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舉考試的介紹
科舉制,又稱科舉、科舉制度,是中國古代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制度。
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辦法,所以叫做科舉。科舉制具有分科考試,取士權歸于中央所有,允許自由報考(即“懷牒譜自薦于州縣”,與察舉制的“他薦”相區(qū)別)和主要以成績定取舍四個顯著的特點。
科舉制極大程度改善之前的用人制度,徹底打破血緣世襲關系和世族的壟斷;“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部分社會中下層有能力的讀書人進入社會上層,獲得施展才智的機會。但后期從內容到形式嚴重束縛了應考者,使許多知識分子不講求實際學問,束縛思想。
科舉制從隋朝(一說唐朝)開始實行,直至清光緒卅一年(1905年)舉行最后一科進士考試為止,前后經歷一千三百余年,成為世界延續(xù)時間最長的選拔人才的辦法。對中國在內的漢文化圈諸多國家,以及西歐國家啟蒙影響深遠。
中國古代規(guī)模最大的科舉考場為江南貢院,占地超過30余萬平方米。另辟有的中國科舉博物館是中國唯一反映中國科舉考試制度為內容的專業(yè)性博物館,也是中國科舉制度中心、中國科舉文化中心和中國科舉文物收藏中心。
2.科舉的知識
你好:科舉考試起源于隋,完善于唐,發(fā)展于宋,鼎盛于明(改為八股文),廢除于清(清光緒年間廢除).另附上關于科舉考試的分類(清朝時期的): 科舉考試: 1.童子試: ① 縣試(需要5人保舉,其中4百姓,1秀才)(由縣令出題主考) ② 府試(需要6人保舉,其中4百姓,2秀才)(由知府出題主考) ③ 院試(由中央派來的學政出題主考) (全部通過獲得“生員”稱號,俗稱“秀才”) 2.正試: ① 鄉(xiāng)試(鄉(xiāng)試第一獲得“解元”稱號,其余獲得“舉人”稱號) ② 會試(會試第一獲得“會元”稱號,其余獲得“貢士”稱號(俗稱“貢生”)) ③ 殿試(殿試第一獲得“狀元”稱號,第二獲得“榜眼”稱號,第三獲得“探花”稱號。
此三名合稱“一甲”)(第四到第十合稱“二甲”) (只有獲得“秀才”稱號后才有資格參加正試) 3.戲子、罪犯、丁憂(父母死亡三年之內的人)不得參加考試 父為主考官的也不得參加考試 4.同時拿到“解元”、“會元”、“狀元”叫“連中三元”,中國歷史上“連中三元”的人不超過5個 樓上的大蝦說得很全了,佩服佩服.以上是我的觀點,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3.科舉考試的等級名稱
代文化知識——科舉考試 1.漢代實行征辟和薦舉制 征,由皇帝征聘社會知名人士充任官職;辟(bì),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薦舉。
例如: (1)永元中,舉孝廉不行,連辟公府不就。(《張衡傳》) (2)公車特征拜郎中。
(《張衡傳》) 2.隋唐以后實行科舉制 隋以后各封建王朝設科考試選拔官吏的制度,由于分科取士而得名。明清形成了完備的科舉考試制度。
共分四級(見下表)。漢代已有考試取士之法,但系臨時措施。
并未形成定制。隋文帝廢除世族壟斷的九品中正制,于開皇七年(587)設志行修謹、清平于濟二科。
煬帝時始置進士科。唐代于進士外,復置秀才、明法、明書、明算諸科,又有一吏、三吏、開元禮、童子、道舉等科。
諸科之中,惟進士科為常設,最為重要。宋以后各朝科舉制僅有進士科。
唐宋進士科主要考詩賦。宋神宗熙寧時,王安石改用經義,元、明、清均用其法。
明清兩朝的經義以《四書》、《五經》的文句為題,規(guī)定文章的格式為八股文,解釋須依朱熹的《四書集注》等書。光緒二十四年(1898),一度改變科舉辦法,廢止八股。
變法失敗后復舊。光緒三十一年(1905)推行學校教育,科舉制度即被廢除。
明清科舉簡表 院試鄉(xiāng)試(秋闈)會試(春闈)殿試 考場學政巡回案臨考場(府、縣)京城和各省城貢院(省城)京城貢院(禮部)皇宮(宮殿) 主考人各省學政中央政府特派官員欽差大臣皇帝 參加者童生(儒生)生員及監(jiān)生舉人貢士 中者名稱生員(秀才)舉人貢士進士 日期三年之內兩次子、卯、午、酉年八月,桂榜鄉(xiāng)試次年三月,杏榜會試同年四月,金榜 第一名案首解元會元狀元 第二名榜眼 第三名探花 3.學校與教師 古代學校有“庠”(xáing)、“序”、“太學”?!扳浴焙汀靶颉笔堑胤綄W校。
例如: 又囑學使俾人邑庠。(《促織》) 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梯之義。
(《齊恒晉文之事》) “太學”是全國最高學府。例如: 因人京師,觀太學,遂通五經貫六藝。
(《張衡傳》) 明清時最高學府稱國子監(jiān),入監(jiān)讀書的人稱監(jiān)(jiàn)生,國子監(jiān)掌管人員為祭酒、司業(yè);教學人員為教授、博士、直進、助教等。例如: 有司業(yè)博士為之師。
未有問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送東陽馬生序》) 古代文化知識——科舉制度(二) 【察舉】漢代選拔官吏制度的一種形式。
察舉有考察、推舉的意思,又叫薦舉。由侯國、州郡的地方長官在轄區(qū)內隨時考察、選取人才,推薦給上級或中央,經過試用考核,再任命官職。
察舉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賢良文學、茂才等。《張衡傳》:“永元中,舉孝廉不行。”
《陳情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榮,舉臣秀才?!保h代避劉秀諱,稱秀才為茂才) 【征辟】也是漢代選拔官吏制度的一種形式。
征,是皇帝征聘社會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職。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級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屬吏,再向朝廷推薦。
《張衡傳》:“連辟公府,不就。”“安帝雅聞衡善術學,公車特征拜郎中?!?/p>
【孝廉】漢代察舉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順父母、辦事廉正的意思。
實際上察舉多為世族大家壟斷,互相吹捧,弄虛作假,當時有童謠諷刺:“舉秀才,不知書;舉孝廉,父別居?!?【科舉】指歷代封建王朝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一種制度。
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辦法,所以叫科舉。從隋代至明清,科舉制實行了‘干三百多年。
《詩話二則·推敲》“島(指賈島)初赴舉京師”,意思是說賈島當初前去長安參加科舉考試。到明朝,科舉考試形成了完備的制度,共分四級:院試(即童生試)、鄉(xiāng)試、會試和殿試,考試內容基本是儒家經義,以“四書”文句為題,規(guī)定文章格式為八股文,解釋必須以朱熹《四書集注》為準。
【童生試】也叫“童試”;明代由提學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學政主持的地方科舉考試,包括縣試、府試和院試三個階段,院試合格后取得生員(秀才)資格,方能進入府、州、縣學學習,所以又叫入學考試。應試者不分年齡大小都稱童生。
《左忠毅公逸事》“及試,吏呼名至史公”,這里就是指童生試,在這次考試中左光斗錄取史可法為生員(秀才),當時史可法二十歲。《促織》“邑有成名者,操童子業(yè)”,“操童子業(yè)”是說正在準備參加童生試。
【鄉(xiāng)試】明清兩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舉行的一次考試,因在秋八月舉行,故又稱秋闈(闈,考場)。主考官由皇帝委派。
考后發(fā)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舉人,第一名叫解(jie)元。 【會試】明清兩代每三年在京城舉行的一次考試,因在春季舉行,故又稱春闈。
考試由禮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總裁,各省的舉人及國子監(jiān)監(jiān)生皆可應考,錄取三百名為貢士,第一名叫會元。 【殿試】是科舉制最高級別的考試,皇帝在殿廷上,對會試錄取的貢士親自策問,以定甲第。
實際上皇帝有時委派大臣主管殿試,并不親自策問。錄取分為三甲: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的稱號,第一名稱狀元(鼎元),第二名稱榜眼,第三名稱探花;二甲若干名,賜“進士出身”的稱號;三甲若干名,賜“同進士出身”的稱號。
二、三甲第一名皆稱傳臚,一、二、三甲統稱進士。 【及第】指科舉考試應試中選,應試未中的叫落第、下第。
《祭妹。
4.中國古代科舉考試制度的基本常識
創(chuàng)始于隋,形成于唐,完備于宋,強化于明,至清趨向衰落。
在隋朝以前,中國古代官吏選拔制度各代不同,但薦舉任官制一直占有重要地位。
魏晉南北朝奉行“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把持鄉(xiāng)舉里選,壟斷仕途。
隋朝科舉考試屬初創(chuàng)階段,為地方薦舉與中央考試相結合。
唐承隋制,使科舉考試制度化并逐步完善。唐初科舉分兩種:①???,歲考一次;②制科,由皇帝主持,按形勢需要臨時下令舉行。
宋朝科舉沿唐之舊,更為完備。其科目以進士為重,增加殿試,由皇帝親策??荚噧热輳纳褡谄鸶囊越浟x為主。
明代科舉僅進士一科。為強化專制主義君主集權,控制思想文化,明據元代科舉命題取自朱熹《四書集注》之法,規(guī)定試卷應“代圣人之言”,以程朱理學觀點指導作文。同時規(guī)定試卷須用八股文體寫作。
以經義八股為考試內容的科舉制度發(fā)展至清朝,弊端已暴露無遺。清初即有大臣建議改革,但清統治者為推行文化專制主義,將科舉考試作為籠絡漢族士大夫的手段和禁錮知識分子思想的工具,除分滿人、漢人兩榜錄取以優(yōu)待八旗子弟外,余皆承明之舊。
光緒三十一年(1905),隨著近代科學文化的傳入和國內民主革命運動的高漲,終于迫使清廷下令“??婆e以廣學校”,廢除了行之千年的科舉考試制度。
5.誰給我15道關于傳統文化知識的問答題(選擇題,千萬別忘記附上答案
加粗為答案
1、春秋戰(zhàn)國時期,流派紛呈,其中墨家作為一支重要的文學思想流派,當時有“非儒即墨”之說,下列不是墨子思想內容的是( )
A、兼愛 B、尚能C、非攻 D、尚賢
2、歌謠在我國歷史悠久,有很好的群眾基礎,原始歌謠不具備有( )的特點。
A、優(yōu)美的旋律B、勞動的內容 C、簡短的形式 D、樸素的風格
3、我國現代文學史上最早的一部白話文小說是( )
A、《狂人日記》 B、《阿Q正傳》 C、《家》 D、《斯人獨憔悴》
4、我國宋代豪放派最杰出的詞人是( )
A、蘇軾B、辛棄疾 C、歐陽修 D、周邦彥
5、為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國務院決定從2006年起,每年的( )為我國的“文化遺產日”。
A、6月第二個周三 B、6月第二個周日
C、6月第二個周六D、5月第二個周六
6、安徽也有許多文化景觀和文化現象,下列哪個不是世界文化遺產?( )
A、黃山 B、西遞古村 C、黃梅戲D、壽縣古城
7、眾所周知,春節(jié)是我國的第一大節(jié)日,而( )是繼春節(jié)后的第二大的節(jié)日。
A、元宵節(jié) B、端午節(jié) C、中秋節(jié)D、清明節(jié)
8、《水滸傳》一百零八好漢,各有所長,其中( )擅長射技。
A、關勝 B、燕青 C、秦明 D、花榮
9、明清時期出現的我國第一部章回體小說是( )
A、《三國演義》B、《儒林外史》 C、《水滸傳》 D、《孽?;ā?/p>
10、1明朝晚期,出現了許多優(yōu)秀的白話短篇小說,其中最著名的是“三言”和“二拍”,其中“二拍”的作者是( )
A、馮夢龍B、凌濛初 C、金圣嘆 D、施耐庵
11、唐人重視功名,渴望在軍隊中的表現建功立業(yè),當時有“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的人生價值觀,此句詩出自( )
A、楊炯的《從軍行》B、李白的《俠客行》
C、高適的《燕歌行》 D、王昌齡的《從軍行》
12、蘇軾門下學士眾多,下列( )不屬于“蘇門四學士”。
A、黃庭堅 B、秦觀 C、張耒 D賀鑄
13、下列詩人中,( )不是盛唐時期的。
A、王維、孟浩然 B、高適、岑參 C、李商隱、杜牧D、李白、杜甫
14、《紅樓夢》判詞“根并荷花一莖香,平生遭際實堪傷。自從兩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鄉(xiāng)。”是 指( )
A、香菱B、探春 C、晴雯 D、湘云
15、《紅樓夢》中,( )認為魏晉以來好詩只有“縱有千年鐵門檻,終需一個土饅頭”兩句。
A、惜春 B、邢岫煙 C、妙玉D、元春
6.【古代科舉制的利弊】
利:開放考試,吸收了不少寒士進入政權,有益于擴大和鞏固封建統治的政治基礎,改變了封建社會前期豪門士族把持朝政的局面;廣大庶族地主通過科舉入仕做官,給封建政權注入了生機與活力;選拔官吏從此有了文化知識水平的客觀依據,有利于形成高素質的文官隊伍;讀書一考試—做官三者聯系,把權、位與學識結合起來,營造了中華民族尊師重教的傳統和刻苦勤奮讀書的氛圍;促進了文學的繁榮,如唐以詩賦取士,促進了唐詩繁榮. 弊在于:明清實行八股取士,從內容到形式嚴重束縛應考者,使許多知識分子不講求實際學問,束縛了知識分子的思想;八股取士所帶來的脫離實際的學風,對學術文化的發(fā)展產生了極為消極的影響;清末科舉制度嚴重阻礙了科學文化的發(fā)展,是導致近代中國自然科學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科舉制度不利于知識創(chuàng)新,更不利于創(chuàng)新人才的培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