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關于爬山的知識
登山對人的身心健康大有好處,但也潛伏著一定危險。為了保證安全,應該做到; 1.登山的地點應該慎重選擇。要向附近居民了解清楚當地的地理環(huán)境和天氣變化的情況,選擇一條安全的登山路線,并做好標記,防止迷路。 2.備好運動鞋、繩索、干糧和水。在夏季,一定要帶足水,因為登山會出汗,如果不補充足夠的水分,容易發(fā)生虛脫、中暑。 3.最好隨身攜帶急救藥品,如云南白藥、止血繃帶等,以便在發(fā)生摔傷、碰傷、扭傷時派上用場。 4.登山時間最好放在早晨或上午,午后應該下山返回駐地。不要擅自改變登山路線和時間。 5.背包不要手提,要背在雙肩,以便于雙手抓攀。還可以用結實的長棍作手杖,幫助攀登。 6.千萬不要在危險的崖邊照相,以防發(fā)生意外。 登山注意事項 登山具有怡神健身之功用,山中林壑清幽,景色優(yōu)美,怎樣才能使攀登更加輕松容易?專家們總結出了登山竅門: 做好健身運動 :如果將攀登的山比較高或者平時較少參加攀登運動,那么,在登山之前做一些熱身運動是很必要的。即利用10—20分鐘做一些肌肉伸展運動,盡量放松全身肌肉,這樣攀登時會覺得輕松許多。 增加彈跳動作: 向上攀登時,在每一步中都有意增添一些彈跳動作,不僅省力,還會使人顯得精神,充滿活力。 別總往高處看 :登山時不要總往高處看,尤其是登山之初,因為你的雙腿還沒有習慣攀登動作,往上看往往使人產生一種疲憊感。一般說,向上攀登時,目光保留在自己前方三五米處最好。如果山路比較陡峭,則可作“Z”字形攀登,這樣比較省力。 轉移注意力 :登山時千萬不要總是想著山有多高,爬上去還需多少時間之類的事情。不慌不忙,走走停停才能體會到爬山的樂趣,不會錯過美麗的風景。在疲憊時,可以多觀賞一下周圍的景色,也可唱唱歌,轉移注意力,倦意會有所消減。 下山要放松 :下山一定要控制住自己的腳步,切不可沖得太快,這樣很容易受傷。同時,注意放松膝蓋部位的肌肉,繃得太緊會對腿部關節(jié)產生較大的壓力,使肌肉疲勞。 秋日登山,既有雅趣,又可健身,不過登山前應采取一些措施以保護自己。 1、登山前應先檢查身體。尤其是中、老年人,慢性病患者,要做全面身體檢查,以免發(fā)生意外。 2、事先了解好登山路線,計劃好休息和進餐地點,最好有熟人帶路,防止盲目地在山中亂闖。 3、對山上的氣候特點應有所了解,爭取在登山前得到可靠的天氣預報。帶好衣物早晚御寒,防止感冒。 4、休息時不要坐在潮濕的地上和風口處,出汗時可稍松衣領,不要脫衣摘帽,以防傷風受寒。 5、在登山之前做一些熱身運動是很必要的,登山時思想要沉著,動作要緩慢。尤其是老年人和體弱的人更要注意這一點,走半小時就休息10分鐘,避免過度疲勞。 6、登山不是為了競爭,只是為了健身或游樂。因此要不計速度,只求逍遙?;蜓厥壏鎏?,或尋林蔭小路,緩慢而行,觀風景,覽古跡,邊談邊游,妙趣橫生。 7、要盡量少帶行李,輕裝前進。對于老年人來說,應帶手杖,既省體力,又有利于安全。在陡坡行走時,最好走“之”字形路線攀登,這樣可減低坡度。 8、向上攀登時,在每一步中都有意增添一些彈跳動作,不僅省力,還會使人顯得精神,充滿活力。 9、下山不要走得太快,更不能奔跑,這樣會使膝蓋和腿部肌肉感受過重的張力,而使膝關節(jié)受傷或肌肉拉傷。 10、在登山時,還要時時預防腰腿扭傷,因此,在每次休息時,都要按摩腰腿部肌肉,防止肌肉僵硬。登山對人的身心健康大有好處,但也潛伏著一定危險。為了保證安全,應該做到; l.登山時有老師或家長帶領,要集體行動。 2.登山的地點應該慎重選擇。要向附近居民了解清楚當地的地理環(huán)境和天氣變化的情況,選擇一條安全的登山路線,并做好標記,防止迷路。 3.備好運動鞋、繩索、干糧和水。在夏季,一定要帶足水,因為登山會出汗,如果不補充足夠的水分,容易發(fā)生虛脫、中暑。 4.最好隨身攜帶急救藥品,如云南白藥、止血繃帶等,以便在發(fā)生摔傷、碰傷、扭傷時派上用場。 5.登山時間最好放在早晨或上午,午后應該下山返回駐地。不要擅自改變登山路線和時間。 6.背包不要手提,要背在雙肩,以便于雙手抓攀。還可以用結實的長棍作手杖,幫助攀登
2. 登山 安全知識題目
登山對人的身心健康大有好處,但也潛伏著一定危險。為了保證安全,應該做到;
l.登山時有老師或家長帶領,要集體行動。
2.登山的地點應該慎重選擇。要向附近居民了解清楚當地的地理環(huán)境和天氣變化的情況,選擇一條安全的登山路線,并做好標記,防止迷路。
3.備好運動鞋、繩索、干糧和水。在夏季,一定要帶足水,因為登山會出汗,如果不補充足夠的水分,容易發(fā)生虛脫、中暑。
4.最好隨身攜帶急救藥品,如云南白藥、止血繃帶等,以便在發(fā)生摔傷、碰傷、扭傷時派上用場。
5.登山時間最好放在早晨或上午,午后應該下山返回駐地。不要擅自改變登山路線和時間。
6.背包不要手提,要背在雙肩,以便于雙手抓攀。還可以用結實的長棍作手杖,幫助攀登。
7.千萬不要在危險的崖邊照相,以防發(fā)生意外。
做好以上就應該OK了?
祝你快樂登山!
登山對人的身心健康大有好處,但也潛伏著一定危險。為了保證安全,應該做到;
l.登山時有老師或家長帶領,要集體行動。
2.登山的地點應該慎重選擇。要向附近居民了解清楚當地的地理環(huán)境和天氣變化的情況,選擇一條安全的登山路線,并做好標記,防止迷路。
3.備好運動鞋、繩索、干糧和水。在夏季,一定要帶足水,因為登山會出汗,如果不補充足夠的水分,容易發(fā)生虛脫、中暑。
4.最好隨身攜帶急救藥品,如云南白藥、止血繃帶等,以便在發(fā)生摔傷、碰傷、扭傷時派上用場。
5.登山時間最好放在早晨或上午,午后應該下山返回駐地。不要擅自改變登山路線和時間。
6.背包不要手提,要背在雙肩,以便于雙手抓攀。還可以用結實的長棍作手杖,幫助攀登。
7.千萬不要在危險的崖邊照相,以防發(fā)生意外。
3. 登山必須知道的常識有哪些
此篇登山常識是網友總結給去嶗山的新驢用的常識,有些地方與攀登其他山峰的常識不同,僅供參考,不同之處請見諒。
1──盡量不要在沒有固定的巖石上,站立著彎腰伸手去拉下面和你體重相當的的人;要身體向后,手的拉力盡量貼近腿的蹬力作用線,或者身后有粗樹或人手可以固定自己;或用段繩索。 2──盡量不要兩個人手握手,從下往上拉人;要彼此手握對方的手腕。
3.──盡量不要借助枯枝或雜草或直徑小于自己拇指粗細的樹枝等的拉力攀巖;只能夠借助大于自己拇指粗細的有根基樹枝的拉力攀爬。 4──盡量不要借助小于自己手腕粗細的樹枝做單杠,吊拉彎曲樹枝來上升或下降,容易折斷;要采用大于手腕粗細的樹枝,或者盡量貼近受力樹枝根部(靠主干處)。
5──盡量不要借助高于自己頭部的并且不能判斷是否堅固的巖石攀登,把自己的生命吊掛在不了解的巖石上是極其危險的;應該先三點固定,用一個肢體的力量去驗證后再行動。 6──盡量不要在攀爬碎石多、冰雪多、易滑落的山坡時,相鄰隊員的距離太近;要留出比平時多2個人的間距,以防下面的人被砸傷。
7──盡量不要在易滑的山坡下山時間距太??;要等到前面的人安全到底后,后面的人才可以下山;有條件的話,前面的人可以為后面的人作一下保護。 8──盡量不要讓自己的登山鞋底上有泥沙、植物葉子、水、雪等降低摩擦系數的物質;已經有了這些物質,你在攀登巨大山石時,你最多只能攀登的原來斜坡的三分之二的坡度,不然你的腳上會打滑。
9──盡量不要在疲勞而且背負較重行李的較陡的山坡上休息時,過急地直腰后仰休息;如果疲憊,最好停下腳步別直腰,轉身后背靠山體,直腰休息。避免后仰滾下山去。
10──盡量不要在鉆叢林時前后離得太近,回彈的荊棘容易刺傷你的雙眼;低頭用帽檐遮擋,或者用登山杖等防護雙眼。 11──盡量不要在鉆叢林或石林時,只知道低頭彎腰,結果頭過去了,包和臀部過不去;要下蹲,彎腰,低頭,伸雙臂,向前爬行;然后前視,待臀部通過后,才可以抬頭,直腰,站立。
12──盡量不要腳踩被草覆蓋,看不清下面虛實的羊腸小道;要爭取跨越過去或者繞過去;否則,你可能掉下山坡或深坑里。 13──盡量不要在夏秋季節(jié)做開路人,除非你會打草驚蛇,或者你很警覺很善于發(fā)現道路上的蛇并有辦法對付它。
14──盡量不要獨自上山,如果上了,就要時常地做好路標;實在不行退回來。 15──盡量不要給110等打電話,因為他們對嶗山的了解遠不如經常爬嶗山的驢友們。
你可以給他們打電話。如果沒有電話也不要驚慌失措。
在嶗山里面,春夏秋三個季節(jié)里,正常人一宿不睡覺不吃飯,凍不死也餓不死。你只要沿著一個峽谷,順流而下,正常情況3個小時內,你肯定能到公路。
如果你是在半山腰(海拔600米)以下迷路出不了山,你最多1個半小時到公路上。 16──盡量不要長時間、連續(xù)地向下蹦,除非你經常做這種運動;如果你參加了這種活動,建議你盡量采用懸吊式下蹦,或者是用登山杖支撐下部后懸掛身體下蹦,降低了高度,減少沖擊,避免膝關節(jié)傷害。
一天下來你可能比同路人少跳了三分之一。 17──盡量不要在大雨過后,徒步涉水過水位超過襠部的河水。
水火無情,這和你游泳的水平無關。如果非過不可而且沒有繩索等過河裝備,要盡量選擇河寬水緩水較淺、河底較平緩的地方,尋找一塊大石頭抱在懷中,逆流小弓步,不抬腳,貼河底,緩挪步過河。
18──盡量不要在下雷雨爬山時,開手機或撥打手機;上帝會叫你去他那里。 19──盡量不要在雨后爬或經過泥石混合的地質構造地段;嶗山沒有泥石流;但是巨大的石頭也經常會在雨后滾落下來。
20──盡量不要使用比自己小拇指還細的普通繩索來垂直吊拉自己;只能作為輔助吊拉使用。 21──盡量不要攀爬自己感到猶豫不決的巖石,要舍得;如果非爬不可,必須想好我萬一失手的應急對策并且不后悔時,才可以攀登。
22──盡量不要在冰雪天下山時,獨自向山下滑行;最好兩人一組10米左右的繩索,上面的人拉繩釋放另一人下山;然后上面的人,自行下滑,下面的人作保護,用繩索拉住他,不讓他沖下山;輪流交替,互相保護。 23──盡量不要一邊爬山一邊看景;你很可能失足又失身。
24──盡量不要一心跟著頭驢趕路;你要15分鐘左右停下幾秒鐘回頭環(huán)顧四周,尋找參考系,多記路。別丟了都不知道回家。
25──盡量不要在爬山的時候,與別人和自己較勁;面對你自己無能的對危險和困難,要敢于說“我不行,我得繞著走”。 26──盡量不要在爬山爬得滿身大汗的時候,突然跳進水里去游泳;也不要迎著風口,圖涼快。
27──盡量不要鉆你不熟悉山洞,尤其是出口少的山洞而且沒有靠得住的朋友給你守門;俗語說狡兔還三窟,何況人呢?記住安全第一。 28──盡量不要負重下山時跑步,慣性可能讓你沖到山下,受傷。
29──盡量不要因膽小而在陡坡上,采用兩腳靠近小碎步,正面下山坡;這樣非常容易后仰摔倒,然后坐滑梯沖下山,危險。你可以采用側身,深蹲,側壓腿(側弓步)式,挪步下山;這樣安全又快捷。
30──盡量不要在爬。
4. 兒童登山小常識有哪些
帶小孩徒步登山的時候應注意哪些事項呢?很多人都不太注意這些,以為注意好、準備好大人們的事項就可以了!但是也未完全是這樣的,下面小編就為大家簡單的介紹帶小孩登山應該注意什么吧!
1、行前預先規(guī)劃旅游路線,充分了解交通路況,進入山區(qū)應注意塌方落石與路肩塌陷。
2、大人帶小孩自行開車進山,須事先做好車輛保養(yǎng),并留意旅途沿線的加油站、修理廠、醫(yī)院等位置。
3、登山前應了解小孩的健康狀況,隨時攜帶藥物;有高山反應及身體不適者,勿勉強上山。
4、登山前特別要注意服裝和鞋子,盡量要輕裝上山,少帶雜物,以減輕負荷;鞋子要選用球鞋、布鞋和旅游鞋等平底鞋,勿穿高跟鞋,以免造成登山不便和有礙安全;借助拐杖要注意選擇長短、輕重合適與結實的。
5、行前應注意氣象預報,適時為小孩增減衣服。遇雨時在山上不可用雨傘而要用雨披,這是為避雷電,并防止山上風大連人帶傘給兜跑。
6、要做到觀景不走路,走路不觀景;照相時要特別注意安全,要選擇能保障安全的地點和角度,尤其更要注意巖石有無風化。
7、注意自身以及小孩安全,勿擅自到未開放的旅游山區(qū)和危險山區(qū)游玩;盡量避免在無人管理的山地游玩;不在無救生人員管理的深潭、溪流水域游泳及戲水;注意并依照警告、禁止標志的規(guī)定進行旅游。登山常識
該答案來自極限戶外網官方網站
5. 登山的基本知識和行進技巧 有哪些
編者按:山野徒步,要有不同于一般城市街道的獨特走法。
在此,我們就依山野線路徒步所表現出的主要特點與代表地形來說明它的各種各樣的徒步走法。山間地形的基本知識: 山野徒步不同于城市里的柏油道路之處,在于有非常多的上上下下凹凸不平的步道。
即使是針對無經驗者而設計的較完整路線,象深圳梧桐山的泰山澗臺階線路。有時候仍會遇到凹凸不平的石頭路,或到處橫生長的樹根和滾來滾去的石頭;一不注意就容易失去平衡,導致閃腰或跌倒。
而且長時間上下行陡坡,一旦按照在城市里的大馬路走路的步伐時,就會變得上氣不接下氣,甚至會累到無法繼續(xù)行程。首先,對不同的坡度與定義要有一個基本的認識: 坡度:大于2度形成坡度 緩坡(gentle)坡度小于30度 中登坡度(moderate)坡度在30-45度之間 陡坡(steep)坡度在45-60度之間 非常陡峭(extremely steep)坡度在60-80度之間 直壁(vertical)坡度在80-90度之間 仰角(overhanging)90度以上 行進技巧 : 步行方法、步伐及節(jié)奏 1、移動重心一條線 山野的登山徒步步伐要采用不同于城市平整柏油路面的步法行走,通常柏油路面行走雙腳是自然沿水平方向擺動提出去的。
但山路的高低起伏凹凸不平,有時候甚至還有滾動的石頭,很不好走。 登山徒步時,最重要的就是“步行姿勢”與“步伐”,首先說明的是步行姿勢。
頭、腰、腳要保持在同一條重力線上,并經常把這條線當作是身體的軸心來移動著走。 方法:將一只腳膝蓋抬起、另一只腳著地取得平衡,此時肩膀不要用力,步行的重心要從后腳轉為前腳時,要將頭部與腰部重心移向前,前腳膝蓋不要往前突出,再向前踏出后腳,重新制造一個重心。
這樣頭、腰、腳重心不斷移動交替行走的方法就是正確的步行姿勢。 步伐:不論山路的上行或下行,最基本的就是步伐要小。
這樣的徒步方法,即使不看眼前的狀況也能以同樣的步伐往前走,除了容易保持平衡外,也可減輕疲勞。2、小步伐,慢慢走。
戶外運動與其他體育運動比較,有一個主要特點就是運動時間長而且運動過程中要背負上個人的生活食用品,如果長時間走在很多上下坡的山路,就像大步快速走在城市街上一樣,馬上就會喘不過氣來。建議新手不妨以平常步行的一半速度,采用小步法,悠閑散步般的慢慢地往上爬著走。
徒步行走不單是腿部運動,而是種全身運動??梢酝ㄟ^擺臂來平衡身體、調整步伐,控制節(jié)奏。
上坡道就已經覺得累的初學者,大多數是只用下半身的腿部肌肉力量硬爬上山,而上半身的肌肉則呈現膠著完全沒有參與運動。相對地,登山老手為了讓手腕、背部、腹部肌肉、肩膀等全身的肌肉活動,會將必要的力量分散于每一步。
初入門者只要徒步過程中大方地擺動手臂走,全身肌肉就會得到很好的參與活動。 登山初學者一般通常犯的常見錯誤的就是拖著腳走或用逛街的步伐登山。
這種方式走山路,因為身體較難取得平衡,很容易踢到東西而跌倒。此外,因為身體為了行走中困難取得平衡,要用多余的肌肉撐住,反而更容易覺得疲累。
為了避免這種狀況,請各位要確實地抬起腳,小步伐,一步步踩穩(wěn)慢慢往前走。 3、全腳掌,穩(wěn)踏步。
最好的行走速度是走而不喘,盡量用個人中等負荷心跳脈搏次數行走,中等負荷運動強度心跳=(180-年齡)X60-70%。背部肩沉背挺,全腳掌觸地,踏穩(wěn)腳步再移動重心,盡量保持勻速。
很多山友登山徒步經常會大腿或者小腿肚肌肉抽筋,就是登山徒步腳掌踏出沒有選擇全腳掌著地,或者選擇全腳掌著地了但剛好踏在凹凸不平的面上,沒有選擇好踏點,比如腳掌踏在一個小石頭上,這樣一移動重心,感覺不對勁,至少要花多四倍的力量來重新平衡身體重心,通常在無謂花掉這些“浪費”的力氣平衡身體過程中,是導致腳抽筋的原因之一。所以請盡量選擇有土的地面及穩(wěn)定踏點的地方走。
4、上坡外八字,下行重后腳。 遇到較斜的上坡道時,最重要的是腳要采外八字步走,亦即腳尖向外打開走。
我們不妨將腳實際放在陡坡(見上面坡度的定義)上試試看就很容易得知,若直接將整個腳踩在上斜坡時,腳尖因為是在比腳后跟還高的位置,所以腳踝急激彎曲而無法勻整協(xié)調穩(wěn)定。相反地,如果對著斜面打開腳尖,把腳往橫著踩,腳尖與腳踝變成幾乎同一個高度,因而腳踝會變得輕松且容易擺動。
請謹慎下坡,即使是緩坡,下坡時也可能會有跌倒的危險,所以一定要一步一步用小碎步確實走才行。下雨過后的路面特別濕滑,更容易滑到,更需要小心。
步伐要比上坡時小一些,如果小步走,就算腳不小心滑了一下也能馬上恢復平衡,防止跌倒。 山地下行時,身體重心切莫注于下行的前腳。
如何下行把全身重量集中注于前腳,也就是用一蹦一蹦的樣子走下去,這樣會造成前腳負擔很大,也是造成膝蓋疼痛的原因之一。而且很容易導致身體精疲力盡不能繼續(xù)行程。
所以請記得在腳往下坡踩的瞬間,將腳踝及膝蓋充分彎曲,發(fā)揮緩沖作用來著地,重心在后腳。5、高臺地,切莫跳, 下行比膝蓋略高的臺階地。
徒步線路上,時而可見同膝蓋高或比膝蓋略高的臺階地,或是斜坡上露出很大的高度落差坡度等。下行這種落差很高的臺階地形時,嚴禁。
6. 登山前的常識有哪些
車行至目的地,領隊須指派人員整理車內清潔并檢視遺漏物品并開始早餐炊事,每日早餐結束,隊伍出發(fā)前領隊須 (1)再次說明當日行程概況與行進期間注意事項,(2)視當時氣溫決定暖身運動時間,暖身運動時間至少十分鐘,如此隊員才能避免腿部抽筋或走不動的狀況,(3)指派且公布前導者與押后者并要求隊員不得超越前導者與不得落后押后者,同時隊員到達目的地須向前導者報到,避免隊員走丟,干部卻渾然不知。
當隊伍循序往目的地前進的過程都會出現狀況考驗向導群,如何解決這些狀況無標準答案完全視向導群的臨場應變。 行進期間領隊或向導遇到其他隊伍都須主動打招呼,遇到反方向的隊伍須主動詢問山區(qū)最新狀況,如山屋、水源與路況。
遇到同方向的隊伍主動了解彼此的攀登路線行程,彼此偶而可相互支援;登山多認識朋友。地理景觀介紹 隊伍行進過程遇到視野開闊的地點或休息期間,向導群須適時介紹周遭景觀與地圖定位,讓隊員了解活動山區(qū)的景觀概況與簡單的地圖判讀,步伐與調節(jié)呼吸 隊伍行進初期的一公里內,領隊須提醒隊員(1)步伐無需太快,呼吸調勻,盡量不要用嘴呼吸,步幅的寬度不超過肩寬,同時向導隨時注意周遭隊員狀況,(2)脫去多余的御寒衣物。
休息 隊伍行進過程須有數次的休息調節(jié)隊員的體力與掌控全隊的功能,領隊與向導自行視狀況決定之,基本的決定為(1)隊伍前后差距太大,前導者須適時以增加休息的次數,縮短休息時間的方式縮短隊伍差距,(2)每位向導的目視距離內至少能看到全隊1/4~1/3的隊員,否則須以休息方式等對員,如此向導都能照顧到全體隊員,不會出現中間的隊員走到叉路,自組探勘隊找新路,(3)休息的地點須能容納向導周遭的隊員,向導須依地形決定為人員為縱列或聚為一堆的休息方式,并非自己看到一個最佳的位置就一屁股坐下,若造成其他人無合適坐或立空間與防礙其他人員通過就會被視為自私行為。至於休息時間視狀況而定,每次最好不超過五分鐘,不可等到身體感到冷涼才走。
行進過程,欲休息可將背包置於巨石、倒木或樹干如此背包好上肩,若是背包置於地面,將大腿彎曲呈半蹲姿勢,把背包移至大腿,右手伸入右肩帶,將背包重心移至肩膀同時左手再伸入左肩帶,此種方式僅限背包重量25公斤以下,超過此重量的背包最好采坐姿背負。 記錄 領隊須指派人員依據活動記錄表格,完成文字與圖片記錄,文字記錄內容含行程時間記錄與一篇游記,時間記錄依負責人的時間為基準,游記屬每日行程日志,詳述行程路況、營地、水源與景觀慨況。
圖片記錄須至少表達(1)山區(qū)景觀,(2)登山布道概況,(3)隊員活動慨況,(4)營地生活概況。風景圖片須注明拍攝點與拍攝方向。
重新分配器材 隊伍行進一小時左右,前導者可確認周遭隊員的體力狀況是全隊最佳的人員,此時須確認各項的炊事裝備與當日炊事糧食,前導者所屬的前集團人員需要有一組以上的炊事裝備,否則前導者須等到裝備重新分配才能全力和隊員向前走。如此不會前集團到達山莊卻無炊事器材或無法搭帳篷的糗事。
前導者到達目的地需分配任務(1)炊事下午茶或晚餐,(2)開始點名,如此隊員才會集中,同時讓后面的隊員知道前導者已開始炊事,自然會放快腳步。 押后者須攜帶醫(yī)藥品,因為后集團的體力差容易出狀況,尤其是擦傷藥品,押后者需了解每個人的狀況適時激發(fā)每個人的潛能,后集團出現任何狀況,押候者全權處理,事后再回報領隊即可。
有任何爭議必須等檢討會議再議決之,活動期間不可發(fā)生爭吵事件。 迷路 一般行走於傳統(tǒng)登山路線的隊伍很難出現迷路狀況,因為登山步道會有許多登山社團的路標,即使叉路亦會有人置枯木阻隔且開闊的巖屑地或河床都會出現人為的疊石指示登山步道,隊員容易發(fā)生迷路的情況是抄捷徑,林道叉路,此種路線發(fā)生迷路僅需退回原路重新觀察再出發(fā)。
一般行走於非傳統(tǒng)路線的隊伍迷路的機率較高,地圖定位判斷錯誤與天候惡劣,所以此種探勘路線,天候惡劣不宜行進避免全隊進退失據,發(fā)生call直升機載客的情形。 箭竹林步道 小隊伍的探勘或訓練活動常會躦行於箭竹林或茅草堆,前導者的體力與精神消耗相當大,前導者稍不留神就很容易走錯且容易出現不可預知的錯誤,前導者的后方隊員須適時的提醒修正,同時領隊須適時輪換前導者避免全隊被誤導與單人的體能消耗太多影響全隊行進速度或陷入危險地區(qū)。
摸黑訓練 不論任何型態(tài)的隊伍最好排定一日凌晨輕裝行進的行程活動,目地是訓練隊員使用頭燈攀登的感受,自己須找出走路的感覺,摸黑時間不得超過兩小時,否則人員易疲困想睡覺。 失溫處理 隊伍行進間遇到天候惡劣容易出現隊員失溫狀況,一般隊員行進就會發(fā)現他的步伐不穩(wěn),如喝醉般行走方式,此時就須就地想辦法保護他的安全,大致上可用(1)取出暖暖袋(此物品每位干部隨身至少攜帶三個),按照暖暖袋使用說明使用,等到溫度上升到理想狀況再置於患者的胸部與心臟附近,(2)取出爐子,煮開水或攜帶一只保溫瓶,沖泡甜飲料,如姜湯等。
如果隊員以成半昏迷或昏迷狀態(tài),合并兩個睡袋,失溫者於胸部置兩個暖暖袋,。
7. 春季徒步登山常識有哪些
春天,一個適合出游踏青的季節(jié),每逢周末就有不少城市里的人們放下平日里緊張的工作投入大自然感受鳥語花香。
結束了冬天的冰封,到了春天,更多的人愿意以爬山的方式來鍛煉身體。以下就給大家介紹一下爬山技巧:一、走上坡路 盡量讓腳后跟吃勁,腳后跟自然就在人的重心上,于是身體的重量就能分配在大小腿乃至腰上,這比用腳前掌爬山要省1/3左右的勁。
用腳前掌爬山,等于讓小腿累死而讓大腿閑死。坡路上常會突出塊石頭、石埂之類,要用腳跟踏之。
若坡路較平,也盡量全腳掌著地。走上坡路的第二個竅門是讓每一次邁步換腿時,都須將支撐腿伸直,讓關節(jié)嘎噔一下,這樣腿的承重就能分散給腰肌一部分,不要嫌直一下腿麻煩,它能讓人每走一步都有0.3秒的單腿休息。
誰要是僅用腳前掌不讓膝蓋繃直一下地爬坡,就等于故意磨練意志。 二、可用可不用手幫助時就應該用手 用手能減輕雙腿的重負。
爬山時雙手多半是在閑著,早已養(yǎng)精蓄銳,稍微能用上手時,就該前肢著地而用力。為啥四肢腿的動物就比人擅爬山?因為它們平均分配了力量。
估計動物看人直立地爬山行路一定覺得奇怪,這是一種雜技的姿式呀。爬山時,只要坡度超過45度,就手腳并用,省勁有效,也沒什么不雅,還算返樸呢。
三、爬坡時可以有點外八字 外八字式邁步便于讓腳跟吃重,也減少腳面與小腿的角度而肌腱舒服。我發(fā)現老鄉(xiāng)負重上山(送糞擔水等)就有些外八字,雖不走得特快,但不停歇,每邁一步膝關節(jié)都挺直一下,仿佛一步一頓。
四、爬坡時可用手掌壓在大腿下部助力 這樣一是讓手臂和腿形成一個力矩而將臂力轉移到腿上,二是手掌的壓摁有助大腿肌肉的緊湊而得以發(fā)力。當摁壓著一只腿提邁另一腿時,會覺得像摁壓著一塊石頭一樣而能借上力。
五、爬坡時可大口喘氣 喘得夸張一些也沒關系,吸進的氣越多越好,能加強肺和心臟的功能,進而全身肌肉中的細胞更能充分地工作。最好采用深腹式呼吸,讓肺葉完全膨脹起仿佛上至喉嚨下至丹田。
山里的空氣雜質少,干凈的氧氣在身子里循環(huán)就等于內部洗澡呀。若天冷,可以舌尖抵住上腭前,讓舌頭先給涼氣加加溫,省得喝一口冷風噎著。
六、爬坡時拄棍也能減輕腿力 兩只腿的爬不過四只腿的,但人拄上棍等于三只腿,勝于兩腿。短棍(手至地的距離)為好,手能撐住它,讓那棍杖像腿一樣吃力。
長棍也行,仿佛撐篙,不過移起來比短棍費些胳膊的勁。 七、爬坡時適當地仰著頭 這樣從視覺的角度來看,坡似乎不那么陡了。
用錯覺騙一騙自己就算藐視困難吧。 八、爬山時最好穿硬底高腰皮鞋 硬鞋底不怕山石硌腳,走在石頭上也能全腳舒展,踢蹭到石頭也痛不著腳趾。
高鞋腰有護踝作用,使腳與小腿更柔韌地連在一起。休閑鞋不宜爬山,其鞋底幾乎像你腳掌一樣輕,硌鞋即硌腳,不小心踢了塊石頭就像石頭砸了腳趾1 九、爬野山時須備上手套 野山快到山頂時往往路極窄或沒路,全是荊叢時要用手去扒開叢枝,手套可避免手被刺技刮傷,并且遇陡坡手腳并用時,那手套就等于是鞋呀。
越是夏天越要備上手套,夏天的“棵子”(荊棘叢)比冬天的密多了。 十、關于山上的小路 沒小路的山,走起來費時費力,爬山時找路就像找導師一樣。
以下幾種情況必有小路:架過山梁的電線下必有查線員留下的路;過光纜的地方亦是;你若去的方向有堰田、炭窯或小名勝(塔、泉、碑、墳)等必有小路可通。一般來說,小路因山制宜,往往不直通你要去的方向,它可能繞半座山,甚至有時反方向而迂回。
十一、小路不會忽然消失 一旦忽然消失,多半是你走錯了,原道回返一段,仔細查檢小路是在哪拐了彎。不要硬走,就算你直接攀登鉆荊爬上了頂峰,卻失去了爬山時的聰明鍛煉。
有時小路會有同樣寬窄的分支岔口,也許這是暫分叉而不遠后合并,也許真是分道口。此時須根據山判斷,甚至撿一條試走幾百米。
十二、找老鄉(xiāng)打聽山路要不厭其煩 與前一個第幾個岔口往哪拐彎,那有啥標志,與前一個岔口差幾里,比如在第幾個岔口或啥位置能看見目標、最后一個岔口距山頂有多長時間的路,等等,越細越好,并記牢。最好再多問一兩個老鄉(xiāng)以豐富或校正信息。
十三、上山前一定要找到北并認準 一般從小村能看到要登的山頂,看看二者連線與北的角度,明確前進時的方向感。行進時也要時時找一找北,拐彎時要大概估計轉了多少角度。
在山里,人的方向感覺常會出錯,有時楞會發(fā)現太陽在“北面”,不過太陽不會錯,不愿相信也要相信它。 十四、下山迷路時就往下順溝走 順小山溝下坡能到大山溝,大山溝必有路通人家,也許回不到你的出發(fā)點,但不致出危險,尤其天黑或大霧時,順溝走下坡路最為保險。
十五、下陡坡時用屁股蹭著走不寒磣 一般下陡坡時宜側身走,重心略靠后,穩(wěn)住一腳再移一腳。背著身往下倒走,視野不好,且過慢。
不妨仰面坐著走,即用屁股蹭著走,兩手也撐著移動,安全而快捷,稍費褲子。 十六、下小坡時小跑兩步最有效率 下小坡時,小步緊,即步伐小而步頻高,甚至可小跑幾步,因為把勁用來“剎車”是浪費,并且腳也頂得慌。
該答案來自極限戶外網官方網站。
8. 爬山需要帶什么
最低0.27元開通文庫會員,查看完整內容> 原發(fā)布者:liulina2012 爬山注意事項 登山時注意以下幾點: (1)上山時要輕裝,少帶行李,以免過多消耗體力,影響登山。
(2)山區(qū)氣候變化大,時晴時雨,反復無常。登山時要帶雨衣,下雨風大,不宜打傘。
(3)雷雨時不要攀登高峰,不要手扶鐵制欄桿,不要在樹下避雨,以防雷擊。 (4)山上夜晚和清晨氣溫較低,上山要帶厚一點的衣服。
(5)登山以穿登山鞋、布鞋、球鞋為宜,穿皮鞋和塑料底鞋容易滑跌,為了安全,登山時可買一竹棍或手杖。 (6)山高路陡,游山時以緩步為宜,不可過速。
一定要做到“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邊走邊看往往比較危險。 (7)游山時應結伴同行,相互照顧,不要只身攀高登險。
(8)登山時身體略前俯,可走“之”字形。這樣既省力,又輕松。
(9)上山時要帶足開水、飲料和必備的藥品,以應急需。 (10)山區(qū)下暴雨時,山洪來勢很猛,速度極快,下雨前夕不宜在河中洗衣、游玩,以免發(fā)生意外。
(11)在高峻危險的山峰上照像時,攝影者選好角度后就不要移動,特別注意不要后退,以防不測。 (12)山中不知深淺的水潭千萬不要下去游泳,即使夏日,泉水也會很涼,發(fā)生險情的可能性較大。
(13)登山隊伍不可拉的太長,經常保持前后呼應;下撤至少2人同行,避免單獨行動,落單最容易發(fā)生意外。(14)行進中應隨時調整步伐及呼吸,不可忽快忽慢;喝水時不可狂飲,隨時將水壸裝滿。
(15)登山時最好依循前人留下的路標辨別方向,或沿途標示記號。
9. 野外爬山預備知識有哪些
強度不宜過大。
爬山的強度不宜過大,心率保持在120—140次/分鐘;爬山是一項極佳的有氧運動,一般每周鍛煉3—4次為宜。據測定,一位體重在70公斤的男士,假如以每小時2公里的速度在坡度為70度的山坡上攀登30分鐘,他所消耗的能量大約是500千卡,這相當于以每分鐘50米的速度在游泳池里游上45分鐘,或者相當于在健身房里連續(xù)做50分鐘枯燥的腹肌練習。
所以爬山尤其受到想盡快減輕體重的男士的喜愛。吃不下是正常的。
適宜的運動強度會使機體的腦胰腺素水平升高,腦胰腺素有抑制食欲、增加機體產熱的作用,因此爬山以后常常會感到食欲降低,攝食量下降。研究顯示,爬山除了在運動時需消耗能量外,運動后體內乳酸及脂肪酸氧化,運動消耗的糖元儲備的恢復也需要消耗能量。
此外,爬山引起的內分泌變化、體溫升高也使運動后休息時的代謝率高于運動前,且至少持續(xù)一兩個小時甚至更長。不渴先喝水。
爬山一般選擇清晨為好。運動時要注意補充水分,在滿足解渴的基礎上再適當多飲些水,或者在運動前10至15分鐘飲水400至600毫升,這樣就可以減輕運動時的缺水程度了。
飲料應選擇含有適當糖分及電解度(并最好選擇含有維生素C)的,以盡快減輕疲勞感,恢復體力。前熱身、后放松。
開始爬山鍛煉時,切不可一上來就加大運動量,要循序漸進。通常要先做一些簡單的熱身運動,然后按照一定的呼吸頻率,逐漸加大強度,避免呼吸頻率在運動中發(fā)生突然變化。
鍛煉結束時,要放松一下,這樣才能更好地保持肌群能力,使血液從肢體回到心臟。維生素“熱補”。
爬山時由于能量與各種營養(yǎng)物質的消耗都比較大,因此在飲食方面除了根據個人的情況而攝取足夠的能量外,維生素的供給不可缺少,特別應注意每天補充適量的維生素A、維生素B及維生素D。另外,食物應易于消化,少食含粗纖維和易產氣的食物(芹菜、韭菜、大豆等),多吃堿性食物蔬菜、水果、海帶等。
以利于體內酸堿平衡,增加堿的儲備,提高運動能力。
10. 野外爬山預備知識有哪些
野外爬山越來越火,我們在爬山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野外爬山越來越火,我們在爬山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強度不宜過大。爬山的強度不宜過大,心率保持在120—140次/分鐘;爬山是一項極佳的有氧運動,一般每周鍛煉3—4次為宜。據測定,一位體重在70公斤的男士,假如以每小時2公里的速度在坡度為70度的山坡上攀登30分鐘,他所消耗的能量大約是500千卡,這相當于以每分鐘50米的速度在游泳池里游上45分鐘,或者相當于在健身房里連續(xù)做50分鐘枯燥的腹肌練習。所以爬山尤其受到想盡快減輕體重的男士的喜愛。
吃不下是正常的。適宜的運動強度會使機體的腦胰腺素水平升高,腦胰腺素有抑制食欲、增加機體產熱的作用,因此爬山以后常常會感到食欲降低,攝食量下降。研究顯示,爬山除了在運動時需消耗能量外,運動后體內乳酸及脂肪酸氧化,運動消耗的糖元儲備的恢復也需要消耗能量。此外,爬山引起的內分泌變化、體溫升高也使運動后休息時的代謝率高于運動前,且至少持續(xù)一兩個小時甚至更長。
不渴先喝水。爬山一般選擇清晨為好。運動時要注意補充水分,在滿足解渴的基礎上再適當多飲些水,或者在運動前10至15分鐘飲水400至600毫升,這樣就可以減輕運動時的缺水程度了。飲料應選擇含有適當糖分及電解度(并最好選擇含有維生素C)的,以盡快減輕疲勞感,恢復體力。
前熱身、后放松。開始爬山鍛煉時,切不可一上來就加大運動量,要循序漸進。通常要先做一些簡單的熱身運動,然后按照一定的呼吸頻率,逐漸加大強度,避免呼吸頻率在運動中發(fā)生突然變化。鍛煉結束時,要放松一下,這樣才能更好地保持肌群能力,使血液從肢體回到心臟。
維生素“熱補”。爬山時由于能量與各種營養(yǎng)物質的消耗都比較大,因此在飲食方面除了根據個人的情況而攝取足夠的能量外,維生素的供給不可缺少,特別應注意每天補充適量的維生素A、維生素B及維生素D。另外,食物應易于消化,少食含粗纖維和易產氣的食物(芹菜、韭菜、大豆等),多吃堿性食物蔬菜、水果、海帶等。以利于體內酸堿平衡,增加堿的儲備,提高運動能力。
該答案來自極限戶外網官方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