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赤壁賦古代文學(xué)常識
一、虛詞1. 而 (1)浩浩乎如馮虛御風(fēng),而不知其所止(連詞,表轉(zhuǎn)折) (2)倚歌而和之(連詞,表修飾) (3)正襟危坐,而問客曰(連詞,表承接) (4)侶魚蝦而友麋鹿(連詞,表并列 ) (5)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連詞,表轉(zhuǎn)折 ) (6)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連詞,表轉(zhuǎn)折) (7)自其不變者而觀之( 連詞,表修飾 )2.之 (1)月出于東山之上(助詞,的) (2)凌萬頃之茫然( 助詞,定語后置的標志) (3)哀吾生之須臾(助詞,的) (4)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代詞,它 ) (5)茍非吾之所有(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6)耳得之而為聲(代詞,它 )(7)取之無禁,用之不竭(代詞,它們) (8)吾與子之所共食(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3.于 (1)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詞,在 ) (2)月出于東山之上( 介詞,從 ) (3)徘徊于斗牛之間( 介詞,在 ) (4)于是飲酒樂甚( 介詞,在 )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介詞,被 ) (6)漁樵于江渚之上(介詞,在)(7)寄蜉蝣于天地( 介詞,在) (8)托遺響于悲風(fēng)( 介詞,在 )4.乎 (1)浩浩乎如馮虛御風(fēng)( 形容詞詞尾) (2)飄飄乎如遺世獨立( 形容詞詞尾 ) (3)郁乎蒼蒼( 形容詞詞尾 ) (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語氣詞,表示疑問) (5)而又何羨乎(語氣詞,表示疑問 ) (6)相與枕藉乎舟中( 介詞,在 ) 二、實詞1.通假字 (1)浩浩乎如馮虛御風(fēng)(通“憑”,乘 ) (2)山川相繆(通“繚”,環(huán)繞 ) (3)舉酒屬客 ( 通“囑”,勸人飲酒) (4)舉匏尊以相屬(通“囑”,勸人飲酒 )2.古今異義 (1)徘徊于斗牛之間 古義: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今義:一種游戲方式 (2)白露橫江 古義:白茫茫的水汽 今義: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3)凌萬頃之茫然 古義:曠遠的樣子 今義:完全不知道的樣子3.一詞多義 (1)東 a順流而東(動詞,向東進軍) b東望武昌(方位名詞作狀語,向東) (2)望 a七月既望(名詞,農(nóng)歷每月十五) b望美人兮天一方(動詞,眺望,遠看) (3)下 a方其破荊州,下江陵(動詞,攻占) b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詞,下面) (4)如 a縱一葦之所如 (動詞,往) b如怨如慕(副詞,像)4.詞類活用 (1)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名詞用作狀語,向西,向東) (2)下江陵(名詞用作動詞,攻占) (3)順流而東也(名詞用作動詞,向東進軍) (4)舞幽壑之潛蛟(動詞的使動用法,使……起舞 ) (5)泣孤舟之嫠婦(動詞的使動用法,使……哭泣) (6)正襟危坐(形容詞用作動詞,整理 ) (7)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名詞用作狀語,向南 ) (8)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名詞用作動詞,打魚砍柴 ) (9)侶魚蝦而友麋鹿(名詞的意動用法,以……為侶,以……為友) (10)渺滄海之一粟(形容詞用作動詞,渺小的像 ) (11)不知東方之既白(形容詞用作動詞,顯出白色 ) 三、文言句式1.判斷句 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語氣詞“也”,表判斷)2.疑問句 (1)何為其然也(“何”與“也”表疑問語氣) (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乎”表反問語氣) (3)而今安在哉(語氣詞“哉”,表疑問語氣) (4)客亦知夫水與月乎(語氣詞“乎”,表疑問語氣) (5)而又何羨乎(語氣詞“乎”,表反問語氣)3.省略句 (1)(其聲)如怨如慕,(其聲)如泣如訴 (2)(其聲)舞幽壑之潛蛟,(其聲)泣孤舟之嫠婦 (3)(蘇子與客)相與枕藉乎舟中4.變式句 (1)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于赤壁之下泛舟游,介賓短語后置) (2)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于東山之上出,于斗牛之間徘徊,介賓短語后置) (3)凌萬頃之茫然(茫然萬頃,定語后置) (4)渺渺兮予懷(予懷渺渺,主語后置)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于周郎困,介賓短語后置) (6)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于江渚之上漁樵,介賓短語后置) 四、重點語句翻譯1. 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 譯文:月亮從東邊山上升起,徘徊在斗宿、牛宿之間。
2. 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 譯文:任憑小船在茫茫無際的江面上自由漂流,越過那浩蕩渺遠的江面。3. 浩浩乎如馮虛御風(fēng),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譯文:多么廣闊浩瀚啊,我們像凌空駕風(fēng)而行,不知道將停留到什么地方;飄飄然,我們像脫離塵世,無牽無掛,變成飛升仙界的神仙。
4. 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 譯文:哀嘆我們生命的短促,羨慕長江的無窮無盡。5. 蓋其自其變者而觀之,而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 譯文:原來,要是從那變化的方面去看它,那么天地間的萬事萬物,連一眨眼的時間都不曾保持過原狀;從那不變的方面去看它,那么事物和我們本身都沒有窮盡。
一、一詞多義(實詞)1.歌 (1) 扣舷而歌之:名作動,歌唱 (2) 歌曰:歌詞 (3) 倚歌而和之:歌曲 (4) 歌窈窕之章:名作動,歌誦、朗誦2. 望 (1) 七月既望:農(nóng)歷每月十五日 (2) 望美人兮一方:眺望 (3) 德高望重:名望、聲望 (4) 吾令人望其氣,皆為龍虎:觀察 (5) 入夜望將軍至,豈敢反乎:盼望 (6) 并、。
2.赤壁賦 第一段主要寫了什么內(nèi)容
面對赤壁的山水風(fēng)月、主客的扁舟漁唱等可入詩境的各種物象,著重描寫了水、月兩種優(yōu)美的意象。
水是七月長江之水,月乃八月中秋之月。其時之水“清風(fēng)徐來,水波不興”、“白露橫江,水光接天”;其時之月“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
水狀茫茫無際而雍容舒展,月色濃華可人而與水相照。水若無際,月若無際。
不辨何處是水,何處是月,只覺得置身于一片無掛無礙的“空明”之中。萬千毛孔,俱為舒展;百端俗慮,一齊拋撇。
于是才引發(fā)了“浩浩乎如馮虛御風(fēng),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的極度自由之感。 水與月——松弛自由的精神象喻。
3.《赤壁賦》各段分別寫了什么內(nèi)容
第一段,寫夜游赤壁的情景。作者“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投入大自然懷抱之中,盡情領(lǐng)略其間的清風(fēng)、白露、高山、流水、月色、天光之美,興之所至,信口吟誦《月出》首章“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糾兮,勞心悄兮?!卑衙髟卤扔鞒审w態(tài)嬌好的美人,期盼著她的冉冉升起。
第二段,寫作者飲酒放歌的歡樂和客人悲涼的簫聲。作者飲酒樂極,扣舷而歌,以抒發(fā)其思“美人”而不得見的悵惘、失意的胸懷。這里所說的“美人”實際上乃是作者的理想和一切美好事物的化身。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
第三段,寫客人對人生短促無常的感嘆。此段由賦赤壁的自然景物,轉(zhuǎn)而賦赤壁的歷史古跡。主人以“何為其然也”設(shè)問,客人以赤壁的歷史古跡作答,文理轉(zhuǎn)折自然。
第四段,是蘇軾針對客之人生無常的感慨陳述自己的見解,以寬解對方。客曾“羨長江之無窮”,愿“抱明月而長終”。蘇軾即以江水、明月為喻,提出“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的認識。
第五段,寫客聽了作者的一番談話后,轉(zhuǎn)悲為喜,開懷暢飲,“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照應(yīng)開頭,極寫游賞之樂,而至于忘懷得失、超然物外的境界。
《赤壁賦》是北宋文學(xué)家蘇軾創(chuàng)作的一篇賦,作于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貶謫黃州(今湖北黃岡)時。此賦記敘了作者與朋友們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見所感。
以作者的主觀感受為線索,通過主客問答的形式,反映了作者由月夜泛舟的舒暢,到懷古傷今的悲咽,再到精神解脫的達觀。全賦在布局與結(jié)構(gòu)安排中映現(xiàn)了其獨特的藝術(shù)構(gòu)思,情韻深致、理意透辟,在中國文學(xué)上有著很高的文學(xué)地位,并對之后的賦、散文、詩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
4.赤壁賦的有關(guān)知識
赤壁賦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和客人蕩著船兒,在赤壁下游玩。
清風(fēng)緩緩吹來,水面波浪不興。舉起酒杯,勸客人同飲,朗頌《月出》詩,吟唱“窈窕”一章。
一會兒,月亮從東邊山上升起,徘徊在斗宿、牛宿之間。白蒙蒙的霧氣籠罩江面,水光一片,與天相連。
任憑水船兒自由漂流,浮動在那茫茫無邊的江面上。江在曠遠啊,船兒象凌空駕風(fēng)而行,不知道將停留到什么地方;飄飄然,又象脫離塵世,無牽無掛,變成飛升仙果的神仙。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風(fēng)徐來,水波不興。
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
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知,凌萬頃之茫然。
浩浩乎如馮虛御風(fēng),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這時候,喝著酒兒,心里十分快樂,便敲著船舷唱起歌來。
唱道:“桂木做的棹啊蘭木做的槳,拍擊著澄明的水波啊,在月光浮動的江面逆流而上。我的情思啊悠遠茫茫,瞻望心中的美人啊,在天邊遙遠的地方。”
客人中有會吹洞簫的,隨著歌聲吹簫伴奏,簫聲嗚咽,象含怨,象懷戀,象抽泣,象低訴。吹完后,余音悠長,象細長的絲縷延綿不斷。
這聲音,能使深淵里潛藏的蛟龍起舞,使孤獨小船上的寡婦悲泣。 于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笨陀写刀春嵳?,倚歌而和之。
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我有些憂傷,理好衣襟端正地坐著,問那客人說:“為什么奏出這樣悲涼的聲音呢?”客人回答說:“‘月光明亮星星稀少,一只只烏鴉向南飛翔’,這不是曹孟德的詩句嗎?向西望是夏口,向東望是武昌,這兒山水環(huán)繞,草木茂盛蒼翠,不就是曹操被周瑜打敗的地方嗎?當他占取荊州,攻下江陵,順江東下的時候,戰(zhàn)船連接千里,旌旗遮蔽天空,臨江飲酒,橫握著長矛吟詩,本是一時的豪杰,如今在哪里呢?何況我和你在江中的小洲上捕魚打柴,以魚蝦為伴侶,以麋鹿為朋友;駕著一只小船,舉杯互相勸酒;寄托蜉蝣一般短暫生命在天地之間,渺小得象大海里的一粒小米。
哀嘆我們生命的短促,羨慕長江的無窮無盡。愿與神仙相伴而遨游,同明月一道永世長存。
知道這種愿望是不能突然實現(xiàn)的,只好把這種無可奈何的心情寄托于曲調(diào)之中,在悲涼的秋風(fēng)中吹奏出來?!?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
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
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fēng)。” 我對客人說:“你也知道那水和月的道理嗎?水象這樣不斷流去,但它實際上不曾流去;月亮?xí)r圓缺,但它終于沒有消損和增長。
原來,要是從那變化的方面去看它,那么天地間的萬事萬物,連一眨眼的時間都不曾保持過原狀;從容不那不變的方面去看它,那么事物和我們本身都沒有窮盡,我們又羨慕什么呢?再說那天地之間,萬物各有主宰者,如果不是我應(yīng)有的東西,雖說是一絲一毫也不拿取。只有江上的清風(fēng),與山間的明月,耳朵聽它,聽到的便是聲音,眼睛看它,看到的便是色彩,得到它沒有人禁止,享用它沒有竭盡,這是大自然的無窮寶藏,是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的?!?/p>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情風(fēng),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客人高興地笑了,洗凈酒杯重新斟酒。
菜肴果品都已吃完,杯子盤子雜亂一片。大家互相枕著靠著睡在船上,不知不覺東方已經(jīng)露出白色的曙光。
客喜而笑,洗盞更酌。肴核既盡,杯盤狼藉。
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政治上的失意。
蕭聲哀怨。 人生無常,生命的短暫。
從蘇軾的《前赤壁賦》可看出他豁達淡然的人生態(tài)度。 本文在語言風(fēng)格方面,不像韓愈那樣拗折奇警,也不像歐陽修那樣平易流轉(zhuǎn),更重視通過捕捉意象,通過音聲色彩的組合,來傳達自己的主觀感受,時常點綴著富于表現(xiàn)力的新穎詞匯,句式則是駢散文交雜,長短錯落。
《前赤壁賦》中“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寫出人在浩渺宇宙間茫然不知所之的感受,而“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又以極精煉的文筆,寫出冬日秋江上枯寒荒疏的印象。 《前赤壁賦》寫于蘇軾一生最為困難的時期之一――貶謫黃州期間。
元豐二年(1079年),蘇軾因“烏臺詩案”被扣上誹謗朝廷的罪名,被捕入。
5.以《赤壁賦》第一段寫一篇作文400字
阿房宮賦》內(nèi)蘊試析
唐朝詩人杜牧的《阿房宮
賦》以其高度的思想內(nèi)容和藝術(shù)
成就在中國文學(xué)史上占有一席之
地,成為一篇文彩斐揚,色彩絢
麗的千古不朽美文,其鮮明的政
治意義和現(xiàn)實的警示價值,留給
后人以深刻的啟迪。
阿房宮,秦宮名,遺址在今
陜西省西安市西南。秦始皇統(tǒng)一
六國后,認為首都咸陽的宮殿太
小,便大興土木,于公元前212
年,發(fā)徒卒七十余萬人,在渭水
南面營造阿房宮,“先作前殿阿
房,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
上可坐萬人,下可建五丈旗”
(《史記·秦始皇本紀》)。宮未建
成,秦國滅亡。項羽攻入咸陽,
放火焚毀。阿房,猶言近旁。
“以其去咸陽近,且號阿房”
(《漢書·賈山傳》顏師古注)。也
有說因其形“四阿房廣”(言四
角有曲檐)而得名。杜牧在《上
知己文章啟》中說“寶歷(唐敬
宗年號)大起宮室,廣聲色,故
作《阿房宮賦》?!保ā斗ㄎ募?/p>
卷十六)可見這是借秦警唐之
作,目的是借這篇賦來諷諫,希
望唐敬宗李湛從秦朝自取滅亡的
史實中吸取教訓(xùn),以免重蹈覆
轍?!栋⒎繉m賦》并不是懷古,
而是針對現(xiàn)實而作,詩人以其豐
富瑰麗的想象和大膽奇特的夸張
以如椽巨筆極盡鋪敘渲染之能
事,頓然之間,一座“覆壓三百
余里”的宮殿便矗立在讀者眼前
了。在某種程度上說,是《阿房
宮賦》成就了阿房宮。所以如
此,那就得驚嘆于詩人對阿房宮
獨具匠心的鋪敘和渲染及高超的
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了。
賦,作為一種文體,有著他
特定的寫作規(guī)范。劉勰《文心雕
龍·詮賦》中說:“賦者,鋪采
摛文,體物寫志也。”也就是說,
賦需要細致地描繪客觀事物的特
征,極盡鋪陳夸張之能事,以達
到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寫作目
的。所謂“鋪”,就是對事物的
內(nèi)在特征做盡可能詳盡地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