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部必讀的國學經(jīng)典
經(jīng)部 十三經(jīng) 周易 尚書 詩經(jīng) 周禮 禮記 左傳 公羊傳 谷梁傳 論語 孝經(jīng) 爾雅 孟子 儀禮 其他 四書章句集注 春秋繁露 新本鄭氏周易 大戴禮記 韓詩外傳 易緯是類謀 易緯坤靈圖 易緯乾元序制記 陸氏易解 中庸 東坡易傳 周易正義 輕松學詩經(jīng) 尚書正義 易傳 韓詩外傳 毛詩正義 泰泉鄉(xiāng)禮 深衣考誤 深衣考 儀禮注疏 禮記正義 周禮注疏 春秋左傳正義 大學 春秋谷梁傳注疏 孝經(jīng)注疏 春秋公羊傳注疏 周易參同契 大學集注 孟子集注 中庸集注 論語集注 孟子字義疏證 大學問 論語注疏 孟子注疏 爾雅注疏 史部 二十五史 史記 宋書 梁書 魏書 陳書 南史 北史 南齊書 北齊書 周書 漢書 后漢書 三國志 晉書 隋書 舊唐書 新唐書 舊五代史 新五代史 宋史 遼史 金史 元史 明史 清史稿 其他 資治通鑒 續(xù)資治通鑒 唐才子傳 貞觀政要 逸周書 古列女傳 徐霞客游記 大唐西域記 荊楚歲時記 戰(zhàn)國策 前漢紀 后漢紀 華陽國志 東觀漢記 通典 唐會要 唐律疏議 吳越春秋 洛陽伽藍記 越絕書 前漢紀 江表志 江南野史 五國故事 鄴中記 三楚新錄 江南馀載 吳越備史 九州春秋 越史略 東觀奏記 北狩見聞錄 竹書紀年 五代史闕文 官箴 平宋錄 大金吊伐錄 松漠紀聞 翰林志 高士傳 李相國論事集 赤松山志 真臘風土記 荊楚歲時記 北戶錄 岳陽風土記 溪蠻叢笑 吳中水利書 歲華紀麗譜 吳地記 平江記事 南岳小錄 嶺表錄異 東京夢華錄 風土記 益部方物略記 游城南記 淳熙三山志 桂林風土記 朝鮮賦 南宋都城紀勝 桂海虞衡志 洛陽名園記 南方草木狀 佛國記 捕蝗考 宋朝事實 大清律例 三國雜事 史通 子部 兵書類 武經(jīng)七書 《孫子兵法》 《吳子兵法》 《六韜》 《司馬法》 《三略》 《尉繚子》 《唐李問對》 其他兵書 《孫臏兵法》 《百戰(zhàn)奇略》 《握奇經(jīng)》 《練兵實紀》 《將苑》 《何博士備論》 《三十六計》 《守城錄》 《孫子略解》 《乾坤大略》 《墨子城守各篇簡注》 《兵制》 《陰符經(jīng)》 《太白陰經(jīng)》 《歷代兵制》 《素書》 《備論》 其他子部 墨子 列子 莊子 荀子 申鑒 說苑 新語 論衡 茶經(jīng) 棋經(jīng) 中論 鄧子 蓋廬 人物志 潛夫論 初學記 洛陽牡丹記 王守仁全集 四十二章經(jīng) 論衡校釋 夢溪筆談 太平廣記 孔子家語 韓非子 鬼谷子 歸田錄 唐新語 公孫龍子 搜神記 搜神后記 周易參同契 山海經(jīng) 校注 藝文類聚 穆天子傳 唐摭言 顏氏家訓 古畫品錄 鹽鐵論 宋高僧傳 廣弘明集 老子道德經(jīng) 鈍吟雜錄 弘明集 宣室志 世說新語 金匱要略注 九章算術(shù) 呂氏春秋 黃帝內(nèi)經(jīng)靈樞經(jīng) 黃帝內(nèi)經(jīng)素問 備急千金要方 傷寒論注 難經(jīng)本義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 孔叢子 抱樸子內(nèi)篇 法言義疏 風俗通義 鹖冠子 齊民要術(shù) 潛夫論 范子計然 西京雜記 晏子春秋 周髀算經(jīng) 朱子語類 山房隨筆 林泉高致集 吳子兵法輯佚 銀雀山尉繚子 司馬法逸文 群書治要三略 孫子略解 水戰(zhàn)兵法輯佚 群書治要六韜 敦煌寫卷六韜 懷王墓竹簡六韜 六韜逸文 漢墓竹簡六韜 老子集注 范蠡兵法輯佚 太公兵法 太公金匱 太公陰謀 端溪硯譜 歙州硯譜 揚州芍藥譜 橘錄 糖霜譜 劉氏菊譜 洗冤錄集 荔枝譜 高僧傳 陰符經(jīng) 隨隱漫錄 畫繼 續(xù)高僧傳 方言校箋 集部 楚辭 楚辭 楚辭補注 總集類 全上古三代文 全秦文 全漢文 全后漢文 全三國文 全后周文 全北齊文 全陳文 全梁文 全齊文 全隋文 全唐文 先唐文 唐文拾遺 唐文續(xù)拾 全宋文 全晉文 全后魏文 全唐詩 全宋詞 千家詩 文心雕龍 文選 樂府詩集 全元曲 全宋詩 歷代詩詞賦 其它集類 優(yōu)古堂詩話 誠齋詩話 庚溪詩話 草堂詩話 藏海詩話 六一詩話 后山詩話 彥周詩話 二老堂詩話 懷麓堂詩話 滄浪詩話 詩品 詩人玉屑 中山詩話 觀林詩話 李太白全集 王右丞集箋注 歐陽修集 國 語 其他 四庫全書目錄(介紹、史話、乾隆《文淵閣記》) 總 目 經(jīng) 部 史 部 子 部 集 部 考 證 輯注類 三字經(jīng) 莊子集解 商君書 漢官六種 漢魏。
2.30部必讀的國學經(jīng)典都有哪些
《論語》孔子 《道德經(jīng)》老子 《莊子》莊子 《孟子》孟子 《墨子》墨子 《荀子》荀子 《韓非子》韓非 《孔子兵法》孫武 《左傳》左丘明 《楚辭》屈原 《呂氏春秋》呂不韋 《史記》司馬遷 《漢書》班固 《論衡》王充 《嵇康集》嵇康 《陶淵明集》陶淵明 《世說新語》劉義慶 《文心雕龍》劉勰 《六祖壇經(jīng)》慧能 《韓昌黎文集》韓愈 《資治通鑒》司馬光 《蘇東坡全集》蘇軾 《四書章句集注》朱熹 《傳習錄》王陽明 《焚書》 《日矢口錄》顧炎武 《明夷待訪錄》黃宗羲 《讀通鑒論》王夫之 《龔自珍全集》龔自珍 《人間詞話》王國維。
3.小學生必背三十條國學經(jīng)典
代文學經(jīng)典,我常給孩子讀古文觀止里面的文章,孩子還喜歡讀莊子、列國傳、孫子兵法等等。
這些對于小學生來說可能難度較高,會抹殺孩子的興趣。但是因為之前我給孩子打的古文基礎(chǔ)比較好,給他買的(小學生小古文200課)四冊書他已經(jīng)都看完了,之后再學起這些名家名篇就容易很多。
如果是初學古代文學,可以先讀一些生動有趣的書籍,像三字經(jīng)、百家姓、弟子規(guī)這些,瑯瑯上口,里面包含很多學問的,也很有趣。
還是推薦系統(tǒng)的看下一套書。(小學生小古文200課)就可以讀,涵蓋所有經(jīng)典的古文、詩詞,還有有趣的插圖,孩子學起來并不難~先培養(yǎng)孩子對古文的興趣吧。
4.國學經(jīng)典有哪些
四書五經(jīng),諸子百家。
翻翻四庫全書吧,全是經(jīng)典。列出一國學最低書目,或者說列出適合喜歡國學者的國學書目,許有必要。
關(guān)于國學知識系統(tǒng)論述,有錢穆先生《國學概論》、章太炎先生《國學演講錄》(章太炎先生《國學概論》一書因篇幅短小,且有重復(fù)之處,故不提)二書,但《國學演講錄》是以文言文書寫的,《國學概論》好讀一些,但是繁體豎版。現(xiàn)代版白話有兩本書應(yīng)較適合我們,一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薈要》(吉林人民出版社),一是《國學詞典》(四川人民出版社),較不錯。
上面四本只是國學的總體大致輪廓,真正深入還需讀古書原著。《四庫全書》是我國古代最大的叢書,《四庫全書》書目已在《國學定義及〈四庫全書〉》中提到,在此便不再贅敘。
如果要將《四庫全書》中書目一一讀遍,實在較為困。四書五經(jīng),諸子百家。
翻翻四庫全書吧,全是經(jīng)典。列出一國學最低書目,或者說列出適合喜歡國學者的國學書目,許有必要。
關(guān)于國學知識系統(tǒng)論述,有錢穆先生《國學概論》、章太炎先生《國學演講錄》(章太炎先生《國學概論》一書因篇幅短小,且有重復(fù)之處,故不提)二書,但《國學演講錄》是以文言文書寫的,《國學概論》好讀一些,但是繁體豎版?,F(xiàn)代版白話有兩本書應(yīng)較適合我們,一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薈要》(吉林人民出版社),一是《國學詞典》(四川人民出版社),較不錯。
上面四本只是國學的總體大致輪廓,真正深入還需讀古書原著?!端膸烊珪肥俏覈糯畲蟮膮矔?,《四庫全書》書目已在《國學定義及〈四庫全書〉》中提到,在此便不再贅敘。
如果要將《四庫全書》中書目一一讀遍,實在較為困難。 也因此,近代梁啟超先生曾將國學入門書目最低限度列為——經(jīng)部:《四書》、《易經(jīng)》、《書經(jīng)》、《詩經(jīng)》、《禮記》、《左傳》;史部:《戰(zhàn)國策》、《史記》、《漢書》、《后漢書》、《三國志》、《資治通鑒》(或《通鑒紀事本末》)、《宋元明史紀事本末》;子部:《老子》、《墨子》、《莊子》、《荀子》、《韓非子》;集部:《楚辭》、《文選》、《李太白集》、《杜工部集》、《韓昌黎集》、《柳河東集》、《白香山集》。
梁任公并認為:"以上各書,無論學礦、學工程報……皆須一讀,若并此未讀,真不能為中國學人矣。" 只是如今現(xiàn)代快節(jié)奏式的生活潮流,要一一去閱讀這些古文,恐也不是易事。
1978年,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設(shè)立"錢賓四先生學術(shù)文化講座",請錢穆作了系列講座。在講演中錢穆指出有7部書是"中國人所人人必讀的書"——《論語》、《孟子》、《老子》、《莊子》、《六祖壇經(jīng)》、《近思錄》、《傳習錄》。
錢穆先生所說前五書,是為國人學子必讀書,深表贊成,想來這也便是國學最低書目吧。 有鑒于欣賞國學而被古書之浩瀚驚呆的朋友,我覺得有必要將國學入門書目再調(diào)整一下,濃縮到底。
把一些對我們來說苦澀死板又詰屈聱牙的古書(如《尚書》、《易經(jīng)》、《詩經(jīng)》)先放一邊,先選讀一些較富趣味性的古書。 經(jīng)部:一般來說,現(xiàn)代政界與學術(shù)界反孔非儒的神經(jīng)已經(jīng)疲軟,因而現(xiàn)在通行的四書五經(jīng)里很少再有扭曲儒學的歪解,四書五經(jīng)的版本很多,都還可以。
值得一提的是,臺灣學者南懷瑾先生的《論語別裁》與《孟子旁通》(這兩本較有意思,在領(lǐng)悟圣人微言大義時,或猶能會心一笑)當足一讀。宋代學者兼儒家大師二程曾說:"學者須先讀《論》、《孟》,窮得《論》、《孟》,自有要約處,以此觀其它經(jīng)則省力也"(《近思錄》)。
二程甚至認為,《論語》和《孟子》學好了,其它經(jīng)也可以不學。在此,姑不論學好《論》、《孟》是否便不必再學其它儒家經(jīng)典這一問題,于中可見《論》、《孟》之要。
史部:太史公的《史記》相信一定有很多人讀過。其他史籍憑各人愛好,我們要是喜歡歷史,大可讀遍《二十四史》。
不過便是不喜歡歷史,那前四史(《史記》、《漢書》、《后漢書》、《三國志》)還是要讀的吧? 子部:《莊子》一書走筆峋麗,其文恣肆,應(yīng)可助長我們的文采,五四前后,著名教授兼作家施蟄存還建議青年讀《莊子》(和《文選》),可見其要;《墨子》雖也有點難懂,不過墨子是位杰出的思想家,要了解墨家學說,請讀《墨子》;讀《韓非子》一書,可以了解法家之八九;當然還有道家著作《老子》。 集部:首推《文選》;其次所謂文尊韓柳,詩推李杜,所以《韓昌黎集》、《柳河東集》、《李太白集》、《杜工部集》自當讀讀。
但既是國學最低書目,那韓、柳、李、杜任選兩本也便是了。 一言以蔽之,《論語》(必讀)、《孟子》(必讀)、《史記》(不可不讀,但可選讀章節(jié))、《漢書》(不可不讀,但可選讀章節(jié))、《后漢書(不可不讀,但可選讀章節(jié))、《三國志》(不可不讀,但可選讀章節(jié))、《莊子》(不可不讀,但可選讀章節(jié))、《老子》(不可不讀,但可選讀章節(jié))、《墨子》(不可不讀,但可選讀章節(jié))、《韓非子》(不可不讀,但可選讀章節(jié))、《文選》(不可不讀,但可選讀章節(jié))、《韓昌黎集》(或選《柳河東集》,當讀,可選讀章節(jié))、《李太白集》(或選《杜工部集》,當讀,可選讀。
5.30部必讀的國學經(jīng)典的內(nèi)容簡介
本書為“大師經(jīng)典·讀書計劃”叢書中的一本,該叢書從國學、西學、中國文學、外國文學、詩歌、名人傳記、謀略、修身處世、心理勵志、科普、管理、經(jīng)濟、投資、電影、美術(shù)、音樂16個領(lǐng)域中各選取了幾十位最具影響力的大師,著重介紹他們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用最淺顯的文字詮釋大師們的深邃思想,用最易懂的字句傳遞原著中絞盡腦汁才能讀懂的理論,以最簡潔的話語闡述偉大作品的精華,讓讀者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汲取大師身上沉淀出的寶貴經(jīng)驗與智慧,走進一個神圣的精神殿堂。本書推介的有《論語》、《孫子兵法》、《資治通鑒》等30部必讀的國學經(jīng)典。
閱讀的方度,改變生命歷程的長短;閱讀的深度,決定思想境界的高低。 無論新舊文化怎樣激烈地碰撞,無論東西方文明怎樣相互融合、滲透,面對浩如煙海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寶庫,我們都無法漠視和背叛,因為傳統(tǒng)文化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身份標志。從春秋戰(zhàn)國諸子并起,中國歷史雖然朝代興替,世事滄桑,但中華文化卻如日月經(jīng)天,江河行地,浩如煙海的國學經(jīng)典是使中華文明屹立于人類文明史的明證。
6.國學經(jīng)典的內(nèi)容 國學經(jīng)典的內(nèi)容
國學經(jīng)典內(nèi)容:
現(xiàn)階段兒童的父母多出生于20世紀80年代,普遍具有超前的消費意識和較高的文化程度,對于孩子的教育培訓也更為重視,同時隨著社會各界對傳統(tǒng)文化的熱情越來越高漲,越來越多的父母開始熱衷于國學教育,積極讓孩子學習國學經(jīng)典。
三千小童國學館來自孔子文化學院,由孔子首徒顏回第78代嫡孫顏廷淦擔任學院院長,教授傳承的是尊師重道、內(nèi)圣外王的嫡系正統(tǒng)國學。目前市場上,教圍棋、教書法、教古箏的興趣班比比皆是,但卻缺少能夠?qū)I(yè)解讀國學經(jīng)典作品、教授兒童做人道理的國學課。兒童學習國學不僅有益于學??荚?,更可以幫助孩子立身做人,更將成為其漫漫一生中指導(dǎo)人生發(fā)展的最重要因素。
7.國學知識
國學,興起于二十世紀初,而鼎盛于二十年代,八十年代又有“尋根”熱,九十年代“國學”熱再次欣起遂至今,無不是今人對于傳統(tǒng)文化的反思與正視。
于今而言,則正是對傳統(tǒng)文化在今日中國乃至世界多元文化中的重新定位。“國學”一說,產(chǎn)生于西學東漸、文化轉(zhuǎn)型的歷史時期。
而關(guān)于國學的定義,嚴格意義上,到目前為止,學術(shù)界還沒有給我們做出統(tǒng)一明確的界定。名家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普遍說法如國粹派鄧實在1906年撰文說:“國學者何?一國所有之學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國焉,有其國者有其學。
學也者,學其一國之學以為國用,而自治其一國也?!保ā秶鴮W講習記》,《國粹學報》第19期)鄧先生的國學概念很廣泛,但主要強調(diào)了國學的經(jīng)世致用性。
一般來說,國學是指以儒學為主體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與學術(shù)。國學既然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學術(shù),那么無疑也包括了醫(yī)學、戲劇、書畫、星相、數(shù)術(shù)等等,這些當然是屬于國學范疇,但也可以說是國學的外延了。
國學以學科分,應(yīng)分為哲學、史學、宗教學、文學、禮俗學、考據(jù)學、倫理學、版本學等,其中以儒家哲學為主流;以思想分,應(yīng)分為先秦諸子、儒道釋三家等,儒家貫穿并主導(dǎo)中國思想史,其它列從屬地位;國學以《四庫全書》分,應(yīng)分為經(jīng)、史、子、集四部,但以經(jīng)、子部為重,尤傾向于經(jīng)部?!端膸烊珪肥侵袊糯畲蟮膮矔幾谇∧觊g,由當時的紀曉嵐、王念孫、戴震等等一流學者完成。
“四庫”指經(jīng)、史、子、集四部,“全書”指所收都是全本。對孩子進行國學教育可分三個階段走:(一)從孩童四五歲誦讀〈千字文〉、〈三字經(jīng)〉、〈百家姓〉。
背誦些淺顯易懂的唐詩宋詞。(二)誦讀〈論語〉、〈大學〉、〈中庸〉、〈孟子〉。
(三)積累了一定量的漢字后,讀古典名著。國學素養(yǎng)的提高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
8.小學生應(yīng)該學習哪些國學知識
小學生應(yīng)先從簡單的入手:《三字經(jīng)》、《增廣賢文》、《千字文》、《百家姓》、《孝經(jīng)》、《弟子規(guī)》。
20世紀初,隨著西學的沖擊和刺激,為了有別于西學,才提出了“國學”這個概念。
現(xiàn)在一般把國學劃分為四大部分:
第一義理之學 哲學,包括諸子百家、宗教。
第二考據(jù)之學 史學,包括目錄學、版本學、??睂W、辯偽學、輯佚學、文字學、聲韻學、訓詁學等等。
第三辭章之學 文學,包括藝術(shù)、書法、繪畫、雕刻等。
第四經(jīng)世之學 政治經(jīng)濟學,包括兵法、天文、算學、地理、易學、農(nóng)學、工藝等等。
小學生主要了解了解國學的歷史就可以了。
第一,中華民族是世界上最早注重早教的民族。
第二,必須要明白什么是正確的教育。
第三,任何教育,家長和老師的身體力行是非常重要的。
第四、推薦去看由南公懷瑾先生親自選定的國學經(jīng)典:兒童中國經(jīng)典導(dǎo)讀1-18冊。是上海復(fù)旦大學出版社出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