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于佛學常識的一些問題
佛陀所制的戒律,是為了教導弟子如律受持,約束心身,斷惡行善的靈丹妙藥。
三皈就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是皈向、依是依靠。但凡是信仰佛教,受了三皈依法,才算是一個真正皈依佛教的信徒,是佛門的三寶弟子。以佛法僧三寶為師,佛是天中之天,圣中之圣,三界導師,四生慈父。‘佛寶贊無窮,功成無量劫中,巍巍丈六紫金容,覺道雪山峰,眉際玉毫光燦爛,照開六道昏蒙,龍華三會愿相逢,演說法真宗’。法、是經律論三藏,戒定慧三學法門,能令眾生,返妄歸真,轉凡成圣?!▽殞嶋y量,如來金口宣揚,龍宮海藏散天香,覺者誦瑯王函、玉軸霞條金寫字,似排秋雁成行,昔因三藏取來唐,萬古為敷揚’。僧、是如法修持,以戒為師,弘宗演教,人天眼目,為世福田?!畬毑凰甲h,身披三事云衣,浮杯渡海剎那時,赴感應群機,堪作人天功德主,堅持戒行無違,我今稽首愿遙知,振錫杖提攜’。我們如能發(fā)菩提心,皈依佛法僧三寶,一定能滅罪障、增?;?。更有一體三寶和住持三寶的道理,這都是信佛教徒應該皈依的。
佛教的五戒,是在家優(yōu)婆塞、優(yōu)婆夷的受戒條。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邪淫,(出家為不淫戒)四、不妄語,五、不飲酒。而殺盜淫妄四條屬于性戒。酒是屬于遮戒。這五戒并不僅是在家人應遵守的戒,而是一般佛教信徒應守之道德,不過后來卻把這五戒、與出家的戒律對比,而認為它是在家的佛教徒之戒。其實正是沙彌、沙彌尼、比丘、比丘尼戒和菩薩戒的基礎。真所謂‘戒為無上菩提本,能生一切諸善法’。以菩薩六度萬行、諸善功德,都由受持戒法而產生出來的?!畠?yōu)婆塞’翻為‘近事男’?!畠?yōu)婆夷’翻為‘近事女’。意思是親近承事佛法僧三寶的善男子、善女人。能親近承事三寶就會廣修眾善,植種福田,行時時之方便,積種種之陰功。
殺、盜、淫、妄四條戒法稱為性戒,以其本性是惡的緣故。五是酒戒。酒就是平常人們所飲的各種名酒,但是酒是米糟制釀成功的,稱為遮惡,修道的人因為吃了酒或飲太多,發(fā)生酒醉,頭暈腦脹,心神糊涂,就會做出種種不合理事情,講出許多胡言亂語,發(fā)生種種罪惡行動,甚至如上面所講,因吃酒而破了五戒的故事?,F(xiàn)實生活中因吃酒而發(fā)生事故、車禍等等實在太多了,舉不勝舉,乃至喪生失命。修心持戒的佛弟子要下定決心,堅持不飲酒戒。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大事。
2.佛教常識答問的內容簡介
佛教大護法趙樸初 “小題大做”成就的佛學經典,國內印行迄今已達數十萬冊,被譯成日文、英文、韓文等多國文字,暢銷海內外。學習佛教知識的最通俗讀本,了解佛教文化的首選入門書。
趙樸初是著名的詩人和書法家,一生著有大量的詩、詞、曲作品,但同時他也是佛教大護法、享譽海內外的佛學大師。作者最初寫這本書只是為人們了解佛教知識提供方便,并非想寫一本佛學專著。但就是這樣一本小書,卻證明了作者是一位佛學大家。本書自1988年初版以來,在國內已印行數十萬冊,并擁有日文、英文、韓文等多個版本?!斗鸾坛WR答問》早已成為當之無愧的佛學經典著作。
正如趙樸初本人所說,這是本“小題大做”而成的書。在書中,作者將佛教的深刻學說盡量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文字加以闡釋,深入淺出,是初通佛學和佛教文化者的超級入門書。此外,書中還加載有140余幅精美插圖,與文字部分珠聯(lián)璧合,相得益彰,值得用心體悟,永久珍藏。
3.如何真正學習佛學知識
學佛全在心地上用功夫,因為佛即是心,修佛法就是修心。
“佛”原來的意義是“覺心”。 我們學佛要從迷心修成覺心,對人生對環(huán)境正覺不迷了,那就是佛了。
所以只要心存善良,多行善事,都是修心。這些是學佛的慈悲精神。
如果真是腳踏實地的去學,那學佛的法門很多,佛教通常分為五宗:禪、教、律、密、凈。 各宗方法不一樣,須看每人的根性和愛好,選擇一門去專學了。
凈土宗最穩(wěn)當、最容易,也最適合我們一般根機的人去學,就是念佛求生西方極樂。就這也夠我們一生學習的了。
凈土宗是清凈自心的法門,修持的重點在于恢復自己的清凈心。因此,修凈土應把重點放在“凈化我們的心地”這個主題上。
念佛修行因同時并進。 “巧把塵勞為佛事”,這句話出自“大回向文”,意思是我們修學佛法要善巧方便地把塵濁勞動中的事務作為佛事來做,用佛法做世俗的事就是佛事了。
從里面可以修六度。 因此,我們修佛法不一定要出家,也不必棄世事避居山林,可以在當前紅塵中“巧把塵勞為佛事”,任何人事環(huán)境,物質環(huán)境都是我們修佛法做佛事的好去處。
這才顯示出佛法是或活潑潑圓融無礙的,佛法是無處不在“處處是道場”的。 知道“自心”,找到“自心”。
到處是佛,到處都可學佛。
4.如何學習佛學知識
如何真正和正確的理解佛學知識,首先要明白和正確的理解它的定義.要真正用心學和傳播的用處.這樣才大有用處 學佛全在心地上用功夫,因為佛即是心,修佛法就是修心?!胺稹痹瓉淼囊饬x是“覺心”。
我們學佛要從迷心修成覺心,對人生對環(huán)境正覺不迷了,那就是佛了。
所以只要心存善良,多行善事,都是修心。這些是學佛的慈悲精神。
如果真是腳踏實地的去學,那學佛的法門很多,佛教通常分為五宗:禪、教、律、密、凈。
各宗方法不一樣,須看每人的根性和愛好,選擇一門去專學了。
凈土宗最穩(wěn)當、最容易,也最適合我們一般根機的人去學,就是念佛求生西方極樂。就這也夠我們一生學習的了。凈土宗是清凈自心的法門,修持的重點在于恢復自己的清凈心。因此,修凈土應把重點放在“凈化我們的心地”這個主題上。
念佛修行因同時并進?!扒砂褖m勞為佛事”,這句話出自“大回向文”,意思是我們修學佛法要善巧方便地把塵濁勞動中的事務作為佛事來做,用佛法做世俗的事就是佛事了。從里面可以修六度。
因此,我們修佛法不一定要出家,也不必棄世事避居山林,可以在當前紅塵中“巧把塵勞為佛事”,任何人事環(huán)境,物質環(huán)境都是我們修佛法做佛事的好去處。這才顯示出佛法是或活潑潑圓融無礙的,佛法是無處不在“處處是道場”的。
知道“自心”,找到“自心”。到處是佛,到處都可學佛
5.如何更好的學習佛教知識
無論找誰修學,要明白,佛教是教育,不是宗教,佛教佛教,佛陀的教育,因為現(xiàn)在屬于末法時代,所以最好找一位佛教界公認的法師來作為上師,用這位上師的修行方法作為主修課程,別的最好不要去修學,一門深入長時熏修,認準這一門去認真修學,東參參西就就,哪會成就啊,但是最終的目的是成就,是解脫,不管怎樣修都是形式,主要的是修心,從心地上修。
/fofa/1_1.htm佛弟子網凈空老法師講座視頻,這些網站都很好,可以去這些網站上面學習。阿彌陀佛。
6.如何學習佛教的知識
學習佛教知識最主要的是要親近善知識!善知識是引人向善的導師?!吧啤笔怯幸嬗谖?,將我導向善道?!斗ㄈA文句》曰:“聞名為知,見形為識,是人益我菩提之道,名善知識?!薄斗ㄈA經.妙莊嚴王品》曰:“善知識者,是大因緣,所謂化導,令得見佛,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但現(xiàn)在時值末法,善知識難遇,故當以閱讀佛經及菩薩大德祖師論著和開示為學習佛教的主要方法!
這些祖師大德們皆是真修實證之人,皆是佛法中的真善知識!讀其書,即是親聞教誨!
近代有印光大師,是凈土宗十三代祖師,一生所有書信及論著皆收錄于《印光大師文鈔》中,可常閱,必當獲益匪淺!且書中對學佛人應讀之書皆有標示,讀后自知趣向!
7.如何真正學習佛學知識
學佛全在心地上用功夫,因為佛即是心,修佛法就是修心。
“佛”原來的意義是“覺心”。 我們學佛要從迷心修成覺心,對人生對環(huán)境正覺不迷了,那就是佛了。
所以只要心存善良,多行善事,都是修心。這些是學佛的慈悲精神。
如果真是腳踏實地的去學,那學佛的法門很多,佛教通常分為五宗:禪、教、律、密、凈。 各宗方法不一樣,須看每人的根性和愛好,選擇一門去專學了。
凈土宗最穩(wěn)當、最容易,也最適合我們一般根機的人去學,就是念佛求生西方極樂。就這也夠我們一生學習的了。
凈土宗是清凈自心的法門,修持的重點在于恢復自己的清凈心。因此,修凈土應把重點放在“凈化我們的心地”這個主題上。
念佛修行因同時并進。 “巧把塵勞為佛事”,這句話出自“大回向文”,意思是我們修學佛法要善巧方便地把塵濁勞動中的事務作為佛事來做,用佛法做世俗的事就是佛事了。
從里面可以修六度。 因此,我們修佛法不一定要出家,也不必棄世事避居山林,可以在當前紅塵中“巧把塵勞為佛事”,任何人事環(huán)境,物質環(huán)境都是我們修佛法做佛事的好去處。
這才顯示出佛法是或活潑潑圓融無礙的,佛法是無處不在“處處是道場”的。 知道“自心”,找到“自心”。
到處是佛,到處都可學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