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最貴的銅錢是祺祥通寶和祺祥重寶,具體如下:
祺祥通寶和祺祥重寶是清咸豐十一年七月二十六日始鑄,還未發(fā)行,十月五日即被勒令廢除,“祺祥”年號僅存69天。 鑄幣回爐鑄為“同治”錢(1861年),與祺祥重寶一起并稱為中國壽命最短的錢幣。
“祺祥”年號是在咸豐十一年七月二十六日確定的,并于八月間開鑄,但到十月初五廢“祺祥”年號后即停鑄此錢,這樣就是預(yù)鑄好的一批新錢未及來年使用便遭熔毀,幸好有極少量祺祥錢被鑄錢局的鑄匠和經(jīng)辦人私自存留,逃避過了被熔鑄的命運。
祺祥錢已成為了清代年號錢中的稀有珍品,最貴的普通小錢是祺祥通寶,咸豐之子載淳曾立過“祺祥”和“同治”兩個年號,祺祥由于年號使用只有68天,祺祥通寶發(fā)行量少,流通時間短,因此價格高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