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不卡福利网站|中文字幕在笑第一页|午夜福利中文字幕首页|久久精彩视频免费观看

  • <abbr id="lczsv"></abbr>
    <blockquote id="lczsv"></blockquote>

    <track id="lczsv"><table id="lczsv"><nobr id="lczsv"></nobr></table></track>
    • 古代文化稱謂常識ppt

      2022-12-27 綜合 86閱讀 投稿:慕凝楓

      1.古代文化常識梳理

      一、年齡稱謂 01、襁褓:未滿周歲的嬰兒 02、孩提:指2——3歲的兒童 03、垂髫:指幼年兒童(又叫“總角”) 04、豆蔻:指女子十三歲 05、及笄:指女子十五歲 06、加冠:指男子二十歲(又“弱冠”) 07、而立之年:指三十歲 08、不惑之年:指四十歲 09、知命之年:指五十歲(又“知天命”、“半百”) 10、花甲之年:指六十歲 11、古稀之年:指七十歲 12、耄耋之年:指八、九十歲 13、期頤之年:一百歲 二、明清科舉考試(起于隋代,盛于明清,清光緒31年廢止) (1)等級:院試(又叫“童試”,縣級考試 ,童生參加,考上為“生員”,即“秀才”。)

      鄉(xiāng)試(又叫“秋闈”,省級考試,生員參加,考上為“舉人”。) 會試(又叫“春闈”,國家級考試,舉人參加,考上為“貢士”。)

      殿試(國家級考試,皇帝主考,貢士參加,考上為“進(jìn)士”。其中,第一名叫“狀元” 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2)內(nèi)容:四書五經(jīng)等,規(guī)定文章格式為“八股文” 三、古代主要節(jié)日 (01)元日:正月初一,一年開始。

      (02)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 (03)上元:正月十五,張燈為戲,又叫“燈節(jié)” (04)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禱農(nóng)事。

      (05)寒食:清明前兩日,禁火三日(吳子胥) (06)清明:四月初,掃墓、祭祀。 (07)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劃龍(屈原) (08)七夕:七月初七,婦女乞巧(牛郎織女) (09)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節(jié)” (10)中秋:八月十五,賞月,思鄉(xiāng) (11)重陽: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災(zāi) (12)冬至:又叫“至日”,節(jié)氣的起點。

      (13)臘日:臘月初八,喝“臘八粥” (14)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初舊迎新 四、古代的刑罰 (01)黥刑:又叫“墨刑”,額頰上刺字涂墨。 (02)劓刑:割鼻子 (03)笞刑:又叫“杖刑”,打板子(背、腿、臀) (04)刖刑:將腳砍掉(和氏璧) (05)宮刑:又叫“腐刑”,去掉男子生殖器(司馬遷) (06)臏刑:剔去膝蓋骨(孫臏) (07)大辟:砍頭 (08)炮烙:將人燒烤死 (09)車裂:又叫“五馬分尸”(商鞅) (10)湯鑊:將人煮死 (11)腰斬:從腰部斬籪 (12)凌遲:又叫“千刀萬剮” (13)棄市:暴尸街頭 五、古代紀(jì)年法(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1)干支紀(jì)年:用“天干”和“地支”一一相配來紀(jì)年的方法。

      其特點是: A、天干和地支各一位組成一個紀(jì)年,如“甲子年”、“乙丑年”等。 B、天干和地支的相配永遠(yuǎn)是單數(shù)對單數(shù)、雙數(shù)對雙數(shù),不可能出現(xiàn)奇偶相組合。

      C、60年一循環(huán),周而復(fù)始。 *將公歷年換算成干支年的方法(略) (2)年號紀(jì)年:從漢武帝起,帝王即位都有年號,后就用帝王年號來紀(jì)年。

      如:康熙元年等。 *年號紀(jì)年和干支紀(jì)年可兼用,如:順治二年乙酉四月 (3)王公年次紀(jì)年:用于春秋戰(zhàn)國時代的一種紀(jì)年方法,如:趙惠文王十六年 六、有關(guān)官職的問題 1、詞語 (1)授官:除 拜 (2)升官:遷 擢 (3)降官:謫 左遷 (4)免官:罷 黜 (5)招聘:征 辟 (6)京官調(diào)任地方官:出 徙 (7)大臣辭職:乞骸骨 2、六部: (1)吏部(官職任免升調(diào)等) (2)戶部(土地稅收戶口等) (3)禮部(典禮科舉學(xué)校等) (4)刑部(司法刑獄案件等) (5)兵部(軍事軍隊邊防等) (6)工部(工程營造水利等) *“六部”是漢以后的中央官職,各部長官為尚書,副職為侍郎 地理山川 1、陰陽(陰:山北水南,陽光不易照到之處;陽:山南水北。

      2、江河(古代“江”專指長江,“河”專指黃河。 3、關(guān)內(nèi)、關(guān)外(漢朝前,“關(guān)”特指函谷關(guān);明清時以至現(xiàn)在稱東北三省為“關(guān)外”。

      4、山東、山西(“山”特指崤山,后來有時指太行山。 5、古今地名(大都--北京;大梁、汴梁、東京、汴京--開封;京口--鎮(zhèn)江;金陵、建業(yè)、建康、江寧、石頭誠--南京;臨安、錢塘--杭州;姑蘇、吳郡--蘇州;淮上、江都、維揚(yáng)--揚(yáng)州;會稽--紹興;長安--西安;奉天--沈陽;直沽--天津。)

      6、五岳(東岳泰山西岳華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 地名 要注要注意古代方位、地名的廉潔和現(xiàn)代不同的地方。 (1)六合:指天地四方(即上、下、東、南、西、北)。

      (2)八荒:人為東、東南、南、西南、西北、北、東北八個方向。茺為荒遠(yuǎn)之地。

      八荒指遠(yuǎn)離中原的地方。 (3)九州:古代分天下為九州,即兗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荊州、楊州、梁州、雍州。

      (4)山東:指崤山以東。 (5)江南:泛指長江以南。

      (6)江左:即長江以東。 (7)江表:長江以外,指江南。

      (8)河北、河南、泛指中原之地,即黃河流域一帶。

      2.中國古代的所有稱謂

      中國古代稱謂:1、宗族稱謂祖上:最早的祖先稱為始祖。

      后世的皇帝一般以他們可知的祖宗作為始祖,如宋朝以僖祖作為始祖。后世的人在修家譜、作家傳時,也往往喜歡攀附古代的名人為自己的始祖。

      如曹操、曹植、曹睿祖孫三代就分別把曹振鐸、姬姓、虞舜稱作曹氏家族的始祖。太祖:始封之君也就是王朝的建立者為太祖。

      如三國魏以曹操為太祖,唐以李淵為太祖,宋以趙匡胤為太祖,明以朱元璋為太祖,清以努爾哈赤為太祖。太祖是一朝的開國之君,所以他的太廟百世不遷。

      祖宗:是對始祖及先世中有功德者的尊稱。從我國漢代開始,凡是創(chuàng)業(yè)的國君死后,他們的廟號一律為祖,如漢稱劉邦為高祖,唐稱李淵為高祖等等。

      凡是有功德的帝王死后,他們的廟號一律稱為宗,如漢稱文帝劉恒為太宗,唐稱李世民為太宗等。嫡子:古代把正妻所生的兒子稱作嫡子。

      同時也指正妻所生的長子。嫡子有繼承父親地位的權(quán)力,在社會地位上遠(yuǎn)遠(yuǎn)高于庶子。

      庶子:古代把妾所生的兒子稱作庶子,庶子的地位比嫡子低,不能承奉祖廟的祭禮和承襲父祖的地位。2、親屬稱謂梓童:皇帝對皇后的稱呼。

      夫人:古代諸侯的妻子稱夫人,明清時一二品官的妻子封夫人,近代用來尊稱一般人的妻子,現(xiàn)在多用于外交場合。荊妻:舊時對人謙稱自己的妻子,又謙稱荊人、荊室、荊婦、拙荊、山荊、賤荊,有表示貧寒之意。

      糟糠:形容貧窮時共患難的妻子。內(nèi)人:過去對他人稱自己的妻子。

      書面語也稱內(nèi)人、內(nèi)助。尊稱別人妻稱賢內(nèi)助。

      曾孫:孫之子。玄孫:曾孫之子。

      來孫:玄孫之子。(下五世指從本位起,下主立孫)世父 (伯父) : 父之兄。

      叔父:父之弟。世母 (伯母) :世父之妻。

      叔母(嬸) :叔父之妻。中表(姨表):姨之子女。

      從舅:母之從元弟。從母兄弟、從母姊妹(姑表兄弟姊妹、姨表兄弟姊妹):母之兄弟姊妹子女。

      外舅(岳父、岳丈、丈人、泰山、岳翁):妻之父。外姑(岳母、丈母、泰水):妻之母。

      3、皇族稱謂皇帝:中國在公元前22重年,秦王羸政統(tǒng)一六國后,自認(rèn)為“德兼三皇,功高五帝”,稱“始皇帝”,從此歷代封建君主都稱皇帝。萬歲:皇帝的代名詞,一種說法認(rèn)為在朝賀時對君主經(jīng)常使用,久而久之,便成了皇帝的尊稱;另一種說法認(rèn)為是從西漢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漢武帝登華山后,由他開始用“萬歲”自稱,而相沿下來的。

      皇后:皇帝的正妻稱皇后。秦漢以后歷代沿稱。

      太上皇:帝王尊其父為太上皇;歷代皇帝傳位于太子,并自稱太上皇;天子之父參與國政,稱太上皇帝?;侍螅夯实鄣哪赣H稱皇太后,秦漢以后歷代沿稱。

      皇太子:皇帝所指定的繼承人,一般為皇帝的嫡長子,但常有例外,由皇帝選定冊立。清代自雍正以后不立皇太子。

      一般稱預(yù)定繼承君位的長子為“太子”。貴嬪:妃嬪的稱號。

      漢元帝時始置,原為妃嬪中之第一級。自魏晉至明均設(shè)置,但地位已經(jīng)下降。

      昭儀:妃嬪的稱號。三國魏文帝時始置,僅次于皇后,晉及南北朝多沿置。

      貴妃:妃嬪的稱號。南朝宋武帝時始置,位次于皇后,自隋至清多沿置。

      世子:帝王示諸侯的正妻所生的長子,也稱太子,清代則封親王的嫡長子為世子。太孫:皇帝的長孫稱太孫。

      歷代王朝往往于太子歿后冊立太孫為預(yù)定之皇位繼承人。公主:帝王之女的稱號。

      始于戰(zhàn)國,漢制規(guī)定,皇帝之女稱公主,帝之妹稱長公主,帝姑稱大長公主,后歷代大致沿用。翁主:漢代制度,諸王之女稱翁主,即后世的郡主。

      附馬:皇帝的女婿稱駙馬,非實官。清代稱“額駙”。

      4、官場稱謂宰相:我國封建社會主管政事最高行政長官的通稱。意為君主的最高幕僚、百官的首長。

      丞相:官名。長期以來丞相常用作宰相的通稱,但宰相不一定是丞相。

      太尉:官名。秦時的太尉為全國最高的軍事長官。

      漢初與丞相、御史大夫合稱三公,東漢又與司徒、司空并為三公。后代沿置,但一般為加官而無實權(quán),至明代廢。

      侍郎:官名。漢武帝時始置的郎官,是常侍皇帝左右的近臣。

      郎中:官名。始設(shè)于秦,在宮闈中掌皇帝宿衛(wèi)。

      自隋代,為各司的主官,為尚書、侍郎以下的高級部員。卿:古代高級官員或爵位的稱謂。

      將軍:官名。春秋時,諸侯以卿統(tǒng)率軍隊,始有將軍的稱呼。

      后用于都督軍事的武官。太師:官名。

      古代三公之一(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后以太師、太傅、太保為加官,僅示榮寵而無實職。

      太師還是輔導(dǎo)太子的官,稱太子太師。太傅:官名。

      古代三公之一,名同太師。西漢時把輔導(dǎo)太子的官稱為太子太傅。

      巡撫:官名。始置于明太祖朱元璋,職能同于中央官員巡撫地方的“欽差大臣”。

      總督:是管轄一省或數(shù)省軍政的地方最高長官。都督:漢末始設(shè)。

      三國時都督為率兵打仗的將帥,魏晉以后,都督成了駐地的刺史,成了轄區(qū)的軍政總首長。欽差大臣:明代由皇帝親自派遣臨時出外,辦理重大事件的官員,稱欽差大臣。

      節(jié)度使:官名,武將統(tǒng)兵出戰(zhàn)稱總管,無事時鎮(zhèn)守邊地則稱大都督。唐代,節(jié)度使權(quán)力不斷增大,形成所謂“藩鎮(zhèn)割據(jù)”。

      少保:指兩種官職,其一,古代稱少師、少傅、少保為“三孤”,后逐漸成為虛銜。其二,古代稱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為“東宮三少”,后也逐漸成為。

      3.古代文化常識

      古代紀(jì)年紀(jì)月級日紀(jì)時法 紀(jì)年法 1年號紀(jì)年法:我國最早的紀(jì)年法是用王公即位的年次表示。

      以“元,二,三……”為序數(shù),至去世為止。如:魯僖公元年,魯莊公十年。

      從西漢武帝建元起,以年號紀(jì)年,用“元,二,三……”為序,更換年號則重新開始。如:元嘉元年,漢末建安中,元和十年。

      新君即位,必須改變年號重新紀(jì)年,稱作“改元”。如:“是年夏王,改景炎”。

      2干支紀(jì)年法:干支,天干地支的合稱。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葵叫十干,用以表序。

      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戍亥叫十二支,用以記時。用十干和十二支循環(huán)花相搭配組成甲子,乙丑,丙寅……葵亥,然后用甲子重新相配正好為數(shù)六十,通常叫六十花甲子,循環(huán)使用,周而復(fù)始,從東漢起采用干支紀(jì)年法。

      如“予猶記周公之被捕,在丁卯三月之望。” 3年號,干支結(jié)合紀(jì)年。

      如“順治二年乙酉四月,乾隆丁亥冬”。 紀(jì)月法 1按序數(shù)表示:即一月二月三月……十二月。

      歲首的一月也叫正月。古人又有“月建”之法,即把十二支與十二月相配 ,表示月份,通常以冬至所在的夏歷十一月配子,稱建子之月,由此順推,十二月為建丑之月,正月為建寅之月……十一月為建亥之月。

      2按四季紀(jì)月:每季中的三個月,按孟仲季的順序排列,如孟春,仲夏等。 紀(jì)日法 1用干支紀(jì)日:如六月丁丑(即六月初九)夏四月辛已(即十三日)。

      由于六十甲子和夏歷的兩個月的天數(shù)(五十九天)并不等同,故每月的干支名稱與日期并不完全對應(yīng)。 2按初一初二至三十的序數(shù)紀(jì)日。

      每月的初一十五月底這三天又有特定的稱呼,分別叫做“朔”“望”“晦”。 (4)紀(jì)時法 古人紀(jì)時用地支表示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的兩小時。

      從23點(即夜十一點)起至夜一點 配子,依次順推,前一個時辰為初,后一個時辰為正,這樣也就等于將一晝夜十二個時辰分成二十四小時辰。搭配關(guān)系參見十二時辰與十二地支紀(jì)時關(guān)系表。

      十二時辰 黃昏 人定 夜半 雞鳴 平旦 日出 朝食 隅中 日中 日仄 晡時 日夕 十二地支 戍 亥 子 丑 寅 卯 辰 已 午 未 申 酉 二十四時 19 - 21 21- 23 23- 1 1-3 3-5 5-7 7-9 9- 11 11- 13 13- 15 15- 17 17- 19 五更 20- 22 22- 24 24-2 2-4 4-6 五更 一更 二更 三更 四更 五更。

      4.古代文化常識

      古代紀(jì)年紀(jì)月級日紀(jì)時法

      紀(jì)年法

      1年號紀(jì)年法:我國最早的紀(jì)年法是用王公即位的年次表示。以“元,二,三……”為序數(shù),至去世為止。如:魯僖公元年,魯莊公十年。從西漢武帝建元起,以年號紀(jì)年,用“元,二,三……”為序,更換年號則重新開始。如:元嘉元年,漢末建安中,元和十年。新君即位,必須改變年號重新紀(jì)年,稱作“改元”。如:“是年夏王,改景炎”。 2干支紀(jì)年法:干支,天干地支的合稱。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葵叫十干,用以表序。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戍亥叫十二支,用以記時。用十干和十二支循環(huán)花相搭配組成甲子,乙丑,丙寅……葵亥,然后用甲子重新相配正好為數(shù)六十,通常叫六十花甲子,循環(huán)使用,周而復(fù)始,從東漢起采用干支紀(jì)年法。如“予猶記周公之被捕,在丁卯三月之望。” 3年號,干支結(jié)合紀(jì)年。如“順治二年乙酉四月,乾隆丁亥冬”。

      紀(jì)月法

      1按序數(shù)表示:即一月二月三月……十二月。歲首的一月也叫正月。古人又有“月建”之法,即把十二支與十二月相配 ,表示月份,通常以冬至所在的夏歷十一月配子,稱建子之月,由此順推,十二月為建丑之月,正月為建寅之月……十一月為建亥之月。 2按四季紀(jì)月:每季中的三個月,按孟仲季的順序排列,如孟春,仲夏等。

      紀(jì)日法

      1用干支紀(jì)日:如六月丁丑(即六月初九)夏四月辛已(即十三日)。由于六十甲子和夏歷的兩個月的天數(shù)(五十九天)并不等同,故每月的干支名稱與日期并不完全對應(yīng)。 2按初一初二至三十的序數(shù)紀(jì)日。每月的初一十五月底這三天又有特定的稱呼,分別叫做“朔”“望”“晦”。 (4)紀(jì)時法 古人紀(jì)時用地支表示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的兩小時。從23點(即夜十一點)起至夜一點 配子,依次順推,前一個時辰為初,后一個時辰為正,這樣也就等于將一晝夜十二個時辰分成二十四小時辰。搭配關(guān)系參見十二時辰與十二地支紀(jì)時關(guān)系表。 十二時辰 黃昏 人定 夜半 雞鳴 平旦 日出 朝食 隅中 日中 日仄 晡時 日夕

      十二地支 戍 亥 子 丑 寅 卯 辰 已 午 未 申 酉

      二十四時 19 -

      21 21-

      23 23-

      1 1-3 3-5 5-7 7-9 9-

      11 11-

      13 13-

      15 15-

      17 17-

      19

      五更 20-

      22 22-

      24 24-2 2-4 4-6

      五更 一更 二更 三更 四更 五更

      5.中國古代文化常識

      【關(guān)東】古代指函谷關(guān)或潼關(guān)以東地區(qū),近代指山海關(guān)以東的東北地區(qū)。曹操《蒿里行》:“關(guān)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兇?!敝镐P(guān)以東地區(qū)。

      【關(guān)西】指函谷關(guān)或潼關(guān)以西地區(qū)。《赤壁之戰(zhàn)》:“馬超、韓遂尚在關(guān)西,為操后患。”

      【關(guān)中】所指范圍不一,古人習(xí)慣上將函谷關(guān)以西地區(qū)稱為關(guān)中?!而欓T宴》:“沛公欲王關(guān)中,使子嬰為相。”《過秦論》:“始皇之心,自以為關(guān)中之固?!?

      【西域】古代稱我國新疆及其以西地區(qū)?!堆闶幧健罚骸鞍次饔驎⒘_漢諾矩羅居震旦東南大海際雁蕩山芙蓉峰龍湫。”

      【嶺嶠】五嶺的別稱,指越城、都龐、萌渚、騎田、大庾等五嶺?!恫刹菟帯罚骸皫X嶠微草,凌冬不雕?!保ㄟ@里特指兩廣一帶)。

      【朔漠】指北方的沙漠,也可單稱“朔”,泛指北方。《采草藥》:“朔漠則桃李夏榮。”《木蘭詩》:“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彼窔庵副狈降娘L(fēng)?!读纸填^風(fēng)雪山神廟》“仍舊迎著朔風(fēng)回來”,指北風(fēng)。

      【百越】又作百粵、諸越。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閩粵各地,統(tǒng)稱為百越。古文中常泛指南方地區(qū)?!哆^秦論》“南取百越之地”,《采草藥》“諸越則桃李冬實”。

      【五岳】五大名山的總稱,即東岳泰山、西岳華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秹粲翁炖岩髁魟e》:“勢拔五岳掩赤城。”

      【京畿】國都及其附近的地區(qū)?!蹲笾乙愎菔隆罚骸班l(xiāng)先輩左忠毅公視學(xué)京畿?!?

      【三輔】西漢時本指治理京畿地區(qū)的三位官員,后指這三位官員管轄的地區(qū)。《張衡傳》:“衡少善屬文,游于三輔。”《記王忠肅公翱事》:“公一女,嫁為畿輔某官某妻?!彼逄埔院蠛喎Q“輔”。

      【三秦】指潼關(guān)以西的關(guān)中地區(qū)。項羽滅秦后曾將此地封給秦軍三位降將,故得名。《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闕輔三秦,風(fēng)煙望五津?!?

      【郡】古代的行政區(qū)域。秦統(tǒng)一天下設(shè)三十六郡,隋唐后州郡互稱,明清稱府?!哆^秦論》“北收要害之郡”,《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遷九江郡司馬”,《赤壁之戰(zhàn)》“已據(jù)有六郡,兵精糧多”。

      【州】參見“郡”條?!堵≈袑Α罚骸白远恳褋恚澜懿⑵?,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shù)?!薄冻啾谥畱?zhàn)》:“荊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勢耳?!?

      【道】漢代在少數(shù)民族聚居區(qū)設(shè)道,這是一種行政特區(qū),與縣相當(dāng)。唐代的道,先為監(jiān)察區(qū),后演變?yōu)樾姓^(qū),是州以上一級行政單位。明清在省內(nèi)設(shè)道,其中守道是小行政區(qū),而巡道只有監(jiān)察區(qū)性質(zhì)?!蹲T嗣同》“旋升寧夏道”,這里的“道”,指道的長官。

      【路】宋元時期行政區(qū)域,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的省。《{指南錄>;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樞密使,都督諸路軍馬?!薄队烙鰳贰ぞ┛诒惫掏压拧罚骸巴歇q記,烽火揚(yáng)州路。”

      【山水陰陽】古代以山南、水北為陽,以山北、水南為陰?!队薰粕健罚骸爸竿ㄔツ?,達(dá)于漢陰?!薄皾h陰”指漢水南面。《登泰山記》:“泰山之陽,汶水西流;其陰,濟(jì)水東流?!薄队伟U山記》:“所謂華陽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

      【古稱別稱】如南京又稱建康、金陵、江寧、白下?!读赐鳌罚骸皣L奉命至金陵?!薄恫∶佛^記》:“江寧之龍蟠……皆產(chǎn)梅。”《梅花嶺記》:“吳中孫公兆奎以起兵不克,執(zhí)至白下。”又如揚(yáng)州稱廣陵、維揚(yáng),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煙花三月下?lián)P州?!苯纭稉P(yáng)州慢》:“淳熙丙申至日,予過維揚(yáng)?!痹偃绾贾莘Q臨安、武林,蘇州稱姑蘇,福州稱三山,成都稱錦官城?!读赐鳌罚骸坝嘧x《東京夢華錄》、《武林舊事》?!薄稐鳂蛞共础罚骸肮锰K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薄洞阂瓜灿辍罚骸皶钥醇t濕處,花重錦官城。”《<;指南錄>;后序》:“自海道至永嘉來三山,為一卷?!?

      6.關(guān)于古代文化常識

      3、謙辭和敬辭

      竊:私下、私自。

      敢:冒犯、冒昧地。

      蒙:承蒙。

      請:請允許我、請讓我。

      枉駕:有勞大駕。

      惠賜:指對方給以了好處。

      科舉職官

      鄉(xiāng)試(錄取者稱為“舉人”,第一名稱為“解元”)

      會試(錄取者稱為“貢生”,第一名稱為“會元”)

      殿試(錄取者稱為“進(jìn)士”,第一名稱為“狀元”,第二名為“榜眼”,第三名為“探花”。

      拜:授給官職。

      除:免去舊職任新職。

      出:出任。

      升:提升官職。

      遷:調(diào)動官職升官。

      革:革除官職。

      罷:罷免、停職。

      免:免除官職。

      黜:廢黜、貶退。

      謫:降職遠(yuǎn)調(diào)。

      削:革職罷官。

      廢:罷免或廢黜。

      退:⑴撤銷或降低官職;⑵自己辭職。

      斥:屏棄不用。

      去:去職,被調(diào)離。

      左遷:降低官職調(diào)動。

      擢:提拔、選拔。

      授:封給官職。

      何謂九卿三公

      卿和公都是官職名稱。據(jù)歷史記載,西周時期周王朝及諸侯都有卿,分上中下三級。戰(zhàn)國時期,不少國家沿用。上卿是當(dāng)時最高的官職。

      九卿之說始于秦漢,指的是太常、光祿勛、衛(wèi)尉、廷尉、太仆、大鴻臚、宗正、大司農(nóng)、少府九個官職。

      具體一點來說,太常掌管宗廟祭祀與禮儀;光祿勛掌管宮廷的守衛(wèi)和護(hù)從;衛(wèi)尉負(fù)責(zé)宮門警衛(wèi)工作;太仆掌管皇帝的車馬;廷尉是最高司法之官,掌管刑獄、案件的審理等;大鴻臚又叫典客或大行令,負(fù)責(zé)外交及民族事務(wù);宗正負(fù)責(zé)管理皇室、宗族的事務(wù);大司農(nóng)又名治粟內(nèi)史或大農(nóng)令,掌管谷貨、租稅、賦役、財政等;少府掌山海池澤之稅,以供養(yǎng)皇帝。到北魏時期,在正卿之下還設(shè)少卿,歷代相沿,直到清末才廢止。

      三公之說也起始很早,周時以司馬、司徒、司空為三公,西漢以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馬)、御使大夫(大司空)為三公。到東漢時,名稱有所改變,指太尉、司徒、司馬。三公又叫“三司”,共同負(fù)責(zé)軍政事務(wù)。

      7.介紹一些古代文化常識

      【古代常識】 下列哪個稱呼是表示“情投意合,友誼深厚的朋友”(莫逆之交) 古代所稱“不惑之年”是指(四十歲)注5 古代所稱“垂髫”只說女子(十三歲) 古代稱20歲的少年為(弱冠) 古代的“鼎”最初是一種(炊具) 古語所稱“按圖索驥”的驥是(良馬) 古代文人所稱的“懷袖雅物”是(扇) 古代科舉考試按順序排列需要經(jīng)過(鄉(xiāng)試會試院試殿試)注6 下列不屬于二十四史的史書的是(史通) 五岳之說自古就有,其中衡山被稱為(南岳)注7 古代地理所稱“陽”指的是(山南水北) 古人的“謚號”指的是(帝王所專用的稱號) 我國古代四大藝術(shù)是指(棋琴畫書) 人們所稱的“三伏”出現(xiàn)在農(nóng)歷的(六月) 下列屬于十二地支的是(午)注8 古人用“六畜興旺”形容家境繁榮,其中六畜指(豬馬牛羊犬雞) 左遷指的是(降官)注9 古代人所說的“寒舍”是指(自己的住房) “四書五經(jīng)”中的四書是(論語孟子中庸大學(xué)) 長城修建后關(guān)內(nèi)關(guān)外的說法中“關(guān)”指的是(山海關(guān)) 古代“上元節(jié)”是指(元宵節(jié))注10 古代“重陽節(jié)”是指(農(nóng)歷九月初九) 重陽節(jié)喝的是(菊花酒) 古語所稱“細(xì)軟”是指(錢財) 凌晨1:00至3:00古代稱為(丙夜) 古時的二更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的(1-3點) 在我國古代,下列哪個時段指現(xiàn)在的19:00-21:00( 黃昏) 我國農(nóng)歷把每月初一稱為(晦日) 【工藝建筑】 以下哪個是古代著名“唐三彩”工藝中的基本色彩之一(白色) 我國古代稱為“千年冰”的是(水晶) 我國古代稱為“吉金”的是(青銅) 關(guān)于白玉的是(水井) 我國被稱為“建筑業(yè)鼻祖”的是(魯班) 古人把硝石裝在竹筒里點燃,產(chǎn)生了火藥爆竹,最初用來( 驅(qū)散瘟疫,鎮(zhèn)妖避邪) 唐朝著名醫(yī)生孫思邈曾為四大放明之一(火藥)做出過卓越貢獻(xiàn) 東漢時期發(fā)明的“水排”作用在于(提高冶鐵質(zhì)量) 最早的手工藝品是(瓷器) 著名的“趙州橋”位于(河北?。?。

      古代文化稱謂常識ppt

      聲明:沿途百知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xué)習(xí)交流。若您的權(quán)利被侵害,請聯(lián)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