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論語》文學(xué)常識
論語》是儒家學(xué)派的經(jīng)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
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xiàn)了孔子的政治主張、論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與《大學(xué)》《中庸》《孟子》《詩經(jīng)》《尚書》《禮記》《易經(jīng)》《春秋》并稱“四書五經(jīng)”。
通行本《論語》共二十篇。 《論語》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書,共二十篇,由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是我國古代儒家經(jīng)典著作之一,是首創(chuàng)語錄之體。
漢語文章的典范性也發(fā)源于此,儒家(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與墨家對立)創(chuàng)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禮”和“中庸”?!墩撜Z》是記錄孔子主要弟子及其再傳弟子關(guān)于孔子言行的一部書。
《論語》的語言簡潔精煉,含義深刻,其中有許多言論至今仍被世人視為至理。 《論語》以記言為主,“論”是論纂的意思,“語”是話語。
《論語》成書于眾手,記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傳弟子,也有孔門以外的人,但以孔門弟子為主,《論語》是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書。 作為一部優(yōu)秀的語錄體散文集,它以言簡意賅、含蓄雋永的語言,記述了孔子的言論。
《論語》中所記孔子循循善誘的教誨之言,或簡單應(yīng)答,點到即止;或啟發(fā)論辯,侃侃而談;富于變化,娓娓動人。 論語 《論語》又善于通過神情語態(tài)的描寫,展示人物形象。
孔子是《論語》描述的中心,“夫子風(fēng)采,溢于格言”(《文心雕龍征圣》);書中不僅有關(guān)于他的儀態(tài)舉止的靜態(tài)描寫,而且有關(guān)于他的個性氣質(zhì)的傳神刻畫。此外,圍繞孔子這一中心,《論語》還成功地刻畫了一些孔門弟子的形象。
如子路的率直魯莽,顏回的溫雅賢良,子貢的聰穎善辯,曾皙的瀟灑脫俗等等,都稱得上個性鮮明,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孔子因材施教,對于不同的對象,考慮其不同的素質(zhì)、優(yōu)點和缺點、進(jìn)德修業(yè)的具體情況,給予不同的教誨。
表現(xiàn)了誨人不倦的可貴精神。據(jù)《顏淵》載,同是弟子問仁,孔子有不同的回答,答顏淵“克己復(fù)禮為仁”,答仲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 慎施于人”,答司馬中“仁者其言也讱”。
顏淵學(xué)養(yǎng)高深,故答以“仁”學(xué)綱領(lǐng),對仲弓和司馬中則答以細(xì)目。又如,同是問“聞斯行諸?”孔子答子路:“又父母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因為“由也兼人,故退之?!?/p>
答冉有:“聞斯行之?!币驗椤扒笠餐耍蔬M(jìn)之。”
這不僅是因材施教教育方法的問題,其中還飽含孔子對弟子的高度的責(zé)任心。 《論語》是名列世界十大歷史名人之首的中國古代思想家孔子的門人記錄孔子言行的一部集子,成書于戰(zhàn)國初期。
因秦始皇-焚書坑儒(雖說是焚書坑儒,但是活埋的其實是一些方士),到西漢時期僅有口頭傳授及從孔子住宅夾壁中所得的本子,計有:魯人口頭傳授的《魯論語》20篇,齊人口頭傳授的《齊論語》22篇,從孔子住宅夾壁中發(fā)現(xiàn)的《古論語》21篇。西漢末年,帝師張禹精治《論語》,并根據(jù)《魯論語》,參照《齊論語》,另成一論,稱為《張侯論》。
此本成為當(dāng)時的權(quán)威讀本,據(jù)《漢書·張禹傳》記載:“諸儒為之語曰:‘欲為《論》,念張文?!墒菍W(xué)者多從張氏,馀家寢微?!?/p>
《齊論語》《古論語》不久亡佚?,F(xiàn)存《論語》20篇,492章,其中記錄孔子與弟子及時人談?wù)撝Z約444章,記孔門弟子相互談?wù)撝Z48章。
五四運動以后,《論語》作為封建文化的象征被列為批判否定的對象,而后雖有新儒學(xué)的研究與萌生,但在中國民主革命的大背景下,儒家文化在中國并未形成新的氣候。時代的發(fā)展,社會的前進(jìn),不能不使人們重新選擇新生的思想文化,這就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以及社會主義新文化的誕生與發(fā)展 。
然而,嚴(yán)峻的事實是,一個新型的社會,特別是當(dāng)它步入正常發(fā)展軌道的時候, 論語唐抄本(6張)不能不對自己的民族精神及傳統(tǒng)文化進(jìn)行重新反思,這是任何一個社會在其自身發(fā)展過程中所不能忽視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特別是民族文化的精粹,更值得人們重新認(rèn)識,重新探索。
這使我想到人類的共性與個性,文化的共性與個性,民族文化的辯證否定本性。同時,也使我感到毛澤東“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思想的價值之所在 。
事實上,當(dāng)我們擺脫了形而上學(xué)的思維方式,真正確立唯物辯證的思維方法,并用它剖析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時候,就會發(fā)現(xiàn)其中的精華,《論語》便是其中之一。不可否認(rèn),《論語》有其糟粕或消極之處,但它所反映出來的兩千多年前的社會人生精論,富有哲理的名句箴言,是中華民族文明程度的歷史展示。
即使今天處在改革開放、經(jīng)濟(jì)騰飛、文化發(fā)展的時代大潮中,《論語》中的許多思想仍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和時代價值。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英文:Confucius在家族中年齡排行第二,故也有人稱為孔老二,春秋時魯國陬邑人,漢族,享年73歲,葬于曲阜城北泗水南岸即今日孔林所在地。
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 孔子早年喪父,家境衰落。
他曾說過:“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蹦贻p時做過委吏(管理糧倉)與乘田(管理牲畜)。
他雖然生活貧苦,但好學(xué)上進(jìn)善于取法他人,曾說過:“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p>
2.論語知識
百度不讓發(fā)全文? 我貼不上來。
學(xué)而第一 『⒈1』子曰:“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yuǎn)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 慍,不亦君子乎?” 『⒈2』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 未之有也。君子務(wù)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⒈3』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⒈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于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 習(xí)乎?” 『⒈5』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jié)用而愛人,使民以時?!?『⒈6』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jǐn)而信,凡愛眾,而親仁。
行有余力, 則以學(xué)文?!?『⒈7』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于朋友交, 言而有信。
雖曰未學(xué),吾必謂之學(xué)矣?!?『⒈8』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xué)則不固。
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
過,則 勿憚改?!?『⒈9』曾子曰:“慎終,追遠(yuǎn),民德歸厚矣。”
『⒈10』子禽問於子貢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 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 ?” 『⒈11』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p>
『⒈12』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 ,知和而和,不以禮節(jié)之,亦不可行也?!?『⒈13』有子曰:“信近於義,言可復(fù)也。
恭近於禮,遠(yuǎn)恥辱也。因不失其親, 亦可宗也?!?/p>
『⒈14』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 可謂好學(xué)也已?!?『⒈15』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 ,富而好禮者也?!?/p>
子貢曰:“詩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 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⒈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之,患不知人也。”
為政第二 『⒉1』子曰:“為政以德,誓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⒉2』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p>
『⒉3』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 且格?!?『⒉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 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p>
『⒉5』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p>
樊遲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於我,我對曰,無違”樊遲曰:“何謂也 ?”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⒉6』孟武伯問孝。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⒉7』子游問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yǎng)。至於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 何以別乎?!?/p>
『⒉8』子夏問孝。子曰:“色難。
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 為孝乎?” 『⒉9』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兒省其私,亦足以發(fā),回也不愚 。”
『⒉10』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 『⒉11』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p>
『⒉12』子曰:“君子不器?!?『⒉13』子貢問君子。
子曰:“先行其言而后從之?!?『⒉1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p>
『⒉15』子曰:“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 『⒉16』子曰:“攻乎異端,斯害也己?!?/p>
『⒉17』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⒉18』子張學(xué)干祿。
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余,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 其余,則寡悔。
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 『⒉19』哀公聞曰:“何為則民服?”孔子對曰:“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 錯諸直,則民不服。”
『⒉20』季康子問:“使民敬、忠以勤,如之何?”子曰:“臨之以莊,則敬; 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勤?!?『⒉21』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曰:“書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 ,施於有政。
’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 『⒉22』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車兒),小車無(yue4 ),其何以行之哉?” 『⒉23』子張問:“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 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
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 『⒉24』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諂也。
見義不為,無勇也?!?。
3.《論語》文學(xué)常識
《論語》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語錄結(jié)集,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而成,至戰(zhàn)國前期成書。
全書共20篇492章,以語錄體為主,敘事體為輔,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較為集中地體現(xiàn)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 《論語》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之后,被尊為“五經(jīng)之輨轄,六藝之喉衿”,是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尤其是原始儒家思想的第一手資料。
南宋時朱熹將《大學(xué)》《中庸》《論語》《孟子》合為“四書”,使之在儒家經(jīng)典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元代延祐年間,科舉開始以“四書”開科取士。
此后一直到清朝末年推行洋務(wù)運動,廢除科舉之前,《論語》一直是學(xué)子士人推施奉行的金科玉律。 擴(kuò)展資料: 創(chuàng)作背景 《論語》既是語錄體又是若干斷片的篇章集合體。
這些篇章的排列不一定有什么道理;就是前后兩章間,也不一定有什么關(guān)聯(lián)。而且這些斷片的篇章絕不是一個人的手筆。
《論語》的作者中有孔子的學(xué)生?!墩撜Z》的篇章不但出自孔子不同學(xué)生之手,而且還出自他不同的再傳弟子之手。
這里面不少是曾參的學(xué)生的記載。 作品賞析 《論語》的主要特點是語言簡練,用意深遠(yuǎn),有一種雍容和順、紆徐含蓄的風(fēng)格。
還有就是在簡單的對話和行動中展示人物形象。同時語言淺近易懂,接近口語,也是一個特點。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論語。
4.論語的常識
《論語》是儒家學(xué)派的經(jīng)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
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論語》是記錄孔子主要弟子及其再傳弟子關(guān)于孔子言行的一部書。集中體現(xiàn)了孔子的政治主張、論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
與《大學(xué)》《中庸》《孟子》《詩經(jīng)》《尚書》《禮記》《易經(jīng)》《春秋》并稱“四書五經(jīng)”。通行本《論語》共二十篇。
《論語》的語言簡潔精煉,含義深刻,其中有許多言論至今仍被世人視為至理。 《論語》以記言為主,“論”是論纂的意思,“語”是話語。
《論語》成書于眾手,記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傳弟子,也有孔門以外的人,但以孔門弟子為主,《論語》是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書 作為一部優(yōu)秀的語錄體散文集,它以言簡意賅、含蓄雋永的語言,記述了孔子的言論。《論語》中所記孔子循循善誘的教誨之言,或簡單應(yīng)答,點到即止;或啟發(fā)論辯,侃侃而談;富于變化,娓娓動人。
《論語》又善于通過神情語態(tài)的描寫,展示人物形象。
5.論語的文學(xué)常識
論語》是孔子弟子記載孔子與弟子、時人問答及孔子弟子間言論的書,其編撰者應(yīng)為孔子及門弟子與再傳弟子,其成書年代可以確定為春秋末年到戰(zhàn)國初年。
《論語》流傳至漢有三種不同的本子,即《古文論語》、《魯論語》和《齊論語》。西漢末年,安昌侯張禹先本于《魯論語》,參諸《齊論語》,合而為《張侯論》。
東漢末年,鄭玄據(jù)《張侯論》,參諸《齊論語》、《古文論語》,作《論語注》。后世《論語》多本于此。
歷代注疏《論語》者甚多,較好的注本有魏何晏《論語集解》、梁皇侃《論語集解義疏》、宋邢邴《論語注疏經(jīng)解》、宋朱熹《論語集解》、清劉寶楠《論語正義》。今人楊伯峻撰有《論語譯注》,比較適于初學(xué)者使用,也不失為研究者的較好的參考資料。
《論語》一書并非嚴(yán)格的著作,主要是格言與一些小的故事,比較生動、全面地記錄了孔子之學(xué)、行、思與其人格形象。其中,孔子與其弟子的教與學(xué)的問答占了很大的一部分,而這些最能反映孔子所作的哲學(xué)思考,比如其對于“仁”、“禮”、“樂”、“詩”及生死之種種看法。
同時比較生動地反映了孔子因才施教、因勢誘導(dǎo)的教育方法。
6.論語小知識(2)
“仁”是儒家思想倫理道德的最高境界,但是,落實到個人的具體修養(yǎng)上,“君子”則是其理想的人格典范。曾參強(qiáng)調(diào)“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論語·顏淵》)。試圖以君子的成立來輔助仁的修養(yǎng)的實現(xiàn)或者是將仁的高標(biāo)準(zhǔn)落實到具體的實踐——君子人格上。?
對君子的含義要求,孔子曾言:“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保ā墩撜Z·季氏》)講得比較 廣泛,只是講言行中各個方面的總的原則。曾參則進(jìn)入了更具體的要求。他說:“君子有三費,飲食不在其中。君子有三樂,鐘磬琴瑟不在其中……有親可畏,有君可事,有子可遺,此一樂也;有親可畏,有君可去,有子可怒,此二樂也;有君可喻,有友可助,此三樂也……少而學(xué),長而忘之,此一費也;事君有功,而輕負(fù)之,此二費也;久交友而中絕之,此三費也。?!保ā俄n詩外傳集釋》)另外,《曾子立事》篇還有大量的對君子的嚴(yán)格要求,比如:“君子不絕人之歡,不盡人之禮,來者不豫,往者不慎也。去者不謗,就之不賂,亦可謂之忠矣。君子恭而不難,安而不舒,遜而不諂,寬而不縱,惠而不儉,直而不往,亦可謂知矣?!庇终f:“君子入人之國,不稱其諱,不犯其禁,不服華色之服,不稱懼忄冒 之言,故曰:“與其奢也,寧儉;與其倨也,寧句。”
可以稱之為“君子” 因為君子的定義是,有責(zé)任感,而且不輕易作出承諾,但是絕對講得出做得到,當(dāng)然所謂言出必行,也要斷定事情的關(guān)鍵性。現(xiàn)代社會,面對負(fù)責(zé)種種人際關(guān)系和角色,是一件難事啊……。"
7.論語十則 的有關(guān)知識
學(xué)習(xí)態(tài)度:
子曰:“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yuè)乎?有朋自遠(yuǎn)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yùn),不亦君子乎?”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曾子曰:“吾日三?。▁ǐng)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xí)乎?”
學(xué)習(xí)方法: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子曰:“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p>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p>
關(guān)于思想修養(yǎng):
子曰:“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yuè)乎?有朋自遠(yuǎn)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yùn),不亦君子乎?”
子曰:“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p>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yuǎn)。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yuǎn)乎?”
子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