現(xiàn)在所說的繁體)頂上變成了三點,中部省了兩點,省簡筆畫的字是很多的。
而且,很多字不僅省簡了筆畫,部首,而且省簡演化成了固定符號,如言符、水符、口符等。(要注意,本文提到的橫、豎筆畫,如無特別說明的,一般都指草書筆畫,并非橫平豎直的楷書筆畫) 三是連綿,草書的筆畫或字與字之間是用牽絲(牽連映帶)來連接的,除去這些牽連,(映帶沒有實筆,只有氣勢呼應。)
就能看出筆畫了。另外要注意,有很多筆畫還變化為彎折、圓轉(zhuǎn)、連接,上畫帶下代下畫等,而并非一律的牽絲映帶。
但一般說牽絲比筆畫要細,要輕,更虛。在筆畫與筆畫和字與字間都有大量的牽連現(xiàn)象,有的會偶爾斷開,有的一連就是幾個字甚至一行一連到底。
這些都應在觀看或?qū)W習中認真逐步體會。至于“代”,其實這不用嚴格劃分出來,符號化其實就是“代”,所以這“代“也應包含在”變“中。
比如,上面說的固定符號,(一般通稱草符)言符、水符、口符及包耳符、邑符,月符、立刀符、草頭符……以及一橫代四點,兩點代口等,這些草符都是以符號代偏旁部首、代整字,甚至一符代多種,如“挑”既代言旁,也代單人,雙人等,至于整體變異草化的,就是一個符號代一個字了。對這些草化變異,省簡,牽連,代替的方法和形態(tài)有所認識了解,要“認”草書也就不是難事了。
還有一種簡便的“認”草書的方法,這就是運用對古典詩詞的熟悉和了解。因為,一般書法作品都喜歡采用膾炙人口的古典詩詞為內(nèi)容,你不要煩也不要怕那看著如一團亂麻的“天書”,只要有耐心地逐行逐字循跡辯認,就會發(fā)現(xiàn)不管怎樣草,總是有跡可尋的。
這樣去“認”一件草書作品,只要你能認得其中一字或幾字,就能試著讀通一句,推而廣之,就能“認”完全篇。比如,你對“空山新雨后”一句中的山、新、后等字認得,(因這幾字在草書中變化不大或草法常見)這就能“認”出空、雨二字,“認”得了“空山新雨后”就能“認”出后面那句“天氣晚來秋”,在這句中除了天字草化大些,其他都不難。
雖然,在實際的草書作品中,遠比這復雜,但你運用自己了解的一些草書規(guī)律和知識,結(jié)合對古典詩詞的熟悉了解,那就遠遠勝過盲人摸象,由此,逐漸地“認”完整首詩詞或全篇就變得容易多了。要是能多看多讀,久而久之,這樣,能認得的草體字就越積累越多,識讀草書這道坎就會在不知不覺中消失。
當然,一種書體的形成是長期的,草書歷史已有千多年,歷代寫草書的人也多,這就同其他藝術(shù)一樣,也有多種流派,寫法;而且草書是一門竭力夸張,甚至隨作者興致、才情發(fā)揮的藝術(shù),或因書寫者文化素質(zhì)的不同以及書寫習慣,再則書家也因追求變化和避免雷同,也就會出現(xiàn)。
5.書法落款常識
一、常用的落款方法
款,又稱落款,就是在書寫本文外所寫作者姓名、年月、軒號等。唐以前作家多不題款,所以古代作品考究起來非常麻煩,也成了許多假作品,就以書圣王右軍之許多作品都使人懷疑。
款,除了字體、字形之變化外,可分“單款”與“雙款”兩類,茲分述如下:
落款的分類
(一)單 款
亦稱(下款),是作者自題款。一幅作品完成之后必須題款,一示禮貌,一示對作品負責。
1、短款 即簡單簽上姓名或年月,最多不過十字。
2、一字款 書法落款中有用一個字者稱一字款。
3、二字款 只簽作者名字,若一字名則書姓名。
4、叁字款 大多書己之姓名,若一字名者多加一“書”字。
5、四字款 多為姓名叁字再加“書”字或用二字姓名上加年,年則多用干支。
6、五字款 五字多叁字姓名上加年或二字姓名上加年,下加“書”。
7、六字款 六字中多以叁字姓名上加某年或兩字姓名上加某年某月;月之用法甚多。
8、七字款 七字中以年月四字加上姓名叁字,或姓名二字下加一“書”字。
9、長款 即在落款中除年月姓名外另加入許多文字,一求變化,二求作品均衡,叁可補空位,四可寫出作者感情。
10、加作者齋軒號者
11、加作者地名者 地名有用今名,如清,吳昌碩,浙江安吉人氏,落款中常用“安吉吳倉石”。
12、加作者字或別號者 加字者如:清,吳昌碩,原名俊卿,原字倉石,常用“倉石吳俊卿”。別號眾多。
13、加作者官名者 古人在題款時亦會加上官銜,以唐人寫碑最為常見,如:歐陽詢書九成宮醴泉銘之署名“兼太子率更令勃海男臣歐陽詢奉 敕書”。
(二)雙 款
亦就是單款之外再加上這幅作品之受者名號稱謂,官銜,敬詞等文字。
1、受者名號 對別人以稱字,號較為尊敬,如無字號者可稱名,但最好不要連名帶姓
2、受者官銜 古人常用“大人”,如“觀察大人”、“閣老”等,今人對教師稱“老師”、“校長”、“教授”等。
3、受者稱謂 如受者與書者有親戚關系;長輩多用“姻伯”、“姻丈”。
4、敬詞 如雅屬、雅賞、雅正、雅評、雅鑒、雅教等。
書法作品中常用落款用詞
長輩: 吾師,道長,學長,先生,女士(小姐)
平輩(或小一輩): 兄,弟,仁兄,尊兄,大兄,賢兄(弟),學兄(弟),道兄,道友,
學友,方家,先生,小姐,法家(對書畫或某一方面有專長之稱)
關系較親密: 學(仁)弟,吾兄(弟)
老師對學生: 學(仁)弟,學(仁)棣,賢契,賢弟
同學: 學長,學兄,同窗,同硯,同席
6.學的繁體字草書怎么寫
“學”字草書寫法如下:
釋義:
1、效法,鉆研知識,獲得知識,讀書:學生;學徒;學;學業(yè);學友;學者;學閥;學制;學歷;學步邯鄲(譏諷人只知模仿,不善于學而無成就,亦作“邯鄲學步”)。
2、傳授知識的地方:學校(簡稱“學”或“?!保?。學院。學府。中學。大學。上學。
3、掌握的知識:學問(簡稱“學”)。學術(shù)(一切學問的總稱)。學位。學士(a、學位名,大學畢業(yè)生;b、古代官名)。才學。治學。學識。博學多才。
4、分門別類的有系統(tǒng)的知識:學說。哲學。數(shù)學。小學(a古代指文學、音韻、訓詁學;b指初等學校)。
5、教。
擴展資料:
“學”字,上半部分中間的爻是算籌,在古時被用來記數(shù)和計算;兩邊是手,既表示手把手傳授,雙手也表恭敬與專注;中間是一座房子,表示教學和學習的地方,這個地方不用豪華,能免于外界干擾即可,“孟母三遷”就是最好的詮釋。
房屋下是“子”,代表師與生。學不可無師,這里的“子”既是師,是老子、孔子、莊子、墨子,也是我們每一個普通的學子。
上下結(jié)合起來,就表達出了“學”字的本義——教人算數(shù)、習字的校舍。中國古代重視教育,很早就出現(xiàn)了學校,如《禮記·學記》中載:“古之教者,家有塾,黨有庠,術(shù)有序,國有學?!边@里塾、庠、序、學都是教學之地。
參考資料:搜狗百科-學
7.“申”字的草書寫法有幾種
@知識延展回答@
基本字義:
1. 地支的第九位,屬猴。
2. 用于記時:~時(下午三點至五點)。
3. 陳述,說明:~述。~斥。~辯。~冤。三令五~。~請。~報。
4. 重復,一再:“~之以盟誓,重之以昏姻”。
5. 中國上海市的別稱。
6. 姓。
說文解字:神也。七月,陰氣成,體自申束。從臼,自持也。吏臣餔時聽事,申旦政也。凡申之屬皆從申。,古文申。,籒文申。失人切〖注〗“吏臣”:《段注》作“吏以”。、,古文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