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亭長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亭長
戰(zhàn)國時,國與國之間為防御敵人,在邊境上設(shè)亭,置亭長。秦漢時在鄉(xiāng)村每十里設(shè)一亭,置亭長,掌治安,捕盜賊,理民事,兼管停留旅客。多以服兵役期滿的人充任。此外設(shè)于城內(nèi)和城廂的稱"都亭",設(shè)于城門的稱"門亭",亦設(shè)亭長,職責同上。東漢后漸廢。 2.唐代尚書省各部在都事﹑主事之下設(shè)亭長,掌省門開閉和通傳等事務。
秦漢之制,每十里一亭,亭有長,掌理捕劾盜賊?!妒酚?卷八.高祖本紀》:「及壯,試為吏,為泗水亭長?!固?李華〈吊古戰(zhàn)場文〉:「亭長告余曰:『此古戰(zhàn)場也,常覆三軍。往往鬼哭,天陰則聞。』」也稱為「亭父」。
秦官名,又稱公。屬于低于縣二級的行政建制長官,級別相當于現(xiàn)在的派出所所長。
2.中國古代官員升降的文化常識
三省六部”制出現(xiàn)以后,官員的升遷任免由吏部掌管。
官職的任免升遷常用以下詞語:(1)拜。用一定的禮儀授予某種官職或名位。
(2)除。拜官授職,提升官職,如“予除右丞相兼樞密使”(《(指南錄(后序)》一句中的“除”,就是授予官職的意思。
而“左除”則是降級受職。(3)遷。
調(diào)動官職,包括升級、降級、平級轉(zhuǎn)調(diào)三種情況。(4)謫。
降職貶官或調(diào)往邊遠地區(qū)。(5)黜。
“黜”與“罷、免、奪”都是免去官職。(6)去。
解除職務,其中有辭職、調(diào)離和免職三種情況。辭職和調(diào)離屬于一般情況和調(diào)整官職,而免職則是削職為民。
(7)乞骸骨。年老了請求辭職退休。
(8)舉:提升官職,對無官人士的提拔。(9)陟:升遷。
指官吏的提升和進用。
3.鄭韶大難不死的文化常識
皇帝的謚號。隋煬帝是隋朝的第二代皇帝,也是末代皇帝姓楊名廣,生前好大喜功,又濫殺無辜,抄執(zhí)政13年就國滅身亡。死后給他的謚號叫“煬”,故世稱隋煬帝。古代皇帝死后都要給他一個謚號——概括其襲一生的品行或功業(yè)。如漢百武帝劉徹,因為他生前好武,而且擴大了疆士,所以謚號叫“武”。而楊廣生前內(nèi)心險惡,嫉妒度有才能的人,所以謚號“煬”。煬,意為火勢很旺,指楊廣的暴政,所以這是一個極壞的謚號。
4.有關(guān)“五谷”的文化常識
《漢書.酈食其傳》酈食其,陳留高陽人也。
好讀書,家貧落魄,無衣食業(yè)。為里監(jiān)門,然吏縣中賢豪不敢役,皆謂之狂生。
及陳勝、項梁等起,諸將徇地過高陽者數(shù)十人,食其聞其將皆握齪好荷禮自用,不能聽大度之言,食其乃自匿。后聞沛公略地陳留郊,沛公麾下騎士適食其里中子,沛公時時問邑中賢豪。
騎士歸,食其見,謂曰:“吾聞沛公嫚易人,有大略,此真吾所愿從游,莫為我先。若見沛公,謂曰‘臣里中有酈生,年六十余,長八尺,人皆謂之狂生,自謂我非狂。
’”騎士曰:“沛公不喜儒,諸客冠儒冠來者,沛公輒解其冠,溺其中。與人言,常大罵。
未可以儒生說也?!笔称湓唬骸暗谘灾?。”
騎士從容言食其所戒者。沛公至高陽傳舍,使人召食其。
食其至,入謁,沛公方踞床令兩女子洗,而見食其。食其入,即長揖不拜,曰:“足下欲助秦攻諸侯乎?欲率諸侯破秦乎?”沛公罵曰:“豎儒!夫天下同苦秦久矣,故諸侯相率攻秦,何謂助秦?”食其曰:“必欲聚徒合義兵誅無道秦,不宜踞見長者?!?/p>
于是沛公輟洗,起衣,延食其上坐,謝之。食其因言六國從衡時,沛公喜,賜食其食,問曰:“計安出?”食其曰:“足下起瓦合之卒,收散亂之兵,不滿萬人,欲以徑人強秦,此所謂探虎口者也。
夫陳留,天下之沖,四通五達之郊也,今其城中又多積粟,臣知其令,今請使,令下足下。即不聽,足下舉兵攻之,臣為內(nèi)應。”
于是遣食其往,沛公引兵隨之,遂下陳留。號食其為廣野君。
食其言弟商,使將數(shù)千人從沛公西南略地。食其常為說客,馳使諸侯。
漢三年秋,項羽擊漢,拔滎陽,漢兵遁保鞏。楚人聞韓信破趙,彭越數(shù)反梁地,則分兵救之。
韓信方東擊齊,漢王數(shù)困滎陽、成皋,計欲捐成皋以東,屯鞏、雒以距楚。食其因曰:“臣聞之,知天之天者,王事可成;不知天之天者,王事不可成。
王者以民為天,而民以食為天。夫敖倉,天下轉(zhuǎn)輸久矣,臣聞其下乃有臧粟甚多。
楚人拔滎陽,不堅守敖倉,乃引而東,令適卒分守成皋,此乃天所以資漢。方今楚易取而漢后卻,自奪便,臣竊以為過矣。
且兩雄不俱立,楚、漢久相持不決,百姓騷動,海內(nèi)搖蕩,農(nóng)夫釋耒,紅女下機,天下之心未有所定也。愿足下急復進兵,收取滎陽,據(jù)敖庚之粟,塞成皋之險,杜太行之道,距飛狐之口,守白馬之津,以示諸侯形制之勢,則天下知所歸矣。
方今燕、趙已定,唯齊未下。今田廣據(jù)千里之齊,田間將二十萬之眾軍于歷城,諸田宗強,負海岱,阻河濟,南近楚,齊人多變詐,足下雖遣數(shù)十萬師,未可以歲月破也。
臣請得奉明詔說齊王使為漢而稱東藩?!鄙显唬骸吧啤!?/p>
乃從其畫,復守敖倉,而使食其說齊王,曰:“王知天下之所歸乎?”曰:“不知也?!痹唬骸爸煜轮鶜w,則齊國可得而有也;若不知天下之所歸,即齊國未可保也。”
齊王曰:“天下何歸?”食其曰:“天下歸漢?!饼R王曰:“先生何以言之?”曰:“漢王與項王戮力西面擊秦,約先入咸陽者王之,項王背約不與,而王之漢中。
項王遷殺義帝,漢王起蜀漢之兵擊三秦,出關(guān)而責義帝之負處,收天下之兵,立諸侯之后。降城即以侯其將,得賂則以分其士,與天下同其利,豪英賢材皆樂為之用。
諸侯之兵四面而至,蜀漢之粟方船而下。項王有背約之名,殺義帝之負;于人之功無所記,于人之罪無所忘;戰(zhàn)勝而不得其賞,拔城而不得其封;非項氏莫得用事;為人刻印,玩而不能授;攻城得賂,積財而不能賞。
天下畔之,賢材怨之,而莫為之用。故天下之士歸于漢王,可坐而策也。
夫漢王發(fā)蜀漢,定三秦;涉西河之外,授上黨之兵;下井陘,誅成安君;破北魏,舉三十二城:此黃帝之兵,非人之力,天之福今。今已據(jù)敖倉之粟,塞成皋之險,守白馬之津,杜太行之厄,距飛狐之口,天下后服者先亡矣。
王疾下漢王,齊國社稷可得而保也;不下漢王,危亡可立而待也?!碧飶V以為然,乃聽食其,罷歷下兵守戰(zhàn)備,與食其日縱酒。
韓信聞食其馮軾下齊七十余城,乃夜度兵平原襲齊。齊王田廣聞漢兵至,以為食其賣己,乃亨食其,引兵走。
漢十二年,曲周侯酈商以丞相將兵擊黥布,有功。高祖舉功臣,思食其。
食其子疥數(shù)將兵,上以其父故,封疥為高梁侯。后更食武陽,卒,子遂嗣。
三世,侯平有罪,國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