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不卡福利网站|中文字幕在笑第一页|午夜福利中文字幕首页|久久精彩视频免费观看

  • <abbr id="lczsv"></abbr>
    <blockquote id="lczsv"></blockquote>

    <track id="lczsv"><table id="lczsv"><nobr id="lczsv"></nobr></table></track>
    • 韓愈相關常識

      2022-09-24 綜合 86閱讀 投稿:柒月

      1.關于韓愈的文學常識

      韓愈(768~824)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字退之,河陽(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漢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謚號“文”,又稱韓文公。

      他與柳宗元同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主張學習先秦兩漢的散文語言,破駢為散,擴大文言文的表達功能。宋代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并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作品都收在《昌黎先636f70797a686964616f31333431356565生集》里。韓愈還是一個語言巨匠。他善于使用前人詞語,又注重當代口語的提煉,得以創(chuàng)造出許多新的語句,其中有不少已成為成語流傳至今,如“落井下石”、“動輒得咎”、“雜亂無章”等。在思想上是中國“道統(tǒng)”觀念的確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擴展資料:

      韓愈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詩和散 文具有很高的造詣,為后人留下了許多 千古佳作,在中國的文學史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創(chuàng)作理論上他認為道(即仁義)是目的和內容,文是手段和形式,強調文以載道,文道合一,以道為主。提倡學習先秦兩漢古文,并博取兼資莊周、屈原、司馬遷、司馬相如、揚雄諸家作品。

      主張學古要在繼承的基礎上創(chuàng)新,堅持“詞必己出”、“陳言務去”。重視作家的道德修養(yǎng),提出養(yǎng)氣論,“氣盛則言之短長與聲之高下者皆宜”(《答李翊書》)。提出“不平則鳴”的論點。認為作者對現(xiàn)實的不平情緒是深化作品思想的原因。

      在作品風格方面,他強調“奇”,以奇詭為善。韓愈的散文、詩歌創(chuàng)作,實現(xiàn)了自己的理論。其賦、詩、論、說、傳、記、頌、贊、書、序、哀辭、祭文、碑志、狀、表、雜文等各種體裁的作品,均有卓越的成就。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網(wǎng)-韓愈

      2.想問一些關于韓愈的常識.

      并成唐宋八大家 韓愈(768~824),唐代文學家、哲學家。

      字退之。河南河陽(今孟縣)人,祖籍昌黎、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

      謚號“文”,又稱韓文公,北魏貴族后裔,父仲卿,為小官僚。韓愈3歲喪父。

      受兄韓會撫育。后隨韓會貶官到廣東。

      兄死后,隨嫂鄭氏北歸河陽。后遷居宣城。

      7歲讀書,13歲能文,從獨孤及、梁肅之徒學習,究心古訓,20歲赴長安應進士試,三試不第。25歲登進士第,然后三試博學鴻詞不入選,便先后赴汴州董晉、徐州張建封兩節(jié)度使幕府任職,后至京師,官四門博士。

      36歲任監(jiān)察御史,因上書論天旱人饑狀,請減免徭役賦稅,指斥朝政,被貶為陽山令。順宗即位,用王叔文集團進行政治改革,他持反對立場。

      憲宗即位,獲赦北還,為國子博士。改河南令,遷職方員外郎,歷官至太子右庶子。

      因先后與宦官、權要相對抗,仕宦一直不得志。50歲從裴度征討淮西吳元濟叛亂,任行軍司馬,貫徹了加強中央集權反對藩鎮(zhèn)割據(jù)的主張。

      淮西平定后,升任刑部侍郎。他一生排斥佛教。

      元和十四年(819)憲宗迎佛骨入大內,他奮不顧身,上表力諫,為此被貶為潮州刺史。移袁州。

      不久回朝,歷官國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顯職。為兵部侍郎時,鎮(zhèn)州王庭湊叛亂,他前往宣撫,成功而還。

      最后這一階段,政治上較有作為。韓愈一生,在政治、文學方面都有所建樹,而主要成就是文學。

      他反對魏晉以來的駢文,提倡古文,進行了長期的激烈斗爭。由于他和柳宗元等人的倡導,終于形成了唐代古文運動,開辟了唐宋以來古文的發(fā)展道路。

      他的詩歌有獨創(chuàng)成就,對宋詩的發(fā)展有重要影響。韓愈的集子,為其弟子李漢所編,外集為宋人所輯。

      現(xiàn)存韓集古本,以南宋慶元魏懷忠所編刻的《五百家音辨昌黎先生文集》、《外集》為最善,它保存了不少原本已失傳的宋人舊注,今有影印本。南宋末廖瑩中世□堂本《昌黎先生集》、《外集》、《遺文》,經明代徐氏東雅堂翻刻后,最為通行,系全錄朱熹《考異》和節(jié)錄五百家注而成。

      廖氏原刻今有影印本。詩集單行注本,清代有顧嗣立《昌黎先生詩集注》、方世舉《韓昌黎詩集編年箋注》 2種。

      今人錢仲聯(lián)《韓昌黎詩系年集釋》是另行系年的集注本。為韓集作??被蜓a注而不列正文的,宋代有方崧卿《韓集舉正》、朱熹《韓文考異》,清代有陳景云《韓集點勘》、王元啟《讀韓記疑》、沈欽韓《韓集補注》、方成□《韓集箋正》,近人有徐震《韓集詮訂》。

      韓愈生平事跡,見于皇甫□《昌黎韓先生墓志銘》、《韓文公神道碑》和李翱《韓公行狀》,這是最原始的材料。新、舊《唐書》本傳,朱熹并有《新唐書》本傳的詳注。

      編為年譜、年表的有好幾種,以宋洪興祖《韓子年譜》最為詳備。方崧卿《年譜增考》即合刻在洪譜各條之后。

      研究著作,王鳴盛《蛾術編》、鄭珍《巢經巢文集》、俞□《俞樓雜纂》諸書有關條目或文章,具有學術價值。趙翼《甌北詩話》、方東樹《昭昧詹言》、林紓《韓柳文研究法》中有關部分,是評論詩文的代表著作。

      單篇論文,以近人陳寅恪《論韓愈》為最著名。這是韓愈文章全集的地址。

      3.想問一些關于韓愈的常識.

      并成唐宋八大家

      韓愈(768~824),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字退之。河南河陽(今孟縣)人,祖籍昌黎、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謚號“文”,又稱韓文公,北魏貴族后裔,父仲卿,為小官僚。韓愈3歲喪父。受兄韓會撫育。后隨韓會貶官到廣東。兄死后,隨嫂鄭氏北歸河陽。后遷居宣城。7歲讀書,13歲能文,從獨孤及、梁肅之徒學習,

      究心古訓,20歲赴長安應進士試,三試不第。25歲登進士第,然后三試博學鴻詞不入選,便先后赴汴州董晉、徐州張建封兩節(jié)度使幕府任職,后至京師,官四門博士。36歲任監(jiān)察御史,因上書論天旱人饑狀,請減免徭役賦稅,指斥朝政,被貶為陽山令。順宗即位,用王叔文集團進行政治改革,他持反對立場。憲宗即位,獲赦北還,為國子博士。改河南令,遷職方員外郎,歷官至太子右庶子。因先后與宦官、權要相對抗,仕宦一直不得志。50歲從裴度征討淮西吳元濟叛亂,任行軍司馬,貫徹了加強中央集權反對藩鎮(zhèn)割據(jù)的主張?;次髌蕉ê?,升任刑部侍郎。他一生排斥佛教。元和十四年(819)憲宗迎佛骨入大內,他奮不顧身,上表力諫,為此被貶為潮州刺史。移袁州。不久回朝,歷官國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顯職。為兵部侍郎時,鎮(zhèn)州王庭湊叛亂,他前往宣撫,成功而還。最后這一階段,政治上較有作為。韓愈一生,在政治、文學方面都有所建樹,而主要成就是文學。他反對魏晉以來的駢文,提倡古文,進行了長期的激烈斗爭。由于他和柳宗元等人的倡導,終于形成了唐代古文運動,開辟了唐宋以來古文的發(fā)展道路。他的詩歌有獨創(chuàng)成就,對宋詩的發(fā)展有重要影響。韓愈的集子,為其弟子李漢所編,外集為宋人所輯?,F(xiàn)存韓集古本,以南宋慶元魏懷忠所編刻的《五百家音辨昌黎先生文集》、《外集》為最善,它保存了不少原本已失傳的宋人舊注,今有影印本。南宋末廖瑩中世□堂本《昌黎先生集》、《外集》、《遺文》,經明代徐氏東雅堂翻刻后,最為通行,系全錄朱熹《考異》和節(jié)錄五百家注而成。廖氏原刻今有影印本。詩集單行注本,清代有顧嗣立《昌黎先生詩集注》、方世舉《韓昌黎詩集編年箋注》 2種。今人錢仲聯(lián)《韓昌黎詩系年集釋》是另行系年的集注本。為韓集作校勘或補注而不列正文的,宋代有方崧卿《韓集舉正》、朱熹《韓文考異》,清代有陳景云《韓集點勘》、王元啟《讀韓記疑》、沈欽韓《韓集補注》、方成□《韓集箋正》,近人有徐震《韓集詮訂》。韓愈生平事跡,見于皇甫□《昌黎韓先生墓志銘》、《韓文公神道碑》和李翱《韓公行狀》,這是最原始的材料。新、舊《唐書》本傳,朱熹并有《新唐書》本傳的詳注。編為年譜、年表的有好幾種,以宋洪興祖《韓子年譜》最為詳備。方崧卿《年譜增考》即合刻在洪譜各條之后。研究著作,王鳴盛《蛾術編》、鄭珍《巢經巢文集》、俞□《俞樓雜纂》諸書有關條目或文章,具有學術價值。趙翼《甌北詩話》、方東樹《昭昧詹言》、林紓《韓柳文研究法》中有關部分,是評論詩文的代表著作。單篇論文,以近人陳寅恪《論韓愈》為最著名。

      這是韓愈文章全集的地址

      4.誰能告訴我一些關于“韓愈”的知識

      韓 愈(768~824)唐代文學家、哲學家。

      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

      因官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謚號“文”,又稱韓文公。

      在文學成就上,同柳宗元齊名,稱為”韓柳”。他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世盛稱其“文起八代之衰”。

      唐宋八大家之首 唐宋八大家是指唐宋兩代八散文大家的并稱。即唐代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

      他們八個在古文運動中貢獻最大.最初有明朝的朱右著《八先生文集》。因我國明代選家茅坤輯錄他們的作品為《唐宋八大家文鈔》,而因之得名,并由于該選本的廣泛流傳而名聲遠播。

      他三歲而孤,受兄嫂撫育,早年流離困頓,有讀書經世之志。20歲赴長安考進士,三試不第。

      25~35歲,他先中進士,三試博學鴻詞科不成,赴汴州董晉、徐州張建封兩6261696475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236356564節(jié)度使幕府任職。后回京任四門博士。

      36~49歲,任監(jiān)察御史,因上書論天旱人饑狀,請減免賦稅,貶陽山令。憲宗時北歸,為國子博士,累官至太子右庶子。

      但不得志。50~57歲,先從裴度征吳元濟,后遷刑部侍郎。

      因諫迎佛骨,貶潮州刺史。移袁州。

      不久回朝,歷國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職。政治上較有作為。

      思想淵源于儒家,但亦有離經叛道之言。他以儒家正統(tǒng)自居,反對佛教的清凈寂滅、神權迷信,但又相信天命鬼神;他盛贊孟子辟排楊朱、墨子,認為楊、墨偏廢正道,卻又主張孔墨相用;他提倡宗孔氏,貴王道,賤霸道;而又推崇管仲、商鞅的事功。

      他抨擊二王集團的改革,但在反對藩鎮(zhèn)割據(jù)、宦官專權等主要問題上,與二王的主張并無二致。這些復雜矛盾的現(xiàn)象,在其作品中都有反映。

      唐代散文學兼詩人。性秉直,居官仍不改其性,故屢被貶。

      累官至吏部侍郎。他和柳宗元都是古文運動的倡導者,為了整頓舊時秩序和振興儒道統(tǒng)而提供學習古文,又為了宣傳古道而寫作古文。

      他對古文創(chuàng)作的要求是,“必出入于仁義、“文從字順各識職”(《南陽樊紹述墓志銘》)、“唯陳言之務去”(《答李翊書》——、“師其意不師其辭”(《答劉正夫書》)。因忠于古文,其成果頗碩,《原毀》、《進學解》、《送李愿歸盤谷序》、《送孟東野序》、《雜說》、《祭十二郎文》、《張中丞傳后敘》等都是優(yōu)秀作品。

      在詩歌方面,他推崇陳子昂、李白和杜甫,是韓孟詩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詩,或反映時事,或寫中下層文士的政治失意和個人遭遇,都很有特色,如《汴州亂》,《八月十五夜贈張功曹》、《山石》、《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次潼關先寄張十二閣老使君》、《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等。

      古詩往往規(guī)模宏大,才氣縱橫,氣勢雄偉。為了矯正大歷詩的平庸、熟俗,他探索了詩歌發(fā)展的新路。

      不過象《陸渾山火》、《南山》、《石鼓歌》、《月食》等,故意搜集險怪,過分散文化、議論化,有傷詩意。生平詳見《新唐書》卷一七六。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時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稱,即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

      5.求韓愈的相關知識(關于《馬說》的)

      韓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縣)人。

      祖籍昌黎,人稱韓昌黎或稱昌黎先生。唐代著名文學家、思想家。

      幼年早孤,由嫂撫養(yǎng),唐宋八大家之首。《馬說》大約作于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間(795—800)。

      其時,韓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曾經三次上書宰相求擢用,但結果是“待命”40余日,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門,而閽人辭焉。”

      盡管如此,他仍然聲明自己“有憂天下之心”,不會遁跡山林。后相繼依附于宣武節(jié)度使董晉、武寧節(jié)度使張建封幕下。

      很可惜有“憂天下之心”的他,終未被采納。后來又相繼依附于一些節(jié)度使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當時奸佞當權,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視,郁郁不樂,所以有“伯樂不常有”之嘆。

      貞元十九年(803年)在擔任監(jiān)察御史期間,因天旱人饑,上書寬民徭免田賦,被貶為陰山令。元和十四年(819年),又因諫阻憲宗迎佛骨,幾遭殺身之禍,后又貶為潮州(今屬廣東?。┐淌罚笥錾饣鼐┤卫舨渴汤?,曾代理京兆尹。

      韓愈是唐代文學改革“古文運動”的著名領袖,主張“文以載道”,反對浮華文風,提出“惟陳言之務去”、“辭必己出”的口號。他的散文,在繼承先秦和西漢古文的基礎上,又加以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是一種從內容到形式都具有革新精神的散文。

      韓愈被前人譽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的古文對后代有很大的影響。 跟《馬說》(即第四篇)同期的作品還有《龍說》(即《雜說一》)。

      文章以龍喻圣君,以云喻賢臣,借“龍噓氣成云”,然后“乘是氣,茫洋窮乎玄間(宇宙間)”的傳說,闡明賢臣離不開圣君任用,圣君也離不開賢臣輔佐的道理,可以視為《馬說》的姊妹篇。《龍說》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韓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師說》等等。

      6.關于韓愈的所有知識,以及他的后代怎么樣

      補充樓上的,有很多,只能給你他的簡介 韓愈簡介 韓愈(768~824)唐代文學家、哲學家。

      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縣)人,祖籍河北昌黎,自稱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

      因官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謚號“文”,又稱韓文公。

      在文學成就上,同柳宗元齊名,稱為”韓柳”。他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世盛稱其“文起八代之衰”。

      是唐宋八大家之首 韓愈三歲而孤,受兄嫂撫育,早年流離困頓,有讀書經世之志,雖孤貧卻刻苦好學。20歲赴長安考進士,三試不第。

      25~35歲,他先中進士,三試博學鴻詞科不成,赴汴州董晉、徐州張建封兩節(jié)度使幕府任職。后回京任四門博士。

      36~49歲,任監(jiān)察御史,因上書論天旱人饑狀,請減免賦稅,貶陽山令。憲宗時北歸,為國子博士,累官至太子右庶子。

      但不得志。50~57歲,先從裴度征吳元濟,后遷刑部侍郎。

      因諫迎佛骨,貶潮州刺史。移袁州。

      不久回朝,歷國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職。政治上較有作為。

      死謚文公,故世稱韓吏部、韓文公。詩力求險怪新奇,雄渾重氣勢。

      生平年表 唐貞元二年(786年)韓愈十九歲,懷著經世之志進京參加進士考試,一連三次均失敗,直至貞元八年(792年)第四次進士考試才考取。按照唐律,考取進士以后還必須參加吏部博學宏辭科考試,韓愈又三次參加吏選,但都失??;三次給宰相上書,沒有得到一次回復;三次登權者之門,被拒之門外。

      貞元十二年(796年)七月,韓愈二十九歲,受董晉推薦,出任宣武軍節(jié)度使觀察推官。這是韓愈從政開始。

      韓愈在任觀察推官三年中,一方面指導李翱、張籍等青年學文外,利用一切機會,極力宣傳自己對散文革新的主張。 貞元十六年冬,韓愈第四次參吏部考試,第二年(801年)通過銓選。

      這時期寫的《答李翊書》,闡述自己把古文運動和儒學復古運動緊密結合一起的主張,這是韓愈發(fā)起開展古文運動的代表作。這年秋末,韓愈時年三十四歲,被任命為國子監(jiān)四門博士,這是韓愈步入京師政府機構任職開端。

      任職四門博士期間,積極推薦文學青年,敢為人師,廣授門徒,人稱“韓門第子”。貞元十九年(803年)寫了名作《師說》,這是韓愈系統(tǒng)提出師道的理論。

      貞元十九年冬,韓愈晉升為監(jiān)察御史,在任不過二個月,為了體恤民情,忠于職守,上書《論天旱人饑狀》,因遭權臣讒害,貶官連州陽山令。韓愈三年任職陽山令,深入民間,參加山民耕作和魚獵活動,愛民惠政德禮文治,《新唐書·韓愈傳》因此特書“有愛于民,民生子以其姓字之?!?/p>

      陽山令任上,一大批青年慕名投奔韓愈門下,與青年學子呤詩論道,詩文著作頗豐,今見之昌黎文集有古詩二十余首,文數(shù)篇。尤其此時構思并開始著述的《原道》等篇章,構成韓學重要論著“五原”學說,這是唐宋時期,新儒學的先聲,理論建樹影響巨大。

      貞元二十一年(805年)年夏秋之間,韓愈離開陽山,八月任江陵法曹參軍。 元和元年(806年)六月,韓愈奉召回長安,官授權知國子博士。

      元和三年(808年),韓愈改真博士。元和四年,韓愈改授都官員外郎分司東都兼判祠部。

      是年冬被降職調為河南令,以后相繼任職方員外郎、國子博士。 元和八年(813年),晉升為比部郎中史館修選,完成《順宗實錄》著名史書編寫。

      元和九年(814年),韓愈任考功郎中知制誥,第二年晉升為中書舍人。元和十二年(817年),協(xié)助宰相裴度,以行軍司馬身份,平定淮西亂,因軍功晉授刑部侍郎。

      元和十四年(819年),憲宗皇帝派遣使者去鳳翔迎佛骨,京城一時間掀起信佛狂潮,韓愈不顧個人安危,毅然上書《論佛骨表》,痛斥佛之不可信,要求將佛骨 “投諸水火,永絕根本,斷天下之疑,絕后代之惑?!睉椬诘帽?,龍顏震怒,要處以極刑。

      幸宰相裴度及朝中大臣極力說情,免得一死,貶為潮州刑史。韓愈任潮州刑史八個月,概括說來:驅鱷魚、為民除害;請教師,辦鄉(xiāng)校;計庸抵債,釋放奴隸;率領百姓,興修水利,排澇灌溉。

      千余年來,使潮州成為具有個性特色的地域文化,潮州地區(qū)成為禮儀之邦和文化名城! 元和十五年(820年)九月,韓愈詔內調為國子祭酒。長慶元年(821年)七月,韓愈轉任兵部侍郎,第二年,單身匹馬,冒著風險赴鎮(zhèn)州宣慰亂軍,史稱“勇奪三軍帥”,不費一兵一卒,化干戈為玉帛,平息鎮(zhèn)州之亂。

      九月轉任吏部侍郎。 長慶三年(823年)六月,韓愈晉升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

      京兆之地稱復雜難理,在韓愈整治下,社會安定,盜賊止,米價不敢上。后相繼調任兵部侍郎、吏部侍郎。

      長慶四年,韓愈因病告假,十二月二日,韓愈因病卒于長安,終年五十七歲。

      7.韓愈的理論是什么

      韓愈的思想淵源于儒家,但亦有離經叛道之言。

      他以儒家正統(tǒng)自居,反對佛教的清凈寂滅、神權迷信,但又相信天命鬼神;他盛贊孟子辟排楊朱、墨子,認為楊、墨偏廢正道,卻又主張孔墨相用;他提倡宗孔氏,貴王道,賤霸道;而又推崇管仲、商鞅的事功。他抨擊二王集團的改革,但在反對藩鎮(zhèn)割據(jù)、宦官專權等主要問題上,與二王的主張并無二致。

      這些復雜矛盾的現(xiàn)象,在其作品中都有反映。 教育思想 一 韓愈是我國唐代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同時又是一位很有影響的教育家。

      韓愈的一生,曾從事過不少活動,應該提到的主要有三項: 一是“道濟天下之溺”的反佛興儒活動。這是當時鞏固中央集權的政治要求。

      韓愈生活在“安史之亂”之后的中唐時期,他一生經歷了代、德、順、憲、穆宗五個皇帝的執(zhí)政年代。這個時期的主要社會矛盾是統(tǒng)一的中央集權和藩鎮(zhèn)割據(jù)的地方勢力之間的矛盾。

      統(tǒng)治階級認識到只有大力提高儒家思想的政統(tǒng)地位,才能形成適合封建統(tǒng)治階級要求的意識形態(tài),鞏固其統(tǒng)治地位。韓愈自幼學六經百家之書,《舊唐書?韓愈傳》記載:“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學儒……”《答李翊書》說:“始者非三代兩漢之收不敢觀,非圣人之志不敢存”。

      說明韓愈的世界觀自幼就是在儒家學說的熏陶下形成的,成為孔孟之道的忠實信徒。歐陽修說:“韓氏之文之道萬世所共尊,天下所共傳而有也”。

      蘇軾謂:韓氏“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浩然而獨存”。(《潮州韓文公廟碑》)韓愈自認為在“抵排異端,攘斥佛老”,復興儒學方面有“回狂瀾于既倒”之功勞。

      韓愈的政治觀點反映在他的《原道》、《原人》、《談荀》、《州孔子廟碑》等文章中,文中表達的是他的忠君、清政、兼禮法、重傳統(tǒng)的一整套新儒學的思想。這是他的教育思想的政治理論基礎和具體內容。

      他的反佛斗爭中的批判精神,對當時的教育有積極的影響。 二是文起“八代之衰”的古文運動。

      韓愈提倡古文,是為了“文以載道”。古文運動在意識形態(tài)方面主張儒家思想。

      古文運動在文體上排隊自魏晉以來盛行的淫靡空泛脫離實際的陳詞濫調,給古代教育教學工作樹立了良好的學風。古文運動名為復古實則是革新。

      三是與以上兩項活動相濟相成的教育教學活動。韓愈在古文運動中敢為人師,注重師道,傳道授業(yè)。

      提攜后生,在我國古代教育中也是有著很好的影響的,對形成我國古代優(yōu)良教育傳統(tǒng),起著積極的作用。 韓愈在教育教學活動中除親自執(zhí)教之外,還表現(xiàn)在對科舉制度和傳統(tǒng)教育的批判上,并提出了一些很有價值的觀點,指出當時科舉制度的流弊是:“有司者,好惡出于真心?!?/p>

      他認識到靠科舉考試是選不到人才的。同時他還提出了識別人才、培養(yǎng)人才的有見地的學說,如他在《雜說四?馬說》一文中提出了“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的觀點。

      這就是說,他認為人才總是有的,關鍵在于能否加以識別和扶持,只要善于鑒別又培養(yǎng)得當,人才就會大量涌現(xiàn)出來。 韓愈對當時的學校教育提出了批評。

      他做四門博士時,請求恢復國子鑒生徒,要用學校來培養(yǎng)人才;做國子博士時,作《師說》、《進學解》,倡導尊師重道,指出成才之道;做國子祭酒時,奏請嚴選儒生為學官,整頓國學。 韓愈作《子產不毀鄉(xiāng)學頌》,批評了當時不重視地方教育的現(xiàn)象,歌頌鄭子產的不毀鄉(xiāng)學。

      他重視地方教育,在潮州做刺史時,拿出自己的薪俸興辦州學,發(fā)展地方教育。 二 韓愈的教育思想大體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為實現(xiàn)“古道”而提出的教育目的的學說;與其人性論觀點相聯(lián)系的關于教育作用的學說;尊師重道的“師說”;在《進學解》里及其長期教育實踐活動中概括出來的關于教學思想方面的理論。

      1、關于教育目的的學說 教育目的主要指培養(yǎng)目標,即人才的規(guī)格。教育家的政治主張規(guī)定著培養(yǎng)人才的標準和要求,政治主張往往就是他的教育目的。

      韓愈的政治主張就是儒家的仁義之道以及“三綱”“六紀”之說。他對人才規(guī)格的要求是:忠君、清政、兼理法、繼傳統(tǒng)幾個要點。

      為此,韓愈闡發(fā)了《大學》的“修齊治平”的觀點,進一步將培養(yǎng)目標標準化?!洞髮W》是《禮記》中的一篇,自韓愈起《大學》的地位被提高了。

      韓愈在《原道》里引用了《大學》里的一段重要的話:“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先誠其意。”然則,“古之所謂正心而誠其意者,將以有為也”。

      這段話的意思是將修心養(yǎng)性看成是萬事之本。強調:“誠意”、“正心”的目的是齊家治國平天下。

      宋朝以后,《大學》成為獨立的儒家經典,被列為“四書”之一。 韓愈所說的“清政”,是指為官要廉政,政治要清明,要能除弊抑暴,目的是鞏固封建國家的政權。

      關于兼禮法,這里的禮指的是封建等級制度?!叭省迸c“禮”是儒家思想中相輔相成、互為一體的兩個方面。

      韓愈將禮樂刑政并提,做為治國之方。他奉“六經”又通百家,是文人又兼官僚,修文事也治軍事,因此,在治國問題上,他主張儒經與法律兼顧,刑政與教化并重。

      禮樂是指思想文化、行為舉止方面,刑政是。

      8.韓愈的教育思想

      韓愈的教育思想是:道之所存,師之所存(道理在哪,真正的老師就在哪),認為只要是有學問的人,就是自己的老師。

      他把“道”作為擇師的根本標準。他認為可為師者,不在于其年齡大小和地位的高低,而在于其懂得“道”比自己早或比自己多。

      師與生的關系,是以“道”和“業(yè)”來衡量的。誰先有“道”,誰有?!皹I(yè)”學問,誰就是教師。教師不受年齡、地位、資格等限制。

      在一定條件下,老師比學生懂得道理要早一些、多一些,在某些方面是有專長的,做學生的應向老師學習,同時學生在老師啟發(fā)教導下,也在不斷提高,在某些方面會有獨到之處,或有專長。因此老師也要向學生學習。

      擴展資料

      韓愈的主要成就:

      1、文學

      韓愈是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主張繼承先秦兩漢散文傳統(tǒng),反對專講聲律對仗而忽視內容的駢體文。韓愈文章氣勢雄偉,說理透徹,邏輯性強,被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

      韓愈的作品非常豐富,現(xiàn)存詩文700余篇,其中散文近400篇。 其賦、詩、論、說、傳、記、頌、贊、書、序、哀辭、祭文、碑志、狀、表、雜文等各種體裁的作品。門人李漢曾編其遺文為《韓愈集》四十卷,今有《韓昌黎集》傳世。

      2、教育

      韓愈曾招收弟子,親授學業(yè),留下了論說師道激勵后世和提攜人才的文章。韓愈力改恥為人師之風,廣招后學。

      3、思想

      韓愈是位重要的思想家。他在儒學式微,釋、道盛行之際,力辟佛、老,致力于復興儒學,取得了重大的成功。他所倡導的古文運動,其實就是復興儒學的重要手段。

      4、政治

      韓愈在政治上,反對藩鎮(zhèn)割據(jù)。對于韓愈對待藩鎮(zhèn)割據(jù)的態(tài)度,學者郭預衡指出:韓愈《平淮西碑》的主要傾向是“反對藩鎮(zhèn)割據(jù),而歌頌平叛的勝利;贊揚主戰(zhàn)派,而批評主和派”。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韓愈

      韓愈相關常識

      聲明:沿途百知所有(內容)均由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若您的權利被侵害,請聯(lián)系我們將盡快刪除