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谷指哪五谷
粟、黍、稻、麥、菽習稱五谷,是中國栽培作物的代表,也是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核心。這些糧食作物中,粟、黍很可能是由黃河流域華夏先民首先開始種植的。而水稻的種植卻是南方百越民族的發(fā)明;大豆的馴化則是東北民族的功勞;麥是西域民族引種的結(jié)果。
四體不勤中的“四體”指的是人的四肢,即兩臂和雙腿。
“四體不勤 五谷不分”這句話出自《論語·微子篇》。春秋時期,孔子和他的學生周游列國,一路上十分的辛苦。
有一天,孔子的一個學生在穿過叢林時掉隊了。這個學生就是孔子很喜歡的子路。子路正在著急的時候,遇到一位老農(nóng)在田地里作農(nóng)活,于是他走上前問到:“子見夫子乎?”意思是說:你看見我的老師了嗎?老農(nóng)看了一眼子路,沒好氣的回答說:“四體不勤,五谷不分,孰為夫子!”老農(nóng)的意思是說:既不勞動,又不知道生產(chǎn)知識,哪里配稱什么老師!
二、五谷指的是哪五谷
平常俗稱的“五谷”所指的五種谷物。
“五谷”,古代有多種不同說法,最主要的有兩種:一種指稻、黍、稷、麥、菽;另一種指麻、黍、稷、麥、菽。兩者的區(qū)別是:前者有稻無麻,后者有麻無稻。
古代經(jīng)濟文化中心在黃河流域,稻的主要產(chǎn)地在南方,而北方種稻有限,所以“五谷”中最初無稻。 擴展資料 1、粗糧對人體的功效源于其所含的膳食纖維,其中主要為不溶性膳食纖維。
在食物越來越精細,膳食纖維的攝入量呈現(xiàn)逐漸減少趨勢的今天,注意增加粗糧,補充膳食纖維,可以防治肥胖癥、糖尿病、高脂血癥等。 2、儒家經(jīng)典《春秋》一書中,它谷不書,至于禾麥不成則書之。
可見,圣人在五谷之中最重視麥與禾。西漢時期的農(nóng)學家趙過和泛勝之等都曾致力于在關(guān)中地區(qū)推廣小麥種植。
漢代關(guān)中人口的增加與麥作的發(fā)展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直到唐宋以前,北方的人口都多于南方的人口。
3、唐宋以后,水稻在全國糧食供應(yīng)中的地位日益提高,據(jù)明代宋應(yīng)星的估計,當時在糧食供應(yīng)中,水稻十分之七,居絕對優(yōu)勢,大、小麥、黍、稷等糧作物,合在一起,只占十分之三的比重,已退居次要地位,大豆和大麻已退出糧食作物的范疇,只作為蔬菜來利用了。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_ 五谷(食物)。
三、五谷是指哪五谷
古代所指的五種谷物。
“五谷”,古代有多種不同說法,最主要的有兩種:一種指稻、黍、稷、麥、菽;另一種指麻、黍、稷、麥、菽。兩者的區(qū)別是:前者有稻無麻,后者有麻無稻。
古代經(jīng)濟文化中心在黃河流域,稻的主要產(chǎn)地在南方,而北方種稻有限,所以“五谷”中最初無稻。 五谷雜糧中的五谷指的是哪五谷? 五谷雜糧中的“五谷”指的是什么? 五谷 粟、豆 、麻、麥、稻 古代所指的五種谷物。
“五谷”,古代有多種不同說法,最主要的有兩種:一種指稻、黍、稷、麥、菽;另一種指麻、黍、稷、麥、菽。兩者的區(qū)別是:前者有稻無麻,后者有麻無稻。
古代經(jīng)濟文化中心在黃河流域,稻的主要產(chǎn)地在南方,而北方種稻有限,所以“五谷”中最初無稻。 五 谷 史 話 萬國鼎 一、五谷是什么 “谷”是“谷”的簡體字,原來是指有殼的糧食;象稻、稷(jì計,即谷子)、黍(亦稱黃米)等外面都有一層殼,所以叫做谷。
谷字的音,就是從殼的音來的。 “五谷”這一名詞的最早記錄,見于《論語》。
根據(jù)《論語》的記載:二千四百多年以前,孔子帶著學生出門遠行,子路掉隊在后面,遇見一位用杖挑著竹筐的老農(nóng),問他:“你看見夫子嗎?”老農(nóng)說:“四肢不勞動,五谷分不清,誰是夫子?” 親愛的讀者,你分得清五谷嗎? 五谷的意思是指五種谷。比《論語》更古的書如《詩經(jīng)》、《書經(jīng)》等里面,只有“百谷”,沒有說“五谷”的。
從百谷到五谷,是不是糧食作物的種類減少了呢?不是的。當初人們往往把一種作物的幾種不同品種一個個起上一個專名,這樣列舉起來就多了。
而且“百”字在這里不過是用來指多的意思,也并不是真有一百種。五谷這一名詞的出現(xiàn),標志著人們已經(jīng)有了比較清楚的分類概念,同時反映當時的主要糧食作物有五種。
五谷這一名詞在當初創(chuàng)造的時候,究竟指的是什么,沒有留下記載來。我們現(xiàn)在能夠看到的最早的解釋,是漢朝人寫的。
漢人和漢以后人的解釋主要有兩種:一種說法是稻、黍、稷、麥、菽(即大豆);另一種說法是麻(指大麻)、黍、稷、麥、菽。這兩種說法的差別,只是一種有稻而沒有麻,另一種有麻而沒有稻。
麻子雖然可以供食用,但是主要是用它的纖維來織布。谷指的是糧食,前一種說法沒有把麻包括在五谷里面,比較合理。
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說,當時的經(jīng)濟文化中心在北方,稻是南方作物,北方栽培的有限,所以五谷中有麻而沒有稻,也有可能。《史記·天官書》“凡候歲美惡”(預測年歲豐歉)下面所說的作物,就是麥、稷、黍、菽、麻五種,屬于后一種說法。
大概因為這些原因,所以漢人和漢以后的人對五谷就有兩種不同的解釋。 把這兩種說法結(jié)合起來看、共有稻、黍、稷、麥、菽、麻六種主要作物。
戰(zhàn)國時代的名著《呂氏春秋》(公元前三世紀作品)里有四篇專門談?wù)撧r(nóng)業(yè)的文章,其中《審時》篇談?wù)撛苑N禾、黍、稻、麻、菽、麥的得時失時的利弊。禾就是稷。
這六種作物和上面所說的六種完全相同。《呂氏春秋·十二紀》中說到的作物,也是這六種。
很明顯,稻、黍、稷、麥、菽、麻就是當時的主要作物。所謂五谷,就是指這些作物,或者指這六種作物中的五種。
但隨著社會經(jīng)濟和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發(fā)展,五谷的概念在不斷演變著,現(xiàn)在所謂五谷,實際只是糧食作物的總名稱,或者泛指糧食作物罷了。 五谷雜糧,是我們從出生就賴以維持生存的食物;是中國幾千年以來,老百姓一直奉為圣品的“五谷為養(yǎng)”、“五谷為厚”、“五谷豐登”;是現(xiàn)代人的餐桌上的時尚回歸。
由五谷雜糧為原料,派生而來的食物,成為具有真醇品質(zhì)的食物。例如多種雜糧熬制的八寶粥、各種谷物合制的五谷飯,以及調(diào)料中的釀造醋、醬油和飲品中的名酒五糧液等等,都是以用五谷雜糧作為釀制原料,是附合美食要求的飲食。
釀制醋:首選標有“釀造”的醋和醬油。 食用醋和醬有釀造和配制兩種之分。
釀造產(chǎn)品是由大豆、小麥、高梁、碎米、玉米、甘薯、甘薯干、馬鈴薯、馬鈴薯等食物為原材料,具有真醇香味的品質(zhì),是餐桌上的上選佐料。而配制食醋是指以釀造食醋為主體,與冰乙酸、食品添加劑等混合配制而成的調(diào)味食醋。
俗稱"化學醬油"的酸水解植物蛋白調(diào)味液,是指以含有食用植物蛋白的脫脂大豆、花生粕、小麥蛋白或玉米蛋白為原料,經(jīng)鹽酸水解,堿中和制成的液體鮮味調(diào)味品。 糧食類—— 五谷飯:選五種雜糧合制為飯。
如:大米、小米、高粱米、大麥、紅豆,各 200克,組成五谷飯。 八寶粥:用不同雜糧搭配熬制,可根據(jù)不同季節(jié),個人口味配以應(yīng)季雜糧、堅果、水果等。
不同食譜的八寶粥,營養(yǎng)成份不盡相同。 玉米:玉米含有較多的亞油酸、多種維生素、纖維素和多種礦物質(zhì),特別是含鎂、硒豐富,具有綜合性的保健作用。
近年來發(fā)現(xiàn)玉米含有一種長壽因子--谷胱甘肽,它在硒的參與下,可生成谷胱甘肽氧化酶,這種成分有抗老防衰、延緩衰老的作用。 玉米除直接食用外,可與配以其它雜糧加工成玉米糕、玉米餅、玉米饅頭、玉米碴粥…… 蕎麥:與眾不同的是,蕎麥含有"蘆丁",這種成分可降低人體血中膽固醇,并對血管有保護作用。
在喜馬拉雅山南面的尼泊爾人。不但大量吃蕎麥面。
四、人們常說五谷豐登.這五谷指的是什么
“谷”是“谷”的簡體字,原來是指有殼的糧食;象稻、稷(jì計,即谷子)、黍(亦稱黃米)等外面都有一層殼,所以叫做谷.谷字的音,就是從殼的音來的. “五谷”這一名詞的最早記錄,見于《論語》.根據(jù)《論語》的記載:二千四百多年以前,孔子帶著學生出門遠行,子路掉隊在后面,遇見一位用杖挑著竹筐的老農(nóng),問他:“你看見夫子嗎?”老農(nóng)說:“四肢不勞動,五谷分不清,誰是夫子?” 親愛的讀者,你分得清五谷嗎? 五谷的意思是指五種谷.比《論語》更古的書如《詩經(jīng)》、《書經(jīng)》等里面,只有“百谷”,沒有說“五谷”的.從百谷到五谷,是不是糧食作物的種類減少了呢?不是的.當初人們往往把一種作物的幾種不同品種一個個起上一個專名,這樣列舉起來就多了.而且“百”字在這里不過是用來指多的意思,也并不是真有一百種.五谷這一名詞的出現(xiàn),標志著人們已經(jīng)有了比較清楚的分類概念,同時反映當時的主要糧食作物有五種. 五谷這一名詞在當初創(chuàng)造的時候,究竟指的是什么,沒有留下記載來.我們現(xiàn)在能夠看到的最早的解釋,是漢朝人寫的.漢人和漢以后人的解釋主要有兩種:一種說法是稻、黍、稷、麥、菽(即大豆);另一種說法是麻(指大麻)、黍、稷、麥、菽.這兩種說法的差別,只是一種有稻而沒有麻,另一種有麻而沒有稻.麻子雖然可以供食用,但是主要是用它的纖維來織布.谷指的是糧食,前一種說法沒有把麻包括在五谷里面,比較合理.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說,當時的經(jīng)濟文化中心在北方,稻是南方作物,北方栽培的有限,所以五谷中有麻而沒有稻,也有可能.《史記·天官書》“凡候歲美惡”(預測年歲豐歉)下面所說的作物,就是麥、稷、黍、菽、麻五種,屬于后一種說法.大概因為這些原因,所以漢人和漢以后的人對五谷就有兩種不同的解釋. 把這兩種說法結(jié)合起來看、共有稻、黍、稷、麥、菽、麻六種主要作物.戰(zhàn)國時代的名著《呂氏春秋》(公元前三世紀作品)里有四篇專門談?wù)撧r(nóng)業(yè)的文章,其中《審時》篇談?wù)撛苑N禾、黍、稻、麻、菽、麥的得時失時的利弊.禾就是稷.這六種作物和上面所說的六種完全相同.《呂氏春秋·十二紀》中說到的作物,也是這六種. 很明顯,稻、黍、稷、麥、菽、麻就是當時的主要作物.所謂五谷,就是指這些作物,或者指這六種作物中的五種.但隨著社會經(jīng)濟和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發(fā)展,五谷的概念在不斷演變著,現(xiàn)在所謂五谷,實際只是糧食作物的總名稱,或者泛指糧食作物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