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常識判斷題解題方法有哪些
常識題目常常緊跟時事熱點。有時候會考某次重大會議中的每一句話,有時會考一些社會現(xiàn)象,還有國家及各地方的一些比較特殊的事件??傊?,具有實時性,靈活性,并且貼近實際生活!
時事可以分為:重要會議、熱點詞匯、時政新聞。
熱點詞匯包括:兩型社會,創(chuàng)新型國家,大部門制,法制建設白皮書,和諧世界,綠色消費,民主政治,抗震救災,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社會主義新農(nóng)村,四體一位,醫(yī)療改革,又快又好,自主創(chuàng)新,“軟實力” 競業(yè)限制等熱門熱點時事。
時政新聞可分為:經(jīng)濟、科教文衛(wèi)、民生與社會、內(nèi)需、政治、資源生態(tài)。
總之:要關(guān)心身邊的大事小事。
涉及內(nèi)容
1、法律常識
主要考查內(nèi)容:涉及法理學、憲法、行政法、刑法、民法、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等內(nèi)容,其中以行政法所占比重最高。
重點考查問題:行政法的規(guī)定為主,基本不涉及法學理論問題。
具體考查要求:是點而不是面。
因此,考生復習時應關(guān)注具體的知識點。
2、行政管理及政治常識
主要包括國家政策制度、政府職能和行政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識,并涉及政府人事組織關(guān)系等內(nèi)容。
3、時事常識題
考試重點:與當年上半年的時事聯(lián)系緊密,尤其是考前兩三個月國內(nèi)外的重大事件和熱點問題為考查重點。
應對策略:平時關(guān)注新聞,考時就不會感到陌生。
4、人文科技常識
此部分涵蓋內(nèi)容廣泛,但一般貼近日常生活。
巧解常識判斷題五大方法
解題技巧比較靈活,需要考生的平時積累。但還是有一定的解題技巧:
(1)排除法。
排除法是解答客觀題最有效的解題方法之一??忌鶕?jù)自己平時所掌握的知識,便會輕易的將最不適合題意的選項排除掉。甚至有些題可以直接將其他三項排除掉,選出正確答案。如果選項中有自相矛盾的,立即排除一個。
即使不能直接通過排除得出答案,也可以減小難度,提高答題的正確率。
(2)去同存異法。
這種解題技巧適用于考生對題目不能做出準確判斷的情況。
當考生在閱讀完試題題干和所有選項后,如果發(fā)現(xiàn)選項中有內(nèi)容或者特征大致相同的,就可以將其排除掉,并保留那些差別較大的選擇項,再將剩余的選項進行比較、判斷,最終確定符合題意的答案。
這樣做的目的是縮小目標,提高答題準確率。
(3)第一印象法。
有些試題,考生會有這樣的感覺:在讀完試題及選項的瞬間,大腦便有這樣的一個強烈的信號,此題選某項。但靜下來仔細考慮時,卻又不知道為什么。
這種情況下,考生可以先用其他的方法進行解答。如果仍不能找到合理的理由來確定正確選項,便可將第一印象的選項選出。
雖然這種選法不能給出一個合理的解釋,但這樣選出的答案往往是正確的。
(4)比較法。
在解答單項選擇題時,考生可以將各個選項同題目要求進行縱向比較,并根據(jù)各自同題意要求差異的大小來確定最符合題意要求的答案。
(5)大膽猜測法。
一般情況下,這種方法是不可取的,因為它靠的是運氣,正確率相當小。
這種方法只有當考生運用其他方法均不能找到試題的正確答案時才可使用。
猜測法的優(yōu)點是可以避免考生在這種試題上過分深究,陷于其中而不能自拔,從而耗費過多時間并影響考生的情緒。這種方法雖然是靠運氣,有時也有一定的命中率。
2.做判斷題有哪些技巧
邏輯判斷題備考技巧 國家公務員考試一般考核10—15道不同類型的邏輯判斷題,內(nèi)容涉及自然和社會各個領域,強調(diào)對邏輯關(guān)系的正確把握,考核考生對各種信息的理解、分析、綜合、判斷、推理等思維能力。
要求考生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nèi),擺脫煩瑣細節(jié)和冗余文字的干擾,理清問題的邏輯思路,迅速找到正確答案。 近兩年,邏輯判斷的題目越來越趨向邏輯學專業(yè)化,題型變化也越來越大,涉及加強型、削弱型、前提型、結(jié)論型等多種題型。
這讓許多考生一頭霧水,摸不著方向,很多考生總結(jié)了一個解題經(jīng)驗——蒙,不管三七二十一,蒙一個答案再說。然而,要想在公務員考試中獲得高分,這個方法就太不靠譜了。
邏輯判斷題要取得高分,有三個因素起作用:首先是平時累積的邏輯能力,這是基礎;其次是有效的復習方法,這一因素至關(guān)重要;最后是良好的應試技巧。下面重點介紹邏輯判斷題的復習方法,供各位考生借鑒。
備考策略: 邏輯備考要求: 掌握邏輯基本知識和推理技巧; 掌握基本解題技巧; 多做練習,并能舉一反三。 關(guān)于邏輯學理論知識,考生不需要掌握太多,教材里介紹的內(nèi)容已經(jīng)足夠備考。
考生要重點掌握解題技巧和解題套路,并將時間主要放在做題訓練上,通過做題培養(yǎng)題感,提高解題速度和命中率。 題感——既快又準的解題感覺。
考生一旦形成題感,在正式考試實戰(zhàn)解題時就可以輕松應對。如何培養(yǎng)題感呢? 邏輯學備考原則講究的是“化繁為簡,思維至上”。
公務員考試中的邏輯判斷題,考查的不是考生的邏輯專業(yè)知識,考查的是邏輯思維能力。所謂的培養(yǎng)題感,就是要培養(yǎng)邏輯思維能力。
邏輯思維能力是每個人都潛在的能力,可以通過培養(yǎng)和訓練提高,做題的過程就是訓練和提高這種能力的過程,只有在大量做題的過程中才能提高邏輯思維能力,提高快速反應和分析問題的水平。 考生所關(guān)心的是如何在短期內(nèi)培養(yǎng)和提高邏輯思維能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熟悉掌握邏輯基本知識的基礎上,集中訓練,大量練習,反復做題,按照題目的類型訓練解題套路,激發(fā)和培養(yǎng)邏輯思維能力。
待題做到一定量后,考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就會出現(xiàn)一個飛躍,能把所學的知識融匯貫通,從而形成題感??忌梢愿鶕?jù)自身情況,在復習備考計劃中,專門安排一段時間,重點練習邏輯判斷題。
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這期間,考生必須堅持每天練習邏輯題,并不斷加大題量。公務員考試中的邏輯判斷題大都出自MBA考試中的邏輯試題,所以,考生要盡可能選做公務員考試真題或者MBA考試邏輯真題。
第一階段:研習。 按照類型選用解析詳細的真題進行練習。
本階段題目數(shù)量不要求多,適量就可以,但要求題目典型,一定要按照題目的類型分類進行練習。要邊做題目邊看解析,認真分析理解題目和答案,總結(jié)題型和解題技巧。
對于解題方法和思考問題的角度一定要達到真正的領悟,這是基本功。因為要套用理論知識和解題技巧做題,并且要詳讀解析,所以,這一階段做題速度會比較慢。
復習資料里的例題,最好也先做一遍,然后再對照解析。練習時,對于自己做錯的題或雖然做對了,但費時較多的題,要認真對照解析,寫下題目的分析過程,規(guī)范自己的解題思路。
同時要進行標注,重做時重點對待。 第二階段:演習。
選用歷年真題,集中大量練習。第二階段是鞏固戰(zhàn)果,目的是讓考生靈活運用解題方法,提高解題速度。
公務員邏輯判斷題并不難,如果沒有時間限制一般都能做出來,所以,考生在第二階段訓練時,要進行限時訓練,每道題的用時控制在40秒左右。 有的考生平時習慣于慢慢做題,做一題對一題的答案,這樣非常不利于備考。
所以,考生一定要10分鐘內(nèi)做完15題,做完后對答案,然后對做錯的題進行分析,并充分理解。 要注意的是:不要進行疲勞戰(zhàn)術(shù),一次正式訓練只做15題就可以;一定要集中限時訓練,要專心,一氣呵成,否則成效較小。
每次練習都要計時計分。 第三階段:復習。
建議邏輯思維能力較差的考生將所有練習的題目至少做兩遍。 臨考前三周最好不要再大量做題,重點復習以前做過的題,特別是做錯的題和做對了但不易理解的題。
復習過程中要仔細體會正確答案和解析,進一步規(guī)范自己的解題思路。 邏輯學還有一個備考原則是“以不變應萬變”。
不同類型的邏輯題有不同的解題方法和套路,但不管今后的考題怎么千變?nèi)f化,總是萬變不離其宗。因此,考生一定要熟練掌握“母題”解題套路,這樣才能在遇到同類問題時,盡快理清思路,找到正確答案。
3.公務員考試常識判斷題怎么提高
一、全面復習,制定規(guī)劃
常識判斷主要考查考生對法律、政治、經(jīng)濟、管理、歷史、自然、科技等方面知識的運用能力。通過對2008年和2009年真題分析,可知法律、政治是考查重點,但逐漸加大了對經(jīng)濟、管理、歷史、生物、人文的測試。因此復習時,必須要有一個整體的合理的規(guī)劃,就是說要制定一個適合自己的計劃。這個計劃是否合理,往往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你最后的結(jié)果。
二、重視法律,有所側(cè)重
法律知識在常識判斷中占有較大的比重,必須給予相當?shù)闹匾?。一般來說,公務員考試中法律知識不會考的太深、太專業(yè)。但了解法律基本知識,掌握法律基本概念,熟悉現(xiàn)行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是必須具備的。
三、關(guān)注時政,突出熱點
公務員考試雖不回避“熱點”,但命題思路是千變?nèi)f化的。 一味地靠猜題、押題、死背答案,生搬硬套顯然是不可取的。必須立足實際,多關(guān)注時政熱點,靈活地加以掌握和運用。
四、拓展視野,厚積薄發(fā)
考生要想取得理想的成績,需要拓展自己的視野,除了法律和政治外,還要多看看歷史、地理、文化、管理等其它學科的知識,做到“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fā)”。
隨著公務員考試競爭壓力的增大,命題考查重點和范圍也不盡相同,試題類型和范圍也日益多元化??傊?,多方面考查考生的綜合素質(zhì),已成為近年來常識判斷題出題的一種趨勢。備考時需要全面準備,多做積累,才能提高常識判斷的速度和準確率,以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
4.公務員常識判斷題有具體解題技巧嗎
在國家公務員考試大綱中說明了常識判斷主要測查考生的基本知識以及運用這些知識進行分析判斷的能力,主要測查應考人員對政治、法律、管理、經(jīng)濟、科技、歷史、國情、人文等知識的掌握和運用能力。結(jié)合近些年的真題,我們可以得到一些啟示并用到做題當中。下面,新西南教育就為考生來總結(jié)一下常識判斷常用的做題技巧。
1.研究真題,有意識地進行知識積累
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常識判斷部分涉及的知識面是很廣的,但也能從眾多題目中找出一些特點:一是喜歡用傳統(tǒng)文化結(jié)合天文地理知識進行考察,例如通過古詩詞考察氣候、節(jié)氣和傳統(tǒng)節(jié)日;二是喜歡和時事政策相結(jié)合,這里通仕教育專家給廣大考生一個建議,可以把科技常識同國家大政方針結(jié)合起來進行思考,例如:十八大報告里對于科技發(fā)展的重點提出要求,指明要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在“載人航天、探月工程、載人深潛、超級計算機、高速鐵路”等方面實現(xiàn)重大突破。所以大家可以就這幾個領域分別復習基本知識和當下取得的成就,想必會有不錯的收獲??偨Y(jié)一句,也就是說以政治為主線,對其他知識點順藤摸瓜。除了十八大報告外,“十二五規(guī)劃綱要”、“政府工作報告”都可以作為復習的主線。
2.語意判斷法
常識判斷部分很難碰到“熟面孔”,此時一定不要緊張,即便你對題目中的知識點知之甚少,只要利用語意理解法,結(jié)合題干和選項間的聯(lián)系依然可以得出正確答案。例如:
《國家“十二五”時期文化改革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提出要加大政府對文化事業(yè)建設的投入力度。下列屬于政府投入保障政策的是:
A。支持文化企業(yè)在海外投資、投標、營銷、參展和宣傳等活動
B。繼續(xù)完善文化市場的準入政策,吸引社會資本投資文化產(chǎn)業(yè)
C。文化內(nèi)容創(chuàng)意生產(chǎn)、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項目機構(gòu)應享受稅收優(yōu)惠
D。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鼓勵社會力量提供公共文化產(chǎn)品
【解析】這道題目考察的是國家社會管理政策與文化創(chuàng)新方面的知識,要求考生對時事政治有一定的理解。首先通過語意判斷可以有效地排除干擾選項,從而得到正確的答案。先來分析題干,問“屬于政府投入保障政策”的是哪個選項,所以根據(jù)語意可以得出,這個題目的主體必須是政府,而且必須投入到保障政策中去。A選項屬于政策支持,但不涉及投入問題,也不屬于保障政策,保障政策屬于轉(zhuǎn)移性支付,具有無償性;B選項依然是政策扶持;C選項也是政策扶持,均不符合題意。所以,排除后只能選擇D選項。
3.價值判斷法
所謂價值判斷就是根據(jù)當下社會的公序良俗來判斷題干與選項的價值匹配度,從而來做出題目的方法。舉個例子:
下列關(guān)于推進“十二五”期間資源節(jié)約和環(huán)境保護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
A。我國耕地資源有限,要加大耕地保護力度
B。提高森林蓄積量和覆蓋率是“十二五”期間的重要任務
C。提高化石能源消費的比重以降低能耗總值和排放水平
D。堅持保護優(yōu)先和自然修護為主,加大生態(tài)保護和建設力度
【解析】首先可判斷出題干的價值是節(jié)約和保護環(huán)境。A、B、D的做法和這一價值都是相符的,但C選項“提高化石能源消費如石油”這種做法和題干的價值是相違背的,這樣判斷題目就容易多了。一般而言,第一步,看題干價值,然后看選項。如果兩者相背則不選,兩者價值相符的話再對比題干的語意符合度,符合題意的為最佳選項。
4.聯(lián)想排除法
所謂聯(lián)想排除法,就是遇到題目時,雖然不了解相關(guān)知識點,但可以聯(lián)想與題目相關(guān)的知識進行綜合排除,這種方法在做題當中也是十分有效的。看下面這道題目:
關(guān)于中藥,下列歸類正確的是( )。
A。辛味藥:連翹、杏仁 B。甘味藥:當歸、人參
C。酸味藥:陳皮、連翹、黃連 D??辔端帲狐S柏、烏梅
【解析】我們先看A選項,辛味藥,大部分考生可能沒有什么概念,但看到其中的杏仁,就會有點印象了:杏仁生吃是很苦的,所以很少生吃,很明顯,杏仁應該歸于苦味藥中,A選項排除;B選項沒有明顯的信號可以做題,先跳過直接看C選項,C選項中的陳皮和連翹很多考生可能沒印象,但關(guān)于黃連,大家都會因為一句歇后語“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對其有一定了解,所以黃連明顯不屬于酸味藥,予以排除;D選項中的烏梅大家可聯(lián)想日常中的飲食體驗,很好排除,屬于酸味藥。故答案選B。
新西南教育相信考生只要掌握了以上幾種方法,做常識判斷題一定能取得新突破、新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