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廉頗藺相如列傳的全部有關知識點
通假字1.君不如肉袒伏斧質請罪。
“質”通“锧”,砧板。2.可予不。
“不”通“否”,表疑問語氣。3.拜送書于庭。
“庭”通“廷”,朝廷,國君聽政的朝堂。4.召有司案圖。
“案”通“按”,審查、察看。5.設九賓禮于廷。
“賓”通“儐”,古代指接引賓客的人,也指贊禮的人。6.秦自繆公以來二十余君,未嘗有堅明約束者也。
“繆”通“穆”。7.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
“孰”通“熟”,仔細。8.為一擊缻。
“缻”通“缶”,盛酒漿的瓦器,秦人敲打盆缻作為唱歌時的節(jié)拍。9.詳為予趙城。
“詳”通“佯”,假裝。一詞多義 為 ①趙王竊聞秦王善為琴聲(演奏) ②為趙宦者令繆賢舍人(是) ③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成為) ④而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作為) ⑤拜為上卿(擔當) 負 ①秦貪,負其強(倚仗,憑借) ②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辜負,對不起) ③相如度秦王雖齋,決負約不償城(違背) ④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使……承擔) ⑤廉頗聞之,肉袒負荊(背著) 使 ①秦昭王聞之,使人遺趙王書(派) ②其人勇士,有智謀,宜可使(出使) ③乃使其從者衣褐(讓) 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 于 ①以勇氣聞于諸侯(在) ②君幸于趙王(被) ③故燕王欲結于君(和) ④歸璧于趙(到) ⑤趙豈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引出對象,無意義) 引 ①引趙使者藺相如(引見,延請) 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 ③相如引車避匿(牽,拉;這里引申為調轉) ④君子引而不發(fā),躍如也(拉引) 徒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白白地) ②而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只,只不過) 幸 ①大王亦幸赦臣(幸好,幸而) ②而君幸于趙王(寵幸) ③則幸得脫矣(僥幸) 以 ①以勇氣聞于諸侯(憑) ②愿以十五城請易璧(用,拿) ③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來,連詞) ④則請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用以,用來) ⑤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因為) ⑥傳以示美人及左右(連詞,連接“傳”與“示”) 歡 ①逆強秦之歡(歡心) ②絕秦趙之歡(交情) 顧 ①相如顧召趙御史書曰(回頭) ②顧吾念之(只是) 必 ①其勢必不敢留君(一定,必然) ②王必無人(如果) 因 ①相如因持璧卻立(趁機) ②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通過) ③不如因而厚遇之(趁此,由此) ④因跪請秦王(于是,就) 傳 ①廉頗藺相如列傳(一種文體) ②舍相如廣成傳(傳舍,賓館) ③傳以示美人及左右(傳遞) ④和氏璧天下所共傳寶也(傳頌) 從 ①臣嘗從大王與燕王會境上(跟從) ②臣從其計,大王亦幸赦臣(聽從) 乃 ①今君乃亡趙走燕,燕畏趙(竟然) ②乃前曰(于是,就) ③設九賓于廷,臣乃敢上璧(才) 孰 ①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同“熟”,仔細) ②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誰,哪一個) 聞 ①以勇氣聞于諸侯(聞名) ②寡人竊聞趙王好音(聽說) 且 ①且庸人尚羞之(即便) ②北山有愚公者,年且九十(將近) 上 ①怒發(fā)上沖冠(向上) ②臣乃敢上璧(獻上) 古今異義 ⑴拜為上卿(拜:古義指授予官職;任命。
今義指下跪叩頭;祝賀) ⑵欲勿予,即患秦兵之來(患:古義指憂慮,擔心。今義指害病;災禍) ⑶請以秦之咸陽為趙王壽(壽:古義指向人獻物以祝人長壽。
今義指年歲,生命;生日) ⑷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去:古義指離開。今義指除掉,減掉,已過的,特指剛過去的一年) (親戚:古義指父母兄弟。
今義指與自己有血緣或婚姻關系的人) ⑸請指示王(指示:古義指給……看。今義指上對下指導、命令) ⑹于是相如前進缶(前進:古義指上前進獻。
今義指向前發(fā)展進步) ⑺宣言曰:我見相如,必辱之(宣言:古義指揚言,到處說。今義指國家、政黨、團體或領導人對重大問題公開表態(tài)以進行宣傳號召的文告) ⑻布衣之交(布衣:古義指平民。
今義指麻布衣服) ⑼左右欲刃(左右:古義指左右的侍從。今義指左和右兩方面) ⑽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鄙賤:古義指粗野而又地位低微,謙詞。
今義指鄙視,輕視) ⑾秦自繆公以來二十余君,未嘗有堅明約束者也。(約束:古義為名詞,約定、契約。
今義指限制使不越出范圍。) ⑿傳以示美人及左右(美人:姬妾今義:美女) ⒀"明年復攻趙"("明年":古義指第二年今義指(將來的)"明年") ⒁指從此以往十五都予趙(以往:古義從這里到那里今義指以前) ⒂竊計欲亡趙走燕 (竊:古義私下里今義指偷東西 走:古義指逃走今義指走路) ⒃不如因而厚遇之(厚遇:古義好好招待今義優(yōu)厚的待遇) ⒄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古義:門客 今義:客人。
2.廉頗藺相如列傳知識點整理
教學目的1.認識藺相如機智勇敢、不畏強暴和顧全大局的精神;認識廉頗公忠體國和勇于改過的精神。
2.了解史傳作品在選材和布局上的特點。3.學習文言實詞詞義辨析的方法。
教學設想教這篇課文,應當考慮以下兩點:(1)這是學生升入高中后學習的第一篇文言文,必須以單元知識和訓練的精神為指導,著重培養(yǎng)學生誦讀、領悟和積累的習慣;(2)本文是一篇史傳,篇幅又較長,要使學生在熟悉人物言論行事、認識人物思想品質的基礎上,進一步理解人物在歷史進程中的作用、領會作者在文章布局上的用心,就必須有效地利用評點。因此,誦讀加評點是這篇課文的基本教學方式。
關鍵是要讀得充分。本文盡管篇幅較長,但可讀部分很多。
對可讀部分要做具體分析,區(qū)別對待,例如有關事件背景部分及過渡性的句段可以一讀而過;有關人物思想品質、精神境界的句段,可以反復朗讀、品味;個別精彩的段落則應熟讀成誦。在課時安排上要考慮到:(1)在高中語文全套課本中共選《史記》四篇,本文是第一篇,似應對司馬遷作比較詳細的介紹,以利今后的學習;(2)本文實詞涉及詞的本義、一詞多義、詞性活用等知識,應很好地加以整理,使學生養(yǎng)成積累的習慣;(3)要求背誦的部分最好能當堂成誦,以減輕學生負擔。
據(jù)此,本文擬用四課教讀:第1課時:介紹作者和有關課文的內容的歷史背景,講讀課文第1至5段。第2課時:講讀課文第6至13段。
第3課時:講讀課文第14至18段,背誦第17、18兩段。第4課時:講讀最后三段,連貫背誦最后五段,人物分析總結,整理實詞。
教學進程預習要求:由于課文較長,可以采取分段預習的方式。先指出課文可分三部分,即“完璧歸趙”“澠池會”“廉藺交歡”。
第一課時前預習第一部分,要求如下:(一)復述藺相如“完璧歸趙”一事的梗概。提示:要敘述得簡而明;要抓住“被薦——對策——獻璧——取璧(使人懷璧歸趙)——斥秦王”這條線索;要用自己的話來說,不是翻譯原作。
(二)把能表現(xiàn)藺相如膽識的語句劃下來,并反復品味。提示:要想想繆賢為什么敢于推薦藺相如、趙王及群臣為什么同意派藺相如使秦以及諸如此類的問題。
(三)在書上標出段落順序。第一課時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略)二、司馬遷和《史記》簡介1.司馬遷簡介司馬遷(約前145 ̄約前90),西漢著名史學家、文學家和思想家。
字子長,夏陽(今陜西韓城南)人。其父司馬談是漢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書、編寫史料,兼管國家典籍、天文歷法的官職)。
司馬遷早年游蹤遍及南北,到處考察風俗,采集傳說?!妒酚??太史公自序》有這樣的記載:“二十而南游江、淮,上會稽,探禹穴,闚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講業(yè)齊魯之都,觀孔子之遺風,鄉(xiāng)射鄒、嶧、彭城,過梁、楚以歸?!?/p>
初仕郎中,曾奉使西南。元鼎六年(前111)回家,值父病篤。
父親臨終前囑咐他說:“余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嘗顯功名于虞夏,典天官事。
后世中衰……余死,汝必為太史;為太史,無忘吾所欲論著矣。”并告誡他不要“廢天下之史文”。
元封三年(前108),司馬遷繼父職,任太史令,得以博覽皇家珍藏的大量圖書、檔案和文獻,為《史記》的寫作提供了豐富的資料。天漢二年(前99),在《史記》草創(chuàng)未就之際,司馬遷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辯解而被捕下獄,受腐刑。
出獄后任中書令(掌管皇家機要文件),繼續(xù)發(fā)憤著書,于征和二年(前91)寫成《史記》。附注:可預備一張中國全圖,講述時指出司馬遷游蹤的大致方位。
2.《史記》簡介《史記》是我國第一部記傳體通史,記載了從傳說中的黃帝到漢武帝長達三千年間的歷史。全書共130篇,包括本紀12篇,世家30篇,列傳70篇,年表10篇,書8篇,共52萬字。
本紀、世家、列傳用于記述人物事跡,書用于說明各種制度的發(fā)展變化,表用于顯示史事的脈絡,奠定了后世寫史的體例?!妒酚洝酚泻芨呤穼W價值。
班固稱贊這部書說:“善序事理,辯而不華,質而不俚,其文質,其事核,不虛美,不隱惡,故謂之實錄。”(《漢書?司馬遷傳》)意思是它高度地反映了歷史的真實。
不僅如此,其中《陳涉世家》肯定了陳涉起義的作用;《河渠書》《平準書》《貨殖列傳》反映了社會經濟生活;《匈奴列傳》《西南夷列傳》等記敘了少數(shù)民族的活動,這些都是本書的優(yōu)點。《史記》又有很高的文學價值。
書中對部分歷史人物的敘述,語言生動,形象鮮明。學習《廉頗藺相如列傳》這篇課文,我們將對此有深刻的體會。
三、時代背景簡介戰(zhàn)國(前403-前221)是一個兼并劇烈的歷史時期。本文所敘史實發(fā)生在前283年到前279年之間,正值戰(zhàn)國中期之末。
在此之前,秦早已占領了巴蜀,并奪取魏在河西的全部土地,又多次大敗楚軍,初步形成了統(tǒng)一全國的趨勢。在此期間,秦以主力圖楚,前280年秦取楚上庸(今湖北房縣、均縣等地)及漢水北岸,前278年秦將白起攻破郢都(今湖北江陵),逼楚遷都于陳(今河南淮陽)。
盡管如此,秦仍未停止對趙的進攻,所以如何對付秦的挑戰(zhàn)已成為趙國安危之所系的大問題。廉頗和藺相如就是在這個歷史舞臺上起關鍵作用的人物。
教法:在講解上述內容。
3.廉頗藺相如列傳筆記,知識點
教學目的1.認識藺相如機智勇敢、不畏強暴和顧全大局的精神;認識廉頗公忠體國和勇于改過的精神。
2.了解史傳作品在選材和布局上的特點。3.學習文言實詞詞義辨析的方法。
教學設想 教這篇課文,應當考慮以下兩點:(1)這是學生升入高中后學習的第一篇文言文,必須以單元知識和訓練的精神為指導,著重培養(yǎng)學生誦讀、領悟和積累的習慣;(2)本文是一篇史傳,篇幅又較長,要使學生在熟悉人物言論行事、認識人物思想品質的基礎上,進一步理解人物在歷史進程中的作用、領會作者在文章布局上的用心,就必須有效地利用評點。因此,誦讀加評點是這篇課文的基本教學方式。
關鍵是要讀得充分。本文盡管篇幅較長,但可讀部分很多。
對可讀部分要做具體分析,區(qū)別對待,例如有關事件背景部分及過渡性的句段可以一讀而過;有關人物思想品質、精神境界的句段,可以反復朗讀、品味;個別精彩的段落則應熟讀成誦。在課時安排上要考慮到:(1)在高中語文全套課本中共選《史記》四篇,本文是第一篇,似應對司馬遷作比較詳細的介紹,以利今后的學習;(2)本文實詞涉及詞的本義、一詞多義、詞性活用等知識,應很好地加以整理,使學生養(yǎng)成積累的習慣;(3)要求背誦的部分最好能當堂成誦,以減輕學生負擔。
據(jù)此,本文擬用四課教讀:第1課時:介紹作者和有關課文的內容的歷史背景,講讀課文第1至5段。第2課時:講讀課文第6至13段。
第3課時:講讀課文第14至18段,背誦第17、18兩段。第4課時:講讀最后三段,連貫背誦最后五段,人物分析總結,整理實詞。
教學進程 預習要求:由于課文較長,可以采取分段預習的方式。先指出課文可分三部分,即“完璧歸趙”“澠池會”“廉藺交歡”。
第一課時前預習第一部分,要求如下:(一)復述藺相如“完璧歸趙”一事的梗概。提示:要敘述得簡而明;要抓住“被薦——對策——獻璧——取璧(使人懷璧歸趙)——斥秦王”這條線索;要用自己的話來說,不是翻譯原作。
(二)把能表現(xiàn)藺相如膽識的語句劃下來,并反復品味。提示:要想想繆賢為什么敢于推薦藺相如、趙王及群臣為什么同意派藺相如使秦以及諸如此類的問題。
(三)在書上標出段落順序。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略) 二、司馬遷和《史記》簡介1.司馬遷簡介 司馬遷(約前145 ̄約前90),西漢著名史學家、文學家和思想家。
字子長,夏陽(今陜西韓城南)人。其父司馬談是漢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書、編寫史料,兼管國家典籍、天文歷法的官職)。
司馬遷早年游蹤遍及南北,到處考察風俗,采集傳說。《史記?太史公自序》有這樣的記載:“二十而南游江、淮,上會稽,探禹穴,闚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講業(yè)齊魯之都,觀孔子之遺風,鄉(xiāng)射鄒、嶧、彭城,過梁、楚以歸?!?/p>
初仕郎中,曾奉使西南。元鼎六年(前111)回家,值父病篤。
父親臨終前囑咐他說:“余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嘗顯功名于虞夏,典天官事。
后世中衰……余死,汝必為太史;為太史,無忘吾所欲論著矣?!辈⒏嬲]他不要“廢天下之史文”。
元封三年(前108),司馬遷繼父職,任太史令,得以博覽皇家珍藏的大量圖書、檔案和文獻,為《史記》的寫作提供了豐富的資料。天漢二年(前99),在《史記》草創(chuàng)未就之際,司馬遷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辯解而被捕下獄,受腐刑。
出獄后任中書令(掌管皇家機要文件),繼續(xù)發(fā)憤著書,于征和二年(前91)寫成《史記》。附注:可預備一張中國全圖,講述時指出司馬遷游蹤的大致方位。
2.《史記》簡介 《史記》是我國第一部記傳體通史,記載了從傳說中的黃帝到漢武帝長達三千年間的歷史。全書共130篇,包括本紀12篇,世家30篇,列傳70篇,年表10篇,書8篇,共52萬字。
本紀、世家、列傳用于記述人物事跡,書用于說明各種制度的發(fā)展變化,表用于顯示史事的脈絡,奠定了后世寫史的體例。《史記》有很高史學價值。
班固稱贊這部書說:“善序事理,辯而不華,質而不俚,其文質,其事核,不虛美,不隱惡,故謂之實錄?!保ā稘h書?司馬遷傳》)意思是它高度地反映了歷史的真實。
不僅如此,其中《陳涉世家》肯定了陳涉起義的作用;《河渠書》《平準書》《貨殖列傳》反映了社會經濟生活;《匈奴列傳》《西南夷列傳》等記敘了少數(shù)民族的活動,這些都是本書的優(yōu)點?!妒酚洝酚钟泻芨叩奈膶W價值。
書中對部分歷史人物的敘述,語言生動,形象鮮明。學習《廉頗藺相如列傳》這篇課文,我們將對此有深刻的體會。
三、時代背景簡介 戰(zhàn)國(前403-前221)是一個兼并劇烈的歷史時期。本文所敘史實發(fā)生在前283年到前279年之間,正值戰(zhàn)國中期之末。
在此之前,秦早已占領了巴蜀,并奪取魏在河西的全部土地,又多次大敗楚軍,初步形成了統(tǒng)一全國的趨勢。在此期間,秦以主力圖楚,前280年秦取楚上庸(今湖北房縣、均縣等地)及漢水北岸,前278年秦將白起攻破郢都(今湖北江陵),逼楚遷都于陳(今河南淮陽)。
盡管如此,秦仍未停止對趙的進攻,所以如何對付秦的挑戰(zhàn)已成為趙國安危之所系的大問題。廉頗和藺相如就是在這個歷史舞臺上起關鍵作用的人物。
教法:在講解上述。
4.廉頗藺相如列傳知識點
《廉頗藺相如列傳》的知識點 歸納如下: ①可與不。
“不”通“否”,表疑問語氣。 ②臣愿奉璧西入秦。
“奉”通“捧”,用手托。 ③拜送書于庭。
“庭”通“廷”,朝廷。 ④如有司案圖。
“案”通“按”,察看。 ⑤設九賓禮于廷。
“賓”通“儐”,古代指接引賓客的人,也指贊禮的人。 ⑥秦自繆公以來,未嘗有堅明約束者也。
“繆”通“穆”。 ⑦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
“孰”通“熟”,仔細。 ⑧請奉盆缶。
“奉”通“捧”,托、舉。 B。
一詞多義 負 ①秦貪,負其強(依仗,憑借) ②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辜負,對不起) ③相如度秦王雖齋,決負約不償城(違背) ④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使……承擔) ⑤廉頗聞之,肉袒負荊(背著) 使 ①秦昭王聞之,使人遺趙王書(派) ②其人勇士,有智謀,宜可使(出使) ③乃使其從者衣褐(讓) 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 引 ①引趙使者藺相如(引見,延請) ②左右欲引相如去(拉) ③相如引車避匿(牽,拉;這里引申為調轉) 徒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白白地) ②而藺相如使以口舌為勞(只,只不過) 幸 ①大王亦幸赦臣(幸好,僥幸) ②而君幸于趙王(寵幸) 以 ①以勇氣聞于諸侯(憑) ②愿以十五城請易璧(用,拿) ③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來,連詞) ④則請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用以,用來) ⑤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因為) C。 古今異義(在此只列出古義) ①拜為上卿(授予官職) ②欲勿與,即患秦兵之來(憂慮,擔心) ③請以咸陽為趙王壽(向人敬酒或獻禮) ④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離開)(近親及姻親) ⑤請指示王(指給……看) ⑥于是相如前進缶(上前進獻) ⑦宣言曰:我見相如,必辱之(揚言,到處說) ⑧布衣之交(平民) D。
詞類活用 a。名詞作動詞: ①舍相如廣成傳舍(安置住宿) ②左右欲刃相如(用刀殺) ③乃使從者衣褐(穿) b。
名詞作狀語: ①而相如庭斥之(通“廷”,在朝廷上) ②故令人持璧歸,間至趙矣(從小路) c。 使動用法: ①完璧歸趙(使……完整) ②秦王恐其破璧(使……破碎) ③寧許以負秦曲(使……承擔) ④畢禮而歸之(使……回去) d。
意動用法: ①且庸人尚羞之(以……為羞恥) ②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以……為先;以……為后) e。 形容詞作動詞: ①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尊重) ②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寬待) E。
特殊句式 a。判斷句: ①廉頗者,趙之良將也 ②和氏璧,天下共傳寶也 ③我為趙將 b。
被動句: ①而君幸于趙王 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 c。 倒裝句: ①賓語前置:何以知之 ②定語后置:求人可使報秦者 ③介賓短語后置:拜送書于廷 。
5.廉頗藺相如列傳,逍遙游 ,知識點總結
廉 一、通假字: 1、王必無人,臣愿奉璧往使 2、秦王以十五城請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3、固請,召有司案圖 4、秦自繆公以來二十余君 5、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 6、拜送書于庭 二、古今異義 1、璧有瑕,請指示王 2、於是相如前進缶 3、宣言曰:“我見相如,必辱之 4、秦自繆公以來二十余君,未嘗有堅明約束者也 5、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 6、明年復攻趙,殺二萬人 7、傳以示美人及左右 8、燕畏趙,其勢必不敢留君 9、度道里會遇之禮畢,還,不過三十日 10、指從此以往十五都予趙 11、不如因而厚遇之 三、詞類活用 1、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 2、怒發(fā)上沖冠 3、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 4、大王必欲急臣 5、遂許齋五日,舍相如廣成傳 6、乃使其從者衣褐 7、故令人持璧歸,間至趙矣 8、卒廷見相如 9、畢禮而歸之 10、藺相如前曰 11、左右欲刃相如 12、且庸人尚羞之 13、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四、特殊句式 1、廉頗者,趙之良將也 2、藺相如者,趙人也 3、求人可使報秦者 4、何以知之 5、而君幸于趙王 6、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 7、乃設九賓禮于廷 8、和氏璧,天下所共傳寶也 五、一詞多義 1、書 使人遺趙王書 秦御史前書曰 晝斷案,白理書 申子、韓非皆著書,傳于后世 草書、楷書 2、請 因跪請秦王 乃置酒請之 寡人竊聞趙王好音,請奏瑟 璧有瑕,請指示王 3、幸 而君幸于趙王 大王亦幸赦臣 則幸得脫 則吾斯役之不幸 幸可廣問訊,不得便相許 4、負 廉頗聞之,肉袒負荊 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 秦貪,負其強, 相如度秦王雖齋,決負約不償城 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 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 負債累累 5、引 引趙使者藺相如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相如引車避匿 6、顧 相如顧召趙御史書曰 顧吾念之,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趙者 莫我肯顧 顧野有麥場 三顧臣于草廬之中 7、以 以勇氣聞于諸侯 愿以十五城請易璧 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
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8、而 秦強而趙弱, 秦以城求璧而趙不許 不如因而厚遇之 廉君宣惡言,而君畏匿之 9、因 相如因持璧卻立 不如因而厚遇之 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 光因循守職,無所改作 逍 一、通假字 1、北冥有魚 2、小知不及大知 3、湯之問棘也是已 4、此小大之辯也 5、而征一國者 6、而御六氣之辯 二、古今異義 1、海運則將徙于南冥 2、雖然,猶有未樹也 3、三餐而反,腹猶果然 4、眾人匹之,不亦悲乎 5、野馬也,塵埃也 6、小年不及大年 7、摶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里 三、詞類活用 1、而后乃今將圖南 2、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 3、德合一君、而征一國者 4、彼于致福者 四、特殊句式 1、此小大之辯也 2、《齊諧》者,志怪者也 3、窮發(fā)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4、翱翔蓬蒿之間 5、且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 6、眾人匹之 7、而莫之夭閼 8、彼且奚適也 9、奚以知其然也 10、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五、一詞多義 1、志 《齊諧》者,志怪者也 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博聞強識 2、窮 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 復前行,欲窮其林 振固窮,補不足 窮根窮底 3、以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以八千歲為春 奚以知其然也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 4、之 “鵬之徙于南冥也 之二蟲又何知 窮發(fā)之北 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 5、息 去以六月息者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長太息以掩涕兮 晚有兒息 6、是 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 覺今是而昨非 余是所嫁婦之父 7、名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 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 隳名城,殺豪杰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神人無功,圣人無名 名列前茅。
6.《廉頗藺相如列傳》知識填空
奉璧西入秦 西:向西行進,秦在趙國西
秦御史前書曰 前:上前
且庸人尚羞之 羞:以。。。為羞恥
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先、后:以。。。為先,以。。。為后
歸璧于趙 歸:歸還
舍相如廣成傳舍 第一個舍:安置住宿
乃使其從者衣褐 衣:穿褐色的衣服
左右欲刃相如 刃:殺掉
大王必欲急臣 急:逼迫,威脅
秦王恐其破壁 破;摔壞
畢禮而歸之 歸:歸還
臣舍人相如止臣曰 止:制止
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 嚴:尊重
間至趙矣 間:偷偷地從小路走
解釋下列詞的古義:
請指示王 指示:指給。。???/p>
未有堅明約束者也 約束:盟約
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 親戚:親人
于是相如前進缶 前進:上前進貢
傳以示美人及左右 美人:妃嬪的一個等級 左右:左右的人,即王的臣子
宣言曰 宣言:揚言,宣揚
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布衣:普通百姓
7.《廉頗藺相如列傳》寫作特色
1.選擇典型事件表現(xiàn)人物性格
這篇課文以寫藺相如為主,廉頗為輔。寫藺相如,沒有寫他一生的事跡,只選擇他一生中的三個片斷來寫,突出他的性格特征?!巴觇禋w趙”“澠池之會”,寫他對敵斗爭的大智大勇;“負荊請罪”,寫他對內的顧全大局,團結為重。三個典型事件從不同側面表現(xiàn)了藺相如的思想品質,取得了集中、凝練、鮮明的藝術效果。寫廉頗,主要從“負荊請罪”這個典型事件中反映他的思想變化和性格特征,同時也在前兩個事件中給讀者以暗示。
2.在矛盾沖突中刻畫人物
司馬遷善于在尖銳、激烈的矛盾中刻畫人物,使人物性格得到鮮明、突出的表現(xiàn)。藺相如這個人物是在秦國威脅利誘,趙國君臣束手無策、左右為難的矛盾中出場的;又在秦廷上與秦王面對面緊張而尖銳的斗爭中得到淋漓盡致的表現(xiàn);他處理與廉頗的矛盾,是那樣的謙讓,似乎是在逃避,卻正是他的高明處。對待不同的矛盾采取不同的處理辦法,從中我們能清楚、全面地認識藺相如這個人物的思想性格。
3.運用對話表現(xiàn)人物性格
這篇課文在三個事件的描述中,對話占了很大的篇幅。許多對話形象地表現(xiàn)了人物的思想和性格。如藺相如勸繆賢不要逃亡,藺相如建議趙王答應秦王以璧易城的對話,分析利害,提出對策,不由人不信服。藺相如在秦廷向秦王說的話,有時語氣平和,謙恭有禮,使對方放松警惕;有時直言斥責,有理有據(jù);有時堅決表態(tài),分析利害;有時怒不可遏,以死抗爭。詞鋒犀利,剛柔相濟而又輕重恰當,充分表現(xiàn)出他是一個熱愛祖國、不畏強暴、有勇有智、能言善辯的外交家。廉頗的對話在課文中只有三處,他在澠池會前與趙王分別的一段話,表現(xiàn)出他很有政治頭腦。在“負荊請罪”事件中,他先前說的一番話,表現(xiàn)了他的自高自大和心胸狹窄。正是由于廉頗的這一性格缺點,到后來他知過改過,負荊請罪,就更突出了他的坦率真誠?!氨少v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多么坦誠可愛。
8.求高中廉頗藺相如列傳(節(jié)選)中的古今異義詞,并寫出其古義和今義
①拜為上卿(拜:古義指授予官職;任命.今義指下跪叩頭;祝賀) ②欲勿予,即患秦兵之來(患:古義指慮,擔心.今義指 害??;災禍) ③請以咸陽為趙王壽(壽:古義指向人獻物以祝人長壽.今義指年歲,生命;生日) ④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去:古義指離開.今義指除掉,減掉,已過的,特指剛過去的一年) (親戚:古義指父母兄弟.今義指與自己有血緣或婚姻關系的人) ⑤請指示王(指示:古義指給……看.今義指上對下指導、命令) ⑥于是相如前進缶(前進:古義指上前進獻.今義指向前發(fā)展進步) ⑦宣言曰:我見相如,必辱之(宣言:古義指揚言,到處說.今義指國家、政黨、團體或領導人對重大問題公開表態(tài)以進行宣傳號召的文告) ⑧布衣之交(布衣:古義指平民.今義指麻布衣服) ⑨左右欲刃(左右:古義指左右的侍從.今義指左和右兩方面) ⑩ 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鄙賤:古義指粗野而又地位低微,謙詞.今義指鄙視,輕視) ①①秦自繆公以來二十余君,未嘗有堅明約束者也.(約束:古義為名詞,約定、契約.今義指限制使不越出范圍.) ①②傳以示美人及左右(美人:姬妾 今義:美女) ①③明年復攻趙(明年:古義指第二年 今義指(將來的)明年) ①④指從此以往十五都予趙(以往:古義從這里到那里 今義指以前) ①⑤竊計欲亡走燕 (竊:古義私下里 今義指偷東西 走:古義指逃走 今義指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