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朝花夕拾》的文學常識
《朝花夕拾》簡介:
本書為魯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憶散文的結(jié)集,共十篇。前五篇寫于北京,后五篇寫于廈門。最初
以《舊事重提》為總題目陸續(xù)發(fā)表于《莽原》半月刊上。一九二七年七月,魯迅在廣州重新加以編訂,
并添寫《小引》和《后記》,改名《朝花夕拾》,于一九二八年九月由北京未名社初版,列為作者所
編的《未名新集》之一。一九二九年二月再版。一九三二年九月第三版改由上海北新書局重排出版。
書的封面為陶元慶所繪。
這十篇散文,是“回憶的記事”〔《三閑集·〈自選集〉自序》〕,比較完整地記錄了魯迅從幼
年到青年時期的生活道路和經(jīng)歷,生動了描繪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畫面,是研究魯迅早期思想和生活以
至當時社會的重要藝術(shù)文獻。這些篇章,文筆深沉雋永,是中國現(xiàn)代散文中的經(jīng)典作品。
關(guān)于翻譯本書,魯迅在一九三四年四月十一日致增田涉信中說:“《朝花夕拾》如有出版處所,
譯出來也好,但其中有關(guān)中國風俗和瑣事太多,不多加注釋恐不易看懂,注釋一多,讀起來又乏味了?
魯迅在一九三四年十二月二日致增田涉的信中,提到增田涉和佐藤春夫合譯《魯迅選集》時說:“只
有《藤野先生》一文,請譯出補進去,《范愛農(nóng)》寫法較差,還是割愛為好?!?
本書中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藤野先生》、《范愛農(nóng)》等篇被選入中學語文課本。
2.《朝花夕拾》的文學常識
《朝花夕拾》簡介: 本書為魯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憶散文的結(jié)集,共十篇。
前五篇寫于北京,后五篇寫于廈門。最初以《舊事重提》為總題目陸續(xù)發(fā)表于《莽原》半月刊上。
一九二七年七月,魯迅在廣州重新加以編訂,并添寫《小引》和《后記》,改名《朝花夕拾》,于一九二八年九月由北京未名社初版,列為作者所編的《未名新集》之一。一九二九年二月再版。
一九三二年九月第三版改由上海北新書局重排出版。書的封面為陶元慶所繪。
這十篇散文,是“回憶的記事”〔《三閑集·〈自選集〉自序》〕,比較完整地記錄了魯迅從幼年到青年時期的生活道路和經(jīng)歷,生動了描繪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畫面,是研究魯迅早期思想和生活以至當時社會的重要藝術(shù)文獻。這些篇章,文筆深沉雋永,是中國現(xiàn)代散文中的經(jīng)典作品。
關(guān)于翻譯本書,魯迅在一九三四年四月十一日致增田涉信中說:“《朝花夕拾》如有出版處所,譯出來也好,但其中有關(guān)中國風俗和瑣事太多,不多加注釋恐不易看懂,注釋一多,讀起來又乏味了?魯迅在一九三四年十二月二日致增田涉的信中,提到增田涉和佐藤春夫合譯《魯迅選集》時說:“只有《藤野先生》一文,請譯出補進去,《范愛農(nóng)》寫法較差,還是割愛為好?!?本書中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藤野先生》、《范愛農(nóng)》等篇被選入中學語文課本。
3.朝花夕拾的文學常識
1、《朝花夕拾》的作者是魯迅,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原籍),是中國現(xiàn)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
2、《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是魯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一本回憶性散文集。
3、《朝花夕拾》中,作者全用第一人稱敘事。
4、《朝花夕拾》共收錄了十篇文章,前兩篇寫于北京寓所的東壁下,中三篇是流離中所作,后三篇寫在廈門大學的圖書館的樓上。
5、《朝花夕拾》中的《藤野先生》這篇文章記敘了作者在日本留學時的學習生活,記敘了與藤野先生相識、相處、分別的幾個片段,并說明了在仙臺醫(yī)專時棄醫(yī)從文這一重要的人生轉(zhuǎn)折。
6、《朝花夕拾》中的《二十四孝圖》里,魯迅針對“臥冰求鯉”、“老萊娛親”、“郭巨埋兒”等孝道故事做了分析,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朝花夕拾
4.朝花夕拾前五篇每篇3個知識點
《朝花夕拾》是魯迅唯一一部回憶性散文集。包含《狗·貓·鼠》《阿長與〈山海經(jīng)〉》《二十四孝圖》《五猖會》《無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父親的病》《瑣記》《藤野先生》《范愛農(nóng)》共計10篇。
《狗·貓·鼠》——通過對貓和鼠的一些秉性、行為的描寫來比喻所謂的“正人君子”并闡述作者仇貓的原因。
《五猖會》——對舊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方法的抨擊,表達了作者對此的厭惡之情。
《無?!贰枥L迷信傳說的勾魂使者,諷刺了當時自稱“正人君子”的軍閥統(tǒng)治文人。
《阿長與〈山海經(jīng)〉》——本文通過記敘“我”兒時與長媽媽相處的八件事,刻畫了一位雖然沒有文化、粗俗、好事,但心地善良,樂于助人,對生活有著美好希望,熱心幫助孩子解決疑難的普通保姆形象,表達了作者對長媽媽的尊敬、感激和懷念,祝愿之情。
《二十四孝圖》——批評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通過對百草園自由歡樂生活和三味書屋學習生活的對比,表現(xiàn)了兒童熱愛大自然、追求自由快樂的心理,同時對束縛兒童身心發(fā)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滿。
《父親的病》——揭露庸醫(yī)害人和對封建孝道的不認同。
《瑣記》——介紹魯迅先生沖破封建束縛,追求新知識,離家求學的一段故事。
《藤野先生》——本文回憶藤野先生對自己親切關(guān)懷和嚴格教誨,贊揚了他的政治熱忱,嚴謹治學和博大胸懷,抒發(fā)了感激和懷戀之情,并追述自己當年棄醫(yī)從文的思想變化過程,表現(xiàn)了思戀老師的教導,認真做人的決心。
《范愛農(nóng)》——追敘作者在日本留學時和回國后與范愛農(nóng)接觸的幾個生活片段,描述了范愛農(nóng)在革命前不滿黑暗社會、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倍受打擊迫害的遭遇,表現(xiàn)了魯迅對舊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對這位正直倔強的愛國者的同情和悼念。
5.關(guān)于朝花夕拾的文學常識
本書為魯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憶散文的結(jié)集,共十篇。
前五篇寫于北京,后五篇寫于廈門。最初 以《舊事重提》為總題目陸續(xù)發(fā)表于《莽原》半月刊上。
一九二七年七月,魯迅在廣州重新加以編訂, 并添寫《小引》和《后記》,改名《朝花夕拾》,于一九二八年九月由北京未名社初版,列為作者所編的《未名新集》之一。一九二九年二月再版。
一九三二年九月第三版改由上海北新書局重排出版。 書的封面為陶元慶所繪。
這十篇散文,是“回憶的記事”〔《三閑集·〈自選集〉自序》〕,比較完整地記錄了魯迅從幼 年到青年時期的生活道路和經(jīng)歷,生動了描繪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畫面,是研究魯迅早期思想和生活以至當時社會的重要藝術(shù)文獻。這些篇章,文筆深沉雋永,是中國現(xiàn)代散文中的經(jīng)典作品。
關(guān)于翻譯本書,魯迅在一九三四年四月十一日致增田涉信中說:“《朝花夕拾》如有出版處所,譯出來也好,但其中有關(guān)中國風俗和瑣事太多,不多加注釋恐不易看懂,注釋一多,讀起來又乏味了? 魯迅在一九三四年十二月二日致增田涉的信中,提到增田涉和佐藤春夫合譯《魯迅選集》時說:“只 有《藤野先生》一文,請譯出補進去,《范愛農(nóng)》寫法較差,還是割愛為好?!?本書中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藤野先生》、《范愛農(nóng)》等篇被選入中學語文課本。
6.朝花夕拾的知識
《朝花夕拾》是魯迅所寫的唯一一部回憶散文集,原名《舊事重提》,一向得到極高的評價。作者說,這些文章都是“從記憶中抄出來”的“回憶文”。本書為魯迅所作回憶散文集,共十篇。
分別是;《狗·貓·鼠》,《阿長與<;山海經(jīng)>; 》,《二十四孝圖》,《五猖會》,《無?!罚?《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父親的病》,《瑣記》,《藤野先生》,《范愛農(nóng)》。
《狗·貓·鼠》——在這篇文章里,魯迅先生清算貓的罪行:第一,貓對自己捉到的獵物,總是盡情玩弄夠了,才吃下去;第二,它與獅虎同族,卻時而一副媚態(tài);第三,它老在交配時嗥叫,令人心煩;第四,它吃了我小時候心愛的一只小隱鼠。雖然后來證實并非貓所害,但“我”對貓是不會產(chǎn)生好感的,何況它后來確實吃了小兔子!這篇文章取了“貓”這樣一個類型,尖銳而又形象地諷刺了生活中與貓相似的人。
《阿長與〈山海經(jīng)〉》——阿長是魯迅小時候的保姆。記述兒時與阿長相處的情景,描寫了長媽媽善良、樸實而又迷信、嘮叨、“滿肚子是麻煩的禮節(jié)”的性格;對她尋購贈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繪圖《山海經(jīng)》,充滿了尊敬和感激之情。文章用深情的語言,表達了對這位勞動婦女的真誠的懷念。
《二十四孝圖》——所謂《二十四孝圖》是一本講中國古代二十四個孝子故事的書,配有圖畫,主要目的是宣揚封建的孝道。魯迅先生從自己小時候閱讀《二十四孝圖》的感受入手,重點描寫了在閱讀《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兩個故事時所引起的強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揭示了舊中國兒童的可憐的悲慘處境。
《五猖會》——五猖會是一個迎神賽會,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個節(jié)日。記述兒時盼望觀看迎神賽會的急切,興奮的心情,和被父親強迫背誦《鑒略》的掃興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強制的封建教育對兒童天性的壓制和摧殘。
《無?!贰獰o常是個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時候,看到母親哭死去的兒子那么悲傷,決定放兒子“還陽半刻”,結(jié)果被頂頭上司閻羅王打了四十大棒。文章在回憶無常的時候,時不時加進幾句對現(xiàn)實所謂正人君子的諷刺,虛幻的無常給予當時魯迅寂寞悲涼的心些許的安慰。 同時,文章深刻表達了舊時代中國人民絕望于黑暗的社會,憤慨于人世的不平,而“公正的裁決在陰間”,只能在冥冥中尋求寄托,尋求“公正的裁決”。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描述了兒時在家中百草園得到的樂趣和在三味書屋讀書嚴格但不乏樂趣的生活,揭示兒童廣闊的生活趣味與束縛兒童天性的封建書塾教育的尖銳矛盾,表達了應讓兒童健康活潑地成長的合理要求。
《父親的病》——父親被江湖庸醫(yī)耽誤,死去了,一直是埋在魯迅心中的痛苦。文章重點回憶兒時為父親延醫(yī)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幾位“名醫(yī)”的行醫(yī)態(tài)度、作風、開方等種種表現(xiàn),揭示了這些人巫醫(yī)不分、故弄玄虛、勒索錢財、草菅人命的實質(zhì)。
《瑣記》——魯迅在這篇文章里回憶了隔壁家的表面對孩子好,其實是暗中使壞的衍太太,讓孩子做危險的事,給魯迅看不健康的圖片,教魯迅偷媽媽的首飾,但對自己的孩子十分嚴格。表現(xiàn)出了她是一個自私自利,奸詐,壞心眼的婦人。主要回憶了自己離開紹興去南京求學的過程。作品描述了當時的江南水師學堂和礦務鐵路學堂的種種弊端和求知的艱難,批評了洋務派辦學的“烏煙瘴氣”。作者記述了最初接觸《進化論》的興奮心情和不顧老輩反對,如饑似渴地閱讀《天演論》的情景,表現(xiàn)出探求真理的強烈欲望。
《藤野先生》——記錄作者在日本留學時期的學習生活,敘述在仙臺學醫(yī)專受日本學生歧視、侮辱和決定棄醫(yī)從文的經(jīng)過。作者突出地記述了日本老師藤野先生的嚴謹、正直、熱誠、沒有民族偏見的高尚品格,表達了對藤野先生深切的懷念。
《范愛農(nóng)》——追敘作者在日留學時和回國后與范愛農(nóng)接觸的幾個生活片段,描述了范愛農(nóng)在革命前不滿黑暗舊社會、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倍受打擊迫害的遭遇,表現(xiàn)了對舊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對這位正直倔強的愛國者的同情和悼念。
總起來看,《朝花夕拾》寫到他年少時代以至于到日本前后的若干生活片段,展現(xiàn)當時的世態(tài)人情、民俗文化,流露了魯迅先生對社會的深刻觀察和對家人師友的真摯感情。敘述情切感人,又有機的糅進了大量的描寫、抒情和議論,文筆優(yōu)美清新,堪稱現(xiàn)代文學史上最高水平的回憶散文。
作者簡介
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出身于沒落的封建家庭。中國現(xiàn)代偉大的無產(chǎn)階級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奠基人,世界十大文豪之一。代表作有:我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并第一次使用“魯迅”這個筆名;中篇小說《阿Q正傳》,回憶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說集《吶喊》《彷徨》等。 在他寫的人物中沒有一個壞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